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偷印取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巨野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有个大湖泊,名为梁山泊,湖面有800多里宽,盛产鱼虾莲藕蒲草。湖的北部有一座方圆20多里山峦起伏的岛,名曰:梁山。梁山泊地区的农民深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纷纷逃往梁山,结寨起义,形成了以36位头领为骨干的数千人的起义军,转战于梁山周围地区,屡屡打败官兵,朝廷称其为“河北巨贼”。在武力镇压失效的情况下,朝廷决定采取招抚的措施,诱其投降。起义者未为统治者所骗,反而步步为营,逐渐扩大活动地区,所到州县的官吏都望风而逃,声势日大。
统治者也是个怕强欺弱的主,既然拿反贼没辙,就只好加强对其他地区的压榨。江南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百姓更多受到强取毫夺,敲诈勒索。
朱勔和应奉局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恶不作,他的财产不计其数,住豪宅,拉拢地方官员,设置私人卫队,俨然一个“东南小朝廷”。
美丽的春天总归短暂,炎热的夏天如期而至,令人意外的是,青溪县遭遇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旱灾,天上整整有两个月滴雨不落。人们整天无精打采,烦躁不安。
这两个月,寨主李荷通时常告戒弟子:“田地里的庄稼是大家食物的来源,怎么也不能出岔子。”
“师弟们,去灌溉庄稼了。”一声吆喝,大家都往寨外跑。
对青龙寨弟子来说,每日给庄稼浇水成了一项自觉的行动,稻谷在平地,蔬菜瓜果在山脚和山腰,还真是繁重的体力劳动。
“都两个月了,怎么还不下雨呢?”王秀珍抱着孩子,满面忧愁地说。最近这孩子老是哭闹,大概也是在抗议这无法忍受的酷暑。
李荷通说:“我们这还算好的,面临大江,虽不下雨,但是有水用,不似有些地区,泉井涸竭,度日如年。”
陆管家过来说:“寨主,百姓们都去庙里祈雨了,我们要不要去呢?”
李荷通笑道:“能求到早求到了,不是天天求雨吗?还不是不下,现在百姓集体去了,我倒想看看是不是真能下?”
陆管家一躬身说:“我明白了。”就退去,脸上尽是些忧虑。
林雪峰和石彦威自从结识了明教的朋友后,经常往帮源洞跑,和那些朋友聚会。这天,他们站在稻田中央,放眼望去,只见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全都蔫了,看来今年粮食要绝收了。农民们站在干裂的稻田里,心痛地望着彻底枯死的稻谷,欲哭无泪。
方腊过来说:“已经找不到水源了。百姓的日子难熬哪!”
林雪峰说:“听说现在百姓们吃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而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一些杂粮,都被官府搜括得一干二净。真有此事?”
方腊点点头,叹道:“是啊。最近也为家事困扰,自己肚皮饿不要紧,要命的是家里老的小的饿得哇哇大叫。”
这时,来了一帮兄弟,吴邦首先开口:“教主,我们不要再犹豫了,去县城把粮库里的粮食弄出来分给大家吧。”
陈十四也催促:“反正县城的粮食也是从咱们这里一车车拉过去的,抢了也是抢自己的。”
仇道人也劝道:“县衙粮食满仓,酒醉陶陶,我们兄弟呢,光看教主就知道了,饿得精瘪,只剩一把骨架了。”
众人说着就心头火起,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动武去抢。
方腊听了,沉思了一下,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
大家齐声催他:“教主你快点想个办法吧,这日子没法过啊!”
方腊安慰众人说:“大家不要着急,等我想好了立刻通知你们。”众人摇头叹息而去。方腊心里不是滋味,虽然他已然有了盘算,但还没有十分的把握,兄弟们的齐心让他很安心,但同时也是一种莫大的压力。
方腊问林、石二人:“二位兄弟知道官府的散粮方法吗?”
石彦威道:“不如去问问私塾里的老先生。”
三人便去找了私塾老先生。方腊见了老先生深躬一礼:“请问老先生,官府散粮是怎个散法?”
老先生是个热心肠的人,说:“那要有官府的告示才行啊!那告示你可见过。”
方腊说:“见过的,有了告示,他们就肯散粮么?”
老先生回答:“那当然!官府有了告示,谁敢阻挡?不过现在的官府,他们哪里会散粮啊!”

方腊问:“那告示怎么写?”
“写告示容易。”老先生挥笔写了一张,递给方腊。
方腊心中一动:“老先生,有了这个告示,我们是否就可以向粮库要粮去?”
老先生哈哈大笑:“告示上要盖官印,没那颗印怎么要粮呢?”
方腊一听要盖官印,不由皱起了眉头。可是再一想,又觉得官印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不过是用木头刻上几个字,难道我们自己就不能动手来刻么?想到这里,作别老先生:“多谢先生,学生们告辞了。”石彦威问:“方先生想到妙计了吗?”
方腊笑着说:“我想用豆腐干来刻官印应该可行。”
林雪峰想起来什么,问:“那官印刻多大,什么样子?”
一句话把二人给问住了,是啊,该怎么刻,刻的不对不但白忙活,万一露出马脚,到时候还会出大麻烦。
林雪峰想了一计,说:“不如这样,去县衙把官印给偷出来。”
偷官印,好注意,可是谁去偷呢?方腊看看二人,众人中数这二人功夫不错,应该能够胜任,当下说道:“二位兄弟能否替我跑一趟呢?”
林雪峰回答很干脆:“好,方先生,我们愿意效劳。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二人当下往县衙而去,他俩都是劫过富,济过贫的,对此也算是轻车熟路。夜晚,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而县衙里的差役比那星星还懒惰,直接在岗位上睡得香喷喷的,托他们的懒,一阵摸索,顺利地拿到了官印,为了省掉送回来的麻烦,干脆拓了个样本回来,把官印放回原位。
有了官印,立马开始模仿着做,方腊的这个办法真是好用,豆腐干松松软软的,很容易就切成同官印一样大小,刻字一刻就刻成了。然后,往告示上一按,正同真的官印一模一样,不差分毫。望着杰作,三人开怀大笑。
方腊拿了这张告示,就通知他的兄弟们,大家领着全村的穷苦乡亲,飞也似的跑到县城里去。
到了粮库附近,方腊叫大家先在旁边小弄里待着,自己带了一个机灵善于应变的小伙子,朝粮库走去。
走到粮库门边,方腊偷偷把假告示交给这个小伙子,对他说:“你在门边站着,看到我在里面把手一举,你就马上把告示贴在墙上,再去把大家叫来。”说完,就放大步子,直接向粮库走去。
刚进粮库大门,衙役就在过道上用刀拦住了他。衙役喝问方腊:“你是干什么的?快点离开,否则就不客气了。”
“我们是来领赈灾粮的!”方腊也不慌张,故意拿起手里的米袋回答。
衙役高声喝道:“县太爷没有告示,不能领!”
方腊又说:“有告示怎么办?”
衙役恶狠狠地说:“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没告示就抓你去坐牢。”方腊一看机会已到,就把手一举说:“好,一言为定!”便拉了衙役到门外来看告示。
那个衙役朝墙上一看,果然是一张告示:端正的字体,朱红的方印,明明是县太爷出的告示么!奇怪,他一时摸不着头脑,呆在那里了。
这时,后面一大堆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叫;“县太爷告示到处都贴了,为什么还不散粮?”
方腊对衙役说:“刚才可是你说的,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现在告示有了,快点开库,要不,我们自己动手了。”
衙役被弄得毫无办法,又怕人多手乱,闹起来不得了,只好放大家进粮库去。
方腊和大家进了粮库,一面搬粮,一面守住大门,不让衙役走漏消息。等到大家都把担子装满了,才高高兴兴地扬长而去。
回到村里,大家兴高采烈地庆祝满载而归,笑话衙役的愚昧。
而衙役呢,匆忙去找县老爷问个明白,县老爷大发雷霆:“混帐东西,老爷我什么时候出过告示了。”
衙役一脸的委屈:“不信的话,老爷您自己去看。”
来到告示前一看,还真像自己出的告示,瞪了眼,傻了脸。
衙役壮了壮胆问:“老爷,您最近是不是容易忘事啊?”
县老爷眼一白,喝道:“岂有此理,你骂我老糊涂了吗?”拂袖而去,一边还神神叨叨:“奇怪,真是奇怪!”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