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导师让我把论文改了23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过第一晚的难眠之夜后,第二天上街逛了一圈,所见所闻确实让我感受到了日本物质生活的发
达。无论是超市还是百货商店,商品应有尽有。这里的彩电不但比国内便宜许多,品种更是琳琅
满目。但我没想到,还有新的惊喜等着我。
两天后,我和同住的同学傍晚出来散步,竟然一人捡了一辆自行车。原来,日本人喜欢追求新潮
,家里的东西只要过时了,就必须淘汰。很多日本人还爱相互攀比,如果被客人指出什么东西已
经使用很久了,那是非常难堪的事。按照政府的规定,每周有两天可以把大件的垃圾如家具、家
用电器等扔出来。和中国人的心理不同,日本人并不觉得捡东西是丢脸的事,他们看到好的东西
也会去捡。政府也鼓励这样的行为,因为可以促进旧物再利用,减轻环保压力。
后来,我和同学捡东西也捡出了经验。我们的住处,家具渐渐都齐全了,甚至电视机、冰箱、微
波炉都有了。我们捡来的第一台电视机是个14英寸的彩电,尽管需要手动调台(日本那时已进入
遥控器时代),但效果非常好。我们兴奋得不得了,立即给家里人写信炫耀此事。
有了自行车,我开始骑着车去学校上学,生活也逐渐走向正轨。早上去学校,晚上回住处,每一
天都过得紧张又新鲜。
我在名古屋大学就读于电气电子专业。在这个专业里,我在国内时最初选择的研究方向本来是电
器音响。我当时的梦想,是要成为中国电器音响领域的第一人,回国后中国所有一流音乐厅的音
效都将由我来打造。但进名古屋大学报到时,我才发现原来选中的导师退休了,我不得不换了一
个导师。这个新老师名叫板仓文忠,也是研究声音领域的,主攻方向是语音信号处理。他原是名
古屋大学的博士,后来做了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的研究员,在语音识别研究领域取得
了世界性的成就,学校把他招回来做了教授。他也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院士
,在这个领域保持20年稳坐第一把交椅。
我已经通过了国内的硕士入学考试,本以为作为来日本的交换留学生,根本不用参加日本的入学
考试。但板仓老师告诉我,要念他的研究生,必须要通过共5门功课的入学考试才行。这对我来
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语音研究领域我之前从未涉及,而且考试是全日文,无论是专业还是语言
都大成问题。再加上考试时间是当年12月5日,这意味着只有约一个半月的复习时间。
那段时间,还得同时参加导师研究室里所有的研究会议。我的压力前所未有的大,每天都像上满
了发条一般忙个不停。板仓老师对我也很担心。我对他说,我有可能考不过,因为实在看不完那
些专业书。我甚至考虑,万一考不过就通过教育部换一所学校,但是板仓老师不同意,认为这样
有损他的面子。奇迹般地,一个半月后我竟然通过了考试。板仓老师向我祝贺,我能考到这个成
绩他非常满意。这也是他第一次夸奖我。
板仓老师是名古屋大学里最严厉的教授,也是我见过的日本人中脾气最大的一个。他对学生的要
求异常严格,态度近乎傲慢,仿佛我们不是研究生,而是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他要求每个人都
要自己选研究课题,每周五要在研究室会议上用半小时的时间向所有人汇报过去一周的研究成果
。这成了学生最大的压力。我在选课题、作研究上毫无经验,经常被板仓老师痛斥。“这种课题
10年前就有人做了”,“这么烂的题目你还好意思拿出来”,诸如此类,几乎是选一个被骂一个

我第一个通过的选题是语音识别和人机对话方面的,这也成为我此后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选
题。这个选题是我在看相关领域的英文论文时找到的,别人已经作出了解决方案,但是相对粗糙
。我觉得题目不错,就在他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并在实验室里用计算机把它做了出来
,得到的结果也非常令人满意。
周五汇报时,这个研究课题当场就被板仓老师认同,他说我找到了一个窍门。我自己心里也清楚
,其实这是一个难度不大的课题,只是还没有人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我因为一个思路上的突破
,才得出更好的结果。从此以后我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在板仓老师的研究领域,日本学术界有两大学会:日本音响学会和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会。这两
个学会每年都有公开的学术论文发表会议,前者每年两次,后者每年一次。按板仓老师的要求,
他的研究生在这三次学会会议上都要发表自己的论文。
我写好第一篇学会论文之后,交给板仓老师审看。等我再拿到自己的论文,真是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上面满是红色的字迹,语言、思路、技术、表述等各种问题,改得五花八门。我改过一遍又
交上去,原以为可以通过了,谁知又被打了回来。板仓老师是个追求超级完美的人,有时因为一
个标点符号不规范、附图标注中的字母大小不对、数学公式的比例不合适,甚至注解文字的字体
大小不妥,他也会让我拿回去再改一遍。我改了一遍又一遍,一共改了23遍,第一篇学会论文方
才过关。
一篇论文如此反复,让我非常苦恼。我特别不理解的是,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一样,他认为小字
体好看,我倒觉得大字体漂亮,为什么非得要求我和他一致?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他的经验足以
支持他作出最精准的判断,他知道在一篇论文里怎样安排是最合适的。在他的训练下,我终于逐
渐学会了如何把握写论文的感觉。每年要写3篇学会论文,每次都是这么修改。一年以后,我修
改10次通过。5年以后,终于变成一次通过。
论文写好后,接下来是准备学会上宣读论文时的演讲。每次演讲之前,每个学生在板仓老师面前
至少要预演三次。如今在会议和演讲时普遍使用的幻灯片演示软件PPT(Powerpoint)当时还没
有问世,那时我们制作幻灯片用的是OPT(Overhead Projector,投影幻灯机)。他规定我们用
10页幻灯片概括整篇论文。如何在10页内容中说清楚一篇论文的内容,重点是哪里,图表怎么画
,文字要写多少,他都教给我最规范的方式。预演时,板仓老师要求一定要准时在15分钟内结束
,控制时间的程度要精确到秒。头一年,我在学会上演讲时还基本是拿着纸在念,随后逐步可以
脱稿演讲,而且能非常好地控制时间和节奏。日后我的演讲技巧,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板仓老
师的指导。
“简单+勤奋”的第一个源头
在我的人生里,如果说有个人实实在在教了我很多东西的话,这个人无疑是板仓老师。在日本留
学的5年,我一直在他手下作研究,他给我的印象,甚至可以说就是日本给我的印象。
我原来不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到日本留学后,在板仓老师的高压之下,拼命熬夜工作。为了能
一周出一个课题成果,我学会了特别讲究速度和效率。因此,无论是我工作时讲究速度的方式,
还是对待事情勤勉认真的态度,都是从他那里学到的。他对我在论文演讲方面的指导,也使我学
会如何抓住重点,将纷繁复杂迅速归纳为简单明了。可以说,
板仓老师的教导,是我的“简单+勤奋”理念和风格的第一个源头。
重视细节让我受益终身
板仓老师对我的另一重大影响,是改变了我过去做事不细致的缺点,并使我在未来的工作中一直
受益。
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时,我能记住公司的1000多位员工每一个人的名字,这样的方式不知感动了
多少人。我每天都和员工接触,做了很多让他们感动的事。每天早上我都给大楼“不听话”的电
梯派一个“电梯阿姨”对电梯作合理的控制;我让公司后勤人员帮助员工代缴水电费;在工作日
,公司负责去机场和火车站接送来京的每一个员工的家属;中秋给员工的亲友寄送月饼……
在企业管理中,我所做的一切看上去都是细微小事,但是每件事都会让员工感动,这就是注重细
节的力量。
正是由于对细节的重视,在微软公司通过第三方咨询公司对全球员工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时,我
领导下的无论上海微软还是微软中国公司,都成为微软全球员工满意度第一的分公司。由此我也
成为微软公司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获得“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的人。
很多CEO都爱强调管理上的“抓大放小”,但在我的管理理念中,“抓大放小看细”才是正确的
管理之道。
?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