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叶知秋出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上,帝国如今形势可谓是糟糕的一塌糊涂,即使皇上叫臣调派皇家特别军队(皇家近卫军)上前线,臣心中也不敢保证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什么实际性效果,扭转整个战场的乾坤,更别说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一点,臣希望皇上心理要有所准备。”
李道群还没有说出自己主张之前,先给李成明打了一支“预防针”,这样的话,李成明心中就不会对李道群的建议抱有太大的希望,也许这样,李成明心里会好受一点。
更重要的是,李道群这样说,也是为了给李成明心中制造一定的压力,让李成明心中明白,战争并不是只依靠将领就可以获胜的,战争最终拼的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非仅仅是讲究一场战役的得失。
如果李成明还不能下定决心作战,那乘早另想他策才是最好的选择,否则,战争还没有打下去,华文帝国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
“皇上,臣想虎磐王朝等三国的军队会成一个品字型战术向盛京城方向打来,这次,他们并不是简单的想攻城略地,而是抱着想要完我华文帝国的决心,他们好瓜分在这场战争中所取得的利益。这一点,帝国的情况部门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李道群述说着自己收集到的情报,也不管李成明的接受能力怎么样,更不管李成明心中想些什么,直接向李成明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另外,最近有一股不名势力在盛京城内潜伏了下来,臣多次派人打探都不得而知。臣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股不名势力的幕后主脑定当和朝廷中的某一人有着很大的关联,当然,也不排除外来势力的入侵。”
李道群说完后,看到李成明的表情是一愣一愣的。李道群心中也是一愣,皇上再不怎么成熟,但也不能这样呀。
李成明一直被“关”在皇宫中的深宫大院中,自从他继位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皇宫,更别说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这何尝又不是一名皇帝的悲哀!
“那不知皇叔对帝国的这次军事行动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成明表情虽然有点“愣”,但李成明心中还是十分明白眼前的哪一个工作比较重要。
“皇上,臣是这样思考的,我们现在的敌人有三路大军,三个强国同时攻打我国,如果光靠朝廷的现有力量,我们是很难抵挡住这三路大军的进攻力度。”
“另外,朝廷的三路大军刚刚失败,士兵们的士气不可能会高的,甚至在士兵中已经产生了厌战情绪。这些到不是最可怕的,怕就怕士兵会产生兵变,这才是最严重的。”
“所以,臣大胆向皇上建议:第一是把那三路已经溃败的大军重新组成一路大军,用来抵挡虎磐王朝的军队,这支军队的统帅暂时就是李道君大人吧,微臣相信他还是有这个胜任的能力,同时,皇上可以命令叶少堠和夏信两位将军在旁协助李道君,这样的话,帝国三个富有盛有盛名的将军组合在一起,虽然不敢说能怎么样,但至少可以抵挡一下敌人的进攻趋势。”
“不过,皇上定当要用好这三人,否则,以道君的为人和气度肯定不会听从叶少堠和夏信两位将军的。”
“第二是要把鹧鸪关那些后撤的士兵重新进行组合,组成第二路大军,交于雍亲王统帅,让雍亲王率领这支军队去抵挡东泰王**队的进攻。”
“当然,如果皇上现在不给雍亲王授权的话,已经是行不通的啦,至于要授予他什么样的权力,皇上心里要好好琢磨一下,不能太低但又不能很高,毕竟那些士兵都只听从雍亲王,让别人统帅这群士兵,他们也不会服气的。”
“至于抵挡龙腾帝**队的第三路大军,还真的不好说,无论是这支军队的统帅还是士兵,朝廷现在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更重要的是,朝廷现有的兵力根本就不够了,朝廷同时要抵挡前面的两路大军,所剩的士兵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了,如果征调地方武装力量,以他们早就掏空的身体和低下的素质,根本就成不了大事,相反,还很可能会影响到老兵的作战士气。”
“朝廷中除了盛京城内的几支皇家军外,微臣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军队可用,除非立即征召新兵,但这里面的风险也是非常的大。不过臣还是建议皇上下圣旨在全国范围内征兵,以新兵去牵制龙腾帝国的军队,虽然肯定不能取胜,不过起码还是能起到限制龙腾帝**队在短时间内与另两路大军会合。”
“不过,这支新兵队伍的统帅必须是一个善于统兵、用兵,更善于练兵的人,这样,他才能调动这群新兵的士气,也许会创造一个神话。”
“而至于这支军队的统帅人选,臣的心中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原本臣可以算上一个,但臣知道自己并不是这方面的最佳人选,而且臣一旦离开了皇上的身边,盛京城内就再也没有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来防卫了,虽然还有禁卫军和城卫军,但不管是兵员的素质还是统帅的领军能力都是帝国的纨绔子弟,要靠他们防卫盛京城,是一件很冒险的事,而且,雍亲王已经将手伸进了禁卫军中,同时臣也要把盛京城中那股不名的势力彻底查个明白,否则,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我们的背后捣鬼?”
李道群不愧为华文帝国的情报首领,也不愧是华文帝国特别军队皇家近卫军的统帅,更不愧为一名老道的政治家,分析起问题来非常的有条理性。
李道群的分析,让李成明彻底明白了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也是李道群老练的地方,李道群只需要为李成明提供某些分析,而不是最终拿主意,这也让李成明过足了决策瘾,更让李成明尝试到了做皇帝的权威,这也是李成明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李道群的个中原因。
“皇叔,禁卫军真的像皇叔所说的那样不堪吗?如果朕派禁卫军的首领率军出征会有怎样的结果?”
李成明虽然是一个“傀儡”皇帝,但他对盛京城内的军队布置还是知道一二的,虽然对军队战斗力不太了解,但李成明还不是一个军事白痴,不过李成明也知道,这个时候必须要向李道群问个清楚,否则,误了国家大事,那就是他这个做皇帝的罪过。
“皇上,大部分的禁卫军可都是雍亲王的亲信,雍亲王率军出征时,肯定会带走一部分禁卫军跟在他身边作战,同时,也因为大部分禁卫军是雍亲王的人,雍亲王肯定不可能把他全部的兵力投入到这场战争中,他一定会保留一部分的实力,好为他今后‘不臣之心’时做准备。”
“所以禁卫军不但不能动,相反,还要给他们最好的照顾,这也是微臣手上的皇家近卫军也不能出征的一个原因,微臣在盛京城中,还可以看住禁卫军,一旦他们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微臣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住局面。”
李道群并没有为李成明不明白眼前的形势而不高兴,因为李道群在接手这支皇家近卫军的时候,他就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所在。
“按照皇叔这么说来,这第三路大军,不是前去送死吗,送到龙腾帝国士兵的手上让他们去杀吗?”
李成明的“爱心”这时毫无根据的泛滥起来了。
这也是李成明做一个上位者不合格的地方,上位者是不能有丝毫的妇人之仁,尤其是对敌人更不能有丝毫的仁慈之心。
“皇上,这也说不定,战场上关键的是要看军队的统帅的战术战略,要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是一名合格的统帅,他就会懂得利用手中的优势去消灭敌军;如果只是一名勇将的话,他也只知道勇猛杀敌,而会忽视手下士兵的生命和情绪。所以为统帅者,不但要懂得调动士兵的士气,还要照顾好士兵的生命,尽量把士兵的伤亡降到最低。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他不仅是名合格的统帅,更是一名出色的统帅。”
李道群很耐心的给李成明上起了军事理论课,虽然此时已经是于事无补,但总了胜于无。
“哦,按照皇叔所说,朕心中到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只是朕不知道如果让他统帅一支军队,他是否能镇压的住他手下的士兵。”
李成明在李道群的灌输下,很快就接受了新的知识,头脑的反映速度也快了好多。

“皇上所说的人选,可是镇北侯的二公子叶知秋?微臣对他也是久闻其名,或许他是一个理想的统帅,但正如皇上所言,叶知秋现在还不具备足够的影响力,也没有足够的名气去镇压那些骄躁的士兵,不过如果他手下有一帮实力强大的将领去辅佐他,这又另当别论。但叶知秋是否能镇压的住那些将领呢?”
李道群身为情报部门的负责人,他肯定会把他的情报网“关照”到朝廷中的每一个人。
“皇叔,不知你是否知道?前段时间,叶知秋在小校场举行的那一场模拟战争,朕看了后,心中的确很感慨:叶知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知皇叔是否认为叶知秋可以担当如此大任?”
“但由于其家族已经掌控了朝廷的一部分军队,所以朕一直没有给其任务,也没有重用他,但也没有让他闲着,所以就让他训练他手下的那一支两千人的士兵。但到了这个关键时刻,叶知秋定当会挺身而出位帝国效忠。”
李成明心中已经有一点倾向于要起用叶知秋了,不过李成明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用询问的语气向李道群问道。
“叶少堠是先皇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说到对帝国的忠诚,叶家是没有任何话可说的,但臣也有担心的地方:当一个人手中的权力足够大时,他的心是否还可以保持那份平常心?”
李道群已经明白李成明的意思了,既然上位者心中都已经有这个打算了,那做臣子的如果觉得这个决定不是那么很差劲的话,也只能去执行上位者的决定了。
“虽然叶家是先皇一手提拔的,但臣还是会安排人手在叶知秋身边进行观察的,这一点敬请皇上不用担心。同时,微臣会调五百名皇家近卫军暂时交给叶知秋指挥,这样的话,即使叶知秋手上的士兵都是新兵,他也不用太担心这次战争的结果,或者说是担心他个人的安危。”
“再说了,叶家现在也是战败将领,按照帝国相关法律,还要对他们进行一番惩治的,不过,现在正是帝国用人之际,暂时可以免了他们的罪责,让叶知秋率兵出征,也可以为其家族立功,这样,也可以以功代罪。”
“皇叔,整个皇家近卫军也只有三万名士兵,你一下子调了五百名士兵调到叶知秋麾下听命,还得安排他们在其他地方待命,那盛京城中的士兵就一万多人了,一旦禁卫军有什么动静的话,这一万多名士兵是否能控制住局面?”
李成明并不是因为李道群安排五百名皇家近卫军调给叶知秋而吃惊,而是担心李道群所说的雍亲王别有用心。
这也是李成明做皇帝不合格的地方,他总是患得患失。
大陆公历1098年9月1日,华文帝国的议政大厅,文华殿。
今天是华文帝国各层人士得知华文帝国三大险关失陷消息的第二天,朝廷再一次召开各级官员在文华殿中商议国家大事,不过今天文华殿中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客人就是身任车骑将军的叶知秋。
今天天一亮,侯府府上就来了一个内侍小太监,向叶知秋口传了皇上的口谕:宣车骑将军上朝听候圣裁。
所以,叶知秋才会成为文华殿的一个“客人”,这也是叶知秋第一次来到文华殿,更是叶知秋第一次看到“古代”皇宫的情景。
一路上,叶知秋虽然不是顾来盼去,但他一路上还是不断留心自己所走过的路程,观看这个时代的古建筑,毕竟叶知秋对古代建筑早有心想要好好观赏观赏,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叶知秋虽然胸中藏有这个时代的“地图”,但这一切都是一种理论上的知识,不过实际上,叶知秋什么也不知道。很有可能,叶知秋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他很有可能会迷路的。
可见,朝廷皇宫大院建筑的豪华。
叶知秋来到文华殿的时候,殿内已经站满了朝廷各级官员,叶知秋站在众官员的最后面,当然是站在武将行列的最后一个位置。
听着朝廷各级官员们的“无声争吵”声,叶知秋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虽然他今天被皇帝召到文华殿,但叶知秋已经基本上猜到了李成明心中在想些什么,只是看到其他官员都在无声沉默,叶知秋也没有事情好做,所以他的脑子就瞎想一通,也不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是想他的妻子,还是在想接下来的军事作战?
果然,整个朝廷官员们正在相互指责着对方过错,将前线作战失利的罪责全部推卸到前方将领的身上,同时,又说上一些毫无营养的话,皇上李成明听了一会儿,突然站了起来,把整个朝廷官员们都吓了一大跳。
“众爱卿还要争吵到什么时候,难道非要等到敌人打到了盛京城内,众爱卿才明白我们眼前的局势吗?你们在这里争吵,难道就不怕寒了百姓们的心?”
今天的李成明不知怎么了,给人的感觉很不对劲,还真有点像上位者身上的那股霸气,又有那么点强硬的气质。这是众位官员在看到皇帝发火后,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好了,众爱卿也不要再争吵什么了,现在朕有圣旨要下,各位爱卿还是静心听着朕的圣旨吧。”
李成明虽然霸气了那么一下,但很快,又变成原来那副软弱无力的模样。
李成明说完后,看了一直站在自己身后的司礼太监王立冲一眼,就闭上眼睛,他实在是不想再看到众官员的那副嘴脸了。
那个阴冷的声音在众人耳边不断的响起,冲击着众人的听觉神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虎磐、龙腾和东泰三个国家共同入侵我华文帝国,由于前线作战的失利,既然朕担负整个帝国的命运,朕定要对朕的子民负责,所以朕下定决心要与这三个国家好好的较量一番,并让他们知道入侵我朝的后果。朕现在要重新组建三路大军去抵挡入侵我朝的这三个国家。”
“第一路大军由三大险关溃退的士兵组成,统帅则是平王李道君暂时担任,镇北侯叶少堠和威武大将军夏信两人则在旁协助和亲王,抵挡虎磐王朝军队的进攻,这一路大军总共十五万士兵。”
“鹧鸪关原来的士兵调回,交由雍亲王李成林统帅,同时任命雍亲王为辅政大臣,今后朝中的事务由辅政大臣多多承当,这一路大军总共二十三万,第二路大军的任务则是抵挡东泰王**队的进攻。”
“而第三路大军的统帅,则是镇北侯的二公子叶知秋,现朕特封车骑将军叶知秋为车骑大将军,这一路大军的任务是抵挡龙腾帝国的军队,这一路大军前期的士兵则是五千,但朕同时授权车骑大将军征兵权,军队打到哪,那里就暂归车骑将军管辖,该地也实行军管,也就是辖区内的征兵权就由车骑大将军全权处理,至于原来的行政机关完全要协助车骑大将军做好征兵一事。钦此!”
司礼太监王立冲那阴冷的声音终于结束了,众人虽然不用听到这个声音,但众人的心中却是有喜有忧。
是呀,今天的朝廷御前决策突然暴出了一个大冷门,叶知秋这个毫无武功伴身的车骑将军,突然被皇帝提升为车骑大将军,这可是帝国从三品将军。
这到不是什么,关键是叶知秋打到哪,哪就实行军管,这可是无上的权力,虽然只是针对征兵,不过,这其中可是有好多的油水可捞。
叶知秋的突然冒起,可是让文华殿中的众官员大大的吃醋一番,内心中更是嫉恨起叶知秋来。
是的,叶知秋的突然崛起,让朝中那些大佬们肯定吃不消的,毕竟,叶知秋的崛起,分担了这些大佬们的现有权力!
不过,话说回来,叶知秋等的不就是这个机会吗?一直等着李成明的圣旨请自己出山的吗?
李成明退朝后将叶知秋留了下来,李成明看了叶知秋半天,才用一种嘶哑的声音对叶知秋说道。
“叶爱卿,如今是帝国危亡时刻,朕知道光凭爱卿受中那一点军队根本就是去上战场送死,不过朕对爱卿有信心,同时,朕叶是无奈之举。希望爱卿能体谅朕心。”
“爱卿放心,只要爱卿能这种战场站稳脚跟,朕绝对不会亏待爱卿。”
叶知秋听完李成明的话,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是缓缓的对李成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随后就离开皇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