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眼清音已大三结束,大四就要考虑自己的出路了,或出国或读研或工作都得开始考虑了。Johann在中国的期限也即将到了,半年后他就要回国。
Johann不想跟清音分开,他不想让清音在国内读研或工作,他想让清音跟他去他的祖国奥地利,去维也纳大学读研究生。
清音成绩很好,系里决定保送她免试就读本系研究生,她很喜欢母校,很喜欢她的专业,可她同时又很喜欢Johann,很想跟他在一起,也想跟他去他的国家。仔细考虑之后,她还是难以取舍。这段时间Johann一直很忐忑,他不知道清音会怎样选择。
清音矛盾了许久,她最终决定跟Johann走,到维也纳大学读书。Johann得知清音的决定后非常兴奋,抱起她转了十几圈,还请她吃了大餐以示庆贺。
清音想,这次选择是人生大事,我应该跟父母好好说明一下情况。想到一年后她就要离开她的祖国、离开父母、离开她喜欢的大学和专业,离开同学和朋友去一个陌生的国度了,总觉得有种淡淡的离愁萦绕心头,带着这种淡淡的忧伤,她写信告诉了父母她的选择。
父母收到清音的信后很快来了北京,他们只有这一个女儿,不愿意她跟着Johann到遥远的国外去,他们想让清音在母校就读研究生,完成博士学位,在国内工作,报效祖国,无论如何不同意她跟Johann去奥地利,更不同意她在奥地利定居。
清音的父亲是当地很出名的一个知识分子,很博学,观念也很传统,对洋人欺负中国的历史了若指掌,因此自然怀着一种排斥。当然,他不是不懂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可他看到这个年代出去的优秀大学生,并没有多少回国报效祖国的,国家培养了优秀人才,却流失到国外,他对此总觉得很痛心。他想,没有找外国男朋友的女生,出了国都不一定回国了,女儿这样出去,肯定就更不会回来了。因此他坚决不同意清音出国。
清音父亲觉得,女儿在读书方面很有天赋,清音从小语言天赋突出,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都很强。作文时总是奇思妙想信马由缰,可笔笔生花句句精彩,清音的理科思维也特强,理科课程常常考满分。到了高中分文理科时,在选择上左右为难,老师觉得,清音的理科几乎学到了极致的水平,考试丢个一两分就算多的了,常常是满分,应该选理科。可清音思虑再三,最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要学文科,大学要读中文专业。她觉得自己虽然感觉学理科很轻松,可她觉得文科自己也很擅长,学的同样轻松,而且,文学类专业才是自己的真正兴趣之所在,尤其古文学,读起来那简直是超级享受,因此,清音选择了文科。填报大学志愿时,清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中文专业。
清音爸爸觉得,中文专业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清音所喜欢的古代文学方向,只有在国内才能感受到其深邃的底蕴,才能深得其精髓,到国外学中文,总给人舍本逐末之感。清音爸爸想,清音放下自己的专业不考虑,跟一位外国小伙子跑到国外去,这是对自己的学业极不负责的态度。他想让女儿在国内读完博士,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学者,或成为一名作家。他记得女儿读高中时,她那位德高望重的语文老师总夸奖女儿才情非凡,并曾断言,如果女儿搞文学创作的话,一定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如果早知道清音会放弃中文专业出国,当初就不如选择那‘学到了极致’的理科,因为清音要是到维也纳大学,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所喜欢的中文专业。虽然Johann说清音在国外可以教外国人汉语,收入也会很可观,可这对清音自身专业的深化根本起不到什么帮助,简直是在荒废。清音爸觉得,外国人那中文水平,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是浅层次的,清音中文造诣已经不浅,只有在国内师从大师,那才会一步步走进真正深奥的学术殿堂,真正享受到高层的文化盛宴。清音爸爸对清音的放弃深感惋惜,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劝说清音,说到伤心处甚至老泪纵横,他盼望女儿以大局为重,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精,学有所用,成为该领域的大家,为祖国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不是去国外过舒适安逸却一事无成的生活。
清音爸爸又伤心又焦急,由于老是急着喋喋不休地劝说清音,嗓子都哑了。他从小让清音自由发展,从没干涉过女儿什么,只要是女儿的要求合理,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女儿,当然,他不是对自己的女儿放任自流、不在意不上心,他是在默默地关注着女儿的成长,关注着女儿所走的每一步路。虽说他没有对女儿单独补课、单独教育过,是他觉得女儿十分优秀,根本不需要占用女儿玩耍的时间去给女儿增加学业上的负担,女儿能在快乐的玩耍中保证学习的兴趣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并取得极佳的成绩,根本不用另行指导。现在,干涉清音,是想让自己的女儿能真正学有所成,流失了这个人才,自己都觉得可惜。自己做了一辈子教师,对人才的那种珍视是发自内心的,对女儿那种期望或惋惜是发自肺腑的,如果这么有天赋的孩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那是令人无比痛心的,他想,即使清音不是自己的女儿,自己也会尽自己所能,把清音挽留在这个她感兴趣、有专长的领域。
清音跟父亲说:“爸爸,我出去还是学习语言文学,学习西方语言文学,这样也算开阔视野,对我所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是一种相得益彰的有益拓展和补充,打开西方语言文学这扇门,同样有瑰丽的风景优美的图画,我不会置自己的理想于不顾,或许,学几年我还会回来呢。”
“你喜欢的中国语言文学还没学精呢,才学了个半吊子,就去忙什么拓展,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方式,等你一步一步学好了咱们的文化,然后再去稿什么开阔拓展之类的,这才能深入理解和比较两种文化深层次的差异,才能抓住精髓,才能让这种拓展变得真正有根基有意义,而不是流于形式。我不是阻拦你出国研究、感受外国文化,只是现在还未到火候,等你在国内专业领域根基扎实牢固了,出去看看是可以,那时你已经很清楚你出去的目的,很清楚你在专业上有什么需求,知道自己应该从何处下手,如何撷取精华为己所用。现在,你对以后自己如何发展还是迷茫的,而且现在你的专业水平还不高,迫切需要留下来深造,你要清楚,对你的专业发展最有利的环境就是你的母校,它在该领域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水平。站在这里,你才有资格说你可能触摸到那种深厚底蕴所散发出来的光辉。”清音父亲很激动,尽管嗓子都哑了,还是想尽一切力量让女儿留下来。

清音深深的喜欢自己的专业,她也清楚,去国外真的可能就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专业。她感到很为难,一边是已两鬓斑白、为自己操劳半生且有着根深蒂固传统观念和爱国**的父母,一边是深爱着自己重情重义的Johann,她又一次陷入两难境地。
清音想过让Johann留下来,可她知道,Johann在奥地利所学的专业,跟自己在中国所学的专业是一回事儿,他的专业的深厚根基在他的祖国。只是,Johann跟自己不同的是,Johann和自己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Johann在国内已完成博士学位,已有很深的学术功底,他已打牢了专业根基,到了可以走出国门汲取营养为我所用的阶段。由于他已有了牢牢的专业根基,在比较鉴别中能精准地把握方向,知道怎样来提升自己的专业造诣,他在各国游学交流之后,总归还是会回到他自己的祖国发展他自己的专长,创造自己的事业。清音不想做不利于Johann的事业、爱好和发展的决定,她不想影响到Johann的理想和前途。她记得Johann给他们上课时所说的话,Johann说,他特别爱自己的祖国,他来中国学习,因为中国有着灿烂的文明和瑰丽的文化,来这里学习,是为了回到祖国后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专长,能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那时,Johann刚来中国,给清音班级上第一堂口语课。当时,清音被Johann那种对专业的认真、对祖国的赤诚所感动。那时的Johann,还只是自己的外教老师,还不是自己的男朋友。清音想,现在,如果要求Johann留下来,Johann可能会真的为了我而留下来,可这样做就等于剥夺了Johann的理想,毕竟,他所钟爱的事业在他的祖国,他的理想是报效他的祖国。而她最不想做的,就是影响到Johann的发展和让Johann为了自己而放弃他的理想。此时的清音,感到左右为难,心痛难抑,很是伤感。
这段犹豫不决的时间,她不想见Johann,她没法立刻给他他想要的答案,她受不了他那热切盼望的目光,他知道他的忐忑他的煎熬,她不想让Johann伤心。可她同时又不想伤害父母的感情,不想辜负父母那期待的目光那殷殷的盼望,不想伤害一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精力、希望为祖国培养好并留住每位有用人才的两鬓已斑白的老人,即使这位老人不是自己的父亲,只是位尊敬的长者,自己也是不忍心拒绝他的请求的,何况他是自己敬爱的父亲,是望子成龙、满腔爱国热忱的父亲。
最后,清音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了一场,写了封信交给了Johann。她说:“经过这么久的考虑,我决定不跟你走。让我们背对着背闭上眼睛慢慢地放手。我和你约定:分离时不要看对方的眼睛,它们不能承受看着彼此从此远走。我很爱你,我给你一生的想念和永恒的爱恋,你极爱我,就给我一颗轻松的心和我需要的自由。
跟清音一样,这段时间Johann也是寝食难安,他的心也已经疲惫不堪,看到清音如此煎熬,他心疼无比,好几次都想对她说:清音,只要你快乐,就让我承受痛苦吧。可他又说不出,他知道自己是在满怀期望地盼着,盼着跟清音在一起,丝毫机会都不想错过,点滴希望都不愿放弃。
从清音这些日子对他的态度来看,Johann隐约猜到了结局,只是他不太清楚清音在想什么,他觉得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很相爱很快乐很幸福就够了,就应该好好在一起。父母的态度与观念、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对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的定位,就能改变两个相爱的人的选择吗?这些,或许能找到好的平衡点,只要认真去寻找。清音只跟Johann谈过她焦虑的心情、她的矛盾心理和她对父母的感情,可清音没有跟Johann谈她自己的渴望,没谈她是渴望和他在一起的,盼望他留下来。因为清音想,Johann现在爱的如此痴迷,他真的会为了我而放弃一切的。她怕影响Johann以后的发展,怕阻断了他的理想。因此,清音没谈太深层的东西,只告诉Johann,分开后要好好生活,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Johann一直以为他很理解清音,可这次,他感到迷茫无助,他不清楚清音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清音却不告诉他。这次他对清音复杂的内心没有充分的理解与体会,他真的不明白,这些在他看来无足轻重的事情,怎么会让清音断然决定跟他分开?他想,如果清音让我留下来,我会留下来的,自己的选择是更应该尊重顺从自己内心的。可他却左右不了清音,他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很煎熬地等待结果。
收到清音的信,Johann的心沉落下来,一种痛楚的感觉深深地攫住了他,他感到了锥心的疼痛,他忍不住落了泪。他特别想立刻见到清音,他要亲自问问她这是否是她的本意,是否是她发自内心的诀择。他不相信,曾经这么相爱的两个人这么快就决绝地分了手。
这天Johann选择了他们俩以前常去的那家咖啡馆,他在这里等,让一位同学约清音来此见他。此前他想见清音,约了很多次清音都拒绝了,他只好换种方式约清音,希望借助新的方式能把清音约出来。清音不是不想见他,她心里一如既往地爱他渴望见他,可她怕一见他她就会忍不住哭出来,会改变了主意。这段时间挣扎着做的决定,只要见到他就会轰然倒塌,清音强忍内心的渴望和思念,躲避他,不见他。她想,人是不应该只为自己活着,对父母对社会都有责任,我不能为了我自己的开心幸福置父母的感受于不顾。Johann或许以后就渐渐忘了我,回国开始他的新生活,Johann曾经说过,要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每天的时光的,分开了,他不会长期沉浸在伤感中,时间会慢慢疗伤的,会冲淡一切的。
就这样想着,清音这次仍没到咖啡馆见Johann。Johann等了许久,从中午一直等到晚上咖啡馆打烊,清音一直没有来,Johann大颗泪珠顺着脸颊悄然落下,他起身落寞地回了住处。
过了几天,当清音从图书馆出来时,被Johann的一位好朋友叫住了,他交给清音一封信,并告诉她Johann昨天已回国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