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芸的学生时代 第二章 中学篇(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了初中,一下子比在小学时多了许多门的功课,青芸费了不少的力气,才算适应了环境,在班里能拿第一名了。但班里总是有一些人不服气,觉得青芸只会死用功。
奶奶从姑姑家住了过来,于是青芸爸妈开始轮着出差,甚至有时两个都去了外地。小妹一度幼儿园也去不了了,因为没人送她,这下青芸成了家里的主力,到了星期六的晚上,青芸洗了两个小时衣服,手指的背部都搓出了水泡,洗完的衣服满满地晾在了厅里绳子上,还要带菜回家。
快放寒假了,小妹非要跟青芸去学校,青芸被缠不过,奶奶也让青芸带小妹去,结果返校时青芸就带着妹妹上学去了,青芸让六岁的小妹在教室外等,没想到代课的老师很通融,怕小妹冻着,就准她进来了,结果许多同学都喜欢得不行,说青芸你妹妹真可爱。
放学的时候,都争着要领着小妹,小妹一下子成了明星,如众星捧月般地被前呼后拥着回了家。
同学月儿随妈妈转到北京的学校了,给青芸来信说自己在北京的一所市重点学校上学,同班的同学大都家里很有背景,同学们也很聪明,每天写完作业,就结伴出去玩,不去是滑冰就是去游泳,又能玩又能学的,自己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起来拚命用功,可学习上还是赶不上他们,又没有知心朋友,真是孤独又寂寞,希望青芸能常给自己写信。
青芸写了一封信后,就没再给月儿写信,青芸虽很能写,但也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平日连日记都懒得记,更甭提写信了。过了些日子,青芸在妈妈的单位遇到了来出差的月儿妈,月儿妈说:“青芸你快给我们家月儿写信吧,月儿她每天都要去看好几次信箱,天天盼着你的来信。”月儿妈的话让青芸很有负罪感,赶紧给月儿写了信。
暑假的时候,青芸去了北京,住在姨姥姥家,因为青芸从报纸上看到北京有家医院用磁疗治疗近视眼,好在那家医院离姨姥姥家不远。于是青芸每天都骑车到医院去,举着一个带电磁的特殊眼镜往自己的眼睛上按,一天半小时,一起治疗的还有许多的孩子。
一个疗程下来,视力居然从0.2恢复到0.8了!青芸高兴地去找月儿玩,月儿还是和她妈妈一起住在单位宿舍里,没有分房子,很是艰苦。月儿看见青芸来,高兴得心花怒放,没完没了地说着心里话。
月儿很努力,也很可怜,月儿的爸爸在唐山地震中被砸死了,从此月儿的妈妈没有再嫁人,带着月儿过。月儿很用功,但有时用功用不到点子上,所以成绩不如青芸,但月儿的字却比青芸写得好多了。
月儿妈跟月儿说过好几次,说家里条件不好,希望月儿以后上大学的时候能够考师范,那样可以得到国家的补贴,可月儿不想当老师,所以总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青芸来了,月儿可有个人倒倒苦水了,平日里和新学校的同学们还不熟,没有知心的朋友。
两个人一起到陶然亭公园去玩,走铁索桥,打秋千,玩得好开心。晚上,回到月儿家,青芸看时间不早了,要回去,月儿执意要送青芸,到了地铁站,月儿的话还是没说完,于是两个人在地铁站里越聊越晚,眼看着就没有末班车了。
青芸说:“不行,我得走了!”月儿居然冲动地执意要跟青芸一起走,青芸正一筹莫展时,好在月儿妈不放心来寻月儿,才把月儿劝了回去,青芸才得以脱身。青芸没想到自己十几岁就开始做起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了,能对朋友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了。
以后月儿渐渐的适应了新学校的环境,心情也好了很多,暑假的时候来滨海玩,俩人依然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后来月儿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快毕业时带着她的男朋友来青芸家看青芸,那时的月儿已经像个大人了,比青芸看上去还要成熟。后来又来信说自己分配到了一家医院当医生,再后来,青芸搬了家,不知怎的就断了联系了。但青芸想,月儿作事那么认真,一定是个不错的医生。
青芸是一个很要求上进的学生,初中一年级、二年级时,青芸总能拿全班的第一,可一到初三时,情况居然有些不同了。一次期中考试时,青芸只考了第七名,青芸以为是自己松懈的原故,从此更加用功。青芸所在的学校为了保证大学的升学率,并不希望像青芸这样的好学生考出本校,所以对于中考,从不给学生加课,依然是每天下午三点多就放学了,也很少给学生们复习,全靠学生自己自觉。

青芸从初一开始就在学校的宣传队里拉小提琴,是乐队里小提琴拉得最差的,也是年龄最小的,但自从高中的几个小提琴手有的考上了音乐学院,有的去参了军,一下子就剩下青芸一个小提琴手了,乐队里变得青黄不接了,青芸顿时成了宝贝。
音乐老师找青芸谈话,要青芸课余时间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培训,可青芸一心想考个好学校,没有答应,于是音乐老师又搬出副校长来做工作,并答应给青芸开小灶。副校长和青芸站在学校操场上的双杠旁足足说了两个多小时,口水都说干了,居然也没把青芸说动,反而让青芸给抢了白:“校长,您不是在大会上讲,要我们抓紧时间,因为光初一到初三的课本,摞起来也有一两尺厚,只是一页页地翻一遍,都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更甭提好好地复习了。”
青芸就是这样的宁脾气,校长和音乐老师只好作罢。音乐老师说:“今年的汇演我也不打算参加了,弄得我也没心气儿了。”听了音乐老师的话,青芸心里也很难过,因为和音乐老师毕竟相处快三年了。
青芸忘不了报名参加宣传队那次,天气特别的冷,音乐老师心疼得把青芸冻红的手放在自己的大手里反复地揉搓,嘴里一个劲地说着:“多好的孩子啊!”望着青芸的神情青芸至今都不能忘,仿佛得到了一件稀世珍宝似的。一次去北京参加汇演,青芸跑到北京的亲戚家,玩得乐不思蜀,到晚上十一点钟归队时,看到音乐老师拿着手电带着人正要外出寻找,这些师长如父的感情青芸怎么能忘,可青芸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只好牺牲这些了。
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青芸每天中午在学校吃完饭,就趴在课桌上大睡一觉,这样下午上课时就有了精神,晚上可以一直念书念到十二点。如果中午不睡觉,下午上课就会直打磕睡,听的什么也不知道,晚上回到家念书到九点多钟就困得不得了,青芸学古人锥刺骨,用手拧自己的大腿,都拧青了,可还是困。用凉水洗脸也不管用,常常是开着灯就睡着了。有时为了应考,还熬通宵。
妈妈每天早晨不忍心叫醒青芸,把牛奶热开了,才叫青芸起床,日本人有“一袋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的号召,妈妈为了自己的女儿早已跨国界提前响应号召了,妈妈常常是一边用一把细长的勺子搅拌着牛奶使它尽快凉下来,一边呼唤着睡不醒的女儿快点起床。
青芸每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觉都不够睡,视力也在急剧下降,但也顾不得了,幸好有同学的妈妈给了青芸一瓶治近视眼的眼药水,滴上以后,等药水干后再睁开眼,眼前就亮多了。
青芸的文科好,英语、语文在全年级是数得着的,也不看什么课外书,只是把课本读得烂熟就足以对付考试了。理科里青芸喜欢几何,不喜欢运算复杂的数学题,直到快中考了,青芸还是捧着数理化的书本反复地看,终于有一天被爸爸发现了,爸爸见女儿每天读书读得如此辛苦,连觉都不够睡,决心帮一帮女儿。
跟她讲数理化要多做些题,起初青芸还不服气,但经过爸爸一段时间的引导,两人一起作学校发的青芸一直未曾碰过的物理参考书,青芸才终于明白学数理化光读书本,少做题是不行的,并不是明白了概念就能做题一通百通于是也开始看了一两本课外书。
青芸特别怕乱,家里有电视,大家热热闹闹的,青芸就看不进书了,眼睛虽然看着书本,但耳朵却支楞起来,心思也飞了出去,爸爸说:“**年青的时候专门找闹市来看书锻炼自己的定力。”青芸也挺生自己的气,觉得自己的自制力怎么这么差,可不论自己怎么锻炼也无效,而爸爸仍在不停地讲**闹中求静的故事。
讲的次数多了,终于把青芸给讲急了,说:“如果闹中求静,干嘛大家读书都要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那念书都去菜市场好了,还要图书馆干吗?**能够闹中求静,准看的是一本小说,如果给我一本小说,我也能做到。”说得爸爸是目瞪口呆,觉得这丫头真是“儒子不可教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