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刑侦队入寺勘察 养心斋安营扎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早晨,李云帆带着刑侦队的同志们乘坐三辆吉普车越过通天河上面的联拱石桥,驶进了繁华的龙华堡。一条不宽不窄的石砌道路弯弯曲曲的穿过街面。石头是马脚掌那样大的石块,一块一块的镶嵌在一起的,非常平坦,同志们坐在车子上面,只感到了些微的颠簸;雨后的路面显得异常的洁净.沿街的商铺一个挨着一个,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横七竖八的招牌,时隐时现,什么“工农兵烟酒店”,什么“红旗百货”,什么“东方红旅社”,什么“东风浴室”,不一而足。
汽车在山脚下停了下来;从第一辆车子里面走下来的是李云帆、陈浩和王萍;从第二俩车子上走下来的是大李和小李。小李的右手提着一个五十公分长、四十公分宽。二十公分厚的黑色皮箱,大李的右肩膀上背着一个军用背包,左手拎着一个旅行包;从第三辆车上下来的是三个年轻的小伙子张谋、卞一鸣和刘建亮。一行八人沿石砌台阶拾级而上,三个司机跟在后面。
走了大概有二十分钟。同志们来到了龙华寺的山门前,孙和平早已等候在山门前,惠清禅师也在。按照刘局的吩咐,那尊倒下来的菩萨已经被树枝围挡起来。菩萨的肚子里面是空空如也,重要的东西已经被妥善的保管起来,其实,这尊菩萨也很重要,但已经体无完肤,就差粉身碎骨了,一丈二的身段倒瘫在地上就是一大堆的泥巴。菩萨的头和上半身已经瘫掉了,只剩下一条比较完整的腿,另一条腿和两只脚还呆在原来的高台之上,在菩萨的旁边有一个像兵器一样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惠清禅师从另外一尊菩萨的肩膀上面拿下来的,估计是几个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扔到上面去的。大李拿在手中看了看:“这是什么东西啊?”陈浩朝着依然神气的三大金刚指了指,大李和小李朝他手指方向看上去,每一个菩萨的手上都有一个大小不等,但形状大致相同的东西。大李好像明白了陈浩的意思:“陈老师,这玩意是不是兵器啊?惠清禅师,我说的对不对?”
惠清禅师走过来:“你说的是,这东西是杵,叫金刚杵。”
“这种兵器,我怎么没有见过啊。”卞一鸣什么东西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尤其是兵器,他平时就喜欢在书里面捣鼓这些玩意。
在卞一鸣和大李他们和金刚杵较上劲的时候,李云帆从大李手中接过金刚杵仔细的琢磨着。
“没有见过,这就对了,金刚是跟着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这金刚手里面的武器自然就是古印度的兵器了。”
“禅师,为什么要把这些金刚放在寺院的大门口啊?”张谋对兵器不感兴趣,但不代表他对其它问题不感兴趣。
“守护山门,看守寺院啊。”
“其他神仙就不能守护山门吗?”卞一鸣不仅仅对兵器感兴趣。
惠清禅师被李云帆请到一边去了,回答问题的是陈浩陈老师:“金刚在佛教中是侍从力士,是力大无比的神,是力量的化身。而且他们忠于职守,所以,佛在创造金刚的时候把他们的体型设计成这种高大威猛的样子,同时把他们的面孔塑造得面目狰狞。”
大家抬头朝三大金刚看去,果不其然。
几个人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们对陈浩“陈老师”的认识又进了一大步。实际上,他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陈老师所知道的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在读师范的时候,陈浩就喜欢看《西游记》,看了好几遍,他甚至对作品中不少神仙的身份与来历都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因为喜欢《西游记》,他对佛教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查阅了很多资料,感觉到了佛的博大精深。在他看来,绝大多数人仅仅是匍匐在佛的面前顶礼膜拜,至于他们所祈求的那些个美好的愿望,并没有指望神灵兑现什么,只是心里面的一种自我安慰和精神上的一种寄托罢了;还有极少部分人,他们走到了佛的侧面,甚至走到了佛的背后,真切的感受到了佛的创造者身上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其实,佛就是他们用来寄托悲天悯人情怀的一种载体,佛既祈福人类福寿安康,又告诫苍生,要站在高处和远处,用一种平和和淡定的心境来俯视人生。这绝不是政治上的那种空洞而伪善的说教,他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这种感悟和思考是创造者和殉道者用他们的生命浸泡和验证出来的,佛祖释迦牟尼是创造者、浸泡者之一,唐代高僧玄奘和大清顺治皇帝福临是殉道者、验证者之一。遗憾的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冥顽不灵,难于大彻大悟,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跑到寺庙里面来,向佛,向众神挑战示威,在神的眼皮子底下干起杀人越货的勾当,而且还试图用神灵来做掩护,真是机关算尽。
上面有点扯远了,让我们回到案子上面来吧。
李云帆把金刚杵交给大李,大李从旅行包里面拿出一张塑料薄膜将杵裹了起来,放进了包中。
李云帆和惠清禅师耳语了几句,又和孙和平嘀咕了一会,还和站在一旁的驾驶员说了三句话。孙和平回清风寨去了;三个驾驶员下山去了;李云帆看了看手表,然后跟着惠清法师进了寺门,朝里走去。时间是九点一刻。
李云帆刚才和惠清禅师说的是,清他为刑侦队安排一个住处,刑侦队要在龙华寺住几天,惠清禅师答应把他们安排在养心斋后面的厢房里面,那里面空着好几间房子,而且,非常安静;也有一个厨房;李云帆和孙和平说的是,请他通知唐二挑、葛冬林和孙和善,午饭后到龙华寺养心斋来;李云帆跟驾驶员说的是,回县局把同志们的行李送上山来,再从食堂带一个师傅。让师傅带几天的粮食和菜什么的。驾驶员走的时候,李云帆还叮嘱了一句,带蔬菜,别带荤菜。刘建亮在一旁插科打诨:“李队长。我们是不是要做几天和尚啊?”
李云帆之所以当机立断,住进龙华寺,有他自己的理由。现在,郑峰不在他的身边,他感觉到了明显的压力,所有的担子全在他一人身上,再加上龙华寺的这个案子一开始就让他感到非同寻常,凶手竟然能把一具尸体藏在一尊菩萨的肚子里面去,可见其用心十分良苦,考虑相当周密,凶手也一定埋藏得非常深。这个案子和以前的案子有着明显的不同,时间跨度大,有价值线索少之又少,凶手作案的环境也已经时过境迁。尽管如此,他提醒自己,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去惊动郑峰,因为,郑峰的压力也很大,风阳县马家集8.11凶杀案,如果不是一个棘手的疑难的案子,绝不会成为地区挂牌案件。

在前往养心斋的路上,李云帆从惠清禅师的口中了解到了龙华寺里面的一些情况:惠清禅师慧根六十一,一九六七年从山西五台山来到龙华寺;寺中现在共有三十三个僧人,六七年他来的时候,寺中有四十二人,其他的僧人有的转到别的寺院去了,死了两个,有的还俗了,清风寨的葛冬林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寺院中主事的是悟觉方丈,年事已达七十六岁。已经卧塌半年多。寺院中的日常事务由明空禅师负责打理,明空禅师是寺院里面的首座。
大家跟在惠清禅师的后面,穿过前殿,走进右边的养心斋,穿过养心斋的后门,展现在同志们眼前的是一个非常宽敞的、隐秘的、幽静的院落,脚踏在松软的银杏树叶上面,发出沙沙的声响,抬头向上,不知天在何处,整个院落全罩在两颗巨大的银杏树下,银杏树叶铺满了地面,连院子中间的井台和井盖上面都是,如果不是刘建亮跑过去拂去井盖上的银杏树叶,大家还真看不出那地方竟然有一口深井,小李。张谋和卞一鸣也跑了过去,揭开井盖,底下是一口深井,这口井与一般的井不一样,一般井的井沿比较高,这口井的井沿几乎和地面平行;一般井的井口比较小,这口井的井口很大,相当于一般井的两倍;一般井的井沿是用一块完整的石头凿成的,这口井则是用方砖砌成的,方砖的规格与殿前面的池塘周围的方砖的规格是一样的;还有一个不同点是一般井的上面没有轱辘支架,这口井的上面有一个支架,从支架的成色历来看,它服役的时间已经相当久远了,一般的井在居民相对集中的城市,许多人家合用一口井,少不了小孩子穿梭其间,把井口做高做小并且加上盖子,目的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寺庙之中没有小孩子,所以,在井口的高低大小方面用不着考虑到安全的问题,至于井盖,可能是防止树叶落到井中吧。
刘建亮还摇了摇轱辘的手柄,支架便吱吱的响了起来,声音异常的沉闷和古老。
惠清禅师把李云帆带到右手一排厢房跟前:“李队长,这里有三间厢房,我去安排人来打扫,顺便去安排一下同志们中午的斋饭。”
“惠清禅师,您不用费心了,房子我们自己打扫,您给我们拿一把条帚,一个盆,桶也行;斋饭吗,我们的师傅一会就到,吃饭的问题我们自己解决,以后我们有许多事情少不了要麻烦法师您呢。”
“既然李队长这么客气,,那就依你们,厨房就在那儿,已经多时不用了,过去两个厨房都开伙,人少了以后,这里的锅灶就封火了,你们要清洗一下,柴禾在厨房后面的围墙边。”惠清禅师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
我们有必要对刑侦队的临时住处以及它所处的环境做一番介绍:惠清禅师安排的三间厢房的朝向正好和龙华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前殿的朝向相反,是坐南朝北,紧贴养心斋,在养心殿后门的右侧七、八米处,厢房迎门这一侧是一排窗户,窗户皆为左右两扇,,窗上为回字形镂空木雕,内侧贴有窗纸;推门而入,屋内后墙无窗,靠后墙是一排砖砌床铺,床铺上面铺着木板。砖仍然是方形砖,过去这里应该是僧人的居所;在厢房的前面有一个回廊,回廊的地上铺的也是方形砖;几根暗红色的廊柱立在石臼之上,厢房的墙是黄颜色。在第三间厢房的前面三十米左右的地方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过的那两棵形同连体的古银杏树,两棵树的树干的周长几乎相当于一间厢房的长度,在三间厢房的东面还有三间厢房,陈浩走过去看了看,门虚掩着,床铺上面有铺盖。在银杏树的西边靠院墙的地方也有一排厢房,里面堆放着一些杂物,屋内蛛网横生,灰丝斜挂,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佛教的没落与衰败。惠清法师所说的厨房就在距离银杏树五六十米的地方,那口井就在厨房的南面十米左右的地方;在厨房的东面有一个小门,门上面有一把锁,锁已经完全锈蚀,说明这个小门已经很久没有开启了,小门外面是茂密而幽深的山林。
不一会,惠清禅师拿来了打扫的工具,还带来了两个无法确定年龄的和尚,同志们动手忙了起来,刘建亮从一个和尚的手中抢过木桶,直奔那口井;惠清禅师指派一个僧人跟了上去。刘建亮兴致勃勃的把木桶用轱辘上的绳子绕了两圈,正准备打结,和尚走过去,从刘建亮的手中接过绳子和木桶,将铁钩从桶把上面的一个铁环中穿了过去,并且用钩子勾在一个绳扣里面,然后将木桶放入井中,刘建亮手摇轱辘,桶已经放到了井底,可是桶就是不往下沉,刘建亮折腾了好一会,都没能把水摇上来,和尚走过去,刘建亮退后一步,和尚只是用手将绳子向旁边拨了一下,然后开始摇轱辘,满满一桶水上来了。
大家忙了一个多钟头,一切就绪,就差铺盖了,正说着,三个驾驶员手提肩背着行李来了,后面跟着炊事员,刘局也来了。
“刘局,您怎么也来了?”李云帆和同志们喜出望外迎了上去。
“我到风阳县马家集去看看郑峰,顺道来看看你们。”
“李队,每个人的行李多了一条毛毯。”小王有一点诧异。
“我让后勤科给你们一人配了一条毛毯,天越来越冷,又是在山上。“刘局的眼中充满了关切之情。
刘局在三间厢房里转了转、看了看,便和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李云帆要送他下山,在龙华寺的山门前,刘局让李云帆止步,用他有力的手在李云帆的肩膀上面按了按,摇了摇,下山去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