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主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起泰陵,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是说起泰陵的主人,恐怕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这就是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又被称为唐明皇,他和杨贵妃的故事前百年来曾经几度被搬上舞台,一遍又一遍的演绎着那荡气回肠的千古悲歌。
公元712年,睿宗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但当时的新皇帝李隆基并无大权,朝中大权被掌握在姑姑太平公主的手里,史书上记载: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大半附之。可见当时太平公主权倾朝野,而且随着权利的不断增长,太平公主欲杀掉李隆基,自己做皇帝。
只过了一年,到了713年,倍感不安的李隆基纠集了三百死士,由高力士和王毛仲率领,首先发动政变,消灭掉了太平公主一党。
李隆基在位早期,任用贤臣良将,励精图治,在他所任用的宰相当中,姚崇、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可都是历史大名鼎鼎的名臣,有了这些人的辅佐,李隆基鼓励生产,改革弊政,安定社会秩序,终于把大唐王朝推向了顶峰,造成了著名的:“开元盛世。”
起初,李隆基尚且能够勤勉为政,但是在取这些前所未有的成就以后,自己就以为天下已经太平,连大臣的纳谏也听不进去了,还任用了像李林甫这样的阿谀小人,李林甫勾结宦官,口蜜腹剑,使李隆基排斥了一些正直能干的大臣,重用了一批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玩的精通的小人,朝政逐渐转向昏暗。
61岁时,李隆基爱上了自己儿子的妃子杨玉环,并想方设法据为己有,并封她全家人为官,其中两名哥哥为朝中大臣,三位姐姐被封为夫人,连远房的堂兄杨国忠都靠着裙带关系进朝当官。当时的大诗人李白被李隆基召进宫为皇帝写诗,终因不满朝中的**,得罪了杨贵妃,被李隆基礼送出京。
李林甫死后,接替宰相的位置是了杨国忠,此人更是**无能,把朝政搞的一塌糊涂。而此时,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此人善于阿谀奉承,很快就被李隆基重用,安禄山身体肥胖,又一次,李隆基问他:“你的肚子那么大,里面装的都是啥呀?”安禄山说:“没有什么,装的全是对陛下你的赤胆忠心啊。”李隆基听后哈哈大笑,破天荒的让小安禄山十几岁的杨贵妃做了安禄山的干娘。
安禄山经常出入长安,又与杨国忠不和,见京都内地兵力薄弱,于是就在范阳招兵买马,储蓄粮草,准备夺取大唐江山,后有人举报说安禄山要造反,李隆基死活都不相信。

到了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亲自率领15万大军在范阳发动叛乱,向南进发,起初李隆基还是不相信,直到外地警报频频传来,李隆基这才慌了手脚,但是却一时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对付。
而宰相杨国忠对用兵一窍不通,却怂恿李隆基乱指挥一气,唐军每战必败,叛军先后攻占洛阳、潼关,一路朝长安逼来,这时候李隆基才傻了眼,在杨国忠的劝说下,**下抹油,弃长安向西南逃窜。
长安通往四川的路上,各县县令大多逃跑,李隆基一路上走走停停,走了三天才走到长安西一百余里的马嵬坡。随军将士又累又饿,把气全出在杨国忠的身上,在太子李亨密谋和将军陈玄礼的鼓动下,拦住杨国忠索要军粮,趁杨国忠惊慌之时,从马上拉了下来,砍做两段,然后杀死杨国忠的家人,并迅速包围李隆基和杨贵妃居住的驿站,李隆基命人出去查看,才知道是将士哗变,无奈之下,派大臣魏方进和韦见素前去劝解,群情激奋的将士杀了魏方进,并把韦见素打成残废,李隆基只好亲自出来和解,但是众将士不依不饶。李隆基又派高力士士前去谈条件,众将士说,杨氏乱国贼子,要求处死杨贵妃,否则誓不护驾。起初,李隆基不愿处死杨贵妃,后高力士苦苦劝解,李隆基才流着眼泪让高力士带着杨贵妃去佛堂拜别了佛祖,然后引到堂外一棵梨树下,解下罗巾自缢而死。
众将士见杨贵妃已死,高呼万岁,重新保护李隆基逃往四川,而太子李亨则被百姓留住,主持朝政,李亨遂收拾将兵北上,到灵武后,在众谋士的劝说下,即皇帝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后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至德二年,被迎回长安,居住在甘露殿,李隆基一生风流倜傥,现在却这般下场,每当想起当年尊容,而面前却是孤独凄凉,只有独自哀伤叹息,终于抑郁成疾,到了上元762年,死在长安神龙殿,时年78岁。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杨贵妃,死后没几天,肃宗也过世,到了763年,已经是唐代宗广德元年,才被安葬在泰陵。死后灵柩前只有孙子李豫守灵,甚是凄凉。
玄宗一生,早年经历多场政治变故,在宫廷斗争中不断成熟,以至在消灭太平公主时颇为镇静,即位后早期,励精图治,勤勉朝政,把大唐王朝推向顶峰,但是到了晚年,却宠爱杨贵妃,导致政治**,以至发生安史之乱,从此大唐王朝就开始一路下滑,开元盛风一去不返。
可算是半世英明半世糊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