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朝的官宦争斗,不是仅只有高栗二人。在明朝历史长河中,这种情况历史久远,屡见不鲜,时有发生。宦官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长期占居了主导地位。宦官和厂卫制度在明朝的许多历史时期相当肆虐,它是极端**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也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史上的最黑暗时期。
朱元璋时期,政治比较开明,鉴于历代宦官专权的弊端,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着斩”。宦官不得读书识字,结交外官,只令其在“宫中洒扫奔走之事”,没有任何政治权力,无专权可言,因此,这时的政治也比较清明。由于历代的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使人口居增,百业兴旺,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生产力得到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进入明朝比较兴盛的时期。
明成祖以藩王起兵夺取皇位,曾得到宦官的大力支持。继位后,反对者众多,为巩固其统治,也为报恩,宦官得以信任和重用,政治地位开始逐渐上升。明宣宗继位后,害怕步叔父的后尘,对大臣监控更严,对宦官依赖更深,从此宦官多通晓古今,精通文墨,已能够帮皇帝起草文件旨意,对政治开始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由于后来的这几个皇帝尚能亲政,对宦官管理的很严格,还不能对朝政形成祸害。
明英宗到明武宗,都是些昏庸无能之辈,没有能力亲自使用这个权力,仍然抓住权力不放。无能与猜疑使他们越来越不相信大臣,大权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宦官的手上。明英宗时有个宦官叫王振。由于明英宗荒淫无耻,不理朝政,王振被任命为司礼监大太监,管理各地的奏章和全国的行政、司法、军事及特务机构。朝廷大权逐渐落到他的手里,出口既是圣旨,事事不必通过皇帝。后来的几个皇帝都对宦官信赖有加,使得宦官在明代的政治舞台得以横行,全国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宦官专权除了利用皇帝对他们的信任,给与理政大权外,厂卫制度是他们统治天下的有力武器。锦衣卫原本为皇帝的贴身卫队,洪武年间改名为“锦衣卫亲军指挥使”,掌侍卫、缉捕、狱刑之事”,有自己专门的法庭和监狱,可以随意抓人,把矛头指向政治上的反对派和民间宗教团体。锦衣卫抓人往往是先在僻静的地方痛打一顿,然后再送入狱。一入狱门,再无生还的道理,“无毒俱全,肢体残缺”可见残酷无道。但锦衣卫到底是外官,皇帝认为不如宦官可靠。明成祖又设立东厂,与锦衣卫职权相同,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指挥,厂权高于卫权,可口头向皇帝汇报,具有随意抓捕、刑讯、杀戮官民的特权,还可以对锦衣卫实行监控,从而加速了宦官专权的过程。
正德年间,宦官权力更盛,武宗信用刘瑾等八个宦官,刘瑾任司礼监,剩下的人分掌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厂卫实现了合流。这个时期特务横行全国,官民视之为虎狼,锦衣卫过门如临大盗,人心惶惶,怨声载道,一片沸腾。都说朝廷有两个皇帝,一个是朱皇帝,一个是刘皇帝。大臣们上奏折要上两份,红本送刘瑾,白本送皇帝。所以,刘瑾说:“满朝公卿,皆出我门”。

明朝后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日益加深激化,封建**的皇权受到了严重威胁。昏晕**的明熹宗重用宦官魏忠贤,把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专政,推到了登峰造极的的地步。无赖出身的魏忠贤,目不识丁,原为万历时的宦官,侍候皇孙朱由校很得荣幸,由校继位后,被封为秉笔大太监。他在宫内组织了一支万人武装,在外收罗一批无耻的官吏作为义子走卒,人称“阉党”,文臣有“五虎”,武臣有“五彪”,还有“十孩儿”、“四十孙”等,自内臣到内阁、六部,再到各地总督、巡抚均为死党。他秉笔批红,掌握朝政,从首辅到百官,任由他升迁削夺:他握有军权,经济大权,掌管卫厂、特务大权,犹如二皇帝,出门车仪犹如皇帝,所过之处官民皆跪路旁高喊“九千岁”。
他派官吏四处搜刮民财,弄得民不聊生,饿殍四野。有些无耻的官吏,还竞相在各地为他修建生祠,每祠耗资数万两到数十万两不等。地方官要求官民春秋祭享,入祠不拜着死。
魏忠贤专权时,厂卫特务更加盛行空前嚣张。明熹宗天启三年,他自任东厂提督、锦衣卫都督,厂卫勾结,大兴冤狱,利用厂卫,残杀异己,勒索钱财,暴虐百姓。一次京城四个百姓喝酒,其中一人醉酒大骂魏忠贤,其余三人不敢言语。骂音未落,冲进一伙锦衣卫,把四人抓去。魏忠贤下令把骂他的人当场剥皮,其余三人赏钱回家。生还者神飞魄散,疯疾而死。魏忠贤专政七年,使明末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阶级斗争日益激化,从而加速了明王朝的崩溃。明思宗时,虽然魏忠被捕,阉党被罢逐,积重难返,难以挽回日将衰落的大明王朝,一直到大明帝国灭亡。
纵观明朝的历史,宦官在各历史时期都是很猖獗,政治是极端黑暗的。他们有皇家的信任,依靠皇权,手中掌有政治、经济、司法、特务、军事大权,为所欲为,胡作非为,令人发指。
高栗两人的争斗说到底还是官宦争斗,在整个明朝屡见不鲜,并不是万历时期所特有的产物。高力宝之所以有恃无恐,敢于和当朝首辅大臣争斗,也是与皇家的支持分不开的。张居正身为次辅大臣,采取中立政策,合理的躲避了这场浩劫,除自己的政治智慧以外,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场斗争没有对错之分,无所谓正义不正义,是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是一场狗咬狗的斗争,带来的仅是一场灾难,促使大明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落,直至走向灭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