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姉川之战(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六章姉川之战(一)
五月,一场气氛凝重的军事会议在岐阜城召开。会议的重点,是如何应对浅井家这次的临阵背叛。然而在会议之上,将领们的意见分歧非常严重。
以光秀和德川家康为代表的一派主张与朝仓和解,让浅井长政重归盟友的行列。毕竟浅井长政这个年轻人的人品不错,帮助织田家东征西讨也立下过许多功劳。同时,还是织田信长妹夫的身份。
再者说来,金崎之败战的发生,可以说错在织田信长。若不是他背弃盟约,打算对朝仓不宣而战,也不会引起浅井倒戈的事件。织田信长最初的想法,大概是等浅井军会合以后,突然告知浅井长政自己的越前国侵攻大计。若浅井长政不从,就胁迫其就范。等朝仓家一灭,浅井家就算有万般的无奈,也不能再反抗自己了。
可是织田信长没有想到,浅井长政虽然年轻,却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早就看破了织田信长的计谋,只是故作不知。他一边派出密使通知朝仓家,一边让自己的人马扎营在织田军的背后。不过浅井长政的本来意图,很可能只是阻止织田进军。他又想告诉织田信长,自己并不是一个愚蠢、盲从的无能之辈。
结果织田信长接到佐胁良之的密报之后,自己慌了手脚狼狈逃回京都。勿用说这件事情,吃惊的反而是浅井长政。坐拥三万大军的织田信长,怎么就不相信浅井军不会真的与其发生冲突呢?
织田信长这一逃,浅井长政的背叛是板上钉钉、百口莫辨了。更糟糕的是,织田家中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如果不讨伐浅井和朝仓,我家主公的面目何在?”
织田家的军事会议之上,木下秀吉振振其词。他看到织田信长因金崎撤退的耻辱而羞得老脸涨红,知道织田信长心里绝不愿意就此罢休。于是木下秀吉和前田利家一起站出来,他们成为了对浅井动武论的倡导者。
“信长大人,越前国虽然土地肥沃,却非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而且与浅井家决裂,必会使归附我们的其它势力为之动摇。到时候,织田家就要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我和德川大人都认为,目前上策还是团结浅井氏、重塑幕府威望,然后按原计划向西面扩展势力……”光秀苦口婆心,还想说下去。
光秀始终认为,织田信长的《殿中御掟》是一个重大错误。现在织田信长的地位,犹如三国时候的曹操。为什么历史上许多枭雄都是将自己的君主推翻了事,而曹操却选择‘挟’之而不推倒呢?原因在于当时曹操的实力和威望,并不足以统一天下。
此外还有一点,织田信长制定《殿中御掟》的初衷只是想威风一下。在他心中,还没有建设新幕府体制的远大构想。这样一来,急于抹杀幕府就更显得不妥了。
(在此说明一下,把织田信长比作曹操毕竟是不妥的。为什么曹操到晚年也没有推翻天子自立为帝呢?那并不是曹操没有远大构想,而只是他掌握了朝廷实权、伟名早已盖倒主君,所以无需‘天子’的虚名来装饰门楣了。当然他的子孙、世俗庸人的想法,则可能有所相同……)
可是此时,光秀不提起幕府还好。一提起来,织田信长的愤怒更加难以平息。一边是奴仆般卑微的盟友,一边是仰自己鼻息而生存的足利义昭。连这些人也无法摆平,那他如何平定天下?怎么能做到天下霸主?
“光秀,你不用再多说!我已经决定了,下个月出兵。你们回去自己的领地,做好出征准备吧!”
织田信长可以放弃朝仓家的领地。但他无法忍受浅井长政的不忠,再加上仓惶逃回京都的绝大耻辱。
既然三万大军毫发无损的回来了,他要让羞辱自己的浅井长政、朝仓义景尝尝苦头。
退出帐去的时候,望着光秀摇头离开的背影,木下秀吉偷偷发出舒畅的笑声。
这是他第一次,在政治场上打败光秀。这是一个全面胜利的预兆,和玉姬所说的一样,光秀并不神一般不可战胜的对手呀!
光秀当然不可能听到木下秀吉的笑声,不过他走到城外,仍在不住回望岐阜的城楼。
这时候,光秀才意识到自己将三万大军平安带回,这是一个军事上的胜利,却也是一个政治上的失败。
如果折损一些人马,织田信长就不会这么狂妄想要再次发兵了。
金崎之战,是四月底的事情。
仅仅过了一个多月,织田、明智、德川联军再次出征。这一次的矛头不再指向朝仓,而是指向北近江浅井氏的领地。意识到与织田家和睦已无希望的浅井长政,只得快马向朝仓氏求救。

喜欢吹风而不喜欢下雨的朝仓义景,似乎也意识到不下几滴雨点是不行的了。正所谓唇亡齿寒,浅井氏要是灭亡,朝仓家的末日也快了。
于是朝仓义景拜朝仓景健为大将,出兵五千作为增援。浅井家则因为自身的生死存亡,他们出动了能够征集的所有兵源,共一万二千人马。两军在姉川之畔会合,兵力合计一万七千。
而织田家方面,织田信长亲自率领二万四千大军、明智军出动五千、德川军五千人马,兵力合计三万四千。
六月,两军对峙于姉川之地。朝仓、浅井联军在姉川北岸,织田方面的联军在姉川南岸。东面,朝仓军的先锋朝仓景纪与明智军沟尾茂朝正面对阵;西边,浅井军以矶野员昌为先锋,与织田军的坂井政尚针锋相对。
对峙数日后,到了六月二十七日。
姉川两岸宁静异常,寸草不动。仿佛是空寂的佛祖禁地,又象是黎明之前的可怕沉睡。
这时候,在浅井军的本阵之中,还另有一层悲壮的决战气氛。
“敌人的明智、德川两军,对准了朝仓家的侧翼。”浅井长政望着军事地图,不住在上面画圈。
每一个圈,代表一个即将成为战场的区域。有的圈圈重叠起来,预视在那里要进行反复的争夺。
敌众我寡,大战形势是如此严峻。令人担忧呀……
“朝仓义景原来是个空口谈兵的人,太令人失望了。原先不是说派两万援军的吗?事到临头,怎么变成只有五千人了?”先锋大将矶野员昌,对于朝仓军出兵人数十分不满。
浅井长政闭上眼睛,他没有为部下的抱怨所打动。浅井长政知道事已至此,应该想的就不是如何指责朝仓,而是如何打好眼前一战。
“我们眼前,德川家康不足为患,我主要担心那个明智光秀。”浅井长政缓缓说道。
从上洛战争开始,浅井长政便与光秀并肩作战,他非常了解对手的实力。至于另外一边,织田军虽然看上去声势浩大,战力反而是三支军队中最弱的。
原因是织田军主力来自尾张。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甲斐地贫、兵最强;尾张富有、兵最弱。’甲斐是贫穷山国,武田家不断侵略他国,为的是掠夺生存资源,因而造就了强兵。而尾张正好相反,尾张多平原,土地肥沃,农民衣食无忧。他们被迫从军,因此一旦开战逃兵层出不穷,兵质反而最差。
“主公似乎有胜略了?”矶野员昌觉得,浅井长政已是胸有成竹。
“不错。我想等明智军攻击朝仓军的时候,我们在反方向发起突然的逆袭。”
“难道,您想将朝仓军作为诱饵?”
“不是我想放弃他们呀!”浅井长政叹气道,“我军兵力实在不足。要想击溃织田的二万大军,我们必须投入所有兵力,并且不作后退打算。如果运气好,织田信长会被我们的气势压倒,而重演金崎之战的大败。”
“我们一定会打得织田信长落荒而逃的!”众将听得浅井长政再提金崎之战,一齐笑了起来。
织田信长也许是政治的绝顶人才,但他却不是一位军事将才,金崎一战就是充分的证明。近些日子,浅井长政一直在收集织田信长亲自指挥的大小战例。他发现除了桶狭间之战以外,织田信长并没有凭自己的力量取得过的任何辉煌的战绩。
稻生原之战,织田信长靠的是美浓斋藤和明智家的支援。因为此战中纷纷倒戈的织田信行方臣子,与其说他们害怕织田信长还不如说,他们害怕信长背后的斋藤道三;
然后统一尾张,织田信长靠的也是政治阴谋而非军事胜利;
斋藤道三死后,织田信长与斋藤义龙对立。与斋藤军的交战,织田方面留下了无数惨败的记录。而斋藤义龙,那是被斋藤道三嘲笑为‘脑筋虽然不笨、军才却十分庸碌’的人物。
之后,织田信长幸运地打败了斋藤义龙之子斋藤龙与。然而说打败并不确切,因为斋藤龙与沉迷于女色美酒,他从来都没有组织过针对织田军入侵的抵抗行动。臣子们对斋藤龙与从失望到绝望、内部叛乱不断,最后无数城堡不经攻克,自举降旗。
到此为止,浅井长政觉得自己尚不明白的,只有被人们称为谜一般的胜仗:‘桶狭间之战’。
然而假若如世俗传说,桶狭间只是一场靠运气获胜的战例,那么这一次,织田信长再不会有同样好的运气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