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太常守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说曹操会合了刘备、吕布二人之后,引二十余万大军来攻袁术袁术自然也是早已闻听了此信,令大将桥蕤为先锋领兵五万驻往庐江阻挡曹军。曹军领兵先到的先锋大将夏侯惇和于禁,二人于庐江城外排开阵势令军中士卒齐声高呼骂阵。
那桥蕤也原本意欲趁来敌立足未稳借势一举破敌,当下便引兵出城迎战。只可惜桥蕤技不如人与夏侯惇交手不到三个回合便被其一枪挑于马下!桥蕤手下士卒见主将业已身死,当下俱都乱做了一团,被夏侯惇、于禁二人趁势挥军掩杀一举夺下了庐江城。
随后曹操等人也已引军赶到,于庐江城内休息了一夜之后,便直奔寿春而来。袁术见折了大将桥蕤,其所率士卒仅止逃回了不足万人,却又如何敢再出城迎战?当下便紧闭城门只守不战。曹操使麾下大将每日轮番在城下骂阵,只是袁术已决意不肯出战,故而曹军接连挑战了十余日,寿春城头仍是高挂免战牌坚守不出。
刘鹏这是头一次得见到古代的这种通过羞辱敌人而使其出城交战的挑战方式,不禁对其十分的感兴趣,仗着自己这几年来的军伍生涯所锻炼出来的胆量,待每每曹军大将引军到城下骂阵之时,刘鹏都要引着几名亲卫出营来看热闹。
一连看了几天下来,刘鹏不禁开始万分的佩服起古人的智慧来。众人在骂阵之时,各种手法几乎俱都无所不用,例如:破口辱骂守城将领,令士卒故作散漫之状以求引诱敌人出城,使箭法出众好膂力的射手屡屡用强弩冷箭射杀城楼上的敌军士卒,令守城士卒烦不胜烦,人人自危,军心生乱等一类普通的常用手段。甚至还有令刘鹏作梦也想不到的--令士卒赤身头戴写着守城将领大名的头盔于城下来回乱跑作出种种丑恶之状、令士卒集体对着城门的方向小便等等这些足以令人气得吐血的乱招!
每次见到这种场面刘鹏都与几名亲卫在马背上笑得前仰后合,有一次甚至还被一名极具喜剧天分的曹军士卒逗得从马背上掉了下来!只不过,虽然每次寿春城上的守城士卒包括当值的守城将领都被气得脸色铁青咬牙切齿,但却仍然能严守城门,强自忍耐坚守不出,实在被气得不愤之时,守城士卒便会与城下曹军对骂--数千乃至数万人在一起齐声对骂的场面,刘鹏发现原来却也是极为的壮观!
可惜刘鹏偷看了不到三天便被吕布发觉了,严令刘鹏副将赵云、李丰二人看住刘鹏不许他再出寨观战,使得刘鹏在这暂时显得颇为沉闷的对峙当中少了许多的乐趣。
曹操见如此挑战了十余日袁术仍然不肯出战,显然是要死守,当下便仗着自己兵强马壮索性便使后又乘船赶来策应的孙策攻西面,吕布攻东面,刘备攻南面,自己则亲率大军十余万来攻北面,意图强攻寿春。孙策、刘备、吕布三人兵少,自然是要由曹军来做主攻,其他人各自引兵虚张声势以求分散袁术守城兵力
那曹操此番前来军中所率士卒几乎尽皆都是自青州招安的黄巾乱军中的精锐兵士,原本在这乱世之中便可以为了一餐之食而不畏生死,后经曹操兄弟大将夏侯惇亲自调教,更是彪悍之极悍不畏死,极具战力,被曹操称之为‘青州兵’。待得曹操一声令下,那些青州兵士便都各扛云梯大盾在身后密集的弓箭掩护下,如蚂蚁般拼死朝寿春城头爬去。只是那寿春原为扬州治所后因刺史刘繇被袁术设计杀败,这才被袁术所得,那城防则自然是牢固之极。曹操连续挥军强攻了三天足足折损了近二万余名士卒却也仍未能攻上城墙杀入城中,可见寿春城防是何等的坚固了!
二万余名士卒的伤亡对于曹操的十七万大军来说却也并不算是何等的惨重,但这三天来却也已然是足以让袁术深刻的了解到曹军士卒是何等的悍勇了---如同蚂蚁一般成批成批的连续不断的顺着一座座制作极为粗劣的云梯朝着城墙附了上去,而守城士卒们则借助着各类的守城工具顽强的将他们一批批的杀退,但还未等他们能够喘上一口气,稍作休息,又一批曹军士卒呐喊着扛着云梯重新冲了上来。简直是如同潮水一般一浪接着一浪根本不顾自己的生死朝着寿春的城墙硬是撞了上去。如此的反复争夺了三天,攻守两方所阵亡的士卒们所流下的鲜血已是将寿春城的北侧城墙全部都染成了红色!而且不等刚刚洒上去的鲜血变冷变黑,便又有一层新的血液重新的涂了上去,使得城墙上多了一层粘乎乎厚达几厘米的血色外套!其惨烈之状使得在赵云、李丰保护之下偷偷自城东绕过来观战的刘鹏不禁惊骇不已!
待与曹军血战了三天之后,袁术害怕了,自从他自立为帝之后,袁术便更是以为自己乃是天命所归身尊肉贵之极,担心自己就算是纵有寿春这样的坚城恐怕也未必能够抵挡的住曹军如此疯狂的攻击,使得自己这个堂堂的仲氏皇帝遭受不测,加上又是新败于吕布,且又一度成了吕布的阶下之囚,这就更使得他恍如惊弓之鸟,生怕自己再次重蹈当初徐州大败被擒受辱的复辙。思来想去,最后袁术便使人召集了手下的文武众臣商议对策。
在新建而成的金殿之中,袁术的一干文武大臣分做了二派。一派是以早先为袁术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且后又与袁氏宗族结下姻亲的大将军张勋、车骑将军纪灵以及多名自袁术自立帝后,身居三公九卿之位的袁术族人所组成的袁术心腹嫡系重臣,他们认为如今寿春诸郡水旱连年,虽然已从民间掳来了大量的粮草使得城中军粮无忧,但百姓却人人缺食,多有饿死,一旦民心有变,与曹操里应外合则寿春不攻自破。故而力劝袁术弃守寿春引兵过淮,沿淮河一线摆下重兵与曹操隔江而峙,借助淮河之水以阻北方不善水战的曹操大军,如此一来,待曹操军中粮尽便可自退其军。

而另一派以大将陈纪、乐就、梁刚三人为首的一干因昔日与刘繇大战而展露头角,颇具才干的年青将领们则却不同意李勋等人的意见,认为以寿春的坚固城防及城内的十余万名精锐士卒,不用说坚守城池就算出城与曹军决战也不见得会输与曹操,纵那曹军如何死命攻打也是无济于事。且也正因如今寿春水旱连年诸郡粮草接济不及,再待曹操军中粮尽军心生乱,不得不退之时,正可趁势出城挥军掩杀必然可以大败曹军,使其不敢再来攻打却又何必将寿春城拱手让与他人,徒使曹操占得此等坚城?
两派人在殿中为了倒底是否应该弃城还是坚守寿春而争论个不休,其实这也等于变成了众臣中少壮派与元老派两派人马间为了自己的一方在这座新建而成的朝堂中所能占有的地位而进行的竞争。
两派人为了这个问题在朝堂上相互辩论了足有将近二个多时辰的时间,到后来时间一久众人竟开始渐渐的偏离话题,变成了针对于对方阵营当中某一个人的人身攻击!而且更是因为当初少壮派的领袖人物淮南名将李丰降与了吕布之后成为了元老派一方讥讽陈纪等人的重要把柄,直气得年青气盛的陈纪等人竟当场挽起了袍袖怒视着张勋等人,差点便要在金殿之上公然动起手来!
袁术见此情形不觉心中有气,当下怒哼了一声,伸手用力的拍了一下身前的几案,目光阴沉的望着自己手下的一干文武大臣。如同乡野村间民妇一般已然吵做了一团的一干文武众臣们这时才反应了过来,急忙各自低头咳嗽了几声,掩饰住自己刚才的失态,同时借势略作整理了一下袍服之后,又衣冠楚楚的分做了两列垂首站在殿中的东西两侧。
袁术望着自己手下的那一干新进提拨起来的文武重臣,心中不禁暗暗的叹了一口气,将目光转向了殿东一干文臣队伍中居于中前位置的太常杨大将的身上----在这个时候他却也不得不依靠昔日这位为自己出奇计赶走刘繇夺了扬州大半州郡的首席谋士了。
杨大将因当初也反对袁术称帝一事,而使得袁术对他心中不满,虽然不能象对主薄阎象一般斩了这位昔日助自己占得淮南的第一功臣,但却也自称帝之后仅封杨大将为太常一职,虽是也位于九卿之列,但却是仅止掌管宗庙祭祀等事务,虽是位尊但却也并无任何的实权。实质上袁术此举已经是等于将昔日的重臣杨大将逐出了自己的核心圈子不打算再重新重用于他。
那杨大将却也是智谋过人之辈,自知自己当初因反对袁术称帝之事而使得袁术对他已然生恶,恐怕自己已是再无被袁术所依重的可能,当下却也是自此行事谨小慎微以免自己再重蹈当初阎象等人全家被斩于市的复辙。同时,也更是因为自袁术称帝以后,重用亲信宗族而使得朝堂之上出现了党派之争心中顾忌,生怕自己被卷入了其中脱不开干系而祸及到了家小,故而方才在殿中众人争论之时,杨大将只是默然不语,肃立队中不为所动。
袁术因朝中两派之人互相争辩不休而拿不定主意,故而却也不得不向昔日自已这位心腹谋士问计道:“今不知太常有何高见?”杨大将见袁术询问却也是不得不答,但却也心知自己如今与这殿中两派人马都是得罪不起,尤其是日渐得到袁术重用的袁氏宗族之人,自己若是使得这些人对自己心存恨意,则免不了日后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但心里却又委实是赞同陈纪等人之言,认为寿春若是弃守则已是先机尽失,徒让曹操气焰更炽再无胜算可言!
当下杨大将心中权衡了半天之后,猛一咬牙拿定主意,出班答道:“回陛下,今寿春水旱连年人皆缺食,且又动兵扰民,民心生怨,恐日久则难以拒敌~~~”说到这里,殿中的张勋等一干袁术亲信之人俱都面露喜色点头不已。而陈纪等人则大吃一惊相顾失色,不想一向智谋过人的杨大将却会说出此等谬言动摇袁术坚守寿春之心,当下不由得暗暗顿足嗟叹不已。
“然臣下以为,”杨大将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寿春乃陛下根本之所在,且又城中粮草无忧兵马众多,更是据有坚城。今若平白弃之与贼,则是徒长曹贼之气焰也~~~”这时原本对杨大将怒目而视的陈纪、梁刚等人方才转怒为喜,纷纷出言附合。
袁术见杨大将的这一番却是模棱两可极为圆滑,当下却也是心中不满,拍案怒道:“朕今乃问太常寿春可不可得守之,非是听太常此等空谈之言!”言下之意便是定要逼杨大将明确的讲出自己的意见倒是赞同坚守寿春还是应该弃守。
杨大将眼见昔日对自己极为倚重的袁术如今却对他声色俱厉,当下不由得心中一酸,双目微红,低头躬身答道:“依臣下之计,今不若陛下且统御林军渡淮,一者就熟,二者暂避其锐,再由臣下领得一军坚守寿春不与之战。吾料曹军兵马众多,其所耗粮草必钜,待彼粮尽则必然生变,而臣下正可引军乘势而破也!”
杨大将此言正合袁术心意,当下却也丝毫不去考虑若将杨大将留于寿春是否性命堪忧,且更是依素来与陈纪等人不合的族人之言将陈纪、梁刚、乐就三人留下领兵十万助杨大将坚守寿春与曹操相峙,自己则使人将寿春府库之中所存金玉宝贝等物尽数的收拾了起来,引五万御林军趁曹军因连日来见寿春坚守不出而大意疏忽,于深夜骤然出城突出曹军包围偷过淮河仓惶逃去了。只不过在随行的一干人众当中,另外还多出了数百名杨大将、陈纪等人家小而已。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