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天,又一次的降临紫禁城的皇宫内大内。乾清宫里春意盎然,一片喜气洋洋。李太后又一次将万历皇帝的婚期提前了,这无疑给因张居正的父亲去世而低沉的朝廷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让大家欣喜若狂,气氛空前的活跃,李太后的这次决定也给饥渴难忍的万历,送去了一件极为珍贵的礼物。
前些日子,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疲于应付官员们的懆懆声,无情的处罚了一大批不知高低的官员,现在的张居正已经又开始为朝廷而卖命,入阁理事了,揪着的心放了下来,使得李太后有时间考虑儿子的婚事。朱灵均生在皇帝家,身上流着皇家的血脉,流淌着好色的血液,好色是他的本性。无聊的生活,随着春天的来临,身处在被众多的美女的包围之中,让小皇帝难依忍受异性的诱惑,时时刻刻幻想着**的甜密。李太后是过来人,与隆庆皇帝生活了许多年,深知皇帝的习性,知子莫如母,自然对小皇帝的心思也了如指掌,于是就自己做主,把万历的婚期又提前了一个月,使本以等的猴急的朱灵均欣喜万分。
然而,现在有件事情让李太后很头疼。由于事前的约定,皇帝的婚事上将不会出现张居正的身影,这件事让李太后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各位想想,皇帝的大喜日子,首辅大臣不来参加婚礼如论如何说不过去的!首辅大人重孝在身,这件事让李太后颇费思量。其实,李太后也用不着多想,只要下一道圣旨,张居正没有理由不来,也不敢不来。但是他不能这样做,如此的无情,将会引起张居正的反感,也会使那些言官们有了话题,朝野肯定会议论纷纷,以后,恐怕就再也没有安生之日了。
皇帝大婚需要两名问名采纳使,一名应是王爷,需是皇帝的本家;另一名则是首辅大臣了。作为正使的王公已经订好了,是朱钟祥的父亲;只是作为次使的首辅大臣,到现在还没有回复,让李太后忧心重重。
张居正正忙于在全国清丈土地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万历皇帝的婚事,这段时间他的身体又极为的不好,他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内阁工作到很晚,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清丈土地的工作,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各地不断把情况汇报上来,张居正必须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对于万历皇帝的婚事,他不断的回复着李太后,尽可能的推辞着,不为此事分心,力图集中精力去完成他的最后一件事情。
然而,皇帝和太后的旨意不断的下来,让张居正感到很为难。他不想在这件事情上浪费宝贵的时间,已经有言官们不断的上书,声称张居正在守孝期间不宜参加喜庆大典,这也是他的真实想法,言官的言论正合他的意图。可是,李太后不听这一套,一心要让他参加万历的婚事,弄得他倒不敢过分的执拗,小心的陈述自己的理由,希望太后能够谅解。不料,皇帝可不听这一套,竟然亲自跑到内阁来劝说,做他的思想工作来了。
众大臣见到皇帝亲自到了内阁,万分惊恐,慌忙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低头不语。等万历皇帝坐好后,肃立一旁的张居正说话了。“不知皇上驾临,迎接来迟,请皇上恕罪!”“爱卿!平身吧。先生昨天上的折子,我已经看过啦。李涞那个混蛋胡说八道,先生不要相信,皇上大婚,那有首辅不参加大典的道理。先生不要再推辞了,先生的孝心已经天下皆知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先生不要再固执了,还是按照太后的旨意,从明天开始换上吉服,先生也不要再为此事上折子了,即便是上了,朕也不会批准的。”
万历又看了看众大臣,接着说:“本来我要处理这个李涞的,只是在我的大吉期间,是我的大喜的日子,不愿再于他计较这些。这件事情我记着,等我的婚事过后,再与他算账也不迟。”
万历这次来已经是最后通碟了,话说到这个份上,张居正无法拒绝皇帝的要求,众大臣更是无话可说,这是命令,谁敢抗旨!不过,万历皇帝许诺等婚礼过去以后,张居正可以立刻脱下吉服,一切照旧,还是青衣角带,在内阁办事。张居正只好无奈的答应了。
婚礼即将举行,朝野上下,喜气洋洋,婚礼紧张有序的准备着,不断有好消息传来,给万历皇帝的婚礼增添不少喜气。辽东总兵发动攻击,一举消灭蠢蠢欲动的土蛮族进攻之敌,进一步巩固了辽宁边界。清丈土地工作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喜讯频传,张居正一颗悬着的心,正在得到逐步的放松。
皇帝就要大婚了,婚礼之后就意味着小皇帝长大**了,就有亲政了。乾清宫本来是皇帝生活居住的地方,隆庆皇帝死后,万历年幼,为了照顾皇帝的生活,李太后一直生活在这里,如今万历皇帝婚礼以后,李太后就要退出乾淸宫到慈宁宫居住,乾清宫将成为皇帝的洞房。
1578年3月2日,万历皇帝大婚。这在历史上并不是什么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只不过是一个超级大婚礼而已。朱灵均当时年仅14岁,皇后王紫薇年仅14岁,贵妃邓真儿也年仅13岁。皇后王氏是锦衣卫指挥使的女儿,万历和她结婚,完全是依从母后慈圣皇太后的愿望。她望孙心切,而且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皇后一经册立,皇帝再册立其他妃嫔即为合法,她们都可以为皇帝生儿育女了。
王皇后是一个不幸的女性,经过他的奋斗,在高力宝的帮助下,实现了他的心愿成为了皇后,后来又被人们被谥为孝端皇后。她享有宫廷内的一切尊荣,但是缺乏一个普通妻子可以得到的快乐。在实际上,她只是一种制度的附件。按照传统的习惯,她有义务或者说是权利侍候皇帝的嫡母仁圣太后,譬如扶持太后下轿;皇帝另娶妃嫔,她又要率领这些女人拜告祖庙。这种种礼节,她能按部就班地照办不误,所以被称为孝端。但是,她也留给人们以另一种记忆,经常的拷打宫女,并有很多人死于杖下,其实这都是他变态婚姻生活的反应,只不过是在发泄自己内心的痛楚罢了。

万历并不只是对皇后没有兴趣,他对其他妃嫔也同样没有兴趣。在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女人还要在几年之后才与他邂逅相遇。这时,他感到空虚和烦躁。宫廷固然伟大,但是生活单调。即使有宫室的画栋雕梁和其他豪华装饰,紫禁城也无非是同一模式的再三再四的重复。每至一定的节令,成百成千的宦官宫女,把身上的皮裘换成绸缎,又换成轻纱;又按照时间表把花卉从暖房中取出,或者是把落叶打扫干净,御沟疏通,这一切都不能改变精神世界中的空虚和寂寞。在按着固定节奏流逝的时光之中,既缺乏动人心魄的事件,也缺乏令人企羡的奇遇。这种冷酷的气氛笼罩一切,即使贵为天子,也很难有所改变。
大婚之后,年轻的皇帝脱离了太后的日夜监视,心灵得到放松。不久,他就发觉大婚这件事,在给予他以无聊的同时,也带给了他打破这单调和空虚的绝好机会。他完全可能获得一种比较有趣的生活。有一个名叫孙海的宦官,引导皇帝在皇城的别墅“西内”,举行了一次极尽欢乐的夜宴。这里有湖泊、石桥、宝塔,风景宜人,喇嘛寺旁所蓄养的上千只白鹤点缀其间,使得在圣贤经传的教条之中和太后的严格管教之下长大的皇帝,恍如置身于蓬莱仙境之上。新的生活天地既经打开,万历皇帝更加厌倦紫禁城里的生活。在西内的夜游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身穿紧袖衣衫,腰悬宝刀,在群阉的簇拥之下,经常带着酒意在园中横冲直闯。1580年,万历已经17岁,在一次夜宴上,他兴高采烈地传旨要两个宫女歌唱新曲。宫女奏称不会唱,万历皇帝立即龙颜大怒,说她们违抗圣旨,理应斩首,严惩不贷,结果是截去了这两名宫女的长发以象征斩首。当时还有随从人员对皇帝的行动作了劝谏,此人也被拖出来责打一顿,全部经过犹如一场闹剧。
这一场闹剧,通过大伴高力宝而为太后所知悉。太后以异常的悲痛,责备自己没有尽到对皇帝的督导教育的责任,她脱去簪环,准备祭告祖庙,废掉这个失德之君而代之以皇弟潞王,即我们前文提到的倒霉蛋子朱钟祥。年轻的皇帝跪下恳请母后开恩,直至他跪了很久以后,太后才答应给他以自新的机会,并且吩咐他和张先生商量,订出切实的改过自新方案。
首辅良师责令皇帝自己检查过失。引导皇帝走上邪路的宦官受到充军的处罚。经和高力保商议之后,又大批斥退皇帝的近侍,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活跃分子。他还自告奋勇承担了对皇帝私生活的照料,每天派遣四名翰林,在皇帝燕居时以经史文墨娱悦圣情。
但是不论张居正如何精明干练,皇帝私生活中有一条他是永远无法干预的,这就是女色。皇宫里的几千名宫女都归皇帝一人私有,皇帝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关系都合理合法。作为法定的妻子,天子有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还有数量更多的妃和嫔。鉴于正德皇帝死而无后,朝廷内外都一致认为皇帝应该拥有众多的妃嫔,以广子嗣。万历一天而册封九嫔,这件事还到过张居正的赞赏。
婚礼按照礼部和司礼监的安排进行着,自然是万分的隆重,仪式繁杂热闹。婚礼上王公大臣都衣着鲜亮,身穿大红的衣饰,到处是喜气洋洋,一片春意。张居正也按照李太后的要求,身穿吉服作为付使参加了婚礼。京内的官员,封疆大吏的代表,就连衍圣公孔尚贤也到京祝贺。举行完无数的仪式后,终于可以步入洞房了,疲惫的万历和王皇后总算可以休息一下了,繁杂的仪式,搞的一对新人精疲力竭,浑身的骨头都散架了。
李太后经过再三的斟酌,选定锦衣卫指挥使的女儿,就是前文中不断提到的王紫薇为皇后。可怜的小美人,李太后的外甥女邓真儿只能屈居其后封为贵妃,真是有人欢笑有人忧,小小的朱灵均虽然不愿意,但是母命难违,听话的朱灵均只好如此。但是不管如何,这里两个美人都被他同时娶了过来,他可以把两个美人都搂进怀中,朱灵均也不有什么不高兴的了。
曲终人散,巨大的红烛已经被太监们渐渐熄灭,只留下几只,时明时暗的燃烧着,给乾清宫增添了不少喜气和神秘,让朱灵均的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新奇,早早的就跑到乾清宫的洞房门口,凝视着今天的新娘。
朱灵均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好色的本性在此刻爆发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与心爱的女人呆在一起了,万历心中的欲火都快要把他烧掉了,他再不能控制自己,迫不及待的冲向已经被脱光衣服正在等待他的女人。
然而,就在此时还有一个女人,正在皇宫的另一个房间里,苦苦的、毫无希望的等待着他的新郎,而他的新浪此刻正与别人亲热着,正在喊着别人为亲爱的。
邓真儿的心都碎了。委屈、痛苦、无奈、孤独,成了他新婚之夜的主题曲,这一情景,让她一生一世都不能忘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