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武帝雄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前141年,年仅16岁的刘彻即位,这就是后来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
此时的汉王朝,经过60多年的积聚,已经是府库充足,人丁繁茂。
年纪尚轻的刘彻,由于刚接手政权,对国家大事还没有多少概念,脑袋里又充满了祖辈们的和亲嘱托,因此对于匈奴的几次入寇,心里着实有着几分的惶恐,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加上对闽越的少数民族的用兵,为汉武帝增添了不少的胆识和政治经验。便日益感觉到了对匈奴动武的时机到来了。
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刘彻做出了第一次尝试。
雁门马邑的一个本地大豪叫聂壹,他劝驻地的将军王恢利诱匈奴,骗单于入塞,趁他无备发动袭击。王恢想想是个好主意,便上疏汉武帝,要求出兵。汉武帝正想捋捋匈奴的虎须。
6月份,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负责接待外宾的官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共三十余万兵力,潜伏于马邑附近的山谷之中。
一切部署停当后,便让聂壹去匈奴行反间之计,约好某日斩杀马邑的地方军政长官,并悬挂头颅于城门上为信号。单于得信大喜,便亲率十万大军入寇,行至武州关塞时,单于发现山野上满布牛羊马等牲畜,四周居然看不到一个牧人,这实在有点反常。心中不禁疑窦丛生,转念一想,便下令停止前进,转而派出一支小分队从附近的一处亭塞里俘虏了几个汉军官兵,有一个是雁门尉史,从他的口中得知了汉朝诱捕的大致计划后,单于大吃一惊,一手指天,感叹道:“天不亡我啊。”于是命令全师而还。
汉军徒劳地守候了几天几夜,连一个匈奴的影子都没看到。
汉武帝雄心勃勃的初次北伐就这样夭折了。徒然耗损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王恢因首倡此举,获罪自杀。
但从此拉开了汉匈两族大战的序幕。
作为报复,匈奴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30年),和元朔二年先后入侵。
第一次,时值秋高气爽,草盛马肥,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劫掠二千去名百姓而去。又入雁门、渔阳(北京密云西南)两地,杀掠上千人。
第二次,入上谷(河北怀来东南)、渔阳,又杀掠官兵百姓上千人。
卫尉韩安国以材官将军身份正戍边渔阳,被匈奴大军围困。汉武帝随即派车骑将军卫青,率领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各万骑,从4个方面出击驰援韩安国。其中卫青追至龙城,斩首二百余级。
卫青,他的母亲本是平阳侯的一个小妾,与府中小吏郑季私通生下了他。他的同母兄有卫长君,大姐卫孺,二姐卫少儿,三姐卫子夫,弟弟卫步、卫广。
当时,他在平阳公主家做马奴,专门负责饲养公主家的马匹,而三姐卫子夫是平阳公主的贴身丫鬟。
有一天,汉武帝闲来无事,便来到这个姐姐平阳公主家做客,巧见花容月貌的卫子夫,便色心大起,将她带回了皇宫。卫青也身凭姐富,一跃进宫做了建章监、侍中。一年后与好友公孙敖一同升为大中大夫。
卫青有将帅之才,又精于骑射,材力过人。对上礼遇士大夫,对下结恩普通士卒。
这是他第一次登上军事舞台,便显示了非凡的勇力和成果。
因追随卫青而功封平陵侯的苏建后来对司马迁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将军位尊功高,天下倾心。我曾经劝他仿效古代名将卿大夫那般招延宾客门人。大将军委婉地答道:‘自从前朝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玢)厚结宾客,各树朋党,相互攻击,以致败亡,皇帝陛下常常切齿痛恨(这种情况)。况且亲附士大夫,招贤纳士,罢黜不肖之徒,那是天子的权柄。我们作为臣子的,只要奉法尊职就可以了,何必非得那样呢?’”他的为人谦恭敬上如此。
其后不久,卫青、李息再出云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以西至陇西(甘肃),击败了匈奴支属的楼烦、白羊王,斩首数千,获牛羊等百余万头,占领了其黄河以南全部土地。
汉武帝在其上设置朔方郡。
第二年,匈奴王军臣单于病死,他的弟弟左谷蠡王攻破军臣之子于单的部队,自立为王,于单只身逃奔汉朝,被封为涉安侯。
元朔五年(前126年),春,大旱,匈奴右贤王一部入寇。
车骑将军卫青奉命帅三万骑兵从高阙(位于内蒙古)起兵应敌,另外卫尉苏建、左内史李沮、太仆公孙贺、代国相李蔡自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自右北平出击,共十余万人马,参与围捕右贤王。
右贤王以为汉兵绝远,不会来的这么快。连日来都在毡帐里与手下将官们饮酒作乐,不醉不休。等到发觉,已经被团团包围了。最后,吓醒了的右贤王在一个漆黑之夜独身匮围而出,手下裨王十余人、军民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十百万头全部落入汉军手里。
卫青振旅而还。至边塞,汉武帝授予的大将军印便已送到。随之而来的奖赏是增封八千七百户,三个幼子伉、不疑、登,在襁褓之中拜为列侯。卫青屡辞不掉,只得领受。一同受封的还有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为龙额侯,公孙贺为南窌侯,李蔡为乐安侯,李朔为涉轵侯,赵不虞为随成侯,公孙戎奴为从平侯,李沮、李息、豆如意等全部赐爵关内侯(关内侯,爵位名。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
第二年,大将军卫青于二月、四月又两次对匈奴用兵,虽斩获颇多,然而手下右将军苏建损兵折将,前将军翕侯赵信还投降了匈奴。可谓功过相抵。
与此同时,汉初另一位名将霍去病也开始了他的辉煌的军事生涯。
霍去病,卫青二姐卫少儿之子,也是与平阳县的一个名叫霍仲孺的小吏私通所生,他借助卫青登上政治舞台,稍后不久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又借助他进入政坛,成为权倾一时的重臣。
这一年,他十八岁,作为骠姚校尉跟随自己的舅舅卫青远征匈奴,独立率部斩首二千余级,其中有单于的伯父行藉若侯产,还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以及其余相国、当护、大小侯王若干人等。
汉武帝龙颜大悦,觉得这小子大有前途,于是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草初长,莺啼柳稍头。
官拜骠骑将军的霍去病带万骑出陇西,历匈奴五王国,转战六日六夜,过焉支山(今甘肃兰州东南)千余里,与匈奴主力苦战于皋兰山(今甘肃兰州黄河西),杀死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并俘获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俘斩匈奴兵八千九百余,并获休屠王祭天用的金人神像。其后,再越居延(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部),过小月氏(甘肃、青海一带),抵达祁连山(天山),俘虏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等二千五百人,斩首三万二百级。
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是年入秋,匈奴爆发重大内乱。
由于浑邪王与休屠王接二连三地被汉军打败,损失惨重。单于极度恼怒,甚至动了杀掉二人的念头。两人深感恐惧,便密谋降汉。
就在一切准备停当之际,事到临头休屠王却又后悔起来。
作为多次入寇的主力,休屠王实在不知道投降汉朝的结果是祸是福,便想退而求其次,去向单于请罪。浑邪王听后,心里顿时怒火上升,恶向胆边生,但仍然假意答应,趁他不备,突然拔刀剁去,霎时休屠王的人头便滚落在地。
于是浑邪王立刻假传手令,将休屠王的部众与自己所属布众会合,宣布即日开拔,渡河南下,在行军的路上,又有一批不想投降的人意欲逃跑。浑邪王担心控制不住局势,赶紧向也正在渡过黄河的霍去病报信,霍去病立即帅精骑火速驰入浑邪王大营,斩杀逃亡分子8000余人。这才是人心惶惶的大队人马安稳下来。
最后到达长安的有四万余人,号称十万。汉武帝将匈奴降众安排在陇西(今甘肃临洮)、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上郡(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等五郡长城塞外,称五属国。

浑邪王被封为漯阴侯,与之随降的有裨王呼毒尼等四人也被封为列侯。骠骑将军霍去病增封一千七百户。
原浑邪王的领地被设置为酒泉郡和武威郡。
浑邪王的投降,对匈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原先控制的匈奴西部,是汉朝通往西域的门户。至此,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汉武帝便派中郎将张骞,带领三百人,牛羊数以万计,金帛数千万的礼物出使西域。他们的足迹踏遍乌孙(今吉尔吉斯斯坦)、大宛(今土库曼斯坦)、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大月氏(伊犂)、大夏(今新疆和田一带﹐属东伊朗人种)、安息(伊朗)、身毒(印度)、于阗王国(新疆和田),鄯善(天山东部南簏的吐鲁番盆地东侧)、莎车(今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疏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西北部)、焉耆(新疆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危须(博斯腾湖北岸)、尉黎(新疆尉黎)等三十六国。
元狩四年(前119年),夏,长星出于西北。
有将星陨落。
而这颗将星,便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本来也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了。可看着身边的战友同僚都一个一个地升官封侯授地,自己虽然也是武功天下无双,并且屡立战功,转任过边关七个郡守。却始终不能入武帝的法眼,到老都没有取得过封侯荣耀。
遥想当年年轻时,武帝的爷爷汉文帝曾经惊艳于自己的武力才华,曾经发出感叹说:“使李将军,遇高皇帝(刘邦),万户侯何足道哉”,那是因为当年国内一片和平景象,英雄武用武之地。可如今的圣上---汉武帝,让我与匈奴大小无数战,不如我的人都能封侯拜印,唯独我。。。。。。唉。。。难道这就是天意。
这时,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将要再征匈奴。李广认为这是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便坚决要求随队出征。汉武帝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他,但又私底下告诉卫青,不要让他单独与单于接战,以避免老将军受损。
汉军出边塞千余里,至单于王庭。
骠骑将军帅五万骑兵,出边塞近二千里,斩获屯头王、韩王等七万四百余级,封狼居胥山(今蒙古共和国境内),登临瀚海。
另一路卫青率精锐部队袭击单于。而命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路出击。东路道远,不易碰上匈奴大军。再加上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刚失掉侯爵,担任中将军随大将军出征,卫青想给他立功机会,所以把李广调开,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与单于对阵。
李广明白这一内情,但坚决拒绝调动。
卫青不接受他的请求,命令长史下道文书,让李广赶快到所在部队去,照文书说的办。李广没有向卫青告辞就动身了,内心极其恼怒地回到营中,领兵与右将军会合,从东路出发。部队因无向导,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耽误了约定的军期。
回师后,卫青派长史拿了干粮酒食送给李广,顺便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李广不予回答,卫青又派长史紧催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听候审问。
李广回到军部,对他的部下说:“广自结发以来,共四十七年,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随大将军远征匈奴,不料造化弄人,我部迂回绕远,迷失行路,以致贻误军机。我已年过六旬,实在不堪去忍受刀笔小吏的诘难了。”言毕便拔刀自刎了。
一代名将,魄散魂飞。
李广一死,全军皆哭。
全国百姓,不论识与不识,都为他流泪。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中写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矣。”
李广生有三子,长子李当户和次子李椒都早于其父去世。其中老大有个遗腹子叫李陵,在天汉二年(前98年),与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的小舅子)出征匈奴,兵败被俘,后来投降匈奴,直至老死北荒,再也没有踏上过中原的土地,这是当时影响极大的一件政治大事,也是造成司马迁被处于腐刑的直接原因。
老三李敢,当时也正跟随骠骑将军出征,父亲自杀后,心如刀割,因此非常痛恨大将军。一直想找机会杀了卫青替父报仇。
有一次,他陪同汉武帝去甘泉宫附近打猎,包括卫青、霍去病等在内的一批皇亲大臣也跟着去了。李敢见到了卫青,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热血一下子直冲脑门,二话不说,抽刀便朝卫青斫去,卫青也是武将出身,虽然事起突然,但身手也够敏捷,于千钧一发之际躲了过去。大刀堪堪从左臂划过。
霍去病也在身旁,见状大怒,立即拔箭,拉开满弓,对近在咫尺的李敢“嗖”的一箭射去,这支御赐的弓箭将李敢射了个对胸穿,李敢当场送命。
事后,汉武帝对外宣称李敢在打猎时被云鹿顶死。对李家进行了象征性的安抚。
再加上已经混到了丞相位置的李广的堂弟李蔡,在李广死后的第二年,一个不注意,被人弹劾说侵占了先帝汉景帝园陵的土地。被逼自杀。李家人便在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了。
其后,又对匈奴进行过多次征伐,双方胜负参半。
客观地说,经过汉武帝的大力征讨,“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目标完成了。同时,武帝还派兵南征闽越、巴蜀,东讨东瓯、朝鲜。开疆拓土,远播汉家威名,这些都是积极正面的成果。
当然,在汉朝辉煌的背后,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了中国被疲弊的窘像。也为刘彻赢得了“穷兵黩武”的“千古美名”。
但不要忘了,就是这个被“鸽派”所不能容忍的封建帝王,到了晚年,却能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对于连年征战,劳民伤财,发布了一道《轮台罪己诏》,向天下百姓认错。后来虽然也有“罪己”的皇帝,但他是第一个也是态度最认真的一个帝王。
全文如下: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公军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