第二百五十五章 壬辰祖国战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五章壬辰祖国战争
阿江的丈夫丰臣秀胜死于平壤战役,那是发生在文禄战争,第二年春天的事情。
文禄战争,是一场发生在朝鲜土地之上,参战国为日本、朝鲜、中国明朝的国际战争。起始于公元一五九二年,日本的文禄元年,中国的万历二十年。日本人将其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壬辰倭乱’,朝鲜称‘壬辰祖国战争’。
这场战争的开场奇异。丰臣秀吉最初确定的目标并非朝鲜,而是朝鲜背后的中国。侵略计划的名称就叫做‘唐入’。丰臣秀吉认为,自己只要威胁一二,无能的朝鲜国王就会宣布投降,然后和琉球一样,顺利合并为丰臣领土的一部分(琉球在几年前被吞并)。
然而丰臣秀吉犯了一个错误,他忽视了民族情节和文化圈的影响。本书作者在这里,仅以局外人的立场来评论国家之间的战争,所以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实:国家边界的划分,只需要政治家一个上午的时间。然而文化圈的划分,却需要数百乃至上千年。处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朝鲜,虽然同时受到日本和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毕竟更加崇拜中国儒文化。作为中国的一个进贡国,朝鲜一直把自己看作中华大家庭的一部分。除非中国皇帝自愿割舍(就象后来清朝将越南送给法国),朝鲜国王自己再无能,也不敢忤逆全国的民心,擅自向丰臣秀吉举旗投降。
三国之间的战争就这么摇旗开场。日本方面的军队最初节节胜利(五月二日占领汉城)、可是后来陷入僵持(次年一月平壤惨败)、最后不得不提出议和。这时候丰臣秀吉意识到,自己议和的对手不是朝鲜王朝,而应该是明朝政府。无能也无权的朝鲜国王,和日本天皇一样无任何政治用处。丰臣秀吉开始幻想,自己正手捧一份丰盛的大餐。他想跟明朝皇帝协手,将朝鲜半岛进行南北瓜分。
丰臣秀吉提出的议和条件如下:
1:迎娶明朝皇女为后妃(婚姻联盟)(这里有一个分歧。丰臣秀吉其实自己想娶明朝皇女,却被错误的记录成了与日本天皇联姻[わが后妃]。须知当时其它来往国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过日本的天皇。而且,万历皇帝送去日本的王冠,也直接落到了丰臣秀吉的头上)。
2:重开中日贸易(贸易联盟)。
3:中日两国大臣互换誓词(政治联盟)。
4:将朝鲜划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包括汉城归中国,南部归日本统治(殖民地联盟)。
(议和条件共有七条,下略)……
丰臣秀吉的想法很有意思。他觉得自己辛苦占领朝鲜全土,现在送一半给中国人,中国人算是占了大便宜。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称他为一位有趣的政治家。丰臣秀吉的出生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小学生似的思绪方式与明朝大学院的儒生们确实很难合拍。
然而在当时,与日本统治者不同,中国明朝的皇帝万历对资源贫乏的朝鲜(中国人看来)并无兴趣。而且中国自己的疆土已经太大,大到让万历皇帝头疼的地步。现在他只希望边疆安宁,大家捧好朱家儒学,多念八股文不闹事不打仗就行了。至于对待外国贸易,中国皇帝的态度也是十分消极的。能不贸易就不贸易,中国的皇帝已经应有尽有。在万历看来,外国的商人就象老鼠一样(这里所指的‘外国’不包括进贡国、从属国),放他们进仓没有好处,反而要担心他们吃光家里的粮食。
更糟糕的则是后面,迎娶明朝皇女这一项。
丰臣秀吉的肖像被带回中国,万历只看了一眼,而后整个星期不能进食。不仅如此,每天还对臣下发出雷霆咆哮:“那个耳朵象猪八戒,鼻子象沙悟净,嘴唇跟牛魔王似的人,走进京城的烟柳巷都会被妓女赶出来,我怎么能把自己的皇女,送给一个妖怪为妻?”

至此,我们不得不遗憾的说,在历史的任何时期,当权者的长相对以后历史进程都有莫大影响。大国的皇帝们为什么重视血脉?希望长得最帅的儿子继承皇位呢?仔细想一想,丰臣秀吉要是长相略好一点,朝鲜战争大概都不用打了……
于是乎,万历皇帝给了丰臣秀吉一个严厉的答复,内容非常简单:
1:日本首先无条件从朝鲜退兵。
2:归还全部朝鲜领土,将来朝鲜不向日本朝贡(这一条被错误翻译,成了明朝不向日本朝贡。万历他老人家要是知道,恐怕又有一个星期不能进食……)。
3:日本应立誓永不侵犯朝鲜。
万历皇帝的回答,是基于中国人的儒道、正义的观点。只是很可惜,丰臣秀吉别说中国儒道,他连汉字也不识几个。再说仗打到这个份上,丰臣家族也是骑虎难下的局面。
早先‘唐入’的计划,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提及。兵器落后日本好几百年、正规军几乎没有战力的朝鲜都搞不定,入侵中国那是不可能实现的梦。丰臣秀吉无法答应万历皇帝的理由,是日本国内对这场战争同样怨声载道。大名们连年发动战争,从国内一直打到国外,军费和物质储备早就被掏空了。这时候要是灰溜溜从朝鲜撤退,丰臣秀吉的权威将要一落千丈,整个政权体制随时可能土崩瓦解。
明白此严重后果的丰臣秀吉,听从了臣子石田三成的建议,他假装与中国使者讨论降伏事宜,一边秘密筹划第二次的对朝侵攻。到了庆长二年二月,丰臣秀吉发表第二次出兵文书。
日本海军发起突袭,在巨济岛全歼朝鲜海军。朝鲜海军在第一次朝鲜侵攻(文禄之役)的时候,给日本人的运兵补给线造成过致命伤害。将他们消灭以后,丰臣秀吉对第二次侵略更有信心了。
战争的开场,果然进行得十分顺利。
然而与前一次侵攻不同,丰臣秀吉第二次侵略朝鲜的目标与计划,有了本质性的改变。
文禄之役的时候,为了长期占领的目的,日本军队的军纪尚算严明,没有对占领地进行恶意的烧杀抢劫。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实施了比朝鲜王朝更开明的土地政策。
然而到了庆长之役,丰臣秀吉已将占领的政策改为掠夺。‘长期与中国、朝鲜军队作战已不现实,现在的当务之要,是从朝鲜掠夺物质、奴隶,来安慰大名们不满的情绪。’重臣石田三成提出的意见,当然正合丰臣秀吉之意。
不仅仅是物质,大名们对朝鲜廉价的劳动力也很感兴趣。运用自己的军船,大量朝鲜人作为奴隶被运往日本。短短几个月间,从朝鲜运往日本的奴隶人数便超过了二、三万人!
本书在此再次基于人性角度,而非国家视点来评述以上事情:
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一个国家吞并一个国家、两个国家合并为一个国家,这都不是稀罕的事情。中华帝国一千年来,也是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才会有大明朝的疆域领土。或许再过几百年、几千年,整个地球的人类终究要放弃争执,毫无差别的融合在一起……然而,即便拥有这种观点的国际主义学者们,也必须注意下面的问题:
为何会有成功的侵略?又有失败的侵略?汉高祖、唐太宗,这些伟大的君主成功了,不单单因为他们军力强大;拿破仑、希特勒,这些伟人(在某些方面)失败了,也并非因为其军队不够强大。想要打破民族、国家界限的人,首先应该尊重别的民族、别国的人民。如果做不到,那么其所做所为只不过是挂着民族融合的猪头,卖着入室窃贼的狗肉罢了。
庆长之役才刚刚开始。但日本军队的非人道暴行,已经注定他们在朝鲜失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