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端午粽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天二更,请大家多支持啊!
——————————————————————————————五月初五,五月节,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端阳节或端午节。
道光宣召各王公贵族、八旗子弟进宫吃“粽席”。奕詝等阿哥自然也在其中。
这次粽席却是设置在了长春园中,只见园内陈设无不体现端阳节的特点:墙壁上挂的是龙舟呈祥缂丝挂屏,桌上摆大青葫芦音乐座钟,瓶内插五福五瑞花……就连各宫里用的熏香都是菖蒲根、茎为原料制成的。
而园子里摆了几大桌的宴席,一眼看去,全是包装的很好看的粽子,当然也有说得文绉绉的,叫什么角黍。
奕詝这近个月来,倒也没有消停。一方面,他通过林则徐施计诓走那两个传教士后,自己再让李海安排心腹一路跟踪他们南下,见机行事;一方面,他通过肃顺和李海收养了一帮没有来历的小乞丐,进行秘密训练,包括武艺、情报刺探、兵器常识以及一些文化知识,奕詝甚至想亲自去教授他们各国语言等知识,可是被肃顺拦住了。
肃顺是在奕詝王府正式落成后以庆贺的名义到访的,奕詝和肃顺在密室内谈了一个多时辰后,肃顺从王府出来,便开始着手安排奕詝安排的这件事情,现在已经初见成效。
同时,奕詝四处查探和了解民生情况,因为他现在还一抹黑的是,自己还没找到很好的利用后世知识创造大笔财富的方法,而这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至于与山西票号联系的事情,他决定先缓一缓,因为他现在实力还不够,还不足以令山西票号的任何一家财东对他有信心。而且他现在极缺人才,尽管林则徐答应帮他留意,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其余的空闲时间,他就一头扎进书房里对典籍书椟如饥似渴钻研阅读。这些书籍包括了经史子集,也有类似《海国图志》、《圣武论》之类的“洋书”。
他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态来阅览群书,就是为了将来在朝政上推行自己心里的新政能有史有据,不至于让一般清流保守派压了下去。
今天各家王公贵族和有点身份的八旗世家都来了,各个打扮却有些怪异。原来在朝服上,各个学着道光皇帝的样在官帽上都插了一根艾草,这是自乾隆皇帝时就流传下来的传统,只是几经改变,和乾隆那时候的盛大仪式有了些许简化,但仍然弄得煞有其事的。
奕詝和几位大臣见过礼后,也不多话,只是站在一边静静的看着这园子的布置。
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相貌俊朗的旗人走了过来:“英亲王,一个人在这赏花呢?”
奕詝扭头一看,原来正是前些日子被道光下令着管正白旗的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此人在后来是道光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在对待外族侵略问题上,是个态度强硬的主战派,按照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成是咸丰朝的一个著名“鹰派”人物。
对于此人,奕詝还是有一些好感的,所以连忙回礼道:“哦,原来是科尔沁郡王爷,失礼失礼。”
“呵呵,英亲王客气了。”僧格林沁因为前面奕詝反对处决洋人传教士对奕詝颇有微词,但是在这官面上还是不敢得罪他,毕竟目前看来,奕詝圣眷正浓,说不定来日能得登大宝也不定。
两人你来我往寒暄几句后,就听太监高声唤道:“皇上驾到!”
只见道光朝冠上插着艾草尖,身穿蓝棉纱袍,红青棉纱绣的二色金龙褂,身上还拴着龙舟大小荷包,带着静贵妃等人来到面前。
众人三呼万岁,道光让他们起身后,微微笑道:“今日端阳佳节,召集大家进宫来与朕一起参加粽席,旨在向大清列祖列宗祈福,愿我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今日既然过节,大家也无须太过拘谨,朕特意效仿祖制安排了金盘射粽的小游戏,希望众爱卿能放开怀抱。”
这金盘游戏,就是把许多的粽子放在一个大盘子里,让大家站在一定的范围内,用小角弓射,射中哪只就先吃哪只。当然这是席后的助兴节目,先要皇上祈福、与众人享用过粽席后才能进行。
好不容易一套似简单却繁杂的仪式过后,道光举起手中的酒杯道:“众爱卿,来,饮了这杯酒吧。”
众人端起手里的酒高呼万岁,浅尝辄止。他们杯里的是雄黄酒,不同于道光的菖蒲酒。
在道光的示意下,一干人等纷纷落座。
奕詝对这等宴席本就不在意,桌上又全都是奕詝不甚喜爱的粽子一类的甜食,所以更是觉得没什么兴趣。
当然道光不发话,也每人敢动筷子,都正襟危坐的看着宴席上方的道光和他的妃嫔们。
好歹道光说可以开始了,底下这帮大臣们才敢陆陆续续有一筷子没一筷子的吃着。虽然他们个个不是王爷就是阿哥,再不济也是个八旗世家,但是皇帝面前个个还是憋着气不敢开怀畅饮畅吃的。
奕詝看着这些人的样态,心里暗暗好笑。
道光在那里还和一个一个的老皇族在互相敬酒,而这些被皇上敬了酒的大臣们,不得不立刻起身感激,更有甚者还跪倒在地才敢饮进手里那杯酒。
奕詝更是百无聊赖,却不料奕訢唰的一下站起来:“皇阿玛,儿臣想借这个机会给皇阿玛表演一段技艺,给皇阿玛助兴!”

“呵呵,好好好!”道光却也似乎察觉到下面众人的窘态和气氛的怪异,见奕訢出来打破这种尴尬当然乐意。
这老六干嘛呢?图表现啊?嘿,可能这些日子在养心殿听政议政一直没讨到好,被自己压着心里着急了吧?奕詝这么想着,却面不改色,只是静静的看着奕訢在园子里拉开把式挥舞起来。
他这里没什么表情,却不知道有一个人正悄悄的盯着他,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
这人便是承了父亲的爵位的郑亲王,肃顺的哥哥端华。
这段时间他眼见自家老六肃顺和奕詝走得有些近了,尽管具体在做什么没有打听到,但还是让端华对奕詝上了心,自己在脑子里开始盘算起来。
说实话,这奕訢如果不是和自己站在竞争的位置的话,他的文治武功以及人才相貌都还算的上乘,是可以加以培养而成为自己的得力帮手的,奕詝看着场下的身影暗暗想到。
奕訢一套挥洒自如、赫赫生风的拳脚功夫表演结束,道光率先拍手叫起好来,余下的大臣们也都相继鼓掌称赞。
“嗯,小六儿功夫有见增进了啊。那朕来问你,你练得一身武艺有何抱负啊?”道光皇帝眯着眼问道。
“回皇阿玛,儿臣练好武功,自然是要效仿我大清圣祖皇帝,驱洋夷、平国乱,助皇阿玛中兴我大清!”奕訢将胸膛挺得笔直,豪气干云的答道。
说得好,奕詝也免不了暗赞。
“好!有志气!只要我八旗子弟人人皆能有你志向,何愁我大清江山永固!”道光脸上红光满面,却又叹道:“看着你们一班兄弟渐渐长大,朕真的是感觉老咯,老咯……”
“皇上(皇阿玛)春秋鼎盛,大清国运昌隆!”一班臣工听了赶紧跪下,齐声呼道。
“呵呵,都起来吧。朕只是一时感触而已,无须紧张。”
“皇阿玛,儿臣想请四哥也来一段,上次南苑行围,儿臣对四哥的功夫是佩服的紧,可再没机会一睹风采,想请皇阿玛恩准,让四哥也展现一下他的本领,好让我等再开下眼界!”奕訢竟然提了这么个请求。
奕詝心里暗骂道,这厮,真会拖人下水!
不过他也清楚,即使奕訢不说,道光也会主动注意到他身上的,毕竟眼下能影响到道光的皇子只有奕訢和自己两人。
当下主意一定,脸色一沉,一副苦瓜脸走上前来,双膝跪下:“皇阿玛,儿,儿臣,心里难受啊……”说完哇啦哇啦痛哭起来。
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一丝真实的情感在里面。但道光及一帮大臣们也全部愣住了,这英亲王是唱的哪一出啊?
“小四儿,怎么啦?出什么事情了?快快起来说话。”道光急了,声音都有点颤抖。
奕詝心里不由一动,一丝暖流溢出。
所以接着他说的话倒有了几分真情在里面:“儿,儿臣,不起来,儿臣听皇阿玛说年纪大了,心里憋得慌啊,皇,皇阿玛是我大清的支柱,是儿臣心、心中的日月啊…”奕詝断断续续的哭诉道:“皇阿玛为大清,劳累奔波,儿臣心里有,有愧啊,所以儿臣只要皇阿玛健康长寿……”
众人这才明白,嘿,原来这位四爷在打亲情牌啊。
不过别人明不明白不关紧,只要道光受用就行了。道光皇帝生性文弱,虽在位时政绩一般,但是他秉承了嘉庆的仁德宽厚,所以对奕詝的这种仁孝的士子作风却是大为欣赏的。
果然,道光眼里竟然也泛起了一丝泪光,全然忘记了刚才还挂念着要看这个四皇子的功夫一事,颤抖着说道:“小四儿啊,你这般孝顺,而且又仁义为怀,朕深感欣慰啊。来,快起来,快起来。”说着竟然走过宴席,走下台阶亲手扶起奕詝。
“皇,皇阿玛,儿臣失态了。”奕詝站起身来,脸上还挂着泪滴,眼里对道光的关心与真情表露无遗。
这里面的真情倒也有五六分是真的,因为自己前生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在杀手组织里又是毫无人道可言的强化训练,所以对道光发自内心的关切他是体会得到的;而另外四分作伪却也难不倒他,因为杀手达成目标前就是最好的伪装者,他更是杀手与伪装者中的佼佼者。
“无妨,无妨,小四儿啊,你额娘早逝,朕对你关心不够啊。来,和朕一起喝一杯。”说着拉了奕詝回到群臣的宴席上,自然有太监送上酒杯和筷箸。
“来来来,大家和朕一起干了这一杯。”道光招呼群臣,也将站在一边发愣的奕訢叫了过来,却单单只是面对着奕詝喝下了那一杯酒。
此刻孰在道光心目中更重,基本上各位大臣心里有了一个底了。
奕訢眼中光芒渐渐黯淡下去了,而大臣中有数人的眼中却熠熠生辉。
这里面,赫然有僧格林沁、端华等人的身影!
——————————————————————————————注:1、僧格林沁着封管理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事是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十七日,这里为了情节安排特提前至五月初五端阳节。
2、这里将圣心基本定下在奕詝的身上,是因为根据历史,道光的立储遗诏是在二十六年的六月份,所以现在可以基本确定奕詝的皇位继承权了,毕竟本书并不是主要写他登基的过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