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盼(十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便是分秒必争的境况了,很快的坤平郡守就暗里派人来传话,接李何出了客栈。半刻便来到了一处幽静的民宅后巷,早早有人候在门前,恭敬地引李何进门。
“微臣坤平郡守邓知拜见大学士。”一个儒衫打扮的男子恭恭敬敬地向李何拘礼。
李何一点头,向前扶起邓知,“邓郡守的效率还真快啊!”
邓知一抱拳,“还是李大人明鉴,属下无能,竟然坤平发生这等大事,必将协助大人铲除外贼。”
李何微微一笑,这邓知可真是个人精,一转头就把话说成了协助。仔细打量了下邓知,年纪大约三十上下,比自己还大上了几岁,皮肤有久居海边人氏那种特有的泛红。(很喜欢《三国》原着里的邓芝,总觉得是个意气风发的才俊,请大家以《三国——见龙卸甲》里邓芝的扮演者安志杰作想象!)
“如果让高丽人出了坤平,大摇大摆地回去那可是邓大人的全责了!在下看来高丽这次出的多是精英,不晓得邓大人有了什么应对之策了吗?”李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划清责任,再顺便拗点高手。
邓知也当了那么多些年郡守,一直待在坤平不得晋升,如今还被一个比自己年轻的大官教训,心中也颇为不屑。自己本就是游侠心性,坤平虽是东部大都,但一直远离皇权中心,官场上也是郁郁寡欢。当今圣上当权尚不到一年,但下达的国训官制倒是条理分明,有整肃朝纲之气。其实这远近闻名的赛金会是邓知暗中支持的,尤其是每年的赛仙会的魁首,大多都被自己收在靡下,优异者更是推荐到东海水军中去。坤平发达的交易制度和贸易水平也是在自己的默许之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只是治理之才和官场之才大相径庭,反倒更造就了自己的随意性格。本就没有打算多奉承眼前这个大学士,更可况李何一是文官,二是幸臣,所以邓知眼里多少是有些不屑的。
“可是坤平仅有的也就是朝廷在东海驻守的水军而已,平日也是贸易中心,常有外族人也是寻常,若非要把混入高丽细作算在下官身上,也是常理。”邓知以退为进,还保持着恭敬的态度,只是话语中刺着软钉子。
李何岂是吃素的,心想着家伙藏私不肯出手啊,自己是文官没有调用军队的权利,等到孙凌谦下旨的时候那高丽人不晓得混哪里去了。
“邓大人此话倒是说错了,本官一没有责怪大人玩忽职守的意思,二没有提及大人轻视坤平人口流动的事。这厢只是给大人提个醒,莫非不是为了将来皇上知晓了,按罪论处而已。”李何是什么人,从来是不可吃亏的主,敢跟我耍无赖?
邓知的脸色微微一变,转而笑了,“人都说翰林院大学士是皇上眼前的红人,处事凌厉果断,果不其然。在下一直以为这不过是阿谀奉承的吹嘘之言,如今看来,李大人果不是迂腐的文人。”
尽管邓知的话语中有着明显的妥协,但李何还是不买账,“邓大人谬赞了,本官如何算来都还是个文官,更是不会丝毫的武功。”

邓知无奈的笑笑,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也不多绕来绕去多耽搁了,邓大人治理的坤平的确是繁华的很,本官有机会一定会如实禀报给皇上。现下,还请邓大人亲派些高手给本官。”李何的确是没有时间和邓知玩嘴仗,要尽快找些人手稳住那帮高丽人,单单靠陈少君一个人看着是完全不够的。
邓知应下,唤过亲随耳语几句,“李大人放心,在下这就派三十名亲兵到李大人处报到。”
李何点了点头,然后从贴身的口袋中掏出一个银管,“有劳邓大人了,这是给圣上的密信,请邓大人派一名信得过的亲信送去兵部驿站,自会有人密报当今的。当然了,这密管只有圣上有法打开,旁人若是外力强行开启,不单会身重剧毒即刻暴毙,而且密管也会付之一炬。”李何这样说来也算是给邓知一个提醒,毕竟对于邓知,他了解的也不够多。
邓知一脸虔诚地接过这个银管,小心地放入怀中,“一定不负大人所托,请大人先行一步,亲兵已在门口候着。”
“切勿打草惊蛇。”李何说完,提了提衣摆,走了出去。
邓知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个真是别人口中一副纨绔子弟模样的大学士?李何身上散发出的强烈的压迫感还真是让人不好受啊!邓知也不是等闲之辈,如若不然坤平自从他任郡守之后再也没有海贼之说?邓知立刻唤来一个亲兵,号令集合所有坤平驻兵,分别加紧看守坤平的海港口和城门。
李何虽没有防身的功夫,可看人的资质绝对在一般高手之上,邓知派来的这三十名亲兵各个虎虎生威,绝对比一般亲兵衙役的出色的多。他自然不知道这些人中大多是赛仙会上选拔来的人才,必然不是一般的官差衙役可以比拟的。
即便是这样,李何也不能公然地去抓捕陈绍等人,就因为陈绍手上拿着本属于陈少君的金印?这也是漠北部族的内务事,大孙没有理由去插手。李何之所以要找帮手,就是要控制住局面,当敌人露出破绽的时候有力量可以一举成擒。
很快的,一张封锁坤平的布告出现在坤平的大街小巷,布告的内容是离坤平八十里远的叔宁镇爆发了瘟疫,所有进出坤平的城门全部封锁起来,没有郡守的调令闲杂人等不得随意进出坤平,违令者即刻收押大牢。邓知的动作之快连李何都不得不佩服,先把这帮人困在坤平,看他们还能翻出什么风浪来,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陈绍一行人住在城东的客栈里,之所以迟迟没有动身的原因在于没有确定下来究竟是走海路还是陆路。陈绍是漠北人,从来没有出过海,此次从漠北来坤平仅仅走了不足百里的水路,就几乎吐了半条命。可高丽人是靠海吃海,从海陆回北方再合适不过,却没有料到,这一耽搁竟被这突如其来的防疫困在了坤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