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食印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川美食印象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世界上有一个安乐乡,年轻人被警告不得擅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被认为误人子弟,却偏偏盛产才子。
这就是李白和苏东坡的故乡,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少不入川,我年轻的时候谨遵古训。不是不想,而是穷得坐车没钱、走路又畏惧蜀道难于上青天。最近终于了却心愿,我去了成都、眉山、乐山、江油和九寨、黄龙,得出的结论是“名不虚传”——蜀道之难名不虚传,九寨之美名不虚传,美食王国名不虚传。我和东坡相反,身为四川人的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我则愿意长做四川人。
法国以其得天独厚的物产和无与伦比的美食招致整个欧洲妒嫉,英国广告商彼得梅尔一边抗议不公的上帝一边把家搬到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并以描写普罗旺斯风情的系列图书名噪一时。普罗旺斯也因此成为西方游客的洞天福地,当地已经米珠薪桂、居大不易,农家小院的价格超过巴黎的豪华公寓。
彼得梅尔如果来到四川,一定会同样叹为观止,再次拿起生花妙笔。因为天府之国无论面积物产、风情气侯和美食美女都毫不逊色法兰西。成都也许不如巴黎,但九寨肯定美过普罗旺斯!
我这次入川本意是“文化之旅”,游历太白家乡和东坡故里,希望沾点这两位谪仙的才气,在世无英雄的中国文坛做个成名竖子,没想到很快偏离了主题,大部分时间用来寻觅美食。太白和东坡在天上看见我这副馋相,一定会摇头叹息。
我先在成都呆了几天,龙抄手、麻婆豆腐、担担面都不错,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妈蹄花”。菜名即店名。这个店开张不久,但不知什么原因一分为二,两家店都以正宗自居,互相贬低。价钱也一样,都是七快钱一大盅的炖猪蹄。配料也相同,放的是我老家称为“香膏豆”的云豆。他们的自由竞争使食客大喜过望,四川的饮食业大概是中国最符合市场经济标准的地方,物美价廉服务优良。中国的特权阶级诋毁人民的民主素养,扬言一旦离开他们的指引人民就会迷失方向,真应该请他们去成都吃吃蹄膀。
平心而论,老妈蹄花的味道并不是我吃过最好的,但我的老天爷,这一大只猪蹄膀炖了半天只要七块钱,一美元不到,普天之下还有比这更价廉的饮食,还有比这更实诚的人民吗?一是因为味道不错,二是为了一视同仁,三是价钱实在便宜,本已在肚子里填了很多四川小吃的我愣是在两家饭店各干掉一只蹄膀。从此世上少了半头笨猪,多了一个饭桶!
杜甫草堂和武候祠都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印象,倒是草堂对面浣花溪一侧那些高楼华屋引起我的注意。杜甫当年“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心愿已经实现,可惜住在里面的永远不是寒士。
离开成都我先去了眉山。眉山三苏祠里有一个宾馆,潮湿陈旧简单,叶公好龙的我生怕东坡半夜来访,犹豫再三,要求住在楼上未果后就搬进了和三苏祠一墙之隔的眉山宾馆。
因为太白、东坡的缘故我对四川人特有好感。有一回我在苏州一家川菜馆吃饭,厨师可能把我当作大西洋底来的人,菜咸得没法下咽。店主一家见我五大三粗满脸横肉,以为凶多吉少。我说就凭你们是李白、苏东坡的老乡,我决不会和你们为难。为让他们安心,我赶紧付完饭钱走人。

这次四川之行使我对四川人的好感与日俱增。他们绝对没有所谓的盆地意识,对客人的热情都是发自内心。我走遍大半个中国,从没看见过这样好客热情的人民。从四川回来后我跟着去了一趟东北,那里某些地方的服务态度让同样喜欢白山黑水的我气急败坏。好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少女美若天仙,让人实在拉不下脸。和她们擦肩而过的瞬间,多么希望自己还是轻狂少年!
眉山宾馆附属的餐厅是当地最好的饭店,所以当我决定在那吃饭的时候心里直打鼓。因为我独自一人,首先我怕他们不愿搭理我,其次我不知道他们要让我坐哪里,那天凑巧饭店大厅有人举行婚礼。没想到他们直接把我领进一个雅间,而且派专人侍候。那个年轻人看来才出校门不久,服务热诚而周到。后来我几乎天天去这里吃饭,他们的服务一如既往,而且始终让我独据一个雅间并尽可能安排同一个服务生。
我是个真正以食为天的老饕,再穷也要去馆子报到,平生下过馆子无数,但得到这样的礼遇还是头一遭。多数情况下店家见我独自一人都变脸恨不得端茶送客,不赶我走也是爱理不理。我被迫多点几个菜才能得到正常顾客待遇,有的店家擅作主张将菜份减少,理由是我吃不完浪费,算钱的时候却一个子儿也不能少。
眉山宾馆不但服务态度好,菜做得也特别地道。五十块钱左右就能吃上包括东坡肘子在内的三菜一汤,还有小吃和啤酒。吃过这里的肘子之后你会默哀三分钟,为过去那些在笨厨手里枉死的猪弟猪兄。这里的东坡肘子上点缀着葱丝和青剁椒,显然比放红椒更胜一筹。
肥肠是很多人一生都不敢尝试的食物,偶尔放胆一试,得出的结论也是不过如此。肥肠确实很难做好,首先清洗就特别麻烦,必须用薯粉或面粉反复揉搓并把肠壁上的脂肪污秽刮去,讲究的还用白酒、料酒清洗。其次,肥肠以溜炒为佳,因为肠壁轻薄,火候很难把握,辣子肥肠之类的煎炸做法只适合少数烹饪名家。油炸食品不健康不说,很多食物一经油炸就面目全非。大多数饭店里油炸过的肥肠往往色香味形四大皆空,远不如溜炒肥肠令人心动。
太白老家江油街头最出名的就是卖肥肠的小馆,店名和陈麻婆豆腐一样,以老板姓氏为号,诸如“关肥肠”、“杨肥肠”,穷尽各种肥肠吃法,以泡椒酸菜溜炒的肥肠最让我无法抵挡。价廉物美,一份肥肠一般不超过十元。当年太白离家前若有此味,他老人家一定不会一去不回。
我在江油李白纪念馆前吃过兔头。这是我第一次吃兔头。听说成都双流机场附近的老妈兔头独步天下,但我肯定这家冷淡杯小馆的兔头不在老妈兔头之下,因为那只要三块钱的兔头实在是太好吃了,好到让人忘记兔子会捣药,是嫦娥的宠物和助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兔头!
我许愿一定要旧地重游,为巴蜀无双美味,为苏李绝代天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