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回 新的抉择(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句实话,叶知秋的心中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帝国高高在上的主宰,李成明会亲自冒着生命的危险,亲临险地,并与叶知秋说了这番话,更重要的是,李成明还封了叶知秋这样一个高官,一个郡治的总督,一个统帅几十万大军的军事统帅,甚至连爵位也上升了一个级别,虽然军衔没有改变,但这对叶知秋来说,已经足够了,已经足够让叶知秋大展手脚了,一个郡治的所有赋税大权,虽然这个郡治现在是十分的贫穷,但叶知秋自己知道,一旦自己真正的控制了住了甘宁郡,甘宁郡的财政一定会追上原来的水平,甚至还会超过帝国内其他富裕的郡治。不过,叶知秋在吃惊的时候,叶知秋听到李成明的另一句话,另一个赏赐,而这个赏赐让叶知秋整个人顿时真的傻了,甚至半天都没有反应。
“叶卿,朕知道你个人的能力,朕现在封你的只是你目前要担当起来的责任,朕现在还决心封你为太子少傅,位列三少(太子太师、太傅、太保,称三师,又名三公;太子少师、少傅、少保,称三少。)。不过朕想叶卿也知道,位高权重这个道理,同时这句话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叶卿身上的责任也就相应的增大了,朕真心希望叶卿能帮朕帮这个担子担起来,说句内心话,朕离不开你,帝国同样也离不开你。先不说朕与叶卿之间的君臣关心,就冲着叶卿与朕的族妹李小语的关系,朕也是叶卿的大舅子。朕想帝国目前的局势,叶卿比朝中的任何一个大员都清楚,既然如此,朕不依靠叶卿,朕还能依靠朝中的哪一个大臣呢?”李成明的话语在叶知秋的耳边缓缓响起,不过,叶知秋知道李成明与自己所说这番话中的真实含义,也明白这其中的利弊得失。
是呀,如果叶知秋不能挽救帝国的命运,那叶知秋的命运可能会比帝国的命运还要惨,李成明在做亡国奴之前肯定会先解决掉叶知秋这个“大祸害”的,以李成明今天与叶知秋所谈的话中内容看,叶知秋深信李成明能做到这一点的。不过,叶知秋到不担心李成明真的会拿自己怎么样,这并不是叶知秋过于自信,而是叶知秋从开始涉足这个游戏中,他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然了,叶知秋现在还有一个死结:就是叶知秋的家人永远是叶知秋的逆鳞,叶知秋现在十分珍惜这段异世父母之情。叶知秋虽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但叶知秋并不能做的太过于明显,因为叶知秋现在并不想把他心中的担忧过于表现出来,而一旦稍微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叶知秋就无法挽回自己所犯的过错,所以叶知秋现在宁愿自己十分小心的行事,宁愿自己动用手上所有的暗夜分队的力量,叶知秋也不愿轻易把他心中的要害暴露出来,暴露在敌人的面前,任由敌人宰割。不过,这也是叶知秋自己的意愿,凡是想要和叶知秋“作对”的那些敌对势力,谁不像狐狸那样的狡猾,谁手上没有掌握一些真正的实力,谁没有把叶知秋的要害看穿呢?只是现在谁有这个能力去动叶知秋的亲人,谁有这个能力在帝国关键时刻与叶知秋作对,谁又敢在这个关键时刻和叶知秋翻脸呢?
沉寂,死一般的沉寂,叶知秋与李成明之间的对话顿时陷入了十分沉寂的境地,这是李成明所没有想到的事,按照李成明心目中的标准去衡量:朝中所有的官员无论是谁听到他要封他做太子少傅,封他掌握几十万的大军的统帅之权,让他掌控一个郡治的大权,以及这个郡治的财政赋税大权,谁都不能隐藏住心中的喜悦,连忙跪在李成明的脚下,并高声呼喊道,“微臣遵旨,微臣一定不会让皇上失望的。”但眼前的叶知秋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外,一个让李成明无法琢磨透的例外。是呀,无论是谁,一旦他有机会站在权力的顶峰时,他的心中还有什么好遗憾的。但李成明却忽视了此时的叶知秋并不是隐藏心中的那份喜悦,而是他真的懵了。
叶知秋的大脑此时在飞速的旋转着,他要从李成明的这番话中找寻到什么蛛丝马迹,因为站在权力的顶峰时,这的确是让一个男人感到满足的事,但这个满足却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和努力,这并不是说,叶知秋害怕付出,正因为叶知秋不怕这点,所以叶知秋更要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寻求到一个平衡点,只要保持着这个平衡点,叶知秋相信,无论是朝中的大臣们,还是李成明本人都不会在叶知秋所作所为中做着鸡蛋里挑骨头的“龌龊”行为,这就是政治较量,只是换了另一个层次的较量而已,叶知秋的心中很是清楚。
这死一般的沉寂持续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叶知秋终于从这死一般的沉寂中“清醒”了过来,只见叶知秋连忙跪在李成明的面前,脸色死一般的灰白,用十分低沉的语气缓缓说道,“微臣恳请皇上三思,微臣已经担负甘宁郡的军政大任,微臣深知微臣的能耐,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微臣实在没有这个能力担当帝国太子少傅这一职。”
叶知秋的话让李成明一楞,在李成明的印象中,无论是谁在得到皇帝金口一开的圣旨中,竟然亲自拒绝掉这个高高在上的职位。是呀,太子少傅这个职位的确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叶知秋知道,一旦他担任了帝国的太子少傅这个职位,那叶知秋就会被李成明深深的束缚住手脚,同时还很有可能李成明会调他回盛京城中统一指挥帝国之战,如果真的是这样,对叶知秋来说,首先是一个挑战,挑战叶知秋是否真的具备这个能耐,但更多的却是束缚,叶知秋明白一旦离开了他亲自组建的兵团和战场,叶知秋就会彻底散失这个兵团的指挥权,这并不是叶知秋对他手下的一干将领没有自信,而是战争的爆发随时都有可能改变这个局面,所以叶知秋不能不小心一点,因为他很多的事情还没有真正的完全掌控,如果他能全盘掌控住的话,这又另当别论,这也是他拒绝李成明任命他为太子少傅一职的原因。不过,叶知秋相信,即使他今天拒绝了李成明的任命,李成明还是会把这个职位留给他的,只要叶知秋还有利用价值的那么一天,这个职位还是会降临到叶知秋的头上。因为这已经成了不可更改的事实。
“叶卿真的不再考虑一下了,太子少傅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担任的,朕希望叶卿能再三思,朕不管叶卿心中有何想法,朕还是要把太子少傅这个职位留给叶卿。因为朕相信叶卿。”李成明像是在做最后的“挣扎”,又像是对叶知秋充满了信心,深信叶知秋逃脱不了他为叶知秋铺下的仕官之路。如果换成一般的官员,早已经被这份隆恩圣眷打动了他们那颗十分脆弱的心,但叶知秋还是叶知秋,他早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利弊得失,他又怎么会这么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个事实呢?即使叶知秋心中想要接受这个任命,他也会故意推辞一番的,这也是做臣子的尺度。
叶知秋听到李成明用这种语气与他说话,叶知秋的心中顿时就明白了李成明心中的小算盘:李成明定然从叶知秋前几次作战胜利的立场上看,李成明一定认为叶知秋有挽救帝国命运的能力,但李成明却没有明白帝国之战并不是要靠某一个军事指挥官的能力就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固然,帝国之战是要依靠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要看帝国之间的势力对比,人力对比,经济实力对比等等一大堆因素,叶知秋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确切的来说,叶知秋只能算是一个出色的军事战略策划家,具体的战争战术还是要靠他手下一干军事将领去执行、去操作的,这也是叶知秋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领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因为叶知秋更多的时候还是一个情感大于理智的人,这是一个军事指挥官最忌讳的一点,所幸的是,叶知秋有这个自知之明,叶知秋几乎就没有亲自率领士兵作战过。

李成明这么看重叶知秋还有一个原因:李成明定当从帝国内的某些因素上看到了,帝国之内并不是一个整体,官员们更多的还是拉帮结派的搞团体主义,这是一个上位者既支持又极力反对的地方,一旦这个情势超出了李成明的控制范围,李成明也只能望着手下一帮官员们哭,这就所谓的政治平衡。同时雍亲王的“雄心”到现在还未死,李成明不得不做好其他道路的准备,现在是拿叶知秋做对抗李成林的工具,但叶知秋真的会如李成明所愿吗?
虽然李成明与叶知秋并没有谈妥,但李成明知道现在是他必须回盛京城的时间了,朝中的一大批官员还有宫中的太后和皇后、皇妃们一旦得知李成明偷偷的溜出皇宫的消息,他们还不是吵翻了天,那才叫怪呢?而事实上,李成明离开盛京城这么长的时间,如果朝中相关官员和皇宫中的相关人员还不知道李成明已经离开了盛京城的消息,那才叫做失败呢?只不过他们并不清楚李成明到了甘宁郡。同时,李成明这次偷偷的来甘宁郡几乎也达到了他心中所期望的价值观,虽然叶知秋并没有答应李成明出任帝国太子少傅一职,但李成明相信叶知秋迟早会有一天会答应出任帝国太子少傅这个职位的,最重要的是,李成明从整个甘宁郡的视察事务的一事上已经看明白了,他知道叶知秋是有这个能力的,所以李成明才会让叶知秋出任甘宁郡的总督一职,这在帝国历史上几乎是未有的事:一个总督的手上竟然还统帅几十万的军队,这是一件多么要命的事呀,一旦这个总督稍微有点野心,盛京城中高高在上的皇帝根本就无法阻止的住这个总督野心的爆发。不过有利必有弊,这利与弊的考量,还是要看执政者的心胸和眼光,这里不得不说李成明虽然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他的眼光的确很独到。是的,如果不重用叶知秋,不把甘宁郡全部交给叶知秋打理,叶知秋即使有了甘宁郡的财政大权,一旦甘宁郡内爆发了军事纷争,叶知秋在军事上必定会受到甘宁郡总督的限制,同样,一个失去征收财政大权的甘宁郡总督,他也会受到叶知秋的钳制。如果出于从政者的角度来看,讲究权力平衡是最佳方案,但这个在战争年代肯定是行不通,甚至还会起到反钳制的作用,到时必定会是得不偿失的局面,既然如此,李成明还不如很大方的把这个郡治下放到叶知秋的手上,这一方面也考验了叶知秋对帝国的忠诚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李成明用人的心胸,这样在某个方面来说,也会让叶知秋对他李成明会十分的死心塌地的为他李成明效命,说句实话,李成明这招不可谓不高。也充分反应了他李成明的治国手段也越来越纯熟了。
叶知秋的心中又何尝不明白李成明这么做的动机和心胸呢?叶知秋相信,李成明定当得到了某个“高人”的指点,否则,李成明也不会玩出这么一出戏来。叶知秋既然知道这其中的关键,那叶知秋现在就必须要有做出新的抉择,这个抉择不但是军事上,还有他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虽然现在是战争年代,但叶知秋必不能再把他工作的重心还放在军事指挥上,当然了,战略策划他还是要做的,同时,叶知秋现在已经有了名义上的行使行政权了,所以叶知秋现在必须要做出工作上的调整,否则,叶知秋根本就跟不上手上工作的使命。
叶知秋虽然明白这些,但叶知秋想要在短之间内就做出工作上的调整,这对叶知秋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叶知秋不仅要对他自己负责,要对他身边的人负责,更要对他手下的一干将士们负责,更要对整个甘宁郡的百姓负责,这样,他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才是一个合格的总督。叶知秋接下来的任务则是先送走李成明,是平安的保护李成明回到盛京城,这对叶知秋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虽然李成明很成功的悄悄来到甘宁郡,但这并不就此意味着叶知秋就能平安的护送李成明回盛京城,一旦路上稍微出现某个差错,叶知秋就无法承当这个损失和责任,只有做到了这点,叶知秋才能真正的放心做工作上的调整。再说了,李成明在甘宁郡的消息,谁又敢保证已经不让外人获知了?
叶知秋现在很头疼,应该要怎样的护送李成明回盛京城,是调动军队护送还是让冷锋兵团暗中护送,这些都不能出丝毫的差错。叶知秋和袁天佐商议了后,决定让李成明单独回盛京城,当然,叶知秋会调动整个暗夜分队的力量和冷锋兵团护送李成明回盛京城,叶知秋同时再调动袁世生的枪骑兵,如果这些力量还不能暗中护送李成明回盛京城的话,那叶知秋也只能调动手上所有的军队力量护送李成明回盛京城了,但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叶知秋还停留在甘宁郡有何必要呢?叶知秋的工作并不只是要护送李成明回盛京城,叶知秋做这个安排前,叶知秋已经想到了办法吸引还停留在帝国境内的虎磐王朝的军队,只有这样,李成明才能很安全的会到盛京城,当然,叶知秋也知道,吸引虎磐王朝军队的注意力,是要付出相当的一个代价,但叶知秋现在又何尝不想和虎磐王朝的军队来一次碰撞呢?一个国家的军队力量在自己的身边虎视耽耽的,叶知秋的心中并不好受,真的,叶知秋就有这样的感觉。
**********************************************************************
PS:梦珩的《小侯爷》这本书写到今天已经出现点迷茫了,梦珩自己也知道,梦珩的写作水平并不怎么高明,不过梦珩一定会坚持下去的。梦珩的另一本书《流氓宰相》正在努力中,希望大家多多的支持。同时,梦珩也希望喜欢本书的各位大大能把这本书今后的走向说出来,梦珩的QQ群是:36135398,希望大家踊跃留言。
推荐小楼的《迷失在康熙末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