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世界(4)信仰与大势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神圣教会也随着世俗变动而历经剧变,原先一统常人信仰的强大势力也大大缩水,特别是在崛起的沙漠民族阿莫拉伯人的进攻下,也不得不完全放弃了圣地。
而由于诸侯军队以及叛军、蛮族军队对富裕的罗莫马城的激烈争夺,教会也在被金钱**蒙蔽住的大军的进攻下数次仓惶撤离,最终被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
且随着各强大地方势力的崛起和教会内部的**,神圣教会代表着的神权受到了地方上世俗君主所代表着的王权和新兴贵族们的挑战。
特别是随着年代的久远,至高神等诸神的存在渐渐成为了传说,不少民众迫于生活的重压而不再信任至高神,甚至在暗地里开始信仰其它诸神甚至黑暗诸神,而不少教士也因为社会的大动乱而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迷茫甚至进入了歧途,一些当初并没有被灭绝的各种宗教派别也抓住机会而死灰复燃,或者披着神圣教会的外衣,或者直接另起炉灶,所以民间有各种宗教信仰在暗地里滋生发展,有的甚至得到了官方的承认和支持。
而在动乱中失去根基的神圣教会虽然在后来的法兰斯帝国开国皇帝的支持下,获得了其赠还的中欧南部原梵莫蒂冈神圣教会的世袭领地,建立起了新的神圣教廷——神圣天父教梵莫蒂冈教廷,并在其余诸强大国家的认可下,逐渐恢复了权势。
但由于神圣教会内部因为动乱时期各自境遇观点以及利益的不同衍生出了许多扎根于地方的教派系别团体,互相之间争权夺利,特别是那些厌恶教会**奢侈而外出寻求真谛或者动乱时期因为各种原因扎根地方势力或隐居的教士们传承下来的弟子后人在后来有许多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回归教会,而出现了大量的与教会关系若即若离的修士、僧侣和祭司,以及事实上摆脱梵莫蒂冈教廷控制的东正教会的建立和该教会跟梵莫蒂冈教廷的暗中对立甚至其它名义下的互相战争,大大的限制和削弱了教会中央的势力。神圣教会现在是大不如前了。
而且由于天父教入主教皇一位,所以也被世人称为“神圣天父教会”。不过总的说来,除了暗中一部分的异端者,常人大多还是信仰代表着光明的至高神及诸神,而其它种族则多是信仰自己的主神及诸神。也因此,虽然诸神的神迹早已经消失,诸神是否仍然存在尚需要证明,世俗之间仍是出现了信仰各神的神殿教会,其中代表光明诸神的诸教会虽以神圣天父教会为尊,但也同时与代表着至高神的神圣天父教会相竞争,而代表黑暗邪恶的诸教会则在暗中发展积蓄着力量,期待着重见天日的那天。
(当初,神圣帝国大内乱期间耶路撒冷数度被攻陷的时候,教会人员仓惶逃跑之间只来得及带走了一部分圣物,而其它圣物则大多在混乱中被遗失。
后来,西神圣帝国灭亡,东神圣帝国动荡以及其后数百年的动乱时代,梵莫蒂冈教会领地也数度被攻破,彻底失去了对教会其它地方的掌控,庞大的教会因此被战争弄的四分五裂,而教会巨额的财产也吸引着各军队首脑们的光顾——更多的圣物和典籍因此而遗失,圣权杖就是这样被遗失。
教会的人员只好带着残存的圣物典籍四散逃亡,过上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其中出现了两支重要的队伍——一个是以后来的新梵莫蒂冈教廷的第一任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时为教会仅存的红衣主教,年老)为首的队伍,一个是以后来的耶路撒冷东正大教区的首任大主教约瑟夫(时为大教长,尚年轻)为首的队伍。
直到世局渐趋稳定,世俗的统治者们需要教会来帮助他们稳定民众之后,教会才安稳下来。特别是梵莫蒂冈教廷的成立,吸引了大批长期四处逃亡流浪的教会人员,日益恢复起教会往昔的势力来。但是,新教廷的权利分配明显没有处理好,以耶莫稣天父为正统自诩的天父教派占据了教廷的领导地位。
对于向新教廷贡献颇多的约瑟夫等一派人士,却被新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打发去当时局势仍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成为了那里名不副实的东教区大主教。
但命运并没有抛弃约瑟夫,来到耶路撒冷的约瑟夫凭借着自身过人的才智和本领,以及名义上仅次于教皇的教中权势,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手下,协助了拜莫占庭帝国的中兴皇帝,时为拜莫占庭帝国东神圣帝国的大贵族、军旅世家出身的将军查士丁尼一世平定外敌内乱登上了皇位,并耗费巨资建立了人类史上迄今为止仍然是最为宏大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又同查士丁尼的皇后——相传是妓女和演员出身却聪慧无比的狄奥多拉皇后一起协助查士丁尼一世皇帝,颁布了后来西方世界各国深受其影响的法律条文——《查士丁尼法典》以及其它诸多政府举措,并负责教导皇帝的子孙,成为拜莫占庭二世皇帝的教导者和三世皇帝登基的支持者,特别是他极力保护留存下来的神圣帝国在战争中被几乎破坏殆尽的各方面知识的典籍残本和文物原件,为后世的人类保存了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创了拜莫占庭帝国初期的百年辉煌时代。
并以保卫圣地的名义组建了第一支完全军事化的教会骑士团队伍(也就是现在名义上由神圣教会梵莫蒂冈教廷所属的神圣骑士团领导下的三大宗教军事团组织之一的圣约翰骑士团的前身,但实际上该宗教骑士团却独立于梵莫蒂冈教廷体系,而由东正教派实际完全控制),而除了这些,在格里高利去世后,约瑟夫晚年时还幸运的在耶路撒冷的遗址中寻找到了圣权杖,并以此为契机,在拜莫占庭二世皇帝和西方世界近半部分教众的支持下,凭借自身的无比功绩和向教廷归还圣权杖获得的崇高声望,得到了梵莫蒂冈教廷对其建立东正大教区的认可,并成功的当选为教皇,创立了东正教首一职——相当于副教皇,为后来的东正教派系建立了根基。但也为教会在后来神圣历1054年时的暗中分裂埋下了种子。
也就是说,现在的东正教会名义上虽属于梵莫蒂冈教廷领导,但实际上,完全自行处理事务。成为神圣教会内仅次于天父教派系的最大的一个派系——东正教派系,时刻窥觑着神圣教会的教皇位置。而事实上,这么多年以来,教皇一位也就是在这两个派系之中摇摆,不过由于西欧各大政治势力的支持和相互之间的妥协,近4百余年来,特别是200年前双方的正式决裂,使得神圣教会教皇一职的获得者全部出身于天父教派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神圣天父教会。

而东正教也几乎完全的成为了独立教派——神圣东正教——虽然它仍然承认天父教控制下的教皇位置,与天父教相对,其辖区遍及拜莫占庭帝国、巴莫尔干半岛、俄莫罗斯帝国等所在的东欧地区和北非东部地区。在这两个派系内部和以外,还存在着诸多的神圣教会的分支派系,如多明格会、方基格会、佳尔默会等等,这些教会多是地方上的教会实力派系,标榜神圣教会的支持者,但有些团体派系的所作所为却完全与神圣教会的教义不符,甚至是黑暗势力行事的外在幌子。
所以,总的说来,西方世界的信仰方面虽然是以神圣教会为主,但由于神圣教会内部分成天父教和东正教两大派系,加上教会内部其它小派系团体以及教会外部其它信仰的教会团体的存在,宗教方面的斗争也十分复杂和危险。
但也正是因为教会内部的分裂,造成了原本在6世纪末期随着神圣帝国的衰亡而彻底衰落,但9世纪末期开始恢复,13世纪中期时势力达到顶峰而将神权完全凌驾于王权之上的教权势力在其后又开始逐渐衰落。
特别是1295年神圣教会两大派系的彻底决裂严重削弱了教会的整体势力,使得各逐渐强大的王权国家有了可乘之机,到14世纪中期结束时,各大王权国家基本上都在与教权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至如今15世纪末期,教权对王权国家的影响已经减少了许多,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上各国之间钩心斗角,教权在平民阶层信仰方面的巨大影响,还没有哪个信仰教会的国家敢于彻底消除教权的影响。
而圣杯和圣剑则曾出现在英吉伦帝国的开国皇帝亚瑟大帝手中,据说,正是由于圣杯神奇的力量,亚瑟大帝才能几次重伤都不死,并在他的导师——智慧的**师梅林以及12位强大勇武的圆桌骑士的帮助下,手执少年时期找到的封印在石中许久的圣剑,一统英莫格兰王国,然后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最终降服周边诸国建立了强大的英吉伦帝国。
不过,后来圣杯和圣剑都在该国著名的三王内乱(拥有亚瑟大帝高贵血缘的三位皇子在上任皇帝死后互不服气,各自割地称王,加上野心诸侯们的怂恿支持,进行互相之间的大混战)中被遗失,内乱最终由来自诺莫曼底公国的幸运儿——威廉公爵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并在此后的数十年开疆拓土,将英吉伦帝国的影响逐渐扩张到全大陆,威廉及其后人们在战后曾多次寻找圣杯和圣剑,但都没有结果。
而其它消失了的圣武器和圣徒血统也曾在大陆各处短暂出现过,不过都是互相传说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出现在世人眼前。)
此后,大陆随着一个个应运而生的英雄或枭雄的浮沉兴衰,无数势力的旋起旋灭,辗转变动,总算于神圣历900年左右结束了大范围的动乱,渐渐趋于平静,至如今神圣历1400多年形成了现在西方文明世界的政治格局(将地方按照九部划分法,则为:西北部、正北部、东北部、正东部、东南部、正南部、西南部、正西部、正中部,而如果是说南部或南方,则指正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三大部分。中部,则指正北部、正中部、正南部;或者为正东部、正中部、正西部)
——西欧西南部、正南部、正中部的西贝恩帝国,西欧正中部、正东部、正南部、东南部的法兰斯帝国,西欧正西部、正中部、西北部的英吉伦帝国(而英吉伦和法兰斯之间虽然接壤,但中南一段部分却是被一道较大的海峡隔开,海峡中有着一些小岛邦国和城市。而中北一段交界的部分广大地区也主要是由两国的附属国家和地区或者一些独立半独立的自治地区和城邦小王国等构成,这些势力形成两大强国的缓冲带——以防备卡利姆半岛的兽人为主要目的、内部较为松散的反卡利姆同盟。而劫掠成性的兽人势力则占据了该地区北部的大片土地,并时刻威胁着该地区的中部和南部一带以及两大国的边境地区。而两大国直接交界的地方更是仅仅少许一些块地方——英吉伦帝国的多佛尔地区和法兰斯帝国的加莱地区,其它部分都是通过双方的附属势力相交界或者被反卡利姆同盟诸国所隔开。所以,英吉伦帝国虽然同属欧大陆上,但由于反卡利姆同盟的阻隔以及兽人大荒原的骚扰,与欧大陆其它地区如中欧、东欧、南欧等联系较为困难,往往被孤立于大陆事务,但如此的地理位置也使得英吉伦帝国在沟通小西洋联盟与北欧诸国方面,相比欧大陆上的其他传统陆上诸国具有优势和更强的海上力量),这三大帝国被称为西欧地区的三大强国。
以美利盟联邦为首的小西洋联盟诸国,中欧中部和北部的德莫意志地区的由各诸侯国演变而来的诸国,北欧东南部和东欧西北部地区与中欧德莫意志地区有所部分接壤的的俄莫罗斯帝国,中欧南部的北阿卑斯永久中立区,南欧意莫大利地区北部的商人联盟诸国和中部梵莫蒂冈地区的神圣天父教庭——也就是俗称的教皇国,东南欧地区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由东神圣帝国转变而来的拜莫占庭帝国和东正教会。
以及这些强大势力周边的诸多半独立或附属的、夹杂在这些强大势力圈之外或独立或互相结盟或中立的各大大小小的王国、共和国、公国、独立领、自由城邦、自由城市、自治领、未开化或半开化的不服从这些文明国家统治的诸野人蛮族部落等等相对来说较为弱小但总数更为庞大惊人的势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