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世界(5)近代历史与兽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个常人世界由于欧大陆的巨大而显得异常庞大,虽然互相之间战争不断,但随着各国诸种族的融合和文明的发展,地区主义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等思想已经逐渐取代原先占据统治地位的种族主义思想(但家族主义却仍是大行其道)。
特别是自10世纪初到11世纪末的200年中,大陆各国的政局都渐趋于稳定,没有太大的根本性变动,而近4百年来,各国各地区统治阶级的合法化和稳定性以及长期的延续性,更是使得各国民众的“国家”概念日益浓厚,民族爱国主义的思想风潮正大行其道。
且由于对血统的看重以及大家族的联姻政策,使得目前的西方世界各国统治者尤其是几大强国之间基本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姻亲甚至血缘关系,从而形成各自较为稳固的一定的势力范围,将整个西方世界的版图瓜分殆尽,虽然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争斗乃至内战的不时发生,但最高统治权的更替,不过是贵族统治者之间互相妥协的产物而已。
而西方世界有传说可参考的一万多年的历史中,出现的各个古代种族的辉煌文明,或者科技、或者魔法、或者两者结合,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而消亡,但在无尽的野外世界中,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丰富的遗迹和线索,值得人们不断去探索其中的财富,使得冒险者这一职业十分兴盛。
特别是诸神和诸种族文明起源所在的中土世界那里,更是存在着无数的古代文明遗迹和古代建筑,隐藏着无数珍贵的文物和财宝以及秘密,加上当地混乱落后的社会和相对弱小的国家统治力量以及在西方世界罕见的异种族智慧生命和奇异动植物,使得该地十分受西方的冒险者和探险家们亲睐。而西方世界此起彼伏的战争,也给佣兵和雇佣军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特别是商人实力的发展,以及早就存在的地下帮派社团组织势力的暗中扩张。而原本消失的法师塔、斗气士学院等非政府力量虽曾重新崛起,但由于不知原因的能够修炼魔法和斗气的人越来越少,魔法和斗气的威力越来越小,最终大势已去,让位于冒险者、佣兵、商人、地下工会等组织,或被君主控制成为国家支持的魔法学院,或成为世家流派把持的斗气武学。
而尽管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显赫甚至远超过现代水平的文明,但都在战火中被摧毁,失去了它原本的荣耀。特别是5世纪中期到9世纪末期的“黑暗年代”——也称为“蛮族入侵时代”,由于蛮族横行和战争不断的影响,特别是缺乏文字对相关文明的记载,各种族的文明传承或多或少的出现了断层甚至退步,尤其是其中的常人一族,由于寿命短暂、战乱惨烈的缘故,虽然如今仍占据着大陆诸族霸主的地位,但常人国家如今的文明基本上都是在神圣帝国灭亡的动乱之后,在战火中重新逐步建立起来的。
也因此各地常人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整个文明国家的社会正处入地球上西欧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前后以及近代时期的社会思想人文状况。
但整个世界的文明跨度相当于地球西欧的原始野蛮时代到16世纪左右的文明社会,依据文明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各种科学知识,比如物理学、化学、算术、几何学、天文星象学、机械动力学、建筑构造学等等都已经达到了初步阶段甚至一定的阶段,不过只被极少数的高明学者掌握,并不被教会和世俗统治者认可和看重,而占人口主体绝大多数的平民阶层对此也是不了解的。
不过,大陆这么长时间的战争,使得世界关于战争军事方面的学说体系比较成熟,从理论到实践,各种战略战术阵型装备器械等,都已经达到了冷兵器时代一定的高度,加上独特的魔法文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地球上的冷兵器时代。
不过可惜各种魔法文明早就衰落,成为稀罕的神奇事物。在世界上诸多的文明落后或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偏远地区,那里还是诸蛮族部落和异族以及成分复杂的强盗团伙的活跃地,信仰着相对原始的宗教,保持着武力至上的传统,战争和混乱时有发生。
而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那里贸易盛行,商旅来往于各地之间,各种职业的公会特别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同业行会四处林立,君主与领主,贵族与平民,市民与农民,自由民与奴隶,世俗与宗教构成了社会的诸多阶层。
自然,在这样的背景底下,王权与神权,野蛮的游牧文明与传统的农耕文明以及新兴的商业文明等等政治、经济、军事势力的彼此角力、暗潮汹涌也是少不了的。
在常人世界的外面,英吉伦帝国的东北部和法兰斯帝国的北部都邻近卡利姆半岛,而地跨北欧的正西部、西南部、正南部地区,西欧的北部地区,以及中欧的西北部和正北部地区从而形成面积广阔巨大的卡利姆半岛(类似于地球上的阿拉伯半岛),以亚寒带和温带荒原地形为主(也称兽人大荒原或卡利姆大荒原),上面生活着如野草一般生命力顽强而又野蛮落后的众多兽人部族,这里也是目前世界上除了混乱不堪的种族众多的中土世界和生存环境恶劣的北方大冰原以外,兽人一族最主要的聚居地。
而在兽人生活的卡利姆大荒原外围的同属卡利姆半岛上的大片草原周边地区则生活着不少游牧民族,被称呼为边缘游牧民,这群游牧民既要和兽人抢夺水草食物,还要遭受周边农耕文明国家特别是两大帝国的欺压,生活十分艰苦,但军事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而兽人大荒原向西和北以及东北小部分是北海,向东南方和东北方是难以翻越的坎蒂斯山脉北段的山区。但是经常也有中小规模的兽人群落部族翻越西坎蒂斯山脉出现在北欧和西欧东部以及中欧西部甚至深入到中欧中东部地区的诸常人国度,给当地造成危害,但影响相对较小。
而事实上,在蜿蜒绵长的坎蒂斯山脉中,越来越多迁徙过来的中小兽人部族开始在此附近定居,并时刻准备着联合起来越过山脉给予其它种族重重的一击,得手后再随便退回山脉中的某处或返回卡利姆荒原,安稳下来后再等待来年的继续劫掠和流浪。
东北方的大段则是隶属于北海的“卡利姆湾”南方沿岸,即使是依靠兽人低劣的航海和造船技术,在卡利姆湾风平浪静的时候,兽人们花上1周左右的时间便能穿过卡利姆湾,出现在卡利姆湾东北方的日莫德兰半岛的沿岸山区的浅滩上,成为卡利姆湾北方沿岸诸国的头号敌人。
兽人一族虽然被困在卡利姆大荒原上,但是也给它东南方的法兰斯帝国和西南方的英吉伦帝国以及周边邻近的其它诸多国家造成了许多危害,每年秋季时间,他们都会犹如蝗虫一番蜂拥劫掠南方,甚至会有中小规模的兽人劫掠队冒险翻越坎蒂斯山脉出现在坎蒂斯山脉的其它周边地区,获取过冬的物资。
幸亏由于当地缺乏木材和兽人族造船技术以及航海技术的的低劣使得兽人们无法形成规模化的近海船队,而兽人船只的质量也比较差劲,较容易被风暴摧毁,只能徘徊于海岸线一带,无法离开近海,所以兽人的海上力量并不强大,否则,兽人的危害将会更大。
但饶是如此,不成规模的兽人船队也往往能进入它国的沿海地带进行登陆劫掠,特别是季风时节时,顺流而下,进入北海、西海沿岸诸国劫掠,给这些沿海地区造成不小的损失。而沿着众多蜿蜒曲折的山地荒地四处流浪迁徙的兽人部族也往往成为各地统治者头疼的巨大问题。
特别是每年秋末时节或灾荒之年,成群结队的兽人氏族部落会集结起来,抛弃以往的仇怨,或坐小船或徒步或骑着荒原矮种马和某些部族驯养的座狼、战猪代步,沿着兽人大荒原外出路线四面出击,以获取生存的物资和减少人口增长的生存压力。这也是兽人大荒原周边各种族国家地区每逢冬季时分就会封锁道路,加强戒备,囤积军队重兵的原因。
而卡利姆半岛上除了占据优势的兽人一族和为生存挣扎的边缘游牧民外,还有许多其它种族的生物,比如与兽人有着古代血缘关系的地精、巨魔、食人魔诸族以及失去古代传统而沦为野蛮土著的一些比蒙种族。不过,由于兽人在此地占据的强势地位,常人谈起卡利姆半岛,往往先想到的便是兽人。
沿着距离兽人大荒原的海岸线稍远的海域航线,商人们一般虽然可以不被兽人船队打扰,但还得应付相比兽人要更加职业化的其它海盗,比如鱼人强盗和人类海盗。但总的来说,由于该航线上面还有一些实力不小的大岛屿国家和城市,使得海船补给问题困难不是很大,所以该航线尽管不太安全,但还是可以通行的。
向南则是在非大陆撒莫哈拉大沙漠以南,建立在以亚热带和热带的草原高山荒漠地形为主的广阔的大地上的比蒙帝国。
比蒙帝国内部由所谓的五大族比蒙和依附于某大族的诸小族附庸比蒙组成,这五大族比蒙为莱尔茵族狮人、泰尔戈族虎人、彼尔族熊人、彪尔玛族豹人、沃尔夫族狼人,均是单体战斗力颇为强大的种族。
而小族附庸,是指那些单体实力弱小而不得不依附于五大族之一成为其附庸的种族,包括芒奇族猴人、道格族狗人,加菲族猫人,伯莱特族兔人等等个体战斗力相对弱小的种族,也包括士尔普族羊面人、布尔族牛头人、艾力芬特族象人等个体战斗力并不弱小甚至强大但却因为智慧较低或者人口稀少、没有组织性等原因而屈居附庸族地位的种族。
绝大多数附庸族的数量往往较多,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他们的宗主种族,并负责定期提供给宗主种族一定量的粮食、劳役、矿产资源、手工制品等等,在战争时期,还要组织有战斗力的附庸种族成为辅助军,并保证后勤供给等工作。
比蒙帝国实行皇帝与五大族长老院以及战神坦帕斯大祭司团相互制约的中央权利机构和地方官员与贵族领主相结合的地方组织形式来管理帝国的诸项事务,并采取了独特的皇位选举制度和皇位挑战制度来保障登上皇位的比蒙皇帝的高素质。(具体的设定还请大家观看比格骑士大大的《兽人帝国》一书,大多数的比蒙设定,我都是参考这本书的,因为,该书的一些设定都是当时的热心读者和用心的作者互相商讨促进的菁华设定,我觉得非常好。)。
由以上比蒙诸族的称呼中,可以得知,现如今的比蒙帝国,其主要构成是兽类比蒙,而事实上,这些兽类比蒙中,却是以哺乳类胎生比蒙为主,其它的像爬行类比蒙、两栖类比蒙以及鸟类比蒙和水族比蒙乃至虫族比蒙等大多数都已经因为历史原因或者消亡或者失去了古代比蒙文明或者与兽族比蒙分道扬镳而脱离了比蒙族的范畴,仅仅留下些残余和历史传说而已。即使是生活在比蒙帝国境内的,也居于附属地位,失去了往昔的辉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