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雨儿主唱,其他少女在一旁作和,饰演配角,鼓板清脆,琵琶柔缓,客人们已有了几分醉意。夜色当空,百灵鸟般的歌声,声声入耳,委婉动听,犹如天籁之音。这帮男人都醉了,痴了,酒不醉人人自醉,在乎美女也!众人欢呼跃雀,喝彩声、鼓掌声接连不断,响彻云霄。雨儿被着掌声激动了,美丽的脸上飞上朵朵桃红,有了少女特有的几分腼腆和羞涩。有诗为证:
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出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洛神赋)
又诗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用上述诗句来形容雨儿此时的美丽,一点也不为过。
在京城做官,回家探亲的的冷先生,见到雨儿长得这样的喜人,招人疼爱,不禁站了起来带头鼓掌,喝起彩来,扭头对王巡抚说:“想不到老弟府上竟有如此美貌之才女,今日一见,恐怕在以后不会再近女人了,真是女人中的极品哪!与那些女人相比,雨儿是一只凤凰,其他的均是老母鸡了!不过,老弟可要把她藏好了,若是让皇帝知道了,恐怕会向你要人呢!”说完,大家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一双眼睛,一直在死死的盯着雨儿,象一只赶不走的苍蝇,雨儿感觉到了,对他厌恶之极,但也非常害怕,怕他会作出什么举动。大家举杯喝酒此人竟忘了端杯,在那里呆呆的坐着,死死的盯着雨儿。这个人就是现在的松风,当时他还是长沙城里有名的大富豪,家产丰富,半个长沙城都是他的产业。此人不但有钱,也十分好色,凡是他相中的女人,无一能逃过他的魔爪的,看来,身为花魁的雨儿也难逃此厄运了。
冷先生看到他的呆傻的样子,推了他一下:“醒醒吧!这是巡抚的女人,想也白想,还是回去抱自己的小妾吧,那才是实实在在的。”松风从梦中惊醒,见大家都在看他,也感觉有点难为情。看看坐在上首的王巡抚,满脸的不高兴,他只是尴尬的笑了一下,低头吃饭,不再言语了。
过了几日,尽管是春天了,天气还是很冷,王夫人这天回娘家,就带着雨儿一道回去。巡抚夫人很喜欢雨儿,因为是从小跟她长大的,所以对她宠爱有加,没有把她当成丫头看待。雨儿,人长得漂亮,又深受老爷的喜爱,说话都很果断,办事从不代半点拖泥带水,任何事情都办得漂漂亮亮的。王夫人跟前无儿无女,把她当成女儿看待,雨儿说是丫鬟,有的时候还要夫人照顾她。现在逐渐的长大了,出落成一个绝世美人。以前老爷多长时间不到屋里来一次,以种种理由避开她,在外边鬼混,弄得身体空了。从雨儿长成大姑娘后,老爷变了,一下班就往家里跑,呆在她屋里不出门,眼睛老是跟着雨儿转。王夫人看出老爷的心思,开始很生气,怨怒老爷一把年龄还不正经,打人家小姑娘的坏主意,时间长了,觉得老爷也怪可怜的,那么大的官,就这么一个夫人,哪个官员不是三妻四妾的。自己又没能给他生下一男半女,不如就把雨儿作了填房,收住老爷的心,将来要是有个一男半女的,也算给王家留条根,自己也算对得住王家的列祖列宗,死也能瞑目了。她是有意带雨儿出来的,此事还没有来得及征求雨儿的意见,见到老爷猴急的样子,好怕自己不在,来个霸王硬上弓,反而把事情弄糟了。
也许是春天风大,乍暖还寒,雨儿回来后就开始高烧不退;又赶到初来月经,腹疼难忍,雨儿病倒了,经过求医问药,过了好几天才算止住高烧,这时雨儿的月经也过了,只是雨儿身体十分虚弱,尚不能下床。王巡抚每日前来看望,心中好不疼爱,对雨儿生病感叹不已。王巡抚心里惦念着雨儿,每天下班就早早的回到家中,问寒问暖,无微不至,为此王夫人还生出点醋意来,把王巡抚臭骂一顿,王巡抚只是“嘿嘿”一笑。
一天晚上,巡抚作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又做新郎了,吹鼓手吹吹打打,自己骑着大洋马,身披大红花,新轿子里坐着新娘子,轿子一颤一颤的。仪式结束,和新娘子步入洞房,掀开红盖头,雨儿正从着他笑呢!
有人喊他:“大人!快点起床,圣旨到了。”
王巡抚还沉浸在新婚的欢喜之中,在家人的催促下慌乱地换上官衣,迷迷糊糊的,赶到正房跪下接旨。
一个太监站在屋子正中,面南而立,用他那公鸡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湖南巡抚王梅方,受朝廷恩抚多年,不思回报朝廷,在湖南任巡抚期间,私养乐女,荒芜政务,实属荒淫无耻,荒唐之极。据查其在任知府、巡抚期间,贪污朝廷用来兴修水利,军务等款项,致使湖堤决口,洞庭湖长年失修,给地方带来巨大的损失,生灵涂炭;驻军长期得不到赏银,士兵人心浮动。为严肃纲纪,弘张国法,着吏部罢免王梅方的巡抚职务,由刑部抓拿到京,交三司审判。所贪污银两,由其家产变卖抵还。钦赐。
王梅方没有听完太监念的圣旨,脑子一黑,就摊在了地上,嘴里冒着白沫,过了一会儿,身体就直了,渐渐的僵硬了。就这样,好一个巡抚,从政几十年,竟如此的结束了他的生命。到死,他也没能明白,是在那里翻了船,更不知是谁暗地里给他下了绊子,以致摔了如此大的跟头。
原来,那天从王巡抚家里出来,松凤翔丢了魂似的,每日昏昏沉沉,坐卧不宁,寝食难安,脑子里只是想着雨儿动人的容貌和美妙的歌声,像得了一场大病似的。十几天呆在屋里,即不出来,也不会客。原来宠幸的几个小女人,也不去鬼混了,一门心思,想如何从巡抚手里抢回雨儿,把娇滴滴的美人搂入他的怀抱。
他从小就练道家功夫,每天都坚持锻练,不管寒冬酷暑,无论事务有多忙。别看他是长沙的首富,暗地里却在从事着一些非法的传教活动,是日月神教的总头领。在明代,明教被政府定为邪教,被严厉镇压。为了生存被迫改为日月神教,但这只不过是改了一个名字而已,朝廷照查不误,在历代政府的严厉打击下,日月神教渐渐转入地下,后来竟销声匿迹了。一次偶然机会,松风接触了日月神教,开始信奉明教的教义,成为日月神教的忠实信徒,在长沙城里秘密发展了许多教徒,自任日月神教总坛主,开始了宣传明教的非法的传教活动,他对教徒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洗脑活动,因此侵吞了大量的财产。教徒们对他顶礼膜拜,无限的服从,犹如生父皇帝一般,表现出了绝对的忠诚。

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写六大派围攻明教,光明顶一战,明教群雄伤亡惨重,只剩护教四**王之一白眉鹰王殷天正苦力支撑。但殷白眉终究抵挡不过武当五侠的轮番上阵,受伤数处,生命垂危,最后崆峒派的长老宗维侠决定上前捡个便宜,要毙魔教头子殷天正于正义的拳头之下。于是出现了这样壮烈的一幕:
众人只待殷天正在宗维侠一拳之下丧命,六派围剿魔教的豪举便即大功告成。当此之际,明教和天鹰教教众俱知今日大数已尽,众教徒一齐挣扎爬起,除了身受重伤无法动弹者之外,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跟着杨逍念诵明教的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明教自杨逍、韦一笑、说不得诸人之下,天鹰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厨工夫役,个个神态庄严,丝毫不以身死教灭为惧。空智大师合十道:“善哉!善哉!”
俞莲舟心道:“这几句经文,想是他魔教教众每当身死之前所要念诵的了。他们不念自己身死,却在怜悯众人多忧多患,那实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当年创设明教之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传到后世,反而变成了为非作歹的渊薮。”……
金庸先生在这里,以佛门弟子空智与《倚天》一书中,最名副其实的侠客俞莲舟之眼,来绘制明教教徒虔诚而无畏的信仰情状。适才还在义正词严地发号施令——“华山派和崆峒派各位,请将场上的魔教余孽一概诛灭了。武当派从西往东搜索,峨嵋派从东往西搜索,别让魔教有一人漏网。昆仑派预备火种,焚烧魔教巢**。”“少林子弟各取法器,诵念往生经文,替六派殉难的英雄、魔教教众超度,化除冤孽。”——的空智大师,也禁不住要念叨“善哉”;而俞莲舟的感慨更是至诚:“他们不念自己身死,却在怜悯众人多忧多患,那实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并以此推许明教的创始者为大英雄。这一番交相映照,渐次淡化了明教的狰狞面目,也为其下小说第一主角张无忌的出场涂抹上了正派的道德色调。
应该说,明教领袖对教徒的思想洗脑是异常成功的。尽管金庸没有描述其间的具体细节,但光明顶上数千人声同气合英勇就义的神圣场面,估计在中国历史中也难以找出完好对应的情景。当然,我们没法忽略小说家的虚构成分,但一个从海外(明教源于波斯)舶来的非法组织,居然能发展到如此势力庞大而又秩序井然,让代表着江湖正统的六大门派头疼不已,欲除之而后快,那么我们便不可蔑视它的指导思想的蛊惑力量——那朵在明教教徒头脑中熊熊燃烧的圣火,在百万字的《倚天》中最精彩的呈现,即是光明顶上杨逍等人临死前的齐颂经文。这是一个信仰共同体的天鹅绝唱。连明教的敌人——空智与俞莲舟——都因其虔敬和悲切而表示衷心的赞赏,由此可以推测明教教义的无限魅力。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教义,而是具有“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明教领袖的雄心并不局限于狭小的江湖,而是以荡平天下为已任(朱元璋建立明朝就是例证),而一旦涉及政治领导权的争夺,任何一种主义——哪怕它再为冠冕堂皇,哪怕它万分地宣称对自由与逍遥的信守牢不可摧——都无法逃脱意识形态化的规则。譬如在少林弟子眼中,明教的“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即使与佛家思想有共通之处——因为终极方向的迷失,坠入与佛道对立的魔道,也只得采用杀戮信徒的方式,从根源处清理,彻底祛除意识形态的毒害。
而明教意识形态的危害,最剧烈的时刻,却换了一个朝代——或者说,它根本没有明确的时间指向,它逾越了历史界限,而直接抵达人性的幽暗本相。那时的领袖已经不是姓朱的丑汉子,而是一个叫“东方不败”的同性恋者。甚至那时明教已经不叫“明教”了,而是把“明”字拆开,叫“日月神教”,当然,它的邪教特性没有更改。那是在《笑傲江湖》,且看此书第三十一章,令狐冲与任我行等人趁乱混上日月神教的总舵黑木崖,正碰上东方不败的副手——也是他的恋人——杨莲亭处置叛教的长老童百熊,这人曾经是东方教主最亲密的战友:
……只听得铁链声响,押了十余人上殿,有男有女,还有几个儿童。童百熊一见到这干人进来,登时脸色大变,提气暴喝:“杨莲亭,大丈夫一身作事一身当,你拿我的儿孙来干甚么?”他这一声呼喝,直震得各人耳鼓中嗡嗡作响。令狐冲见居中而坐的东方不败身子震了一震,心想:“这人良心未曾尽泯,见童百熊如此情急,不免心动。”杨莲亭笑道:“教主宝训第三条是甚么?你读来听听!”童百熊重重“呸”了一声,并不答话。杨莲亭道:“童家各人听了,哪一个知道教主宝训第三条的,念出来听听。”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说道:“文成武德、仁义英明教主宝训第三条:对敌须狠,斩草除根,男女老幼,不留一人。”杨莲亭道:“很好,很好!小娃娃,十条教主宝训,你都背得出吗?”那男孩道:“都背得出。一天不读教主宝训,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读了教主宝训,练武有长进,打仗有气力。”杨莲亭笑道:“很对,这话是谁教你的?”那男孩道:“爸爸教的。”杨莲亭指着童百熊道:“他是谁?”那男孩道:“是爷爷。”杨莲亭道:“你爷爷不读教主宝训,不听教主的话,反而背叛教主,你说怎么样?”那男孩道:“爷爷不对。每个人都应该读教主宝训,听教主的话。”杨莲亭向童百熊道:“你孙儿只是个十岁娃娃,尚且明白道理。你这大把年纪,怎地反而胡涂了?”
意识形态之毒,已经全然侵入教徒的大脑。其深重程度,估计不次于光明顶上的殉难烈士。朱元璋若是亲眼见着这一幕,可能会无比欣喜,因为他找到了驾驭民众的绝妙药方;而令狐冲——包括张无忌——只会为之恶心不已,因为它损害了人的自由本性。而我相信,意识形态的多面性,应该得以淋漓地展现。黑木崖上的镜头,是明教意识形态的全盛时期,但就在“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整齐划一的语录口号声中,这个教派迎来了它的穷途末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