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爷爷和三个奶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奶奶是清晨替我穿衣裳的那个人,她和外婆一样,是我心目中无法忘怀的隐痛。从她那里,我知道了忍耐的深刻含义,知道了吃苦耐劳与勤俭朴素的美德,知道了宽容对于一个家庭的幸福是何等重要。是她,教我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孝顺父母,不仅用言语,还要用行动。是她,让我懂得了人穷志不穷的道理,懂得了刻苦读书的含义,也懂得了知恩必报的美德。
她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照让我深受感动;她对强权的忍耐与顺服让我深受启迪;她对孩童的管教让我知道小孩不能纵容。她的慈爱让我心生怜悯,她的严厉让我刚强,她的责打使我知错。我的诚实,我的懂事,我的聪明,我的勇敢,哪一件不是奶奶赋予我的呢?
我静静地忍受着苦难,我相信我就是那位能把苦难化作财富的那个人。在奶奶面前,我聆听了多少语重心长的教诲呀!我是多么坏的孩子啊!曾多少次,她的话如针扎进我的心;又有多少次,她的责罚让我懊悔我的愚顽与无知。
难道我们天生就是善解人意、知书达礼的吗?难道我们天生就是备受夸奖、行为高尚的吗?不,我们从来没有过,我们实际上都是败坏透顶的人。多小开始,我们就会用可怕的哭泣抗议**无法得到满足!我们是何等霸道地占有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而我们又有什么时候让别人分享过自己的礼物呢?是啊,我们就是如此自私地满足那可怕的**的,我们的蛮不讲理就是这样早就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有谁能说,他的童年是毫无瑕疵的呢?
我们是多么需要一位道德精神的导师啊!没有他的规正,我们怎么不会在弯道上越走越远呢?所罗门的箴言是何等甘美的训诲与法则,而《三字经》又是一个怎样的典范!它们又曾多么深刻地影响着年轻的心呢!
作所罗门的孩子是何等的福份,他的话又何尝不是孩子们“头上的华冠”、“项上的金链”呢?我是多么可怜的人啊,我听不到智慧的言语,更无法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我处在愚昧亵慢之中,我曾经多么喜欢作恶啊!
爸爸的鞭子能够说明什么呢?我们一群小孩曾多么讨厌那蛮不讲理的鞭打呀!那不问青红皂白的惩处难道不正好助长了“坏蛋”的嚣张气焰吗?而妈妈是多么忙啊,她能顾及我们什么呢?她不过是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她把我们从爸爸的鞭子下救出,也仅仅在于她实在忍受不了小孩遭到那样的毒打。是她的温柔救了我们,更确切地说,是她那肉长的心救了我们。爸爸的愤怒是多么可怕呀!“那简直不是打人,是打牛呢!”“有谁那样打人的呢?那心都是鬼变的,哪里是肉长的!”婶婶阿姨们每见这种情景都这样恨恨抱怨着,她们是为我们诉说着不平与委屈呢!
我爸爸就是这样一位让小孩见了害怕的暴君,就连邻居家的小孩也非常惧怕他,一看见他,就低着头过去,连招呼也不敢打。我们曾经在背地里怎样议论他啊!而他那刻板的脸是多么难以见到一丝笑意啊!有时,我们不由得想,难道爷爷也是这样凶狠暴戾的吗?如果是小孩多的缘故,那爷爷不是更多吗?
我没见过爷爷,我还没生下来他老人家就先走一步了。他并不是一个忍辱负重的人,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那样的年代,多少人不都和他一样被批斗,被游街示众吗?为何独独他就忍受不了而去跳河自杀呢?至今为止,我无法明白爷爷的内心世界,他到底为何舍弃一个拥有八个儿子的家庭?又为何甘心以死反抗无端的受辱呢?
我间接地知道了许多关于爷爷的传说。他的德高望重,他的武艺威名,他的族长威望,他的骠悍威严,他的风流倜傥,他的治家韬略,都一点一滴进入我的脑海。我印象中的爷爷便是一个武艺高强、身材高大、治家严谨、德高望重的家长与族里头人的形象。据奶奶说,爷爷的父亲是做长工的,他是个本份的庄稼汉,一年四季都为地主做工。爷爷也一样,但他后来积蓄了一点钱,回到家买了几亩地自己耕种了。就像欧洲的自耕农一样,爷爷的命运也由雇农变成了自耕农。虽然他还经常受雇于别人做些事情,但那已经是他自愿的了。
也许正是有了土地,生活相对有了保障,因此爷爷才能够娶了三房妻子。那时,娶妻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像现在要筹备许多钱财。也就是说,那时娶老婆便宜,不像如今昂贵。家乡人习惯用讨价还价的方式把女儿嫁出去,就像卖女儿一样,因此才有这种说法。而在以往,只要你养得起,那是不缺老婆的。
我爷爷可能就吃了这个亏。因为他是由此被当作地主或富农抓去批斗的。可以想像,一个历来备受小镇人们尊崇与敬仰的绅士般的人物却无端被一群大大小小无知的人们所侮辱,他的悲凉是何等彻骨啊!也许,这种绝望更多还在于毫无准备,他怎么会想到三个几乎不要钱的老婆竟是定为地主成份的充足证据呢?
我爷爷一定没有弄明白其中的奥秘,也一定无法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长时间的关押与无聊的审讯该是如何折磨着这个血性男人的呢?他那贫弱的智商怎么能够抵挡日复一日的“深刻检讨”呢?他又是怎样在众目睽睽下戴着“四类分子”的高帽无法抬头的呢?
这是怎样荒谬的悲剧啊!一个无足轻重的平头百姓就这样被逼上绝路含冤而去了。多少年了,当人们早已忘却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却如此顽强地冒出这样的形象:一九六八年的一个漆黑的夜晚,我那五十八岁的爷爷满带疲惫与绝望从区公所逃了出来,他没有回家的想法,有的只是尽快结束卑贱生命的念头,他走上那块河边的悬崖,想到要莫名地死去便不由得热泪盈眶……
河水曾经是爷爷多么亲密的朋友啊!曾几何时,他日日漂在木排上,以精湛的水性与剽悍的武艺赢得了多少同仁的赞叹;又几何时,他夜宿河边,用坦率与真诚获得了多少妇人的亲睐与芳心。那条河承载着爷爷多少梦想与光荣!它又何尝不是爷爷快乐心灵的一部分呢?
是那条河,让血性男人更具柔情;是这条河,让爷爷尽显风流豪迈。三奶奶是怎样从潮州来到这里的呢?她是多么肯定地缠住了爷爷的脚步啊!而爷爷也似乎非常喜欢三奶奶,接二连三地让她生了五个男孩,他曾经多么高兴与自豪啊!
也许,正是这种偏爱激怒了二奶奶,她可不像大奶奶那样能忍耐,她气哄哄地和爷爷吵了一架,连小孩也不要就回娘家去了。后来,这位生了我三叔的二奶奶在娘家改嫁了,又生育了几个小孩。这几个小孩后来成了我三叔家的亲戚,还常来往着。

我亲奶奶便是我爷爷明媒正娶的大房,她娘家离我们家很近,因此她无法像二奶奶一样那么嚣张。二奶奶娘家在外县,算得上是老死不相往来也行的亲戚。我奶奶据说脾气很好,她从来就有着正房的典范性格。她忍气吞声地过着一种平静的生活。自从三奶奶到我们家以后,我奶奶就没再生育过。这样,她就只生了大伯和我爸爸。
我奶奶是个任劳任怨又极能干的人,她在村中的声誉是有口皆碑的。一个女人能够做到让所有别的女人都夸奖,这简直比登天还难,可我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就连我三奶奶也不得不自叹弗如。她对我奶奶始终怀着一种感激之情。
我是多么幸运地受到奶奶那无微不至的教诲啊!至今为止,我仍能感到奶奶对我的偏爱与信任:她曾多么殷切地鼓励我勤奋学习,又曾多么迫切地渴望我出人头地啊!多少次,我感到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仿佛要完成她儿子未竟的心愿一样,她把重担放在我的肩上了。
这对我来说是一项多么严峻的考验啊!看着奶奶那充满忧虑与关切的眼神,我就知道我将不可逃避地面对命运的挑战了。仿佛肩负着整个家族的重托,又仿佛负担着所有亲人的嘱咐,我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学而优则士”的路途。当初,瘦小的我是抱着怎样的雄心壮志啊!这种雄心壮志又是怎样伴随着我一直步入大学啊!
如今想来,那是多么愁苦的事情!我因此过早地成熟,过早地忧郁,过早地闷闷不乐了。我成了一个郁郁寡欢的人,我少却了多少享受,平添了多少忧伤与焦虑啊!
奶奶又怎么知道我的心还无法承载这么多的梦想呢?她把如许多的厚望寄托在我身上该包含多少信任与期待啊!我是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何曾表示过哪怕是微小的反抗呢?每一次,我都是用同意的目光看着她,都是用点头表示我的应许,都是用利索的行动表达我的衷心。仿佛很小开始就知道奶奶的苦难一样,我在奶奶面前是多么听话多么顺服地表达我的同情啊!也许,在这方面我是无可指责的,至少比许多小孩做得好。我是心甘情愿地为奶奶效劳的,而她也是由衷乐意地把藏匿起来的食品与我分享的。
我帮奶奶做了许多我力所能及的小事,而说到底也都是为我家做的。奶奶是没有自私的事情的,她的一生都奉献给大伯家和我家了。她操持家务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使在病中,她也还要操心地指派我们做这做那。她的思想都用在家务与小孩身上了,她又有什么时候安宁过啊?
每次想到奶奶,我就不由得非常难过,我深深知道:她是没享受过清福的人。正当好日子来临的时候,正当我要考入大学的时候,她却无可挽回地追随爷爷而去了。那是一九**年金秋的第一天清晨,当启明星还没消逝的时刻,她却永远弃我而去了。
这是让我永远铭刻在心的日子,我不会忘记因无法陪伴在奶奶弥留之际而感到的遗憾,更不会忘记面对奶奶枯槁的形体时欲哭无泪的心伤。当时,我没有泪,也不想哭,我多么不愿意被廉价的哭声淹没心中至真至切的伤痛啊!泪水是忍不住要滴下来的,但我狠狠地它抹去了,我想,我是要用一辈子来缅怀奶奶对我的爱的,而不是即时的眼泪。不知为什么,我心中充满了多少对自己的悔恨啊!仿佛奶奶的死是我的过错一样,当时,我是多么讨厌我自己啊!
也许,厌恶自己是因为自己没能挽救败局,而奶奶的去世就是我心中最早的败局了。
奶奶去世后五年,三奶奶也熬不过病痛的折磨,尾随而去了。这五年对于三奶奶是何等重要啊!至少,她还到过北京,见到**与人民大会堂,见到故宫与长城,领略了京都的繁华与辉煌。她是厌倦了城市自己跑回乡村来的,她宁愿在乡村到处闲游。兜里揣着京城的儿子寄给她的人民币,她的无牵无挂曾让多少人羡慕啊!“也是享过福的人”,村里人都这样说她。
也许,我奶奶也曾有过多少这样的梦想啊!但她却再也无福享受了,她和享过福的三奶奶一样永远长眠于地下了。命运是多么不公与多么公平啊!它让每个人拥有了不同的过程,但又让每个人归于同一的结果。
想起来是何等伤心的事情:后死的奶奶与先死的爷爷又有什么不同呢?享过福与没享过福又有什么两样呢?他们不都一样面对了死亡的恐惧吗?或许,区别仅仅在于面对死亡时的心情:爷爷是绝望的,奶奶是深怀嘱托与恋恋不舍的,三奶奶则是怨恨不平的。确实,有的人只希望速死以求解脱;有的人则充满眷恋与期盼遗憾而去;还有的人则无法忍受死亡对享受的剥夺灰暗难过而死。
在此,最让我震惊的还是我爷爷的死。虽然我没有亲历当时的情景,但我还是触摸到了那种凄凉与绝望。他怎么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结束自己呢?他的水性那么好,要死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他还是放弃了活命的挣扎,甚至绑上一块巨石同归于尽了。这是何等可怕的嘲讽啊!是什么能让一个人如此绝决而去呢?
“文革”在幼小的我心中没留下任何印象,唯独爷爷的死给了我一丝追踪它的痕迹。在穷乡僻壤的家乡它尚且制造了冤魂,我便很难想像它到底带给人们多大的伤害了。如此浩大而愚昧的运动竟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难道我们都是清白的吗?我们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会真心忏悔我们的罪过呢?
仿佛都愿意用遗忘吞噬心头的罪恶,我们让时间沉默地流过了。时间是多么有力的存在啊,它冲刷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呢!也许,我们都愿意在无法动笔的时候忏悔,让悔恨伴随着孤独与我们一同入土。确实,生者又怎能忍受良心无止境的折磨呢?谁又愿意把丑恶的心灵暴露在大众眼前呢?
是的,我们宁愿沉默地忍受罪的折磨,也不愿意消去身上那点可怜的光辉。我们让时间洗尽了伤口,让时间愈合与修复伤痕,又让时间的灰尘蒙住了良心。遗忘是多么可爱的兄弟啊!它与罪结伴同行,与时间同步走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何等渴望记住美好,又是何等愿意遗忘罪恶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