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根红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震过后的三个月,我也逐渐好起来了,可还是有些消沉,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想在家守着父母,每天起床后,也不梳洗,就坐在院子的亭子里,要么拿本书,呆呆的望着水里自由的鱼,要么坐在沙发上,对着父母的照片,假寐,而脑袋却是空空的,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啥。
小姨本打算把我接到她家去住一段时间,怕我一时半会想不开做出傻事,同时也是为了照顾我的生活,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中,我整个人都小了几圈,压根就从我的身上找不到一丝一毫以前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样子,我死活都没有答应,一方面,我不想离开我的父母太远,虽然他们都不在了,但这里依旧有他们的气息,我舍不得,另一方面,我的到来可能会打乱小姨家的生活节奏,表妹正是中考的冲刺阶段,不能因为我的到来给表妹带来压力,小姨想了想也就答应了,不过为了照顾我的起居,小姨还是从社区的家政公司找了一位阿姨来照顾我。
阿姨姓胡,60多岁,是我们家邻居,而且,胡阿姨就是社区家政公司的老板,儿女都出国了,只有老两口待在家里,一天也没事干,后来就开了个家政公司,不为赚钱,只为了活动筋骨而已。听说当初儿女曾动员老两口一起出国,他们都以叶落归根的说法而没有答应,儿女们只好用这笔钱给老两口开了这家家政公司,老两口自己平时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日子倒也过得悠闲,快乐。
当小姨要为我找个保姆上门求助时,听过小姨的解释后,胡阿姨就毛遂自荐,主动要求来照顾我,而且不要一分钱,小姨觉得不好意思,胡阿姨却说小风这么小就遇到这件事,肯定需要大人的开导,于是胡阿姨就来到了我家,每天负责打扫卫生,为我做饭,洗洗衣服,做做家务。
这天,胡阿姨看见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就走过来说
“小风,今天天气不错,阿姨陪你出去走走”,
我猛的一惊,说“阿姨,没事,我好着呢,我不想出去”
“走吧,我们出去转转,一来呢,阿姨打算出去购置点生活用品,阿姨还想让你帮忙拎点东西呢,二来吗,阿姨看你这个挂坠少根红绳,放在家里指不定那天就找不着了,还不如我们出去找找看有合适的红绳吗,回来后,阿姨给你收拾下,你就带上吧,再咋说,也是一件宝贝呀”,说着,胡阿姨把那个玉挂件递给我,
我一听,抬起头,对胡阿姨说“谢谢你,胡阿姨”,伸手接过玉挂件,顺手放在兜里,
“谢啥呀,这孩子,走,咋娘俩出去转转”
“恩”我一转身,抹去眼角的泪水,站起身来,说,“好,阿姨,我们出去转转吧”
“好啊,走”阿姨拉着我走出了家门。
来到街上,好多的人,好多的车,川流不息,看着这些,我有点害怕的往胡阿姨身边靠了靠,胡阿姨见状,拉住我的手,说,
“孩子,别怕,没事,阿姨在这呢”,
“恩”我看了看胡阿姨,眼睛里流露出鼓励的神色,我点点头,迈出了步子,逐渐融入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而我的手,和胡阿姨紧紧的拉在一起。
大街上,好多的店铺商家门口都挂着“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祖国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的条幅,街边的电视幕墙上,滚动播出着各个机关单位,团体个人的踊跃捐款的画面,屏幕底部长长的捐款数额,引得好多人驻足观看,音响店里传来好多明星为抗震救灾所演唱的歌曲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的积极,鼓舞人心,现在,整个社会都在为灾区的重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整个社会带给每一个人“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的信心,“天灾无情人有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天灾面前更加紧密,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在为了“支援灾区重建”这样一个目标而统一向前。看著这些,我的心,感到有些温暖,紧锁的心门逐渐也有些松动。
“阿姨,你看,前面那么多人,在干吗”我伸出手,指着前面,在不知不觉中,我和阿姨的手分开了,阿姨看着逐渐开朗的我,笑了,
“在哪,哦,我们过去看看”
“走,我前面开路”
“好,你在前面走”
我们挤进人群里,一看,原来是市民政局和的士公司一起“为灾区献爱心”活动,好多人都在踊跃捐款,而且捐了款的的士司机都能领到一根红色的丝带,系在后视镜上,随风飘扬,也是一道漂亮的风景,而有好多人没有地方系红丝带,骑自行车的干脆把它系在自行车的把上,而有的人干脆就系在自己的左手腕上,感觉也挺好看的,我就说吗,刚才在路上看见有那么多人都系着一根红丝带,原来出处在这里。

我挤到捐款箱跟前,摸出钱夹,数也没数就投到捐款箱里,一旁有位工作人员见状,说“小伙子,过来签个名吧”,
我一回头,对他说“不用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就当是为了灾区重建”
“没关系的,你就签一个名吧,这样为了统计一下数据,”
我迟疑了一下,说“那好吧”接过笔,在签名簿上写下了“志愿者”三个字,这时,就听见“咔嚓”的一声,一边的一位记者拍下了这一场景,我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然后转身离开了,
“这位同学,请等等,还有一条红丝带呢”身后传来那位工作人员的声音,但我已经挤出了人群,没有听见他的话语。
找着胡阿姨后,胡阿姨对我说“小风,捐了吗?”
“捐了,捐了一把”
“一把,一把是多少?”
“我也不知道,那么多人,我也没数,直接从钱夹里抽了出来一沓就放到捐款箱里了”
“这样呀,呵呵,小风就是潇洒,哈哈,”胡阿姨笑着说
“阿姨,您别说了,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一边的路人听见说“是呀,好久没有见过这么踊跃的场景了,咱也去”,
“走,我们也去”又有几个人加入到捐款的行列中,我和阿姨相视一笑。
“哦对了,阿姨,我们先去购买日用品还是去找红绳呀,”
“呵呵,小风,日用品呢,咱不买,家里还有呢,今天主要是阿姨带你出来走走,闷在家里会闷出病的”
“好呀,阿姨,你骗我”,我故意装作生气的说,可眼角的笑意却出卖了我
“哈哈,小风生气了,乖孩子,别生气了,阿姨今天给你做好吃的”
“做啥好吃的?”我装作气鼓鼓的说
“恩,让我想想,红烧肉,,昨天做的,回锅肉,前天吃的,盐煎肉,大前天。。。”
“阿姨,求求你,别说了,我口水都出来了”
“哈哈,小风,你败了吧,好,今天阿姨给你做红烧排”,话未说完,就被别人打断了
原来,在我和阿姨在讨论做啥饭的时候,“这位同学,请你留步,好吗?”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女声,一个女生的声音打断了我们的谈话,我们停住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的那位女记者,她手里拿着一根红丝带,笑吟吟的看着我们。
“你好,请问你是?”我问到
“你好,我是市电视台的实习记者,我叫苏薇雪”,那位女记者答话到,
“哦,你好,请问有啥事吗?”
“哦,是这样的,刚才我在捐款那边做采访,刚好看见你来捐款,于是,未经你同意给你拍了一张照片,对不起,而且,你捐完款后没拿这个,所以,我就过来了”
“没关系的,你也是工作需要,再说我还要谢谢你带来的红丝带呢”我说着,从她手里接过她递给我的红丝带
“没事,举手之劳,我可以做个采访吗?”
“采访?采访谁?采访我?采访啥?”
听到我一连四个问句,苏记者笑了,笑着对我说“是呀,采访你,就采访你刚才捐款的事”
我一听,看了她一眼,对她说,“对不起,无可奉告”,一转身,拉着阿姨,走了
苏薇雪奇怪的看着我们离去的背影,感到莫名其妙,“真是个怪人,刚才还好好的,咋突然变成这样了呢,真奇怪”
“小苏,小苏,快过来”,远处的带班记者王成冲她喊道,
“哦,来了”,她一边应着,一边看了一眼我们的背影,转身朝王成走去。
原来,今天是苏薇雪到市电视台上班的第一天,她,天京大学新闻系大三的学生,被调配到市电视台新闻采访部实习,今天一大早,台里安排她和王成一起来采访为灾区捐款的事,准备在晚间新闻后做个专访,他们正在搜集素材,刚好看见我过来捐款,因为我没有数具体的捐款金额,她很好奇,所以,藉着为我送丝带的机会来采访我,结果还碰了一鼻子灰,到现在还在郁闷呢
“小苏,我来介绍下,这位是市民政局的李局长,这位是的士公司的杨经理,他们就是此次活动的提议者和倡导者,而且还身先士卒的捐款。。。”王成的声音打断了苏薇雪的想法,她抬起头,脸露笑容的对李局长和杨经理打招呼,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可脑子里,把刚才那个男生的相貌存了起来,“以后有机会再说”
而我却丝毫不知我已经被人惦记了,只是感觉后心有点凉,抬头看看天上的红太阳,摇摇头,继续和阿姨讨论着怎样把红丝带编成一根又结实又漂亮的红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