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大溃败(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日的凌晨,李兆基不得不召开了新的军事协商会议,来讨论他们所面对的严峻的情况。来自前线的一系列的坏消息彻底打乱了他的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让他隐隐约约感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可能远远超出了他当初的预计。
朝鲜的将军们去比他们的国王更早的意识到了他们所面对的危机。尤其是当赵泰昌的紧急电报传到他们,手上之后,出于一个职业军人本能上的直觉,他们意识到大田已经很难保得住。
所有的人都一致的要求立即调集更多的部队赶赴前线,在汉城至大田一线做好阻击工作,争取在日本人拿下大田之前,建立一道稳固的防线来保证大田这一重要的战略枢纽的安全,并且建议李兆基立即下令集合前线所有的能够集中的部队,放弃早已经被彻底撕裂的防线,进行暂时的战略性的退却,撤进大田,以便获得整顿和补充,还可以加强当地的防御力量,来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击。对于目前的朝鲜军队来说,这无疑是最为实际也最为理智的一种做法,让这些已经被日军的突袭打得晕头转向,乱成一团的的部队就地抵抗,实际上是等于把他们白白丢弃给日本军队。
但是这一建议遭到了李兆基的拒绝,他不允许自己的部队在战争一开始就从前线撤退,那样无疑会使他的军队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遭到损害,也可能会影响到他个人的威望。他对他的将军们说,前线的战事还没有到了糜烂的地步,只要指挥官能够坚决地进行抵抗,再派去更多的援军,那么他们就能够阻止住日军的推进,甚至会把他们的进攻打退。
没有人相信李兆基的话,他们把这当成了一种笑话,但是更可笑的是没有人敢提出反对,他们默认了他们的国王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同意把这种幻想变成现实。
对于他们来说,个人的前途远比前线的战争更加重要。
于是毫无疑问的,他们匆匆通过了一份新的防御计划,这份名为“金卫”的防御计划再后来遭到了军事学家和战略家的一致批判,本称为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不切实际最失败的计划。在这份计划当中,他们决定把原本驻守在汉城附近的第1、13、23军加上正匆匆赶来的第20军团集中开赴大田,加上当地原有的11军和其他武装力量,组成一道以大田为核心的阻击阵地,由赵泰昌统一指挥,就地死守,进行大田保卫战。而对于南部其他地区的部队,则要求他们立即停止后退,原地组织抵抗,“务必不让一寸国土落入敌手”。
实际上,一直到整场战争结束,除了第1和第13军以外,另外两个军团都没能赶到战场,朝鲜脆弱的交通运输能力早在战争开始不久就已经被日军空军部队的轰炸摧毁殆尽,这就使得赵泰昌自始至终就没能得到足够的兵力来进行所谓的防卫战。而拒绝让其他前线部队撤进大田,也并没有发生李兆基所期望的反攻神话,那些失去了统一指挥的朝鲜军队不是自行溃散,就是被日军一股股的分割包围,统统歼灭。
21日,就在李兆基发表广播讲话,首次向朝鲜国民承认前线战争遭到挫折,日军已在朝鲜本土登陆但遭到朝鲜军队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的时候,日本军队的先头部队已进开始进抵大田市郊,以那里的朝鲜部队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最开始,朝鲜军队的抵抗十分的顽强,长途奔袭而来的日本军队在缺乏休整和补充的情况下,面对以逸待劳的朝鲜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得不进行了自开战以来的首次退却,在损失了大约100多人之后,他们退出了市郊,进行休整,等待大部队的到来。这让朝鲜军队感到欢欣鼓舞。
当晚,日军第1师团第3旅团和第8军的第21师团顺利地会师,从而大大加强了他们的进攻力量。当日本军队以战车开路,再一次对朝鲜军队的阵地发起冲锋的时候,朝鲜军队很快就崩溃了。缺乏重火力的朝鲜军队根本无法对那些皮粗肉厚的战车构成威胁,只能任由他们在自己的阵地中横冲直闯。加上日军航空部队的协助进攻,很快就彻底摧垮了朝鲜军队的抵抗意志,在付出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后,朝鲜士兵们跃出战壕,疯狂的向大后方逃走。
作为最高指挥官的赵泰昌最初声嘶力竭的命令军官们把自己的士兵赶回战壕,但是无济于事,没多久,连军官们也开始偷偷换下了身上的军装,加入了逃亡的大军当中。
22日凌晨9点,大田已基本上完全落入了日军的手中,当日军占领朝鲜军队的防御司令部所在地——大田市政府大楼的时候,城里的广播还在播放着事先录制好了的赵泰昌要求士兵们发挥大韩民族的顽强意志力,打退日军的侵犯,收复失土的讲话。

赵泰昌本人在日本士兵闯进司令部的十分钟之前,坐上了一辆野马军车,也加入了北逃的队伍当中。
日军的飞机沿着大田至汉城间的公路上来回的盘旋,对着道路上臃肿不堪的溃逃队伍进行肆无忌惮的扫射和轰炸,更加剧了混乱。在一片混乱当中,朝鲜国民军南方防务司令长官,赵泰昌元帅因为汽车翻车,不幸殒命。成为整个第二次日韩战争当中阵亡的最高军衔的朝鲜军队指挥官。
对于他的死亡,也成为战后的一大争议性的话题,围绕他的死因,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是华国以及大多数国家军事历史教科书上所提到的,他是死于意外的车祸当中:
第二种说法是在南朝鲜以及日本方面的教科书中所提到的,他是死于日本海军航空部队的轰炸: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北朝鲜方面所坚持的,他们认为赵泰昌是死于大田失陷之时,自杀在自己的司令部里。后来被朝鲜政府还把他以殉难者的身份,举行了国葬。
无论赵泰昌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在当时来说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失去了最高指挥官的朝鲜军队在那之后以更为惊人的速度迅速的溃败了。
当李兆基接到大田失守的消息之后,完全是目瞪口呆,就在几个小时之前,他还接到了大田方面的来电,宣称他们已经彻底打退了十倍于自己的日本军队的疯狂攻击,稳定了防线,自己还特意发去电报予以嘉奖,并准备宣布授予赵泰昌以国家英雄的最高称号的时候,却接到了这样的消息,简直令他根本不能接受。
在确定情况属实之后,李兆基暴跳如雷,威胁要把所有的指挥大田保卫战的军官统统绞死。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这些已经来不及去处理了。
大田的失守,对于朝鲜来说,不仅仅是意味着一座城市的丧失,同时是意味着通往汉城的最后一道大门已经彻底的向日本军队打开,而被李兆基一手埋葬在大田的十几万大军,更使得他失去了能够保卫首都的唯一的力量。
目前唯一的情况就是,汉城可能会失守。
22晚,李兆基在总统府的地下防空洞里,召开了再一次的紧急军事会议,会议的气氛一片愁云惨淡。
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朝鲜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立即增到部队,加强汉城的防守。
但是李兆基却反而向他的将军们提及,是否还有发动反攻,重新夺回大田的希望。
毫无疑问的,答案令他感到愤怒。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一片焦躁和无奈的气氛当中,将军们再次提出了,请求华国出面干涉的建议。在这个计划提出之前,朝鲜政府已经得到了美国公使的口头通知,美国政府同情朝鲜政府的不幸遭遇,将不予余力的支持朝鲜政府抗击侵略的行动,但是,这种支持同样是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
对于新孤立主义正在弥漫的美国政府来说,尽管朝鲜对于他们很重要,但是这种重要还不至于达到让他们冒险与日本政府开展的地步。
知道此时,朝鲜政府才明白了他们和美国朋友们的友谊到底有多么的深厚。
一种被利用与被出卖的感觉深深刺痛了朝鲜人。
但是,没有时间可以供他们谩骂,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可能的避免战争的进一步的扩大。
当外长李允宽肩负着朝鲜政府的重大使命,在深夜紧急敲响了华国驻朝鲜大使馆的大门的时候,徐虎臣大使告诉他,这件事情已经被总理提交到了华国国会进行讨论,具体的方案将要到讨论结束之后才能够付诸行动。
李兆基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除了愤怒之外,更多地感到了一种恐慌,一种被彻底的抛弃的恐慌与无助。
23日凌晨,李兆基再次以防务司令部总司令的身份下达了新一轮的动员令,并且任命朴恒臣元帅为汉城卫戍司令长官,全权负着首都的防御工作。
此时,日军已经抵达距离汉城不足100公里的地方。
而在这一天,朝鲜国家广播电台还发表了新一轮的战事公告,宣称朝鲜军队已经在晋州附近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尽管广大的朝鲜人对政府所宣称的事情深信不疑,可是在开战以来就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笼罩在他们的心头,前线的战事恐怕不向政府所宣称的那样遥远。不断从前线运过来的伤兵告诉他们一个个令人心惊胆颤的消息——战车,战车,日本人有许许多多的战车,我们没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