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一五七三年六月初十,大明帝国的第十三代皇帝,驾临金銮殿,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争议的,兼贤明与昏晕于一身的神奇皇帝,由于任用张巨正励精图治,创造了十年的辉煌,延缓即将衰落大明帝国过早的灭亡。他又开创了执政四十八年,有三十八年不理朝政的奇迹,沉溺于风流窝里的昏庸皇帝,在他手里把十年的积累挥霍干精,使大明朝迅速的走向灭亡。他就是明神宗朱翎均,登基时年仅十岁,改国号为万历,史书上称之为万历皇帝。
这天的早晨,万里晴空,天高云淡,老天爷格外的作美,初夏的天气竟然不冷不热,十分宜人。鸟儿在天空飞翔,大地披满绿装,一切都是生机勃勃,一派新的迹象。
登基大典是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进行的,大江南北,举国欢腾,首都北京更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一扫往日的沉闷。如果不是还在国丧期间,臣民们不知会闹出什么花样。
万历皇帝先在日坛昭告天下,宣布天下大赦。然后,回到故宫太和殿,在司礼监大太监高力保的领引下,伴着庄严的乐曲声,缓步走向神台,走向权利的最高峰,走向龙椅,开始了皇帝生涯,一个新的皇帝诞生了。从此刻起,年幼的朱翎均是皇帝了,再也不用站在龙椅旁了,可以明正言顺的坐在龙椅上,聆听大臣的禀奏,主宰万物生灵。这就是权利的魔力,不在年龄的大小,只要你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有了相应的权力。朱翎均今天坐在了皇帝的位置上,就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了为我独尊的尊严,任何人都必须对他顶礼膜拜,否则就是大不敬,就要受到惩处。坐在龙椅上,朱翎均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百官对他顶礼膜拜,唯唯诺诺,言听计从,歌功颂德。他以一个年幼的小孩子的心态,接受了这一现实,尝试到拥有一个国家的快乐。从他登上皇帝的宝座的那一刻开始,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他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连陈太后对他的都毕恭毕敬。他感到很舒服,很畅快,感觉到了做皇帝的好处,出口既是圣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诸多的特权。
朱翎均五岁封为太子时,老师就开始教他学习圣贤书,圣贤的理论虽然记住了很多条条,并没有完全进入他的大脑,使之成为行动指南,更谈不上应用。这也不能责怪他,并非他天资不聪明,人非圣贤,任何人都需要不断的摸索,总结,提高,在摸索,循环往复。他要做的就是把书上学到的,老师和母亲教他的很好的应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直至上升到理想中的境界。这是做一个好皇帝必不可少的一个磨练过程,刻苦学习,努力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少犯错误,才会成为一个明君,成为一个有所建树的君王。
有一件事让小皇帝,很伤脑筋的,很不愉快,首辅顾命大臣仍然是栗人杰,这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别看他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坏水,灭帝篡国之心不死,他的存在必定是小皇帝的祸害。见到他,朱翎均恨的牙根疼。几天的政治生活使他长大了许多,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虚伪,学会了掩饰,学会了心里做事,这是官场的必修课。百官的朝贺,百官的颂赞,并没有使他头脑发昏。他坐在龙椅上,不动声色的看着大臣们的表演,观察着栗人杰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盘算着如何除掉这颗毒瘤。令他遗憾的是,在登基仪式上少了张巨正,满眼皆是栗人杰的人,东拉西扯,乱说一通,使小皇帝头脑发晕。而张显、戚继光、刘显等几个人,都默默不语,冷眼看着。栗人杰在朝上上串下跳,好像朝廷只有他一个人似的,自我标榜,自吹自擂,好像只有他一个忠臣;硕使气指,指挥这一切,好像他就是皇帝,朝廷就是他的,他主宰着一切,让刚继位的小皇帝心里十分不舒服。

做皇帝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这些天,大臣和各地的奏折如雪片一样,不断飞到他的案头,堆的象小山似的,看着都让人发愁。治国大计,定国安邦他根本不知道,国家财政,人事调整,修改法律法规,根本不知从何处下手,可以理解,十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做到这一切的。他的想法是尽量不看到这些,大伴高力保不要宣读那些让他头皮发麻,又臭有长,使他脑子发晕的奏章。他在采取躲避态度,尽可能的躲避。他不想付出努力,只想舒舒服服的做皇帝,让一切人对他三拜九叩就满足了。万历的这一做法让大臣们十分不服,他也不可能得到臣服,只是因为他生在皇家,是皇家的唯一继承人而以,如若胜在百姓家连狗屁都不是,连生存恐怕都很困难。栗人杰更是不服,如若不是舆论的力量,如若不是篡权计划进行的不顺利,事出无奈,是不会让朱翎均登基的作皇帝的。
他现在还是个摆设,一切还不能作主,面对这样大的国家,这样繁多的事务,他还拿不出办法来,必须要大臣们去工作,去决断。他不过是点头机器而已,文武百官的奏折先交到司礼监,有高力保指派小太监阅读,选出必须让小皇帝知道的,用朱笔勾画出来,朱翎均只需画圈,或“同意”、“不同意”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由栗人杰、高力保,陈太后等人决定即可了。他很厌恶这样的生活,不愿意做傀儡,希望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又不会,他做不到;他很听话,是个乖孩子,母亲的疼爱成了坐享其成的源泉,这种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为历史上最昏晕的皇帝之一。
张巨正在他登基之前生病了,前去探望的太监小凳子报告说病得不轻,因而没来参加朱翎均的登基大典。连皇帝的登基大典都无法参加,可见病情严重,于是派出了太医去给大人治病,希望他早日康复,上朝理事。毕竟是他的老师,是他最信赖的人,他期待正张巨正的到来。这一点,得到陈太后、高力保的一致称赞,也是他们的心声。
从登基到现在已有四天了,朱翎均终于等来了这一天,除掉心头一块心病。一件大事即将发生,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到来。
这一天,也就是这一年的六月十四日早晨。朱翎均刚刚洗漱完毕,正在为准备为上早朝进行必要的装扮,大伴来了,奉陈太后之命,让太立刻到坤宁宫。
高力保拉着他的小手,神色慌张的向太后的住处走去。
坤宁宫被一股紧张的气氛笼罩着,宫女、太监都严肃的站立着,好像要有重大的事情发生。
一向庄重大方,从容镇定的陈太后,今天有点慌张,说话的声音都带颤音。李太妃和其他几个太妃,象热锅上的的蚂蚁,慌作一团,焦急地等待着小皇帝的到来。
万历进入坤宁宫,给太后和太妃们请安后,坐在一旁,静听太后说话。
万历也被紧张气氛传染了,不只发生了什么事情,心里忐忑不安。他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会这样,与他有什么关系。他不过是个小孩子,是个傀儡而已,反正任何事情都用不着他来操心,太后和大臣们都会办好,何必找他呢。
大太监高力保先说话了,开始向皇帝和太后汇报。“栗人杰终于要采取行动了,他上了一个奏章,向皇帝发难,要废掉皇帝。”说着拿出批着朱红的奏折让小皇帝过目。
接过奏折,万历细读上边的内容:“皇帝登基有好几天了,然而所批奏章均无任何旨意,大臣无所适从。皇帝刚刚登基竟如此懒惰,不为国事操心,不为万民着想,仅以‘知道了’搪塞,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朝廷将无法正常运行。”
看到这里,万历一股怒火涌上心头,栗人杰竟敢如此放肆,攻击他懒惰,是什么居心,真是岂有此理。万历愤怒的站了起来,把奏折扔给高力保,说了一声:“念!”在殿里转起了圈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