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太子相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说任何地方过年的风俗都很繁琐;沉淀千年的各地风俗,在南来北往的人群流动中被带到了大都市经过相互融汇贯通后,一套复杂而冗长的规矩变成新年不可或缺的体力劳动。而人们根本不愿意去分辨优劣,只要象征好的风俗来者不拒、照猫画虎。于是风俗变成了冗俗,而人们还在不知疲倦地继续挖掘哪怕是山顶洞人的节日习惯……
各国、郡、县、乡的风俗在被逐一执行后下午都快过完了,我们姐弟三人终于被允许携带少量货币出门玩耍。其实初一的街道没什么意思;外城的十里彩棚也结束了,各大商铺也关门歇业了,街上除了少数摆摊的小商贩还在坚持工作外,连行人都是稀稀拉拉地。玩耍是没有目的的,面对空旷的街道只有三三两两的小孩在莫名其妙地游戏。据说外延城外的护城河上众多彩船灯红酒绿,但我们是小孩不应该去那种莺莺燕燕的风月场所,尽管我极度好奇古代勾栏所具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概将外城溜达了三分之一,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我们姐弟三人没精打采地原路返回单眼井胡同。刚进院门就被母亲激动地叫住了,她手里拿着一张亮黄红边的拜帖,神色愉快地将我们姐弟拉进了大厅……
“知道这是什么吗?”母亲神秘地问我们。
“拜帖啊,样子很漂亮。”姐姐连忙作答,积极调动自己的主观意识。
“不是一般的拜帖,应该是皇家专用的。亮黄不是普通人能用的……”哥哥的回答显然令母亲很满意,要不说进了东宫一年多,各种上层建筑的制度已经了然于胸。
哦,这就是亮黄。兄弟在哪个世界都是分辨颜色的白痴,如果让我说我只能说是“淡黄”或“狗屎黄”。
“不错!这是东宫的拜帖,今天下午你们刚走时就有人送来了。”母亲满脸放光,对随后进来的父亲说:“你还没进过皇城吧?看看咱们家的孩子多有出息。”
父亲尴尬地点点头,报复似的专门盯着我说:“去了给我规矩点,多和你大哥学习礼仪,别到时候给我丢人!”
我什么时候丢人了?!甭管多大的场面,咱们两世的生活经验……别说皇家礼仪了(电视、电影看得多啦)就是来个欧洲的鸡尾酒Party咱们也不在话下。
“好了,恪儿一会儿就教你妹妹、弟弟皇家的礼数这个你先拿去看看,别弄脏啦!”母亲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不像父亲爱打击报复。
大哥接过拜帖,我和姐姐都好奇地围过去。拜帖里的一手小楷写得牛X地很,内容引用大量的生僻的字眼……这个时代的文人就是爱显摆,写东西规矩多不说,你要在一个句子里没有夹带四五个生僻字,你就不叫文化人!还好勉强明白个大概;意思是太子回忆以前众人读书时的愉快情景,这过年的大家都回家了,太子自己颇觉孤单找不到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希望大哥带着我和姐姐一同去东宫玩一天,使冷清的新年有点人气等等……
“为什么叫上我和姐姐?我们又和他不熟”我很奇怪,你要见大哥说明了你们的同窗之谊,算是情理之中,但拉上我和姐姐就是情理之外的事了。
“洛儿不可胡说,储君相邀!全家的荣耀啊!这说明你大哥和太子关系密切,而太子又极度赏识你大哥。谁这么小就能文武双全地?所以太子对我们家另外的两个孩子的也产生好奇,想看看你们是不是也出类拔萃……”母亲有惊人的编剧天赋,短短时间就能从一张拜帖引申到家庭教育的高度,并将故事的伏笔埋在皇家这快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上。
父亲点头,一副我也是这样想的表情,并催促大哥开始举办“皇家礼仪”速成班……
新年的闲暇过去地太快了,大年初一整个前半夜我和姐姐都是在大哥的督促下,学习一系列的拜见、问候、答话等规矩。该怎么听太子垂询,怎么端茶杯、坐的时候身体应该摆成什么角度。就连上个茅厕你都得等太子讲述完该讲述的东西时,起身行礼并说:“殿下刚才的言论精妙绝伦,论点旷古烁今!草民鲁钝,需至花园仔细思量云云……”
时至半夜“速成班”勉强结束,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脑袋的新知识,我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是啊!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封建王朝离我遥远而陌生。为什么现代古装片一拍出来就卖座,就是现代人对古代保持着充满好奇的心态,哪怕你交叉了人物和朝代,除了历史学家挑刺外,普通观众只会沉浸在那柳裙华服,刀光剑影之中不能自拔。要是其中再渲染点帝王和民女之间的作风问题,简直就是千万个“灰姑娘”梦想的YY经典。我也不例外,朦胧中飞升而起……穿出院墙到了那红墙绿瓦之中,众多粉黛萦绕身边。正当我左顾右盼,欣赏园林风景时,其中一个貌似姐姐的宫装美人将冰凉刺骨的手伸进我的胸前……

“母亲让我们早点梳洗更衣,免得到时候宫里来人接时让人笑话。”姐姐缩回冰爪,转述母亲大人懿旨。
“不是吧,还不到拂晓,我们是进宫呢还是偷牛啊!”没办法,家里人都魔障了,我记得当年大哥进东宫时,三更就起来了,傻等了大半天才被接走的。这就算是进步了……
梳洗打扮若干时间,我和哥哥、姐姐花枝招展地等待在大厅里,仿佛前世等待家长的幼儿园小朋友,眼巴巴地望着院子大门一脸期待,旁边父母说着一大堆不着逻辑嘱咐的话。
还好,天刚蒙蒙亮接我们的马车就来到了大门。马车虽然不是什么装饰豪华,批金戴玉的B级别。但光车厢上那晃眼的亮黄色漆皮,你就知道此车为皇室所有,有着那种过收费站不用缴费的那种趾高气昂。
随车而来的那位尖着嗓子说话的娘娘腔肯定是个太监,上辈子咱见过骟猪、骟马、骟牛就是没见过骟人,太稀罕了得仔细打量……这位公公还是个痛快人,清点了要接的人数后,依次点名后随即拖上车邀缰绳走人。
马车疾驶出外城街道,不避行人,不管红绿灯,估计要是安个警笛就能响彻京城。一路上仍旧是让人遗憾的稀少行人,我努力地想找到一个面熟的打打招呼,道声吉祥话,可快进皇城了都还没见到个眼熟的……姐姐就更厉害了,大冷的天,把个暖车帘子大打开,小脸露在外面满脸冻地通红发紫,看谁路过都想招呼一下,但直到马车停下皇城大门检查时,也没见个能将今天的事情广为流传的“说书艺人”。
趁着检查的当口,多说说些话活动下嘴巴,怕是一会儿连自己叫什么都冻忘了……
“冷吧!”我很关心姐姐,看她小脸从出来时粉扑扑地,到现在红彤彤的……
“不冷,热着呢,车里放什么火炉啊!热得够呛,透透气……”姐姐极力掩饰自己的虚荣。
哥哥在一边闭目养神,一副不和你们土包子见识的高贵嘴脸。听到我们对话后缓缓睁开双眼,又缓缓地说:“一会儿别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看见什么东西都好奇,最重要的是别去摸那些贵重的摆设,要是摔坏了把我们全卖了也赔不起……翻什么白眼!说的就是你韩良!”刚刚出门,就长兄为父了,瞧瞧那口气、那神态、直眉愣眼地老气横秋,看得我直想踹他!
检查是严格的,作为小孩的我们看着城门口那些盔甲鲜明、刀枪林立的官兵从心底产生畏惧感。检查通过,马车徐徐地轻手轻脚地开进了皇城……
皇城又分主城和杭城,主城是皇帝陛下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是整个晋国的权利中心。主城以外是杭城,杭城以东分布着晋国各大权利机构的办公场所,各部各司独立其间各司其职。杭城以西是皇室家族的住宅,里面不是住的王爷就是住的王子,每个府第都是红砖绿瓦、雕梁画栋气势非凡。马车向西行进,我和姐姐挤在狭窄的车厢里从窗口往外看;城内路面都是青石铺就,两边万年青和各类植物交错生长,走一段路就会看见一个气势雄壮的府院,“王府”,“郡府”代表着冲天权利的牌匾闪烁光芒。
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各府都有独立的街道和主街道相连,而府外的围墙也都有几丈的高度,隔一段距离还有一个箭楼竖立。主街道几里远就有一扇大门,大门厚重红漆铜钉抗击打强。如此的城防设计布局是相当巧妙的,如果敌人攻入皇城,各府各院都可关门拒敌,特别是主街道的大门,只要一关上就能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关门打狗地将敌人活活累死。假设敌人想要占领皇城,必须先要攻下数百座独立的小城才能进入主城,这将需要大量的攻城器械和数十万军队,而且绝对是费时费力并血流漂橹。
马车灵巧地穿插于杭城大小府第之间,个把时辰才停在主城城门口。这里的卫兵个个身材高大,精神抖擞,再看他们身上都穿着价值不菲的软甲,铮亮的枪缨头盔上镶嵌着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御鹰军”皇家的护卫军!晋队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
仍旧是例行检查,各精锐在查看了东宫腰牌,仍用虎目将我兄弟上下扫视后方才放行。在主城行进时,我被各宫各殿的伟大气势所折服。每座能称之为“宫”的建筑群都算得上是古代建筑的经典案例,从建筑本身到园林设计都是建筑和艺术所能达到的最佳融合。
草民我一路观赏一路惊叹,在还未将传说的的皇宫尽收眼底时,马车已在一个气势恢宏的大门口停下来。车未停稳就有人掀开厚重的门帘,高声传话:“韩侍读及弟妹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