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界上最关心儿子的就要数母亲了,儿子长大了,需要大婚了,选择皇后是皇家的一件大事,做母亲的没有理由不操心。在人世间,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家,都难以脱离儿女婚嫁这件大事,做父母的没有不操心的道理,作为母亲对这件事没有不执著和热衷的。
慈圣皇太后当然也不能例外,也难以脱离这世俗之事。
儿子是皇帝,长大了,**了,需要找几个女人不是什么困难的事。皇宫的女人除了龙庆宠幸过的、年龄大的,只要与儿子年龄相仿,儿子喜欢的,都可以成为儿子的女人。然而在大婚时就不一样了,可以给皇帝选择一后两妃三贵人,其他人都好选择,有待嫁之女的家庭,谁家都不会错过这个接近天颜,成为皇亲国戚的大好机会。然而选择皇后就大不一样了,自古以来,母以子贵,惟有这一次把女性的地位抬高了,如果谁家的女儿当了皇后就意味着,将来的皇帝就会是自家的外甥。女儿做了皇后以后,就像家里出了一个杨贵妃一样,整个家族的荣华富贵,一切的一切,自然而然都会有了。然而,皇后只能一个,这种机遇可比考进士的几率少得多了。所以,这是多少家庭的梦想,多少家庭趋之若鹜,奋斗不息啊!给皇帝选择皇后,已经不单纯是男女婚配的简单问题了。这个位置,已经成了各个政治集团权利分配的结果,已经政治化,复杂化,白炽化了。
慈圣皇太后和大伴高力宝,为了给皇帝选择皇后操碎了心,挑花了眼,面对美女如云,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慈圣皇太后感叹不已,这些花一般的美女,为了荣华富贵,不惜牺牲美貌,牺牲爱情,牺牲青春。到头来,荣华富贵倒是有了,与皇帝的肌肤之亲却屈指可数,等待他们的是没有尽头忧愁和难耐的煎熬。平民家庭,一夫一妻,虽然整日为温饱而奔忙,但可以厮守终生,恩爱一生。在皇宫深处就不会这样了,这里美女如云,到处都是奇花异草,皇帝不会专宠一个人的,不定什么时候皇帝就会移情别出,这是历朝历代皇帝所共有的特性,这一点,李太后深有体会,感触颇深,如果不是为儿子选亲,她一定会为这些女孩子惋惜的。
慈圣皇太后面对这么多的美女娇娃,不知是应该喜还是应该忧,现在的她一言九鼎,掌握着这些女孩子的命运,就像选秀节目的总评委一样,一言九鼎,具有生杀大权。只要她高兴,只要她喜欢,只要她想如救苦救难的菩萨用柳枝一点,这位美女立刻脱颖而出,功德圆满,一切的一切,转眼就什么都有了。但同时也害了这个女孩一生,因为这就意味着这个女孩今后的一生只能与孤独作伴了,而且还要强装笑脸,处处都需要精心伪装,以便母仪天下,受人尊重,让人顶礼膜拜。
凭良心说,选择皇后也不是太难的事,他的选择范围很小,一般老百姓的女儿是进入不到考查范围的,只有朝廷大官的孩子才有可能作为候选对象。选拔皇后条件,主要是看女孩儿的家庭地位,财产多寡,名望高低,要的匹配,要的是名门之后,提倡的是门当户对。李太后经过半年多的考核,反复比较,终于在众多的候选人之中确定好了两人,即王紫薇和邓真儿,至此李太后再也无法决定了,因为这两个女孩儿都是国色天香,才貌双全,而且是个几万人挑一的妙人儿,家庭地位都很了得。王紫薇的父亲是锦衣卫的头领,是朝廷的一个重臣,是皇家的亲信大臣。邓真儿更是了得,他的母亲是慈仁皇太后的亲妹妹,是皇亲国戚。两个人,她都很中意,她们与皇帝的感情也很好,都是皇家学校的同学。然而皇后只能有一个,这就难了!到底选谁好呢?皇太后拿不定主意了。
还是高力宝帮助李太后确定了皇后的人选。在高力宝的竭力推荐下,选定了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女儿紫薇作皇后,一下子把王伟推上人生权力的顶峰,使他成了国丈,位极人臣,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荣华富贵,命运之神又一次地向他垂青,他的好朋友高力宝又一次的帮助了他。
王紫薇身材高挑,容貌亮丽,在李太后和大人们看来这个姑娘雍容富贵,知书达理,为人贤淑,是一个作皇后的绝佳人选。尽管李太后也有心让邓真儿作皇后,耐不住高力宝的再三劝阻游说,最终下定决心,把他苦苦养育了十五年的儿子,交给另一个女人,交给了王紫薇。从而,最终确定了皇后的人选。
刚刚确定皇后的人选,钦天监就推测出黄道吉日,十二月份大吉,别的任何月份都为大凶。如此以来,皇帝大婚的日子近在眼前,慈圣皇太后又惊又喜,犹豫不决,顺手把棘手的问题推给了张居正。这个不好定的问题,还是由首辅大臣来定吧!此人皇太后习惯了这一做法,她已经懒得再费心劳神了。
正在日夜繁忙,不分昼夜的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张居正接到了慈圣皇太后的意旨,感到很意外,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放下手中的政事,研究起皇帝大婚这件事情来。因为皇后大婚是一件最大的政事,关系到大明帝国的千秋万代,万万不能疏忽。

张居正仔细研究了这件事情,皇帝今年十五岁,皇后十四岁,这样的话是不是太小了,在张居正的眼里他们还是个孩子,根本不懂得什么男女之事。为什么要如此着急成婚呢?不过既然太后有旨,也不能违背。张巨正在想如果推倒来年,等于拖延了一年,显然有违皇帝和太后的意思,折中到中间的某个月份,钦天监又说不合适,这倒是一件难事,不得不认真对待,仔细研究了。
张居正站起身来,伸伸懒腰,眺望着窗外,看着外边明媚的世界,忽然想起每天忙于政务,与李太后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也不知道她最近这么样了,她过的好吗?!一股相思之情升上了心头:
爱在等待和期盼中,或许成了一篇缠绵婉转的文,或许成了一首憔悴的诗。七月的天,泛潮湿润,隐约的雨声,渐远又渐近。犹如你的脚步,尽是点滴的韵致。点点滴滴都是我凝视远方的你那期盼的目光,我在等待每个日子的相聚,为你款款如约而来的脚步欣喜。远山千年不变的是那沧海桑田,稳健、气定神闲,却又如烟如雾如你。如你近近地站在我的身后,深沉地凝视着我微笑无语……
泪落如雨,雨如泪,如泪的雨,碎碎跌落,漫天的泪,皆因你而哭泣。悄悄掬一捧雨水藏起,久了,淡淡白水也能构思成酒,浸一段痴情在其中,醉成一万种想象。溅起那么多的诉说,诉说那雨那泪。只为能陪你斟一杯幸福的美酒,感觉足够惬意一生。只为永恒的爱不变,我的相思就永不会背过身去。
这段文字,写得很有诗意,十分的美好,比较真实的体现了张巨正此时的相思之苦和对李太后难舍难忘的一片深情。
这些年,张居正为了万历的大好江山,为了报答慈仁皇太后的深情厚谊和知遇之恩,呕心沥血,终日操劳,根本没有感觉到小皇帝已经长大了,已经到了需要大婚的年龄了。现在他正在考虑在全国全面实行清障土地,现在各项工作已经步入正轨,政局稳定,正是完成这一多年的夙愿得大好时机。连年的劳累,使他的身体素质大为降低,许多疾病陆续出来,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越来越感到自己执政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抓紧时间,努力的完成自己的抱负和主张。现在,突然万历皇帝要结婚了,能不使他感到意外嘛!他很不情愿让万历十五岁就结婚,他还是一个大孩子吗?这就是张居正的悲哀,也是将来落得悲惨下场的起因之一。皇帝已经大了,因为他不是普通的农村孩子,他是个皇帝,他需要的是权力和女人,这时的不主动将给他的以后带来无尽的苦难。
虽然他与太后的关系密切,然而这些天接触的少,见到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甜蜜,两双眼睛一碰,撞击出一团火花,多么伟大的爱情啊!李太后见到张居正来到,先是满腔的喜悦,当看到张居正为了国家劳累到如此地步,已经没有了当时伟岸,当时的隽美,现在像一个小老头似的,让他的充满爱意的心里怎能不酸酸的,像万箭穿心一样的心疼。
君臣相见,一切礼节已闭,高力宝让小太监的搬过一个小凳子,让张居正坐下。李太后看着张居正坐下,笑着说:“先生为了国家呕心沥血,现在已经憔悴成什么样子了,先生可要注意身体呀!”
张居正听后微微一笑:“承慈圣皇太后的牵挂,居正以后身体注意就是了。”顿了一下,张居正又对太后说:“太后把微臣叫来,要说说皇帝的婚事,太后可否详细说说,这件事事关重大,可要考虑清楚啊!”
慈仁皇太后向张居正,把自己的想法向他说了一遍,叹道:“钦天监推测只有十二月份为吉日,其他月份皆为大凶。我正为此事发愁呢,不知道定在何时为好,所以找您来商量一下。”张居正听完略微的沉思了一下,说道:“太后求孙的心情迫切,居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皇帝今年才刚刚十五岁,皇后娘娘刚满十四岁,就便在十二月结婚也显得过早,如此年年轻轻就结婚,对身体,对学习都不好,以微臣之见不如延缓一年,让他们年龄稍大一点,再办这件事更为妥当。”
李太后说:“我也是这样想,感觉孩子年龄确实有点小,今年结婚似有不妥,可是到明年还得到十二月份才行,好像有有点过晚,我正不知道如何办才好。”
张居正说道:“太后想左了,其实按照我朝的祖制,历代皇帝都是十六岁结婚的,如今皇上效仿祖制,明年结婚也未尝不可。”
李太后听了有点着急:“按照先生的意思推迟到明年的十二月,有点太晚,皇儿的年龄有点偏大,而定在本年结婚好像又有点太小,这如何好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