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秦王破阵 第十章 宫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信这是第三次上朝,此时的身份已是五品中书舍人,有资格排在大臣的队列里面皇帝还没来,陆信也和大臣们闲聊几句,正说着,李世民满面春风的来到前殿接受众臣的叩拜。
也该让他高兴,房玄龄给他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罗艺确实被阿史那思摩阵斩,而杨笈进退失据,只得接受招安,还很有诚意的送来了大部分军中将领的家眷,如此近三万的燕辽铁骑成了他的袖中之兵,失一劲敌而得以强援,何以不让人春风得意啊。正所谓好事成双,辽东白山黑水之地本是新罗,百济和高句丽三家打成一团浆糊,本来新罗已经亲于大唐,大唐则是有意让新罗做这白山黑水的老大,一直扶持。
如今高句丽看出自己和百济是无论如何不是大唐的对手,之前一直以为突厥能把大唐搞的天翻地覆,谁曾想二十万大军空手而归,再不改变策略便有可能全部到大海里喂鱼,所以背着百济独自跑来与大唐示好,意图让大唐转而支持自己,至少可以和新罗一起瓜分百济。
而李世民心中却打着了解百济与高句丽虚实再随机应变的主意,如果真的轻易放弃新罗而支持高句丽则会令周边属国对大唐失去信心,但是如果高句丽开出的条件很诱人的话,那就只有牺牲新罗了。众人行礼完毕,由于昨日大臣们都知道今日会有重要使者前来朝贺,所以大家都没有事情上奏皇帝,此时就等着看高句丽的使者说明来意。
高句丽人很看重这次朝见大唐皇帝,中原人一直死要面子活受罪,哪里知道小国寡民的生存之道,当年隋炀帝三次征辽,若非高句丽人几次三番在辽东城头降而复反早被隋军灭国,哼!信义,亡国灭种之后谁还知道你是个讲信义的名族,开玩笑,如今事关存亡,说一声朝见又能如何?
高句丽正使乃是王子李承焕,此人不仅人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更是精于舌辩,乃是高句丽皇族的骄傲,此番出使更是信心满满。两人各怀心思一个参见,一个微笑唤起。李承焕开始自己的说辞:“外臣李承焕久仰大唐皇帝天威,本欲早来朝见,皆因敝国行天朝之尚礼之制,而新罗百济狼子野心所以边事不断,阻断天路,是以今日才得目睹天颜,还望皇帝陛下恕罪。”
李世民像是听得很受用,温言道:“事出有因,朕不怪王子,王子心想大唐,朕很是欣慰啊。不知王子此番出使我大唐所谓何事啊。”李承焕闻言又一脸委屈的拜倒:“回皇帝陛下,我高句丽闻突厥二十万铁骑寇边,本欲起大军与天朝共抗之,然那新罗与百济不识大体,互相攻伐如仇雠,遣使指责如儿戏,阻断我高句丽勤王之路,索性陛下天威,颉利小儿鼠窜而去,外臣恐怕大唐将士有所损伤,所以特来献上百年人参千颗,并贡上东珠百颗与皇帝陛下。
祝大唐皇帝陛下天威永存,永享天下!”李世民被捧得哈哈大笑:“王子真实太虔诚了,朕心甚慰啊,不过,王子不远千里而来,不会只为了送朕贺礼吧。”说完这句话,李世民饶有兴致的盯着李承焕,等着他的答案。
李承焕忽然有点紧张起来,这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但是看李世民的样子好像他已经料到什么似地,随即他又镇定下来,即使唐人知道也绝不会拒绝高句丽的好意,应当无事,心中既然大定,李承焕也不疾不徐的道:“我辽东有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数百年来攻伐无数,灾祸频连,皆因三国互相轻视,难以相容造成。然草原胡人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且对我白山黑水三国多有欺压,如果我三国继续相争下去,到时突厥再次南下,我等身为属国而不能援手实为大过,如天朝有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到时候不过便宜了胡人。是以我高句丽恳请陛下遣一员大将率军随外臣调停三国,划定疆界,签订盟书不再互相攻伐,守望相助。到时如天朝与胡人开战,高句丽可尽起三十万大军为先锋,如此必可一战而定突厥,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听完不置可否,群臣也是议论纷纷。不过此等大事岂能当堂决定,自是要好生商议,轻咳一声让群臣安静下来之后,李世民微笑这道:“此乃大事,朕需与大臣们商议决定,王子可回驿馆好生歇息,不管此事成与不成,王子心向我大唐,朕很高兴,朕赏王子一千金,绢千匹,美女十名。”

说完便等着李承焕谢恩。那李承焕生性好色,对大唐的宫女更觉别有风味,所以此次出使大唐心中一直想着这份赏赐,此时欣喜的正准备谢恩,正在此时就见一个年轻官员从队伍的后面走到他前面拱手向皇帝到:“陛下,臣有事启奏!”这一启奏让朝堂上所有人都愣在当场,片刻之后皇帝才反应过来,才想起昨日让王德去召陆信上朝,本是为了更好的了解高句丽,李承焕一上来便侃侃而谈就一下忘记了。
如今这个不靠谱的陆信居然在别人谢恩的时候插上来奏事,李世民想想也觉得好笑,这个人虽然有才,却很少上朝,规矩记得不牢,才闹这种笑话,心中也想知道他这个时候要奏什么事情便问道:“陆爱卿有何事启奏啊?”群臣见陆信闹这么大个笑话陛下都不恼,心中感慨他乃是陛下面前的红人,也郑重的听他说什么。
陆信大半天在听李承焕巧舌如簧,知道高句丽想以目前形势诱惑大唐帮助他确立他辽东霸主地位换取日后的军事援助,正盘算着皇帝会不会答应,突然一听皇帝的赏赐心中就有些不舒服,所以才这么不合时宜的跳出来。
“陛下,臣以为陛下的赏赐不妥!”
皇帝一时没反应过来:“你说什么?”
陆信无奈,又一字一句的道:“陛下,臣认为你给王子的赏赐不妥!”皇帝这才听清,一脸不解:“有何不妥?”陆信直起身来,慢慢的道:“陛下,黄金珠玉乃是死物,饥不能食,寒不能衣,陛下赏也就赏了,但是敢问陛下,这十名美女由何而来?”皇帝听这问题很是奇怪:“自然是宫女啊。”
陆信点点头道:“陛下,这些宫女入宫而来本是伺候大唐皇族,虽然辛苦劳作,一年之中或可见自己家人一面,然而被送到塞外之后先不说做什么,长安与辽东气候相异甚大,体弱之宫女如何适应,而辽东之水土又会不服,就算前面都熬过了,十名宫女在高句丽语言不通,举目无亲又如何生活,况且跟王子回国之后左右不过是一奴婢,最残忍的是这十名宫女恐怕今生再不能与亲人相见。若在长安等到出宫之时还可则一良配下嫁,最不济也可嫁一边兵,总算是在故土,能见父母。
王子身份尊贵,不缺这十名奴婢,而这十名女子却要承受这无边的痛苦,何其惨也,望陛下明鉴!”众人被这番话吓得够呛,谁也没想到大殿之上商议国事,陆信却这般不合时宜的为宫女求情,纷纷把目光投向皇帝,看下皇帝是什么说法?
皇帝起初听得很不解,慢慢的却想到一个事情,今日之事本欲看看高句丽虚实,高句丽与百济如果趁此时机联合起来向我施压还真不好办,那说明他们实力雄厚,如今高句丽背弃百济前来寻求帮助可见他们心中依然胆怯,那高句丽反复无常,远不如新罗可信,朕岂会中他奸计,如今陆信这愣子来得正好,且看看那李承焕如何反应:“大殿之上,岂是谈此小事之地?”
李承焕闻言略微一喜,怎料陆信一听急了:“陛下,这如何是小事,陛下乃是天下万民之君父,此十名女子对于陛下来说与十名公主无异,陛下你试想想你的公主面临此状之时你是什么心情,那她们的父母便是什么心情,陛下您还忍心把他们送去关外吗?”皇帝看着李承焕脸上依然微笑着等着结果,如此的隐忍的确很令人满意,转而又想想陆信的话实在是不懂他为何为了这十名素不相识的宫女敢犯龙颜:该不会是这十人中有其心上人吧,人选时早定下的,他打听到了,还是那女子送出消息去了,应该是了,这小子还真是有种啊,好,朕便成全你。
皇帝想通关节,就问陆信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啊?”陆信一见有门,转眼一看李承焕:“陛下,臣以为高句丽既然心向大唐,陛下应多赏赐圣人的书籍,特别是陛下御览御批过的,更显陛下对高句丽的看重!”群臣一听知道这是陆信存心羞辱李承焕都憋着笑想看李承焕的笑话,看他如何发作。哪知李承焕依旧不动声色,皇帝看在眼里:“好,朕便赐你十本御批书籍。”李承焕立即谢恩:“谢陛下隆恩!”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