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将北京城里无数华丽的宫殿,北京城的一切都隐藏在深深的黑暗之中。月光,苍白的挂在天空。张巨正的府第和北京城的许多宫殿、民房一起,被这苍白的月光笼罩,像被蒙上了一层薄纱,显得影影绰绰的不真实起来。城里,静极了,没有白天吵杂的人声,喧闹声,只剩下偶尔的犬吠声,池塘里的蛙声,还有打更人的吆喝声。
这几天,张居正陷于紧张思考之中,在这个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为,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甚至关系到大明王朝的前途命运,尽管张居正还没有想到这一点。从顾命大臣会议上看,栗人杰与高力保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一场不可避免的你死我活的决斗就在眼前,斗争将会很惨烈。不过,张巨正很乐观,对他极为有利,不管任何人获胜对张居正都有利。栗人杰获胜他一人难以维持现在的局面,也必须用张居正来辅佐;高力保获胜对张居正更为有利,栗人杰将会被抄家灭族,首席顾命大臣非张居正莫属。张尽可采取齐墙之势,避免参与或卷入这场斗争,静观事态的发展变化,坐收渔翁之利。
已过三更了,张居正一点睡意都没有,时而在屋里走动,时而坐到太师椅上闭目沉思。
突然传来轻轻的敲门声,由于张居正过于专心,竟没有听到。门外的人只得加重敲门的声音,张居正才从思考中惊醒,问道:“谁呀?”
“大人,是奴才,有要事禀告。”张居正听出是管家的声音,知道一定有重要的事,赶紧让管家进来。
门轻轻地开了。管家捏手捏脚的走进来,看见张居正还没有睡觉,知道不会受到训斥,就放心了,小声地对张居正说:“大人,外面有三十几个壮士,说是太后派来保护你的,领头的非要见你,奴才未敢叫他们进府,前来禀告大人。”
“太后派过来的?”张居正半信半疑,自言自语地说道,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将要有重大的事情发生。
“走!看看去。”张居正对管家说,大步流星地向门外走去。
张府门外三十多个武士整齐的地站立着,一看都是受过极其严格训练的,有点像大内侍卫。一个个表情严肃,看身材,看架势,工夫都很了得,都很警惕,如临大敌地站在哪里。为首的是个年轻人,长得很斯文,英俊潇洒,如同是个白面书生,背一把长剑,手拿一把折扇,在门口静静的等待。
张居正走出大门,威严地站在那里。那年轻人赶紧上前,双手抱拳向张大人行礼。尽管夜已深了,又不知来人是否是太后的人。不过,堂堂一品大员,岂能却阵,大声对来人说:“你是何人,为什么深夜到此?”
“禀大人,我们是大内的御前侍卫,受太后的指派,到贵府保护大人的安全。这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高力保大人的信,请过目。”说着双手递给了过来。管家接过来又双手递给张居正,一个家丁赶紧举灯笼凑过来。张巨正展开信纸:
“张大人勋鉴:
先皇驾崩,国之不幸,万民悲哀。目前时局混乱,情况危急。张先生乃国之栋梁,中流之柱石,身系国家社稷之安危。皇后、太子十分惦念,特派三品带刀侍卫韩之忠率领大内侍卫三十人,前去保护大人的安全,听从大人的调遣。眼前事务繁多,孰不长叙,等日后荡尽雾云,在漫漫长叙不迟。
言迄,问安。
弟:高力保
看完信件,张居正一边高声道“原来是韩大人,有失远迎,快快请进!”私下里,感觉到一场血战已经开始,而且皇后与太子已经加入战团,形势很严峻。由此看来,栗人杰很危险了,很可能输得很惨。高力保在向他示好,在争取他,或是暗示他不要参与这场争斗。张居正的头脑转得飞快,就是这一刻的思考,决定了他的后半生的命运。
对于李太后,张居正万分感激,充满了情谊,这里边不光有君臣的知遇之恩,伯乐之情,也有着一些的浓浓的爱意,浓浓的爱慕之情。十几年前,他们彼此就相互钟情,情投意合,只是由于太后身后有着皇家的威严,身居深宫,高墙深院,一对情人没有机会单独相处,时间长了,就渐渐的淡忘了。近一个时期,龙庆皇帝身体一直不好,这几日又了加重的迹象。身为次辅的张居正和众大臣一起,都在紧张的忙碌着,日夜不停的处理着政务,同时为龙庆准备着后事。他们忙的不亦乐乎,筋疲力尽,苦不堪言。这一日,张居正在内阁值班,已经好几天都没有回家。实在太累了,就起身四处走走,散散心,活动一下筋骨,再开始工作。走了一会儿,张居正听到一阵优美琴声,谈得那么的优雅,动听,音律中带着一种大气。是什么人在弹琴?转过弯子,张居正看到一个美女正在那里弹琴。张居正极喜好乐器,平时没事的时候总要弹上一会儿,娱乐娱乐,消遣消遣,听到琴声感觉遇到了知己,再也走不动了,站在那里静静的细听。天已近傍晚,这是还下着绵绵的细雨,象雨又像雾,那个女子坐在花园的亭子里,仿佛是仙女下凡,琼池瑶琴,美不胜收。张居正知道这就是李太后心里非常激动,很想近前说话,以解相思之苦。正欲抬步向前,忽然看到高力宝来了,向李太后说着点什么,李太后的秀眉一蹩,和高力宝一起急急忙忙的走了,给痴情的张居正留下无限的遗憾。

张居正一边让韩之忠等人跟随进府,一边吩咐管家,安排大内侍卫驻处。韩之忠一行进院后,对张居正说,高公公有交待,今天晚上侍卫们不能睡觉,立刻安排他们在各要害位置站岗,他们必须保证张大人的绝对安全。韩之忠则让张大人回房休息,他作为贴身侍卫,在门外听从大人的吩咐。
这位韩之忠,是一个所有女子心目中最理想的白马王子!英俊的外表,高贵的出身,出众的才华,惊人的技艺,睿智的头脑,威震天下的事业,以及深情若海和用情专一,总之集优秀男人的所有素质于一身。这样的男人不要说女人会为他心动,即使男人都不禁会为他的魅力折服,被他的容貌,他的才华所吸引。
韩之忠练就了的一手春秋剑法,他十五岁便已扬名江湖了,十六岁毅然放弃衡山派掌门行走江湖。他为人慷慨豪迈,光明磊落,不似一般武士的轻狂,也不像武林盟主一样处处流露的征服一切的野心,而是让人如沐春风,亲切温柔,与之相处犹如兄弟之间一样。他对兄弟义气,处事光明磊落,靠自身艰苦的努力和身上累累伤痕,特别是良好的人品,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他一生侠肝义胆,从没有做过任何违心的事情,心中无愧天地。他武艺超群,号称中原第一剑客。二十岁那年,在五岳盟主华长老举办的武林大会上,他以一人之力,几乎车**战的击败几十对手,竟然毫无得色。许多门派的掌门在暗暗吃惊,佩服惟情帮竟能有这样的门人。少林玄光大师走到台上道:“自古英雄出少年,韩施主剑法如此精妙,实在难得,令老衲佩服万分。”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就用手中飞云剑斩杀多名恶徒,为武林除害,真乃是衡山派百年难遇的武学天才。
后来因救回诗烟姑娘,送到高力保处,被见到宫里做三品带刀侍卫,如不是形势严峻,也不会派他来保护张大人的安全。
自从与诗烟姑娘定好计策,高力保就不再犹豫,按造暗排行事。首先以先皇的名誉宣旨,赐司礼掌印大太监自缢,由他接任司礼掌印大太监。接着就到了太后的宫里,把先皇临终前,如何先任命栗人杰为首席顾命大臣,在临危受命时他表现出了篡权的野心。先皇的察觉后,表现出极大的不安,知道选错人了。栗人杰退出后,立即宣张居正觐见,又把太子托付给张大人,说栗人杰有狼子野心,肯定会专权夺位的,如果他有不利于太子的举动,立刻消灭他,保住大明的千秋基业。
太后听了十分震惊,也十分愤怒和恐慌。如果让栗人杰执政的话,那么朝廷将会换姓,坐在龙位上的将不是朱翎均而是别人,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太可怕了。
在明代的帝位传承中,后、妃以其家庭关系,对明代的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不是**皇权所能限制的,却又是对**皇权的必要的补充。这是由这些后妃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施展其隐性的权力,才使明代的帝统能不断地延续下去。如仁宗皇后张氏,从燕世子妃到皇太子妃、到皇后、到皇太后、最后到太皇太后,历近50年的政治风雨,对明代前期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再如武宗去世之时,国无储君,如果没有孝宗张皇后定策迎立世宗,下诏收捕江彬,明代的历史说不定又要发生什么祸乱。而神宗之母陈太后在万历初年,“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这是后话)在明代皇帝的等级家庭中,皇权、男权虽然占居主导地位,但女性的非正式权力仍是一种潜在的权力,它是对前者的一种补充,平时处于前者的掩盖之下,一当条件合适,也可以不同程度地转化为正式权力,对历史发展产生各种影响。历史上的女后专权、外戚干政,实际上就是这种女性非正式权力的一种转化,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对历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陈太后虽然对权力并没有什么**,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但在大明朝处在危急的关口,在儿子的皇权受到威胁的时候,她就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去捍卫它,绝不能让任何人侵犯。
高力保看着太后的神态,知道起了作用,接下去又把顾命大臣会议上,栗人杰的神态、言语和对先皇后事的安排如实地给太后作了汇报。特别指明历朝历代,都是太子继位后,由新皇帝主持葬礼。国不可一日无君,不让太子登基,延期办理葬礼,有着明显的政治意图。
太后听后,知道不能等了,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除掉栗人杰,粉碎他的篡国夺权的阴谋。太后对高力保如此这般进行一番布置,他点头答应着,将太后的安排用心记了下来。
高力保走出太后的宫殿,长出一口气,快要实现自己的意愿了,狠狠地说“栗人杰,你活不了几天了!”
按照太后的安排,高力保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没有多长时间,一道道旨意就传出了宫内宫外,一切都在悄悄的进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