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高科技暗中较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进入2010年每个中国人都会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是今年上半年的头等大事,我国高层已经向全世界明示了决心。我神勇的海军威镇南海海域,尤其是远程出击印度洋,在大海战中一举歼灭了印度的航空母舰集群,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大长了全世界华人的志气,震慑了国际上的**势力。全世界目睹了中国海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洋反击型快速转换的全过程。世界上最年青的中国航母集群,经历了实战的考验。虽然对手-印度海军的航母集群实力比较弱,但印舰队离自己的国土要近得多。国际权威的军事评论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中国海军取得了胜利,其经验是无比珍贵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小克利夫兰海军上将惊叹道:“几乎是一夜之间,世界上又冒出了一个海上强国。”
于是不少国人把问题简化成:选定时机,一大批M系列弹道导弹穿透“爱国者”系统的拦截,摧毁台湾的空防系统,空军再来二波“防区外轰炸”,陆航集团军轻易地越过台湾海峡在台岛某处建立一个登陆场,再把2个空降军、几个山地师、陆战师投送过去,占领一个港口。两栖舰、登陆舰把重型装备运送过去,台湾也就解放了。
不过我军的战绩丝毫也不能消除**势力分裂祖国的野心和图谋。美国的二项行动又为**的气焰扇风添油: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于1月2日宣布向台湾再出售出售24架F-15战机,立即着手把“爱国者II+”反导弹系统升级为“爱国者III”,以加速部署***。其次是暗示在危机时将在台湾岛的外海结集了4个航母集群,以对中国进行“威慑”。日本右翼势力则叫嚣:一旦有事,日军将根据“周边事态法案”,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持,还留了一个极大的尾巴,“并将根据事态的发展作出进一步的反应”。极右翼组织“黑龙会”更是通过其在台投资的各商社大肆活动,为**势力推波助澜。
因此台湾的分裂势力虽然收起了“决战境外”的的高调,对“抗登陆”作战则另有说法:只要大陆的第一枚M族导弹落到台湾,美军航母群的“战斧”将“雨点”般地落到海峡对面的导弹阵地、雷达站、机场、港口;大陆的攻击机群将遭到美军舰载机联队和佳山基地洞窟中起飞的台军机群的拦截,被重创的大陆机群铩羽而归,接下来美舰载机联队、冲绳基地、关岛基地的F-22机群掩护B-2隐形轰炸机、B-52等将把大陆的海军舰艇,包括航母群全部送入海底,危机就结束了。
那些资深战略家当然不会这么肤浅。他们的分析是:美军的介入是肯定的,美国绝对不能容忍中国的复兴和强大,这将直接威胁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在印度洋大海战之前,他们一心以为印度的航母集群能一举歼灭中国刚刚组建的二支航母舰队。哪里知道结果是给了中国海军一个极好的实战练兵机会。这次借口保护台湾不受大陆的“侵犯”,将调集重兵亲自出马彻底把刚刚壮大起来的中国海军扼杀在“摇篮”中。中国的海军可以在南海称王称霸,也可以打败号称“世界第三”的印度海军,但是他们能抗击美、日海军的联手打击吗?
而中国高层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也是肯定的,王刚依仗的必定是其强悍的陆基空军和陆航集团军。据简氏防务报告中国空军战机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800架,即使是“红蜂鸟”超轻型战机作战半径也在1000公里,美军是难以在这一地区集结如此数量的战机的。飞行员的实战经验也极为丰富,在连续二年与印军、越军、菲军的空战中涌现了大批的王牌飞行员,美军却没有这个机会。至于中国的陆航集团军,专家们怀疑世界上有几支陆军是他们的对手。
那么战略家为何对美军仍有如此信心呢?那就是美军在太空领域、信息战领域的“绝对优势”。在现代战争中战机的数量、品质、飞行员的素质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重要的是知道对方战机的分布、动态,而又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动态。最厉害的还不是预警机,而是高高在上的卫星雷达。导航卫星还可以为机群和导弹导航,至于航天飞机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了。那么中国也有高质量的卫星和载人飞船啊。可是美军有强大的反卫星武器系统,必要时可以将其摧毁。而且美国的***、NMD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只是近年来美军的战略家似乎不那么自信了。看来王刚早在几年前就与美国人交上手了。
第一节高科技暗中较劲
美国在太空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似乎是不可动摇的。当年前苏联曾以“第一枚卫星”、“第一个宇航员”在宇航领域傲视环球,可是在美国人的劲追下就难以保持了。美国的航天飞机、登月技术、探测器登上火星…,这些都是中国航天技术难以望其项背的。王刚在1997年挑战美国把持的电脑、信息技术的同时瞄准了航天技术这个极具战略、战术意义的领域。他深知难度不在于技术上和资金上,而是要找出突破的方向,目前我国绝对不能与美国作全面的抗衡。
幸运的是王刚通过秦邦定助理找到了一位航天事业的干将-王兴国少将。他在十几年前还是军内少数的几个博士,他既有扎实的学科功底,又顺利地转换到组织管理的岗位。7年前他受命组织一批各学科、各专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强攻“垂直发射系统”。这涉及到各型导弹发射装置的标准化、导弹控制接口标准化、从预警雷达-火控雷达-指令控制系统的数据链,…等技术的集成。以导弹、冷发射技术、预警雷达、火控雷达、主控计算机等单项技术来看,我国与美、俄的差距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但是我们缺乏集成的人才。王兴国以坚定的毅力和才干,团结自己的团队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正是有了他们一开始就奠定的扎实基础,所以后来的“冷眼”被动雷达、弹载微型曲面相控阵雷达、金龙电池、镁钠合金、射流TVC等新技术、新材料就很容易整合到垂直发射系统中去,让“天罗盾”系统足以抗衡“宙斯盾”。
2年半前,已是总装备部科技部副部长的王兴国少将又受命组织一个班子研究一个与美军太空技术抗衡的规划。不少专家认为这是近乎不可能的事,还可能陷入前苏联曾经掉入过的陷阱,搞出一个超级无底洞耗尽我国的宝贵资源。但王兴国不信邪。他率领一帮实干家,仅化半年时间就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规划,在中央军委的专题汇报会上作了报告。
他们首先提出了一个战略思想:军用宇航事业不同于民用,掌握打击敌卫星的反卫星手段,建立太空威慑力量比发展卫星技术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卫星和巨额投资。
当时的形势是,美军已经掌握空射反卫星导弹、强激光反卫星系统和深空反卫星武器,一旦中美间发生冲突可以全面猎杀我国的卫星,包括在几万公里深空的通讯卫星。我国的投资越大,损失就越厉害,卫星要采取防卫措施几乎是没有可能的。我军在反卫星武器上也开发了不少技术,还从俄国引进了一些技术,但投入的力度不大,未能形成有效的威慑。
他们又要求优先发展空间变轨技术,将此提到战略高度。
卫星原本是无动力的飞行器,它们升空后即沿着固定的轨道在空间运行。中低轨道的卫星始终受到极其稀薄的大气的阻力,被减速到一定的程度即坠入大气层烧毁。自从微动力推进器实用化后情况有了变化。大多数巨大的照相侦察卫星都是低轨道的,微动力推进器不但可以延长它们的寿命(美国的卫星上有十几个小的回收舱可以分批把胶卷送回地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它们的效率。
原来卫星对一个固定目标的连续侦察受到很大的限制,它们必须飞越目标的顶部才能得到最清晰的图像,如果斜距过大,细节就较模糊。低轨道卫星要绕行地球好几圈,才能得到一次机会。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不得不发射多枚同类型的卫星,才能连续监视战区的敌军动态。那是成本很高的。有了微动力推进器就不同了,可以通过改变卫星的轨道,准确地越过目标顶上,并可增加飞越目标上空的次数,一枚卫星就可顶2枚用了。
变轨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令敌方无法准确地知道侦察卫星越过那些敏感地区的时间。一般的空间大国,如美、俄、中国、日等国,都有监视敌方按固定轨道运行的卫星,因此可以制定一张“星表”,各战区的指挥官可以知道何时有敌军卫星通过自己的上空,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采用了变轨技术,就可以给敌方一个措手不及。
根据这些情况,他们按顺序列出了一系列的重点发展项目:
-空射型反卫星导弹:他们以攻击机或重型轰炸机挂载发射,部署比较灵活。
-地面高能激光反卫星炮:我国有很多高海拔地区可以部署,以减弱大气的干扰。
-变轨跟踪式远地卫星拦截器:可以攻击36000公里上空的同步通讯卫星之类的通讯卫星、洲际导弹和海洋监视卫星。
-雷达卫星:这是对付美军隐形战机的利器,隐形战机反雷达措施大多数是针对前方地面雷达的,对预警机和高空卫星雷达的效能要差得多;雷达卫星还能为攻击航母的远程反舰导弹制导。
-载人航天飞机:他们认为仿制俄国联盟号建造的神州号飞船在军事上的意义不大,它难以在空间机动,搭载的有效载荷小,而发射成本高。为了缩短研制周期争取引进俄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技术,它是以安-225巨型运输机驮运到空中后发射的,比美国航天飞机发射的效率还高。航天飞机在必要时可以把数吨的载荷变成推进剂和武器,进行太空战或对地攻击。
还有中国的GPS、覆盖全球的通讯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等。
最惊人的是,他们提出为了建立一个全天候、覆盖全球的空间监视系统,以中国的辽阔国土也是不够的。
在座的不少将领大吃一惊,难道要扩展领土。那当然不是。美军除了在自己西半球的国土部署超大功率的探测雷达,还在东半球的英国、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部署了探测雷达。前苏联的国土面积惊人,但仍在西半球的古巴和南方的越南部署了探测雷达,这才勉强构成了全天候的卫星监视系统。
有一个事例打动了在座将领的心:上世纪末我国在发射一枚重要的卫星时,姿态控制系统发生故障导致卫星开始了危险的翻滚。专家们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但是只能利用卫星再次越过我国的20多分钟时间,根据探测到的卫星状况来采取补救措施,幸运地获得了成功。如果我国拥有全球监视系统,那就不会如此被动了。
更大的问题是美军的侦察卫星越来越频繁地采取变轨机动,如果没有全球监视系统,就不可能排出“星表”,许多战略隐蔽措施就难以进行。反过来,我国虽然掌握了微动量推进技术,但是卫星变轨飞行实施起来仍相当困难。卫星的机动绝对不能等同战机的机动。卫星本身以8000米/秒的速度在疾飞,变轨用的推进器推力极小,仅1公斤或几百克重,要推动几吨、十几吨重的卫星,加速度是非常小的,推进器要工作很长时间,卫星要飞行几千公里才能偏离原轨道几十、上百公里。没有全球探测系统要控制这一动作难度就太大了。
那么去扩张领土吗?当然不是的。以远望号之类的探测船效果也不好,费用高,而且船舶自己还要定位,还要消除雷达天线自身晃动的影响。更大的问题是在战时还要保护这些船。项目组提出的办法,一是,争取在友好国家以民用方式建卫星探测站,部署大功率探测雷达。二是,研制小功率高灵敏度的探测雷达、被动雷达和无源探测器,安放在驻外使领馆的屋顶。
王刚和军委领导极为赞赏王兴国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决策由王兴国组建一个太空战司令部,暂时挂在第二炮兵司令部,这是我军天军的雏形。
王兴国以极大的毅力把散布在政府各部委、各军种的相关部门的人才和设备集中起来。尽管有高层的全力支持,这也绝非易事,王兴国他们做到了。他们的许多项目都具有很高的优先级,因此其他各方的最新成果他们都能享用。例如金龙电池的首批用户自然有他们。众所周知,大型卫星、宇宙飞船的耗电量相当大,供电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长寿命的卫星如通讯卫星、GPS导航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同步轨道的预警卫星等都是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而近地大型侦察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只能使用电池,而且为了得到大功率电能大多数是使用液氢-液氧燃料电池。
然而这有相当的危险性,美国的“阿波罗13”就是由于燃料电池发生爆炸才导致登月失败的。燃料电池不但危险,单位质量的发电量也不大,按说液氢的热值高过汽油,燃料电池的效率又极高,怎么会这样呢?其实所谓的热值是指燃料在大气中氧化时发出的热量,要知道为氧化1公斤氢需要8公斤氧呢,综合起来每公斤装置+燃料还产生不了1千瓦·小时的电能呢。任何人都可以想见12千瓦·小时/公斤储电量的金龙电池对我国的卫星和飞船意义有多大。
金龙电池还被应用于等离子微动量推进器上。不少人醉心于“星球大战”中航天战机的宇宙空间来回穿梭的壮观景象,不过那在近期是没有可能的。以美国的航天飞机为例,它在没有空气的外层空间以8000米/秒的惊人速度沿着环绕轨道飞行,它的质量在40吨以上。速度的变化、角度的变化都得依靠推进器,甚至减速都是如此。即使以氢氧作为推进剂(这是目前能量最高),其燃气的喷射速度也不过4000米/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使用1吨推进剂,也只能让航天飞机的速度增(减)100米/秒,速度只不过变化了八十分之一!
而等离子推进器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使易于离子化的金属物质转化成等离子体,然后把等离子体在磁场中加速到100千米/秒喷射出去。此类发动机目前已经实用化了,但推力都很小,达到1千克重级的都算是“大推力”级的了。与动辄几十吨、几百吨推力的火箭发动机相比,只能算是“微动力”了。你可别小看它,它甚至可以工作几个小时呢,因为受磁场的约束,超高温的等离子体不会碰到喷管。在没有阻力的空间,它可以推动几十吨的飞船。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只需要40公斤的推进剂就能让40吨的飞船同样加速100米/秒。当然为此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以往只能靠太阳能电池板积累电能,或微型核电堆供电来工作,用于姿态控制或变轨飞行。
现在依靠金龙电池供电就能扩大应用范围了。
我军独立开发的航空发动机的电磁TVC也成功地移植到火箭发动机上来了。美、俄等国的固体燃料火箭中曾经添加了铝、镁等金属粉末,那是为了增加固体燃料的能量。我国研究人员则适当添加了铯的粉末,它很容易在喷流中形成等离子体,通过喷管周边的电极片和磁场就可以致偏这股等离子体喷流,由于气流的附壁效应会引导更多的燃气偏移中心轴线,由此产生强大的控制力矩。这比石墨舵或摆动喷管的响应速度快,还可降低装置重量。
为高温涡轮研制的钨基高温合金也应用到了火箭燃烧室和喷管,还应用到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舱的耐热护盾上。
镁钠合金对“斤斤计较”的宇航事业更是意义重大,它的比强度大大高于钛和铝合金,而加工性能又极佳。我国电脑、电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对宇航事业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王兴国率领的一班人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高峰的。国家的资金投入是巨大的,别的军事研究部门的投入是成倍地增长,而他们得到的经费则是十几倍的增长。他们不负众望,经过2年的拼搏,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骄人业绩。
去年12月20日他们研制成功的“火流星-1”型空射型反卫星导弹进行的第一次试射,由苏-34攻击机携载到高空发射,在480公里的高空成功地拦截了一枚我国多年前发射的探测卫星,将它炸得粉碎。由于我国预先的明示,美军的侦察系统全程跟踪了这次拦截试验,俄、日、英、法的探测系统也观察到了攻击的结果。原来的卫星破碎成了大片的“碎片云”。其意义不言自明,美军在500公里以下的重型侦察卫星都已落入我军的打击范围。
早在1986年美军就由F-15在空中发射的反卫星导弹进行了拦截试验,美军的导弹,长5.5米,直径0.5米,重1196千克,前端的寻的拦截器长0.33米,直径0.35米,重16公斤,依靠碰撞的动能来摧毁目标卫星。当推进器把拦截器送到预定位置瞄准目标后,就与拦截器分离了。其关键的技术是在寻的器的指引下,小发动机阵列能让拦截器准确地命中目标卫星。要知道两者的相对速度高达11千米/秒啊。
“火流星-1”重1350公斤,也可以由Q-6攻击机挂载发射。拦截器要大得多,重38公斤,采用微型曲面相控阵雷达作末端制导,周边是一圈36个阵列小发动机。还有一个5公斤的战斗部,这是为了对付现在的大型侦察卫星,它们有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如果拦截器撞击在电池板上,并不能让卫星完全失效,加上战斗部就万无一失了。
今年元旦刚过,1月3日我军的“夸夫-1”型空射型反卫星拦截器再次大显神威,由1架安-124搭载到空中发射,是一箭双星。其中的一枚,经过两次变轨飞行后击中了1600公里高度的一颗目标卫星-那是我国多年前发射的一颗椭圆轨道卫星。“夸夫-1”型完全不同于“火流星”,它是我国空射卫星计划的一部分。早在上世纪末,美、俄等国就在研究空中发射卫星的方案,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不必使用昂贵的发射场;效能也会高得多,因为载机可以把火箭送到万米高空,并让它得到300米/秒的初速。在发射商业卫星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由此能在国际市场上夺占更大的份额。
美国1990年开始研制的“飞马座”系统,三级固体运载火箭,直径1.3米,长15.2米,总重19吨,采用B-52(后改为L-1011运输机)挂载发射,由于此类飞机不可能垂直仰升,所以第一级火箭有机翼。飞马座可以向低轨道发射最大质量为182-454公斤(视轨道高度而异)的卫星。后来美国又在研制第一级采用冲压式发动机,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卫星的最大质量可达858公斤。
俄国1999年推出的方案与“飞马座”不同,力度更大。采用二级液体运载火箭,重达100吨,由“鲁斯兰”装载,发射前使载机的飞行接近于失重状态,然后投下火箭(这可能是空投史上的壮举了),火箭在空中点火升空。可把3吨的载荷送上200公里的极地轨道。
如此好事当然是有极大的技术难度的,首先要有巨型运输机,还要作必要的改装,才能挂载或搭载如此重的火箭。空中发射自然有一系列的自身问题,火箭一定要选可靠的,脱离装置也不是容易设置的。但是在发射小型卫星时其效益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各国的研制人员都在为此拼搏。
我军从俄国、乌克兰引进了安-124,并且联合进行了改进。又引进了俄国的空中发射技术,并聘请俄国专家继续改进。俄国苦于缺乏资金,还是愿意进行合作的。我国为了研制下文要提到的空中发射的航天飞机,在控制液氧、液氢――这对最危险的、而比能量又最高的推进剂上开发了独创的技术,所以运载火箭选择了“液氧-液氢”推进剂。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并非单纯为了发射反卫星拦截器,它是我国进一步降低空间飞行器发射成本的计划的一部分。它还是“三位一体”战略核武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美军早在1974年就首次以C-5“银河”运输机在空中发射了“民兵”洲际弹道导弹,其后空中发射洲际导弹就构成了“三位一体”核武器系统的重要一环。我国引进安-124并将其改进为电动螺旋桨推进,大大地延长了它在空中的巡航时间,它的庞大机舱至少可以容纳3-4枚东风-41型洲际导弹,一旦成功地实施空中发射,在空中巡游的这个导弹发射台当然有很大的威慑力。
“夸夫-1”的第一级有机翼,由特殊设计的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推进,当运载火箭整体被推出安-124的后舱门时,它只有很小的速度,不足以启动冲压式发动机。因此一开始在燃料喷入燃烧室时,有液氧汽化后同时注入,当火箭被加速到2马赫后,迎面气流在进气口形成的动压就足以把自身压入燃烧室,因此可以停止液氧的喷入。第一级可以把火箭送上4万米高空,并赋予其2千米/秒的速度。第二级是氢氧液体燃料火箭,它可以把3吨的载荷送到1600公里的轨道,因此一次就可以把2个“夸夫-1”拦截器送上高空轨道。拦截器经过二次变轨就可以进入拦截轨道了。
拦截器采用了难度较高的交叉轨道拦截技术,采用的末端寻的器是微型相控阵雷达,跟踪目标的是阵列小发动机技术。
这次发射获得完全的成功。大幅度地降低了发射成本。
消息传出后,美军高层明白,他们的卫星除了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卫星和20000公里的半同步轨道卫星外,都已落入了我军反卫星武器的打击范围。而且我国已经掌握了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技术,又掌握了超高速目标的拦截技术,那些同步轨道卫星也将落入我军的打击范围之中。
华盛顿白宫1月11日10:00
我国在空间技术上的突飞猛进惊动了美国高层,由于台海危机马上将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更是个敏感的问题。布赫曼总统主持的国家安全会议上,这成了讨论的重点。
中情局长马克勒尔博士最近似乎总是在报告坏消息:“…中国除了大事声张地连续进行反卫星导弹和拦截器的试验,还成功地以地面的大功率激光器摧毁了目标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的探测设备,也可以破坏太阳能电池板。他们将这些大功率激光器部署在高山和高原地区,以超大型电动直升机很容易机动这些以金龙电池供电的激光炮,这可以大幅度减弱底层稠密大气层对激光的散射。中国的的此类高山、高原太多了,世界第一高峰就在中国。”
迄今为止,侦察卫星都是使用红外探测装置来探测地球边缘的温差来控制姿态的,那个红外装置是它的弱点。强烈的激光束可以让红外装置失效,侦察卫星一旦不能控制姿态那就完蛋了。
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布赖斯傲然地说道:“当年我们就研制了对付前苏联激光器的技术,在临近那些激光器时,暂时关闭红外探测仪,把太阳能电池板偏转一下就可以了。难道他们的陆基激光炮能摧毁卫星?”
“那倒不是。但是我们的侦察卫星无法识别他们在各处山顶上设置的大批假目标,如果都要躲闪的话,卫星越过中国大陆时就没法工作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中国人制造的假目标在菲律宾的剿共作战中让不可一世的美军吃的苦头太大了。
布赖斯只好退而求其次了:“好在只要我们不去攻击中国的卫星,他们也不会来攻击我们的卫星。我们仍然可以靠我们的领先地位掌握信息获取方面的先手地位。”
马克勒尔可没有他乐观:“这次中国发射的拦截卫星是从空中发射的,中国的卫星发射成本原来就比我们低不少,我们是依靠行政力量来挤压他们在卫星发射市场的份额的,现在他们进一步拉大了价格差距,我们就难办了。至少他们的军方能以有限的经费发射更多的卫星了。上个月他们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仿制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着降试验。是由从乌克兰租借的安-225运输机上滑翔下来的,看来他们不久就会正式发射自己的航天飞机。从俄国得到的情报,中国将搞空中发射。我们也拍摄到了安-225驮着下面挂2个巨大燃料箱的航天飞机的照片。据我们的专家分析,安-225的两片垂直尾翼是在平尾的两端的,航天飞机发动机的喷流不会危及它。安-225可以让它们得到300米/秒的速度,并把它们送到1万多米的高空。以250吨的燃料可以把约30吨的航天飞机发射到近地轨道的。那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航天飞机的国家。”
布赖斯愤然道:“俄国一向在航天技术领域是对中国封锁的,他们从来不搭载中国的宇航员升空,也没有答应把‘和平号’空间站卖给中国。怎么近些年来大幅度向中国扩散航天技术了呢?”
这一下倒不用马克勒尔来回答了,总统经济顾问罗宾教授插话道:“那是经济原因,不要看这二年俄国的经济发展相当惊人,那只是恢复性质的。前苏联留下的庞大的基础设施都已年久失修,马上就要拖累他们的经济发展了。波诺马廖夫必须不择手段地弄钱,再说他们也无力发展那些航天计划,那些设备就要报废了。他们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在1989年5月13日首次由安-225作了背带飞行,至今已20年,能卖出去也就不错了。当年出卖‘联盟号’的技术不也是为了钱吗。
“不过我们自己的政策可能也帮了中国人的忙。我们曾经吸收了一些俄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但是不敢重用他们。这使他们感到失望,并怕自己落伍。于是纷纷前往中国发挥他们的才智。我还看到中情局的一份报告称,俄国政府也在暗中支持他们到中国去发展。看来当年到我国来的一些专家是受政府指使的,俄国人希望让他们能跟上技术的发展,一看在我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让他们到中国去了。”
马克勒尔继续报告:“据海军和空军一些部门的报告,他们的航母和B-2隐形机在执行任务时探测到从空间向他们发射的大功率雷达锁定波束,现已证实这是中国最近发射的雷达卫星干的。”
布赖斯疑惑道:“中国不是早在上世纪末就发射卫星以探地雷达来探测地下工事的吗?据说探地深度还很惊人呢。现在他们又有什么新的进展了吗?”
“是的,最突出的是2条。卫星装备的是大功率相控阵雷达,可以跟踪、锁定大批的目标。隐形机最怕自上而下的探测,B-2对雷达波还好一点,但是中国人肯定在卫星上装置了他们最先进的热成象仪,还是能探测到它的。至于F-117那就几乎失去隐形能力。金龙电池使大功率发射有了可能,我国首先研制成的金属电池肯定也将首批装上雷达卫星。它们平时靠太阳能电池板向电池充电,只是飞越战区上空时才开机。
“第二条,这些卫星多次大范围地变轨飞行,可以大大提高监视战区的频度。他们在微动量推进器的研制肯定有了突破。这还预示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卫星监视系统。”
总统不解道:“他们只是在坦桑尼亚和南越建立了大功率探测系统,怎么能覆盖全球呢?难道是依靠那些探测船?”
马克勒尔叹了口气:“他们已经在古巴初步建立了卫星探测系统,名义上是卫星地面接收站,以收看气象卫星图像的。”
在座的自然明白在西半球的这个点,对中国的全球卫星探测网络意义重大。
“我们截获的情报显示,中国人还在探测设备的小型化上下了功夫,他们在驻外使馆的屋顶上装设的相控阵雷达都可以探测大片空域的空间目标。通过他们自行研制发射的通讯卫星,把整个探测网络全部连接了起来。”
各国的使领馆都负有获取情报的责任,我国利用使领馆的特殊地位和地理位置构成全球卫星探测网络也无可非议。
“中国并非仅在空间武器上投入巨大力量,我们昨天拍摄到了1架预警机停在他们的‘安徽’号航母上的照片…”
小克利夫兰上将已经得知此事,还能不动声色,布赖斯可坐不住了:“前苏联造了好几条航母都未弄出1架实用的舰载预警机了。法国的航母也只能买我国的E-2,英国的航母没有弹射器,E-2都无法起降。‘安徽’号不是也没有弹射器吗?”
“这架舰载预警机有2个电动螺旋桨,卫星拍摄到了它的飞行热图像,显示飞机的后部有一台喷气机…”
总统又急着打断了他的话:“前苏联也试图这么搞不是没有成功吗?”
小克利夫兰出面解释了:“为了增加留空时间,舰载预警机只能使用高效率的螺旋桨推进。如果增加一台仅在起飞时使用的喷气机,增加了重量、挤占了宝贵的体积,又增加了复杂性,效能就太低了。中国人采用了‘红蜂鸟’超轻型战机的那种电磁TVC发动机,在起飞时可以增加推力,使它能在滑跃甲板上升空,在巡航时可提供转向和俯仰力矩,因此可以去掉预警机特有的复杂的尾翼。它的天线圆盘是固定的,采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比E-2D要高。为了照顾以前的投资,我们一直没有正式投产E-2F预警机,它是使用相控阵雷达的。不过全部淘汰老的E-2费用很高。”
总统急了:“我军绝对不能在这项关键技术上落在后面,这关系到海军的声誉。老的E-2D卖给外国好了。我们要多长时间能拿出E-2F?”
上将心想,海军早就提出要改掉机械旋转的雷达天线,改为电扫描的相控阵雷达,还不是你们这些政客在拖延吗。中国难道只有这一项“关键”技术领先吗,金龙电池、瓷钢、镁钠合金、钨网装甲哪一项不关键呢?不过嘴上当然不能这么说:“只要国会批准3个月我们就可以拿出E-2F,当年我们制止以色列向中国出口‘费尔康’,现在可以让他们得到一点补偿了。不过为了使用新研制的金属电池彻底改造舰载预警机,那么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
总统命令道:“先把第一架作为研制项目,把以色列的东西马上买过来,那不用国会批准。那些议员马上会认识到中国的威胁。电动型的也要加紧搞,看来在台海危机中是用不上了。海军要马上评估中国舰载预警机对台海危机的影响。”

总统经济顾问罗宾教授:“中国不但在军事技术上接连取得突破,让台湾承受重大的压力,而且在至关紧要的民用技术上的突破将给台湾更沉重的打击…”
布赖斯插话道:“阁下是说前些天中国公开的平面单晶硅生长技术吗?情况真有兰德公司研究员说的那么严重吗?”
在座的,包括总统在内的人都想听听这位经济权威的高论。
“大家都知道芯片生产的重要性,PC机只是它的一个大用户,那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大致的生产步骤是,在高温结晶炉内拉制出圆柱形的单晶硅,再切割成薄片打磨后,再进行蚀刻,再切割成一块块的小芯片。从这一过程可以知道,拉制出的单晶硅圆柱的直径越大,每片芯片的成本就越低。台湾控制着世界上很大份额的晶片生产,直到本世纪初,台湾才允许向大陆转移8英寸园晶的生产技术。自己则转移到12英寸的生产线,以此保持领先地位。
“中国的技术人员这次独辟蹊径,开发了一次生产出单晶硅薄片的技术,宽度虽然只有8英寸,可是它取消了切割、打磨的工序,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事情还不止于此,他们把晶片的样品秘密地送给各著名半导体生产厂,让他们测试这些平面生产技术的产品的质量。前些天中国一下子公布了测试报告称,直接生长出来的薄晶片比打磨的更好,蚀刻后芯片的收得率有明显的提高。而售价降到了三分之一的惊人程度,自然订单雪片似地飞向中国的‘雪龙’晶片厂。台湾投资了1百多亿美元刚建成的12英寸园晶厂势将报废,而且化了几十亿美元在大陆设的8英寸厂也完了,这对台湾经济的打击将是非常沉重的。
“当然芯片的主要成本在设计和光刻工序上,但由于激烈的竞争,芯片的利润已经很薄了。基片的成本一下子降到三分之一,半导体芯片生产厂不可能抵挡这一诱惑的。中国借助于高技术领域的一些突破在经济上的突飞猛进才是最可怕的。我们的不少专家从本世纪初就一再预言,中国由于内部的**马上就要要崩溃了。可是至今也没有出现崩溃的迹象,王刚在没有破坏经济的前提下,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的影响。现在又在攻坚,他干脆要撤并中层的机构了,他前二年把公务员从3400万降到了2300万,要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把所有的小学教师都列为公务员了,这已经是惊人的成绩了。据说这次将在半年的时间里再次把人数压缩到1200万,这将节省多少开支啊,而且会提高效率。这是节流。
“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能源结构的改革,由于大幅度提高了发电效率,以同样的煤炭,发电量至少提高了60%,加上输电效率的提高,得益更大。由于电动车辆和飞机的推广,大幅度减少了原油的进口。中国电动自行车去年竟生产了3千万辆,还有就是微型汽车的产量,中国本来就是世界第一。经过他们的改进,电动微型车已经达到小型车的水平,去年生产了800万辆。还组织了大批量的出口,在经济危机时期它们很受欢迎。大家不要忘记,当年日本的小型车就是趁能源危机的时候打入我国市场的。一开始人们还不理解,王刚为什么如此卖力地推广这些低档产品的高质量、大规模生产。此类低技术的产业可以大量吸收劳动力啊,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如果说这是理所当然的话,王刚着力推进电脑软件产业能大量吸收剩余劳动力的成就,实在是震惊了经济界的专家。他首先是坚定地推进他们独特的电脑,在核心操作系统中就是抗病毒、抗盗版软件的,而且其上网基本如同打电话是受到严格管制的。与以前日本人搞的独立电脑系统完全不同,‘飞龙’电脑非常强调与其他电脑的信息共享,它可以读取我们的电脑产生的文件、数据库,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换信息。但它们不能运行我们的程序。中国竟然把我国PC机上运行的十万多个应用程序全部分门别类地整理后,以二种方式翻译到他们的系统中去。一种是与版权人商讨后,买断版权后翻译过去。另一种,如果他们认为版权人的定价过高,就自己开发功能相同的程序,并做好与这个程序的接口,这是不违反版权的。他们自己在老系统的几万个程序也全部翻译到新系统上去了。
“很多人以为编程序是高科技,专家指出那也是初级的脑力劳动。具有高中文化的人员经过适当的培训就能够在组织良好的项目组内承担编程工作。所以中国的几百个软件公司招募了大批的人员在开足马力地苦干。这是因为在中国商业软件受到了绝对的保护,他们的投入肯定能得到合理的回报,才能达成如此的规模。还有更多的公司在编制新的应用程序和各种千奇百怪的游戏程序呢,这能吸收多少劳动力啊。”
中国如此高效地在解决经济中的重大问题,引起了美国高层的重视。
不过马克勒尔从另一个角度的报告则引起了更大的震动:“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一大批在美华人非正常的死亡和失踪,他们的巨额财产被转移,引起了各界的注意。可是当事人和家属却很少报警,所以警方认为实际死亡、失踪人数还要多得多,涉及的财产数额也大得多。经查他们大多数是大陆过来贪污嫌疑犯,有些人中国警方还要求我们协查的。表面上他们的死亡是由于赌博、抢女人、走私、黑帮内部的争斗,都是几乎无法查证的。我们的专家分析汇总后的资料十分震惊,能确证的资金总额就达到500亿美元之巨,实际数字只能作粗略的估计,约为1千亿美元!”
在座的人无不为之震惊。实际上他们的经济专家早就有调查报告指出,美国前些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俄国和中国被非法转移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巨额资金。前苏联解体形成了难以想象的混乱,俄国至少有2800亿美元的资金被非法转移出国,大多数当然是到了美国。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秩序也非常混乱,贪污**份子至少盗窃了1500亿美元转移出国,除了香港和日本,大多数也是到了美国。他们震惊的是中国政府敢于以断然的行动来收回被贪污犯盗窃的巨额资金。这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
总统震怒了:“你们抓住确凿的证据了吗?他们竟敢无视我国的法律,派人到我国来执法,我们将对他们的国家恐怖主义采取最坚定的反击行动。”
马克勒尔是有苦自己知,中国人在泰国干了那么大的事,中情局查了半天也没有结果。现在中国的发展如日中天、蒸蒸日上,那里的华人地位也空前提高,哪里会帮中情局指证什么有损中国的事情呢?那么在美国情况会好一点吗?否!这里的华人基本上也是自成一个***的,大多数华人也是痛恨那些贪污犯的,没有他们的帮助中国政府派来的人那会取得如此成功呢?现在让那些华人来协助,哪里会有结果呢。口头上当然要应承下来了。
布赫曼明白中国肯定要不惜武力来统一国家了,王刚确是个强劲的对手,预先已经布局来挑战美国了。他冷笑着说道:“可惜王刚还太匆忙了点,他以为日本收回基地会动摇我们协防台湾的决心,或者会有空子给他钻。他不知道我们与日本是经常联合演习的,日本的装备技术都是我们的。他必将撞得头破血流。第七舰队要尽快派出最强大的特混舰队进驻台海海域,只要抵御到7月2日,看他怎么向国民交待。要动用一切手段加强侦察,找出他们部署的要害,作出打击的预案。要制造舆论,让国会批准一笔紧急拨款,…在贸易上给他们出些难题…”
三天后,美国国防部宣布将立即派遣由“罗斯福号”(CVN-71)核动力航母、“尼米兹”号(CVN-68)、“斯坦尼斯号”号(CVN—74)和“小鹰”号(CV-63)组成特混舰队前往台湾海域执行任务。舆论为之哗然,看来美国人的协防台湾是动真格的了。
那么中国会作出什么反应呢?
西安长安航天中心1月18日9:23
美军的这一举措在我国并未造成什么轰动,政府只是“例行公事”地表示了一番抗议而已。在华的美资企业都波澜不惊,祝贺各个合资企业合同签订、开张的酒会照样频频举杯。各大旅行社已经在为春节假期作准备,大事宣传组团到美国去旅游,据他们说美国的夏威夷、迈阿密还是温暖如春,白雪中的白宫更漂亮呢。那些美国航母现在似乎已经不在国人的眼中了。
不过这个双休日可不寻常了,今天是周六,我国北方地区是冬日里的好天气。可是各大城市的街上人迹稀少,现在人人都在电视机前注视着此刻停在这个航天中心跑道上的“倚天”号航天飞机升空的实况转播。央视将实况转播我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架空中发射的航天飞机,更惊人的是,不但王刚亲临现场观看,而且还邀请了俄国总统波诺马廖夫一起观看。以往我国的重要航天活动基本上都是不声张的,事后即使有一点报道也决不会报道航天器的具体数据。有一次代国外的客户发射卫星作了电视实况转播,不巧的是发射失败了。大概是接受“教训”了,此后国人就没有什么机会看到此类壮观的场面了。
2005年“神舟”号飞船载人升空的壮观场面,国人也是事后看录象的。与实况转播的最大区别是,失去了紧张、期待、激动的过程。也许是国家领导人怕国人的神经过于脆弱,受不了失败的刺激。不过美国人在航天飞机发射失败,7名宇航员全体殉职后,还是照常实况转播,他们的神经特别坚强吗?
这次“倚天”号航天飞机的发射一反往常地,提前一个星期就大事宣传了。详细地介绍了运载系统的技术数据。还毫不掩饰地介绍引进了俄国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一些技术,连首次空中发射的运载飞机都是向俄国租借的呢。并列出了与美国航天飞机的一些差距。甚至指出试验也可能失败,因为专家指出这是人类首次从空中发射一艘航天飞机啊。专家们还从各个角度将“倚天”号与各国、各类航天器比较分析其利弊。
国人的心都被提起来了。“担心”也是一种参与。国内还有不少佛寺,如北京的雍和宫、上海的玉佛寺、藏族的寺庙、蒙古族的喇嘛庙等等都做起了祈祷飞船平安的佛事,平添了详和的气氛。
国际舆论震惊的是中国在经济刚有起色的时候就在高科技领域向美国发起了挑战。首先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电脑、网络、无线通讯一举甩开了美国人搞的系统,但又牢牢地联系着国际的主流系统。前些时候展示了空射反卫星导弹和反卫星拦截器的新锐技术,成了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现在竟然又在航天领域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
令国际战略家感叹的是,中国在1949年时,连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在**的领导下,上世纪五十年代就生产出了汽车、火车、喷气机。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了世界上第五个核国家,如果说在原子弹的研制中还得到过前苏联的援助的话,那么1967年6月17日爆炸的第一枚氢弹(那是实实在在由轰-6上扔下去的)确是完全由中国人独立研制的,而且是超过法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能生产氢弹的国家。须知氢弹和原子弹是一个极大的跳跃,法国人苦苦地化了8年时间才得以完成,落在了我国的后面。
如果说核弹的研制还受到国际条约限制的话,那么卫星和航天技术上的竞赛更能体现一个国家高科技的总体势力。日本先于中国成为世界上能自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那完全是我国的文化大革命给了他们机会。不久我国就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回收卫星的国家,又成为第4个承揽代客发射卫星的国家(美国、欧洲集团、中国、俄国)。日本可以大讲特讲对中国的全面技术优势,唯独在航天领域其嚷嚷声至少要低2个八度。当我国继俄、美之后把宇航员送上空间轨道时,人们意识到中国要发力抢攻了,目标当然是航天飞机。
西方当然极为忌讳中国的进步,在搞“国际空间站”时没有让我国参加。只是没有13亿人口、近千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参加也能称为“国际”空间站,实在也太过分了,难怪我国的乡镇企业也要打出“宇宙”牌香烟的大旗了。美国在完成登月飞行的壮举后,于1982年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那是十分惊人的成就。理论上航天飞机包括了2个巨大的固体燃料助推火箭、1个硕大无朋的外储燃料箱和空间运载器,不过人们大多数仅把运载器看作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确是极为惊人的飞行器,外形如同一架巨大的三角翼战机,自重68吨,前段的乘员舱可搭载7名宇航员,中段巨大的货场可以载重30吨。也就是说美国可以一次把100吨的物体送上空间轨道!
前苏联自然要急起直追,研制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外形基本与“哥伦比亚”号相似是一架三角翼飞行器,不同于美国的是,它的运载器自身不带火箭发动机,因此可以安装更多的变轨机动的推进器。连同载荷全重也是100吨,完全是由前苏联最强大的“能源”号火箭将其送入轨道的。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不事声张地发射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2天后它安全地返回了地面,而且由安-225把它再驮运回发射中心。为什么世人不太知道此事呢?原来这是一次不载人的飞行。可是专家们明白,前苏联能依靠自动驾驶仪让如此高速的巨型飞行器从空间轨道着降到一个机场的跑道上,其技术并不低于美国。前苏联的解体导致“暴风雪”号被冷落。
太空竞赛到了这一步,后来者似乎难以跟进了。美国人在太空傲视地面世界的群雄,霸主地位似乎无人能撼动。所以当中情局探测到中国在搞航天飞机时,惊愕之情是可想而知的。今天“倚天”号就要当着中俄两国元首的面,在全世界人民的注视下升空了。
这一项目的成功当然需要国力和基础技术力量的支撑,但与王兴国他们选择的突破方向也大有关系。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利用俄国的经济困难,以及俄国上层希望保留一支能跟上时代的航天技术力量的心情,得以引进“暴风雪”号的相关技术。并签约引进了一批俄国的航天技术人才。他们当然不是要仿制20多年前的“暴风雪”号。
前苏联的一项计划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航天战机和空中发射。航天战机比航天飞机要小得多,如同战斗机与运输机的比较,它的全重约40多吨,在太空机动时自然会灵活得多,在真空状态没有空气动力可借助,任何转向、加速、减速都得靠推进器和燃料来支撑的,“哥伦比亚”号看来是难以承担格斗任务的,也许可以作太空轰炸机。另一项空中发射技术,如前所述是能大幅度降低发射费用的,钱的作用是没人能忽视的。只是想空中发射一架巨大的航天飞机那就极为艰难了。
以我国与俄国合作的KP-860作载机的话,其最大载重量为300吨。由于此类发射航程不会长,燃油量可减少,驮运装置和机体结构再作适当加强的话可以搭载310吨的载荷,如果运载器全重控制在50吨的话,外储燃料箱连同燃料的总重可以为260吨。不过如果等待KP-860成熟到可以改制为运载工具,那要过好多年呢。安-225曾经搭载过1百吨级的“暴风雪”号,可以先期用来作第一级运载工具,只是飞行器全重要降低到280吨。设计组按310吨的总重来设计,采用安-225运载时燃料箱少装燃料,航天飞机少载乘员和载荷。
虽然有金龙电池、镁钠合金、钨基高温合金、“飞龙”电脑、“神舟”号飞船的基础,还有俄国专家的帮助,可以向俄国宇航工业部门订购不少部件,时间还是非常紧迫。西安远郊的“长安航天飞机发射中心”开工建设了,返航的跑道建在原“黄泛区”的最后一块大洼地上,跑道长达4500米,与安东诺夫设计局签约改造安-225的驮运托架,“倚天”号轨道飞行器造出来了,接着是火箭的地面试验台试验,“倚天”号的无人滑翔飞行、载人滑翔飞行…
今天就要检验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的初步结果了,这里没有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那种庞大的发射架。跑道上停放着那架硕大无朋的安-225巨型运输机,它的机背上驮着一个巨大的圆筒状燃料箱,燃料箱上跨坐着我国的第一架航天飞机“倚天”号。按理说50吨级的飞机也算重型战机了,可是与运输机和燃料箱一比就显得很小了。
在现场主持实况转播的是央视大牌主持邹国强,他与科学院院士宇航专家林羽风教授一起乘坐转播车在现场奔忙作着精彩的转播。尽管宣传已经做了一周了,不少“倚天”迷已经可以背出它的技术数据了,但是对着实物由专家来作讲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况且还有现场紧张的气氛衬托着呢。
“林教授,运载飞机为什么要用安-225呢,我国不是已经生产出载重量更大的运-21了吗?”
“这架安-225的最大载重为275吨,曾在1989年5月13日背带近百吨重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飞行过。你再看它的双垂尾是安装在水平尾翼两端,即使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略有提前点火对它的影响也不大。我国的运-21的载重虽然有300吨,但它刚刚试飞,而且是螺旋桨推进的速度较低。要到今后生产出速度较高的涡扇发动机推进的型号,并作相应的改装才能承担运载航天飞机的任务。那时候燃料箱可装更多的燃料,航天飞机也可以搭载更重的载荷。”
“林教授,我们现在的航天飞机比美国28年前发射的航天飞机还小,最多只能搭乘6名宇航员好象落后得太多了。”
“航天飞机的载重量和有效容积当然是衡量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不过不是唯一的指标。我们的‘倚天’号不是仿制‘暴风雪’号,而是引进了一些技术。这次在轨道上的全重是45吨,搭乘4名宇航员,今后用更大的运载飞机,可以达到50吨,乘员舱最多可以搭载6人。飞机和燃料箱都采用镁钠合金制造,空重相对要轻一些。电子设备当然更是先进得多。再说航天飞机执行某些任务时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正好在十年前,2000年2月11日到22日美国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在轨道上执行任务,是使用长达60米的天线以侧视雷达测绘三维精密地形图,要消耗900千瓦·小时的电能,据说是到那时为止耗电量最大的一次飞行。‘天梭’号这次也是完成类似的任务,电池和整个供电系统可以轻多少啊。你再看我们的燃料箱要比‘奋进’号的小多了吧。”
“是啊,尽管航天飞机小了一些,这怎么能把它送到轨道上去呢”
“这就是空中发射的先进之处了。航天业界都在追求单级入轨航天器,要求整个航天器都能重复使用。以往发射‘神舟’号飞船,三级火箭发射完都扔了。‘奋进’号扔下的2个固体助推火箭还可以重复使用10次,只有那个庞大的主燃料箱是废弃的。我们的‘天梭’号和主燃料箱,将由安-225运送到1万多米的高空,并赋予它们300米/秒的速度,奥秘在于航空发动机可以使用空气中的氧。接下来依靠燃料箱里的燃料就可以把‘天梭’号送入初始轨道,扔掉燃料箱后,再使用小推进器变轨到任务轨道。我们的‘天梭’号和安-225当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只有主燃料箱被扔了。还有就是不必修建昂贵的发射架了,这也体现了先进性。”
这时王刚陪同波诺马廖夫总统登上了跑道边上的观礼台,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总统还与邀请来参加观礼的、参与项目的俄国专家亲切握手。台上不但有国家领导人,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海外华侨代表等。
现在到了最紧张的时刻,4名宇航员在与家人告别后笑容满面地乘坐斜向升降机进入了乘员舱,电视画面上看到他们被锁定在座椅上。
出发的时刻到了,没有壮丽的喷焰、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这款世界上第二大的运输机背上驮着全重为280吨的外储燃料箱和“倚天”号航天飞机,总重达600吨,在6台涡扇发动机的推进下开始滑行。这自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那个极为脆弱的外储燃料箱在垂直时可以承受自己的重量,可是在水平位置运输时美国人专门生产了一款运输车,速度只能为12米/分钟。现在我国的燃料箱能在水平状态搭载在飞机上高速滑行是极为不易的。这个巨大复合体在万众瞩目中顺利地离开跑道升空了,观礼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久它就飞出了人们的视线。
王刚陪同波诺马廖夫等客人进入主控室的贵宾席,而大批参观人员进入了几个大厅,大厅的大屏幕上既有显示飞行航迹的图像,还有运输机的清晰图像。2架歼-8Z装置了摄像机,不但要拍摄航天飞机与运输机分离的全过程,还将一直跟踪到3万米的高空。电视观众还可以听到林教授的讲解。
“现在到了11000米上空的发射点了,‘鲁斯兰’开始加大攻角。”
“已经是11500米的脱离点,‘鲁斯兰’开始减小攻角并减速使‘倚天’号的升阻比与之匹配,好,现在顺利地实现了无动力分离!火箭发动机点火成功。”
大厅里响起了掌声。不过人们的心还悬着。
“请看,初始飞行段航天飞机的仰角仅30度,飞行体还是利用了机翼与燃料箱的空气动力提供的升力,同样的推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加速度提高了效率。”
再过一阵超前的歼-8都跟不上它了,观众只觉得画面越来越暗,成了深蓝色。飞行员报告的高度是3万米。观众极为兴奋,他们是第一次知道我军的新型歼-8已经能飞到3万米高空了。还未等“鲁斯兰”和歼-8返航,主控室内就响起了指挥长宏亮的报告声:“报告主席,‘倚天’号航天飞机已经到达初始轨道。第一阶段飞行任务完成。”
王刚向研制组和发射人员表示祝贺,并与已经解开锁定装置漂浮在乘员舱中的宇航员通了话。波诺马廖夫总统则向王刚主席表示祝贺。
检查了航天飞机的各种设备状态后,宇航员又被固定在座椅上启动变轨发动机将“倚天”号送入了230公里高、57度倾角的圆形轨道。
全国都沸腾了,这是人类首次在空中把一架航天飞机发射到空间轨道上去啊!全世界的华人都扬眉吐气,中国人成功地挑战了美国的太空霸主地位。
这个双休日成了全民宇航知识普及的日子,更是振奋民族精神的日子。电视进行了大量的实况转播,“倚天”号在轨道上是“倒”飞的,背向着地球。货舱门打开后,长长的天线支架开始向两侧伸展宇航员忙着操作设备进行三维地形图的测量作业。不过仍在抽时间配合电视转播,带着长焦镜头的摄像机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思。他们看到了正在向台湾海域集中的美国航母群;台湾岛的美丽图像,有日月潭和积雪的中央山脉,当然还有西海岸的空军基地的图像,从高空俯视它们似乎就贴着海岸,播音员还特意指出台湾东海岸的佳山基地。
台湾的民众的心情最为复杂,他们可以看到祖国的壮丽河山。不过更多的人在注视那长长的雷达天线,它可以风雨无阻地为全球80%的地区制作精确的三维地形图,当然包括台湾在内。想当年台湾军方从以色列买了一些卫星照片就以为得到了“宝贝”,大吹大擂、洋洋得意了一阵。现在他们从转播的电视中看到了台湾的全貌,其心灵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美国即将到来的4个航母群能躲得开这些“天眼”的监视吗?大陆的反卫星系统已经缚住了美军的手脚,美军不可能为了“协防”台湾对大陆的侦察卫星或飞船下手的,美国难道肯为台湾牺牲价值连城的全部卫星吗?
2天后,“倚天”号的返航又是惊心动魄的时刻。20日清晨,“倚天”号顺利地穿越大气层,它的防热瓦和钨基合金的护盾抵挡住了高速摩擦形成的烈火的考验,成功地降落到“黄河降落场”。从电视画面上都可以看出脱落的防热瓦并不多。这些英雄的宇航员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家属的欢迎,并在**广场举行了首架航天飞机凯旋的祝捷仪式。
北京国务院新闻中心2月4日19:00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向全国和全世界转播的,主题是中国的核武器政策。今天我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空射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一架经改装的Q-6攻击机挂载一枚空射型DF-41洲际导弹,在东北地区的空域爬升到1万米高空后,在垂直仰升的过程中与导弹分离。DF-41在空中点火后飞越了12000公里准确地命中了位于南印度洋指定海域的靶标区域。在一周前我国就向国际公告了这一试验,所以现场不但有我军从甘岛基地出动“辽宁”号航母群护卫测试的舰船,还云集着美国、澳大利亚的舰队在窥视这次试射。本来此类核威慑力量就是用来吓唬人的,别人不知道的话怎么能吓唬呢?
空射型导弹由载机提供约300米/秒的初速,又被带到了万米以上的高空,所以弹体要小得多,也比地面机动发射和潜艇发射的生存力要大得多,我国的国土辽阔,外国想攻击在我国中心地区飞行的战机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一旦遭受核攻击,运载战机就可以飞到指定空域发射核导弹了。
2天前我国政府宣布,为了建立一支有效的二次打击力量,我国将加速生产核弹头,以部署“足够”数量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这自然又引起了西方世界舆论的一片喧嚣,指责我国毒化了国际上的“和平”氛围。我国选择这个时机举行新闻发布会自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章士兴外长和国防部副部长何立清上将出席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章外长首先重申了我国一贯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指出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生产和部署的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何上将则宣布我国空射洲际导弹和反卫星武器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快将部署实战的系统。
第一个问题让给了美国记者:“中国最近的反卫星试验、加速生产核弹头的决定、今天又从空中发射了洲际导弹,是否表明中国将在国际上挑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这将破坏已经岌岌可危的国际和平格局。”
章外长:“超级大国把4个武装到牙齿的航母群摆到了我们的家门口,这能算是维护和平格局吗?在当今世界上谁有资格挑起军备竞赛,恐怕在座的都比我清楚。至于我国嘛,肯定不会奉陪,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严格地控制着国防预算,何上将可没有那么多钱去参加竞赛。”
澳大利亚记者:“中国政府宣布要加速生产足够多的核弹头,那么究竟多少才算足够呢?”
何上将:“美、俄两国曾经签署过一个‘削减’核弹头的协定,说是要把双方的核弹头总数减少到3000-5000个,当反弹道导弹条约被美国中止后,这个协定也被推翻了。那就是说美俄两国都认为这个数目都不足以保护他们自己,看来我们大概也得接受这个概念。”
这个讲话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原来国际上权威的防务专家都认为中国的核弹头不超过200枚,去年才调整为350枚。现在中国竟然要达到至少3000枚!当然令美国人胆战心惊,中国刺激内需的政策太惊人了。但是中情局得到的确切情报是中国的核武器厂召回了大批以前遣散的人员,在满负荷生产。
人民日报记者:“据美国一些媒体称,美**方的高层扬言要恢复超低当量核武器的试验,并准备生产1-2千吨级的核武器用于摧毁洞**和地下深处的工事,我**方有相应的计划吗?”
这是一个美国喧嚣了很长时间的题目。一旦此事付诸实施,那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所以此类舆论也时起时落。现在风声再起自然是为了威慑我国的了。一般人认为中国政府最多谴责一下也就了事了。
谁知何上将以冷峻的语调讲出了下面的一段话:“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率先进行了中子弹的试验,以为又独家掌握了新型的核武器,我国的研制人员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中子弹。现在我军的核武器研制人员也有一大堆超低当量核武器的试验计划。众所周知,超低当量核弹头的设计仅靠计算机是很困难的,这可是核大国停止核试验后提出的新概念。只要美国一开头,就无法阻止别人也进行试验。
“至于怎么用这些武器就不能由一个国家说了算,即使它叫‘超级大国’。有的国家的军事人员,可能想用来打击洞**工事,而有的国家的军方可能觉得用来攻击航母之类的大型水上目标可以弥补导弹打击精度的不足。不过我还是要重申,我国不主张恢复核试验,不管当量是多么的小。更不主张降低‘核门槛’,使用超低当量核武器攻击任何目标都是极端危险的。它将改变战争的性质,导致战争规模不受控制地扩大。”
我国政府的这一强硬态度制止了美国人在核武器领域的挑衅,其后虽有些余波,美国人已不再有兴趣讨论这一问题了。想当年,我国前辈领袖面对美、苏千万吨级当量的核讹诈都不屑一顾,现在难道还会怕‘超低当量’的核讹诈?
后世有的历史学家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国人在关键时刻制止了超级大国把人类拖入核战争的图谋。”
我国高层以坚定的信念、巨大的投入把台海冲突限制在局部的、常规战争的范围内,这一政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然而,美军仍在千方百计地利用在全球部署的尖端武器向中国发起挑战,中美两国进入了前景未卜的、刺刀见红的台海冲突的前哨战阶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