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精彩世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月,酷热蒸人。到夕阳西下也难有凉意。汪明生洗了澡,全身清爽,坐在省教育厅招待所的大门口等田小的某个老师给他送来旅差费和本月份的工资。
暑期将近,汪明生本来准备早早回赣州,到姐姐、妈妈的身旁,“好好调养一下身体”(姐姐信中语)但学校还没有放假,他便出外开会了。
通过区、市层层选拔,他参加了全省第三次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荣获一等奖。并且是省里出席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的代表。明天,省里举行闭幕式,后天启程赴青岛。
这是他第一次独自远行。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以后,对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抓得很紧。中小学师生,更是重点。
田小的老师,方言味极重。魏自强兴国口音、周绍武高安话、钱光正新建腔、还有铅山、进贤、九江的、等等。普遍流行的是南昌官话。诗人王岭戏言,用得上老前辈夏衍的一句话:几间东倒西歪屋,一桌南腔北调客。
生出口即是纯正的省城北乡村言俚语。
其他各校的情况和田小相似。这样,汪明生就自然而然脱颖而出,成为推广普通话的佼佼者。在全省出类拔萃,还要去参加全国的会议,倒是令所有的人吃惊。包括汪明生本人。他打电话向杜祥贝汇报情况时,杜祥贝连声夸赞,并主动提出给汪明生送去旅差费和工资,又叮嘱了很多注意事项。无疑,这也是田小的荣耀。
夜幕降临,今晚大会安排了一场电影。代表们基本上都走光了。汪明生捏着两张票是准备请那位给他送票的老师看电影的。这时,他在猜,谁来送钱?家在外县的老师已经回乡,龚云生不会来,因为江丽真这个月要生孩子。最大的可能是汪委明。他家在本市,又是单身,放假后,常一个人住在学校作画。这样想着,他就注意身材高大,皮肤白净、戴眼镜的青年男子。他抬腕看看表,快九点钟了,人还没有到。八点四十五分的电影早开了映。为等人误一场电影,很不合算。他喜欢看电影。夏天断黑晚,有的人家,九点钟才刚吃好饭、洗完澡。汪委明这个马大哈,拖拖拉拉的,不到十点不会露面。早知这样,不如一个人先去看电影,再回来等……这时,一缕淡淡的幽香从他身后飘出。他吸一吸鼻子,唔,好熟悉的气味。他回转头,姚芳芳脸上绽开如水中波纹般的笑靥,声音悠悠地像在远方:“我从后门进来的。”看见汪明生诧异的神色,姚芳芳又说:“我家就在附近。”
姚芳芳递给他钱和杜校长的一封信。
汪明生说声“谢谢”,姚芳芳连忙还礼:“不客气。”两人便无话了。
如果这种静默再持续一秒钟,姚芳芳会立刻离去,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但是,不和道那根神经起了作用,汪明生突然说:“我这里有两张电影票,是大会发的。八点四十五开映,是专门留给为我送钱的老师的。我们现在赶去,还能—”
不等他说完,姚芳芳便截住话头:“走吧!”
汪明生第一次感到自己变得笨嘴拙舌。不就是看场电影嘛!解释那么多!
影片是在省委党校礼堂放的内参片《第四十一》。这部片子,汪明生早有耳闻。讲的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名女游击队员在押解俘虏途中,所乘的大船被风摧毁,船上的人全部遇难,只剩下她和一名俘虏---—有一双蔚蓝色大眼睛的漂亮男青年,流落在一座荒岛上。昼夜相处和杳无人烟的孤寂,使他们顺其自然地产生了爱情。影片的结尾是当一艘大船靠近荒岛,船上的旗帜和人影准确无误地表明他们是白军,但男青年却疯狂地喊着,向大船奔去。女游击队员在多次呼唤无效后,决然地开了枪。男青年中弹倒下,蔚蓝色的眼睛木木地瞪着蔚蓝色的天空。女游击队员扑在她的爱人和敌人的尸体上悲怆地哭泣。这是死在她枪下的第四十一……
汪明生和姚芳芳赶到的时候,银幕上的男女主人公正在荒岛上热恋。银幕外的观众完全沉浸在剧情的进展中。灯亮以后,汪明生发现姚芳芳眼眶湿润,眼角噙着泪花。他自己也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徜徉在八一大道上。已经十点多钟了,路上行人稀少,车辆也不多。瞥一眼单薄、纤弱的姚芳芳急匆匆朝前赶的步伐,汪明生不由得想起和颜碧秋的夜间漫步。她的步履是稳稳的、轻盈的,一点儿也不急。
“走那么快,你急什么?”汪明生问。
“妹妹在家里等。我明天送她去武汉。”
汪明生记起来:她是父母双亡,家中尚有年幼的弟妹。他的脚步也加快了,并且说:“那我送送你。”
姚芳芳没有拒绝。两人就像小跑一样快走。奇怪!竟是汪明生回招待所的路。经过一幢黝黑的民房门口,姚芳芳突然拐了进去,扶住门框,对汪明生嫣然一笑:“谢谢你送我。”
哦,她说过,她家在招待所附近。
一位和她长得十分相象的小姑娘探出半个身子:“姐姐,你可回来了!李阿婆又病啦。”
“什么!!”姚芳芳顾不得招呼汪明生,很快同妹妹进屋。
汪明生迟疑片刻,也跟了进去。三拐两拐,经过几个过道,便到了一处中间有天井,围着天井建厢房的地方。里面漆黑一团,只有东厢房亮着蜡黄的灯。白发苍苍的李阿婆躺在竹睡椅上一动不动,双目紧闭。
“阿婆、阿婆!”姚芳芳扶起老人的头,轻轻呼唤。老人慢慢睁开眼,姚芳芳立即命令妹妹:“快,倒杯水!”
妹妹听话地端来一杯水,告诉姐姐,阿婆昏迷了半个多小时。
汪明生看见老人头上冒虚汗,牙关紧咬,不哼一声,便说:“要赶紧送医院。”
姚芳芳抬眼望他,也是一秒钟。开始是奇怪你怎么也在这里,继而有一种求助的神情。很快,便释然了,转身继续给老人喂水。
“我来帮你。”汪明生上前,伸出粗壮的男人的臂膀,托起老人。啊!轻飘飘的,只是一把干柴!此时老人睁开眼,定定地望着他。姚芳芳说:“这是汪老师。我们送你去医院。”老人眼里闪过一丝快慰,又重新闭上。姚芳芳把目光转向他,那是赞许和鼓励。他抱着老人,向门外走去。姚芳芳抢先一步带路,并去巷口弄到一部小板车。他把老人转放在车上,姚芳芳也坐上去,扶着老人。他攥紧车把,推着小板车去医院。
大夫诊断,老人血压偏高,心跳过速,需住院观察治疗。住院费,先交一百元。
姚芳芳摸出皮夹,数数钱,有些着急:“医生,能不能先交五十元—”
汪明生连想都没有想,立即从姚芳芳刚刚送来的钱中抽出五十元,递过去。
姚芳芳挡住,问:“那你去青岛——”
“旅差费足够了。这五十元是我的工资,反正一时用不上。”
“那就——谢谢啦!”
等到手忙脚乱一切就绪,姚芳芳把妹妹留在医院陪伴老人,自己送汪明生回招待所。路上,两人许久都无话。还是汪明生打破沉寂:“李阿婆是你们家什么人?”
“邻居。”姚芳芳只简短地说两个字。
汪明生懂了。其他的无须介绍。如果老人有儿有女家庭幸福,用得着姚芳芳管吗!?不过,即使李阿婆是鳏寡孤独,姚芳芳也完全可以不管。他不禁对眼前这位柔弱的姑娘肃然起敬。你善良的心肠,融进人世的苦难;你稚嫩的双肩,挑起太多的负担;你多舛的命运,有谁和你息息相关!?一串诗句像一道闪电在他脑子里亮了一刹那。虽然短暂,却是眩目的光。他心里一阵颤动,抬起脸,正碰上姚芳芳一对灼人的眸子,亮晶晶地盯着他。
回到招待所,已是凌晨一点,汪明生无法入睡。姚芳芳的倩影清晰地印在他心中,挥之不去。天堂上的颜碧秋,好像飘得更高了。他就这样似醒非醒,直到天明。
第二天的闭幕式,也在省委党校礼堂举行。除了颁奖、首长致辞等项目外,还有一项是获奖者表演及省话剧团、省广播电台等文艺、新闻单位的演员,播音员示范朗诵。汪明生和自己景慕的著名演员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心情又是一番兴奋。
汪明生朗诵的,是自己写的一个儿童小品:《真清楚》。一开头就说:“我有一个朋友叫真清楚,可做起事情来却糊里糊涂。他给家里写信,把爸爸的信装进哥哥的信封,又把哥哥的信寄给爸爸。结果,爸爸来信骂他没礼貌,哥哥回信批评他玩笑开得太大……”当然还有不少包袱、笑料。诙谐幽默的语言,准确流利的普通话,生动活泼的表演,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博得阵阵掌声。顷刻间,汪明生觉得离艺术的殿堂,更进了一步。
也许是第六感官的作用,在热烈的掌声中,他明显地听出:礼堂左后角有一个人的鼓掌格外清脆,像悦耳的音乐。他的眼光越过黑压压的人群,向礼堂左后角掠去:果然,那高挑个儿,那气质高雅的美,那优美高贵的风度,果然是颜碧秋!她站在廊柱旁,向汪明生微笑。汪明生快步上前,两人的手握在一起。
“我从广播里听到的消息。”颜碧秋说,“好得很,棒极了!”
不必多说,汪明生心里如清泉般透亮,她是不会恭维人的。她说好,便是真好。同时,和上次见面比,觉得她变化很大,只是变在那里,他说不出来。
颜碧秋告诉他,自己已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估计可以录取。(她说话留了余地)。
哦,汪明生找到了变化的症结,颜碧秋变得成熟了。成熟的美在她身上悄然展示。这美,对男人有致命的魅力。
颜碧秋口若悬河,谈锋甚健,抑扬顿挫,极具表现力。谈她今后的打算,谈暑期上庐山,谈在庐山见到了!
汪明生听得很起劲。可是,那种越来越远的距离感,也更为深刻。
晚上,招待所内特别安静。各地、市的代表差不多都回去了。留下的只是七、八位去青岛开会的全国代表。汪明生取出日记本、久久凝视“丰富的宝藏”那一页。最后,在“让爱存在的支柱,我还没有立起;让爱冲决樊笼的力量,我还没有勇气让它成长!”的下面,重重划了一横。
一个声音涌上来,说:你今天的成功,不是也证明离她越来越近吗!?
汪明生仰望满天星斗,朗朗明月,美丽夜空,纵有仙山琼阁,它离人间却是那么遥远!
第二天登上火车,一声汽笛长鸣,全新的精彩世界迎面扑来,牵肠挂肚的两位姑娘,不得不被汪明生藏在心灵深处,暂时不去想了。
江西队共九人。一位是省教育厅的干部,其余均是代表。汪明生是唯一的小学教师。也许是在田小当工会主席为大家办事养成的习惯,也许是第一次出远门没经验,也许是钱太宽裕——总之,火车每到一站,便有许多卖吃食的货柜车推过来,如嘉兴的肉棕子,南京的大包子,德州的扒鸡;再就是各种棒冰,雪糕等等。汪明生一买,便是九份,大家都有。这些同行的江西老表也闹不清楚怎么回事,都认为是队上统一买的!汪明生拿来,大家就吃。送到领队熊老师手上,他还要问一句:“大家都有了吗?”众人笑嘻嘻地回答:“都有了。”买了几次以后,汪明生发现,他们下车买食品,都是只买自己的,或者顶多给同座的带一份,并且,同座还付钱。但他们吃了汪明生买的东西,却没有谁付钱,而且也不说声“谢谢”。这时,汪明生才知道自己当了冤大头。他们吃了他的东西,还以为是队里的福利,公家的!

到达青岛,住在太平路,出门不远是栈桥。晚饭后,代表们常到栈桥散步。有一次,遇到中央文改会主任吴玉章,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北京大学教授王力也来游栈桥。代表们一看,主持大会的头头三位来了两位,只差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海波没有到。而现在见到的都是著名人物、老前辈。吴玉章是党中央五老之一,连都很尊重的老革命。叶圣陶是教育家、作家,汪明生就读过他的长篇《倪焕之》。王力是著名教授,汪明生进修用的古代汉语,厚厚的四大本,就是他主编的。著作等身啊!大家都觉得机会难得,纷纷取出笔记本,请三位老前辈签名留念。
汪明生又做了件傻事。
有经验、有准备的代表,身上带了好几个笔记本,一位老前辈签了字,马上换一本,请另外一位签。只有一本笔记本的,也是一位签了,翻过一页,让下一位签。汪明生不懂这一套,直来直去。吴玉章老人签字后,他原封不动地端到叶圣陶老人面前,他清清楚楚地看见叶老的胡子一翘一翘的,大笔一挥,“叶圣陶”三个字,一蹴而就。汪明生又端去找王力,王教授皱着眉头在“吴玉章”“叶圣陶”两排名字的后面划上“王力”二字。事后,汪明生拿着笔记本和别的代表查对,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又错了。
吃饭也出洋相。第一次,是江西队集体出的。到青岛的第一顿早餐,赶上吃油条。老表们虽然在省里吃会议餐垫了底,但经过旅途劳顿,肚子又瘪了。再加上很久没吃油条,看见青岛的油条特别大,又酥松,又软和。正值全国困难时期,处处有饥饿,而青岛的会议伙食相对而言,很不错。所以,大家一顿猛吃。汪明生吃了十二根油条,又喝了三碗白米粥。最高纪录有吃十八根油条,五碗粥的。实在是吃得太多了。油条在肚子里发胀,上午开会根本坐不住,中午饭也吃不下,晚餐只稍微喝了几口汤,弄得大会秘书处派人来慰问,生怕他们病了。领队的熊老师很尴尬,解释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另一次是汪明生坐到西藏代表一桌去了,一位藏族姑娘不小心泼了一点水在汪明生衬衣袖子上,姑娘慌忙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对不起。”并掏出手帕来为他擦干净。羞得汪明生拼命躲闪,引发了藏族代表一阵善意的哄笑。
大会安排代表参观青岛四方车辆厂,海军坦克登陆艇,到海滨浴场游泳。还有新闻记者的采访、拍照、更使会议显得多姿多彩。汪明生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每一天的太阳都新鲜而亮堂。他真想把这里的经历告诉一个人,让她分享快乐。真是不可思议,他想告诉的人竟会是姚芳芳,而不是颜碧秋。他认为颜碧秋对这一切会司空见惯,甚至不屑一顾。(其实,他错了。而且一直错下去。)姚芳芳则会引起共鸣和快乐。于是,他写一封长信。称呼,也很独特,直呼其名。下面是信的全文。
姚芳芳:你好。
你见过大海吗!?她像一位有生命的胸襟宽广的母亲。在她蓝色的怀抱里,可以容纳万物。扯满风帆的渔船,翱翔的海鸥,昂然行进的大海轮,飞驰而过的快艇,在无垠的海面上构成色彩斑烂的美丽图画;阵阵波涛,撞击在我脚下的岩石上,飞溅出雪白的浪花。海滨浴场,像林中蘑菇般立起顶顶彩色的遮阳伞。避暑的苏联专家,国际友人,金发碧眼白皮肤,和我们一起在大海中游泳。大海,无风三尺浪。我在赣江是游泳好手,第一次下海,却噙了一口又苦又涩的咸水。原来、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可口。一位萍乡来的女孩子因为兴奋,在更衣室换游泳衣时活蹦乱跳,头顶撞在更衣间的横杆上,流血不止,只能扎着绷带眼睁睁地坐在沙滩上看我们在海里嬉戏。她说,羡慕、后悔,搅得她几天都没睡觉。当地人说,大海发怒的时候,海水会变黑,浪涛像小山似的立起来,又訇然倒下,声势大得可怕。不过,我们没碰上。
你见过军舰吗!?这次,我们参观了一艘海军坦克登陆舰。英俊水兵,身穿漂亮的海军服,无沿帽后的飘带,随风翻飞;舰上的大炮高高昂起,五星红旗,八一军旗,还有海军的各种信号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远近各处,停泊着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海军舰艇。碧空、云彩、大海、军舰、水兵、彩旗、这威武雄壮的画面,过去只在画报上,电影里才见得到,如今身临其境,感到自豪和骄傲。水兵介绍,坦克登陆舰的船舱可以装很多坦克,向敌占海岛发起攻击,该舰就可以和兄弟舰艇一道冲击敌滩头阵地,突然打开舱门,舱里的坦克如铁流滚滚,冲向敌阵。你知道火车车厢是在哪儿造的吗!?就在青岛四方车辆制造厂。走进那工厂,第一感觉是大!到处是铁轨,到处是钢铁,到处是车厢,到处是工人。比我们学校旁边的赣纺大多了!火车的硬卧、软卧、硬座都在这里制造,像建造一幢幢活动房屋。工人阶级真伟大!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主持召开的。来了很多中央领导,专家教授。过去,我只在报纸上见过他们的名字,看过他们的照片。如今和他们坐在一个礼堂里开会,那心情,不是“荣幸”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中国文字,今后可能要走拉丁化的路子,便于中外文化交流。不过,我看,这可能是几辈子人以后的事情,能否实现还不一定。即使实现了,中国的方块汉字也会作为一种世界最高雅的书法艺术保留下来,流芳千古。因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太伟大了!汉字,不是任何一种符号可以代替的。但是,简化汉字,拼音识字,推广普通话,让汉字规范起来,让广大劳动人民能很快地扫除文盲,在学到文化的基础习科学技术知识,搞好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倒是当务之急。这样,教师的责任就很重大,尤其是小学教师。
这次会议的趣闻很多。譬如,摄影记者要给代表拍照,上海、北京、云南、西藏等地和我们江西的正在一起聊天,京、沪的姑娘们服饰时髦,滇、藏的少数民族服装鲜艳,江西人衣着朴素,我基本上天天一件白衬衣。结果,白色反而成了突出的特点。记者请他们的眼睛都看着我,要我说一个笑话。就在似笑非笑时,记者按下了快门。那张照片,太美了。一群花团锦簇的各族男女青年,都围着我。好像我是什么重要人物。另外,就是吃饭。会议伙食,十人一桌,八菜一汤,管饱,管够,这都和江西差不多。我要说的是,这里的早点花样翻新,一周吃下来,没有重复的。吃的菜里,除鸡鸭肉鱼蛋豆,这些计划供应的食品外,海鲜应有尽有,什么螃蟹,带鱼,黄花鱼,牡蛎、紫菜、海带等等,全上了桌。那大龙虾,两只就有一斤,虾肉可以切成一片一片小炒,鲜嫩可口,我这个从不吃虾的人也开了戒。还有许多海里的东西,我叫不上名目,居然也是美味佳肴。
校放假了,估计不会有什么人。这信就写了你家里的地址。你会惊奇,我是怎么知道这地址!?哈哈,你猜吧!
你最近过得还好吗!?李阿婆康复出院了没有?
致
问候
汪明生
810青岛
信写好后,汪明生长长嘘一口气,心里踏实了许多。
第二天把信发出。汪明生估计,信到后的两三天,他也该回去了。回信没有必要,他不可能收到。姚芳芳看了信,心中肯定会有所想法。起码是企盼他的归来。盼,盼什么呢?汪明生突然想起该给姚芳芳捎一件礼物回去。于是,他抽一个空,避开其他的代表,悄悄上了街。因为开全国性的会,青岛的街市,都经过一番整理。洁净、清爽。还悬挂了不少欢迎标语。有一种喜庆的节日气氛。商店里货架柜台摆得满满的。汪明生走进青岛市最大的百货大楼,他没了主意,不知道为姚芳芳买什么好。总不能买些贝壳、海螺吧!正在踟蹰之际,一位靓丽的青岛少女走上前,礼貌地问,同志,想买点儿什么?汪明生吃一惊:这姑娘多像姚芳芳啊!白衣黑裙,带搭扣的布鞋。连声音也很像,甜丝丝的。要不是姑娘胸前佩着一个服务员的标志,他差点儿要产生幻觉,失声喊出来。他明白了,这是大楼的服务员。也许是为全国会议代表专设的吧!汪明生想出一个主意:何不请教她!青岛姑娘微笑着听完了汪明生的话,很快地回答:你为她买双鞋吧!并且很周到地把汪明生领到鞋柜前。啊!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的鞋!买什么鞋好呢?这又是难题了。聪明,热情的青岛姑娘并未离去,就站在汪明生身边,以她同龄人的审美观喜好感,为他挑了一双流线型的半高跟鞋。大小又说不清楚,汪明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既然这姑娘像姚芳芳,干脆就请她试脚吧!当他说,请你试试吧!一直神态坦然、大方、笑容可掬的姑娘,竟有几分羞赧。但还是照办了。试鞋时,汪明生站在身边问,大了?小了?合不合适?姑娘逐一回答。那柔若无骨的少女的脚,套进白高跟鞋里,熠熠生辉,旁人看去,真像是艺术品。鞋柜前顷刻间聚起一圈围观的人。有对中年夫妻来买鞋,那女的也要了一双同样型号的白高跟鞋。可惜,不管怎么挤,那肥墩墩的胖脚就是挤不进去。丈夫冷言冷语地说,你也想穿这鞋!?拉倒吧!人家是灰姑娘试鞋,那鞋是专为她定做的!女的生了气,哦,你会比喻,她是灰姑娘,我是什么!?是后妈,还是后妈的女儿!?你说呀!她是灰姑娘,那她的王子呢?在哪儿!?她是灰姑娘,她穿的是水晶鞋吗!?你说,你说呀!两人吵得不可开交。这一吵,围观的人更多。人们都误以为汪明生和那青岛姑娘是一对情人来买鞋。汪明生见事情闹大了,赶忙付了钱、拉起姑娘的手,捧着鞋,逃之夭夭。
大会闭幕后,踏上回程的火车,汪明生有归心似箭的急迫感。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他上初中、读师范时,都是在学校住宿,每周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日吃了晚饭返校。后来、妈妈随姐姐迁居瑞金、赣州,他寒暑假都要回去。妈妈,姐姐念叨着哩!但他似乎体谅不到她们的关切,每次回家都从容不迫,不慌不忙,从来没有急急往家赶的心情。这一次,很奇怪,他巴不得早一点到家。总嫌火车走得太慢。
其实,他在省城并没有家。那他急什么?漫漫长夜,他躺在火车卧铺上,耳听吭哧吭哧车轮压着铁轨前进的呻吟。汽笛的轰鸣,车窗外闪过的灯光、城市、村庄、田野、电线杆、扳道房……他睡不着。很明显,他是为了她,为了姚芳芳!他急于想见到她。
下了火车,他顾不得一路疲惫,兴冲冲去姚芳芳家。脑子里想象着他们见面的情景。姚芳芳会怎样接待他呢!?惊讶,平静,热情,冷漠?像导演排戏,他设计了几种方案。每种方案的结局都忍俊不禁。
但是,当他到达姚家,站在那天井旁时,他所有的设计都落了空。姚芳芳不在家,门上一把锁。连李阿婆也不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