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国家国民平均收入远低于其他……思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一个国家国民平均收入远低于其他一些国家国民平均收入的思考
Sunline
这个题目太大了,不可能思考全面,下仅以偏论之,不要把现实中东西往里面套,否则得到的可能仅仅是自己的误解。
决定一个国家国民平均收入的源头是这个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否则,即使这个国家不断发行的货币,以维持国民平均收入在一定的水平,这些货币却缺乏足够的基础以支持其应该具有的实际的价值(以之前的状态对比)的话,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实际上起不到增加国民平均收入的目的,相反由于引起的种种现象的反作用,反而可能起到增加国民平均收入的反作用。
简化一点,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是决定这个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生产力越大,国民创造的价值越多,国民平均收入也就越多。
如果自发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以种种形式收归国有的话,即国有化,会不会导致生产力增加的速度放缓呢?那么反过来,私有化呢?或者以一定形式的各种联合呢?这个问题很复杂,这里不加以讨论。
官僚主义会不会导致生产力发展放缓呢?
**、贪污等现象会不会导致生产力发展放缓呢?
这些倒不一定是导致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原因,生产力的现状反而可能也是导致这些的原因之一吧?也就是说这是一条条的联系在一起的循环构成的一个整体形式上的循环。
一个国家有一定形式国有化、私有化、官僚主义、**、贪污等,你就假定其他国民平均收入更高的国家、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更大的国家、国家的生产力更高的国家,就没有这些现象吗?不知道这些是不是只有量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呢?如果说有本质的区别的话,你认为正是这些本质的区别导致了上面的结果?
如此,我可能就不能把这个问题的关键放在上面所提及的这些概念上了吧?
那么,在量上面的区别下,
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多个国家的生产力的不匹配的发展?
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多个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的不匹配的发展?
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多个国家国民平均收入的不匹配的发展?
导致这种不匹配结果的本质的、关键的因素究竟在什么上面呢?
一个国家和其他国民平均收入更高的国家、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更大的国家、国家的生产力更高的国家在量上的区别,或者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足以导致不匹配结果的因素,诸如此类,现在暂时将这些从注意力范围内移除,去寻求导致不匹配结果的本质的关键因素。
这个关键因素,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是本质的,而不仅仅是形式而已。
最后我把目光放到生产力的驱动者,国家国民创造的价值的产生者上面,这是人!但是不是特殊的人,而是足以代表这个国家国民群体的人们,我说的不是管理者,虽然管理者也作为全体的一部分,但其数量上并不占绝对的优势。这是个抽象的概念,你可以找出全体中一群实际的个体,但这个概念的真实含义在这群个体之上,并非形式。
正是在多个国家间足以代表这些国家自己国民群体的人们的本质区别导致了不匹配结果的产生。
而且我不能用“好”啊,“坏”啊,等“价值”概念对此进行判别。
这种足以代表这个国家国民群体的人们的本质区别不是存在于人种上的,而是存在于思想的禁锢程度上的!
在某些方面“相对禁锢”思想的足以代表这个国家国民群体的人们比那些在某些方面相对开放思想的足以代表这个国家国民群体的人们所在的国家生产力、国民创造的价值、国民平均收入将或正在呈现相对“负”发展趋势。
最后总结一下,一个大部分思想“相对开放”人所处的国家的国民平均收入将或正“大”于其他大部分思想较为禁锢人所处的国家,国家生产力、国民创造的价值同样如此。

一定期限内上面所说的本质的关键因素可能发生改变,但是,请注意:物质的需求量是有限的,产量也是有限的。一时的技术的发现,最终被上面所说的这个本质的关键因素所超越,可以说这个本质的关键因素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是最终决定国家生产力、国民创造的价值、国民收入的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现取名为“开放的思想”。
“开放的思想”作为这么个本质的关键因素会不会引起误解呢?我自己是知道的,但是读者不知道是否知道呢?
首先,这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人具有绝对的“开放的思想”,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进程,而作为结果?这是并不存在的,可能定义得太宏观了吧?
其次,如果思想“开放”了,但却不符合现道及其基础,如何?
总不见得说不符合现道及其基础的思想“开放”,就不是真正的思想开放?
甚至说没有发现现道及其基础就是因为思想“开放”的还不够?
或者说“符合现道及其基础”比“开放的思想”更加关键?
如果没有“开放的思想”,请问如何“符合现道及其基础”?
那么就是说,“符合现道及其基础”同样也是本质的关键因素,而这个本质的关键因素也是最终决定国家生产力、国民创造的价值、国民收入的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
幸好这两个因素并不怎么地互相冲突,至少表面上看好像是这样的,否则呢?
这里只是简单地加以并列,而之间实际的联系呢?我能够全部描述出来吗?
但是这么一来,我就不需要对思想如何的开放才算是真正的开放再加以描述了,另一个并列的因素已经帮我排除掉其中的一部分了,不是吗?
那么“符合现道及其基础”这个因素和“开放的思想”这个因素相比有什么地方同样可能被误解的呢?
鲁迅观察旧中国的现状,弃医从文意图拯救国人的思想,这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反正,思想禁锢的人是不会承认自己思想并非开放的,而绝对思想开放的人又是不存在的,总之,要根据现道及其基础行事,但能完全作到的好像没有,否则,人是不会处于他现在正处于的境地的,但是也不能说无奈什么的,因为这就是人啊。
上面的文章我试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写出来之后正好应了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了,上面仅仅是草稿,没作什么修改,冗余得很,颠三倒四、废话百出,而我又比较懒,懒得使之变得再完整一点。
真正的完整不知道是否存在?
而刻意提供一种虚假的完整性?
不知道是用来糊弄自己呢?还是用来糊弄读者呢?
自己倒也算了,就怕读者看了比较完整的所谓“完美”的版本,却当成了真正完整的,自己却不思考了,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不过,虽然完整性就在眼前,但是就算是虚假的完整性也是需要自己才能发现的,不是吗?而作品从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使作品成为它所成为的东西?-Sunline
人的思想是最快的,同样也是最慢的,至少我发现,现在我的思想,好像仍然还是如此的,不知道这是否是现实的?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
没想到前几天写的一段草稿今天随便贴上来,晚上发现居然上榜了?!
随便改了几处语法错误。
祝福灾区人民、支持灾区重建、发展!
看了半天,头昏了吧?放松一下吧……
《无偿献血支持灾区,享半价游上海海洋水族馆!》
还有有一点点上海海洋水族馆的照片,不断更新中哦……
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啦……
2008年5月28日星期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