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用兵之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章节更新海州如今已经形成个惯例,每次战役的战报,都要集中八品以上的文武阶官进行点评得失。所有的官员在了解整个战事过程后,对将士们的叙功授奖,就可以加以监督。不再是功曹司一言而决,再送报秦隽扬批准就可以了。
军情司曾经提出异议,认为参加的人员太广,很容易泄露军事机密。但秦隽扬认为保证奖惩的公平、公正更重要。如果海州的官员都不值得信任,那还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来效忠海州。
可能泄露的那点机密,秦隽扬认为微不足道。一、二条计谋或特别的战术、武器不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吕全真和尚让就是最好的例子,单纯的“奇谋妙计”很可能反被对手利用。对于将来的战争,海州要充分挥自己独特的优势,运用多种战略、战术手段来堂堂正正地取胜。敌人对海州越是了解,越容易被迷惑。处处设防的结果就是处处被动。
今日上午,远征的“踏浪军”胜利归来。晚上要开庆功宴。秦隽扬就召集海州的官员下午来节度使府会议。
秦隽扬手里拿着“踏浪军”的战报,站在堂上高声诵读:
。。。。。。
。。。。。。
。。。。。。
“三月七日巳时正,领林强率本部义勇并6战都共计二千五百余人于岛东登6。”
“呵呵!这一招不错啊!瞒天过海!第一天登6五千。第二天攻击前进的同时,再登6三千人增援。换某是那儋罗王,也以为你等会在北面强攻了。”
前面的战事过程,秦隽扬一直未作评论。待读到分兵合击这一段,高声夸赞。
其余的文武官员都点头附和,唯有张国梁大不以为然:“这一万打他三千,何需如此麻烦?依着某,只消这先登6的五千人,便可打得那儋罗贼灰飞烟灭。”
随同“踏浪军”出征的6战都将士有一半是“跳荡都”中选拔的,原本众人以为路炯未曾独立领兵,多半是担任“踏浪军”的行军司马,领兵的主将应是张国梁。张国梁也以为非己莫属。在“踏浪军”出兵的前三天拜将受纛,才恍然大悟。但事情都过了,也不好意思追问。
这时见秦隽扬称赞路炯,顿时按耐不住,不由出言讥讽。
张国梁悍勇,尉迟凛猛烈。秦隽扬对此二人的喜爱,从未在众人面前掩饰过。但让这二人担当主将统领大军,他几乎没考虑过。只因这两人时常贬低参谋官的作用。
“用兵之道在于以众击寡、倚强凌弱。有一万部下,却只用五千,这是用兵之道吗?”秦隽扬向张国梁笑问道。
“某的意思是,剩下的人大可用来两翼包抄歼敌。”张国梁辩解道。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段孙子兵法,恐怕在坐的人人都知道。”秦隽扬望向四周,看了看众人。
“或许儋罗王不知道,可那些劫掠为生的‘韩寇’一定明白这个道理。那些儋罗‘小敌’见有两翼的包抄,还会坚守一处,让你这个‘大敌’去擒吗?”秦隽扬诘问道。

张国梁虽不再争辩,可还是一脸的不服气。
秦隽扬也不再理会他。他说这些,并不是单为敲打一下张国梁、尉迟凛这一类的将领。秦隽扬认为作为领导者,学习和鉴别才是最重要的。培养部下这样的基本素质,他们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所以他尽量地营造这样的机会。
文官和武将的专职虽有不同,但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一样的,那就是驾驭力和决断力。唐代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出将入相”。外出为将要能安邦,回朝为相要能治国,需要的也就是这两项的能力。
象吕全真、尚让那样的人或许可以昙花一现,但最终还是要做别人的踏脚石。单独主政的高级官员,如果在军政上有很大的偏废,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海州的势力要想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大量的军政复合型的人才。挖掘和培养人才,是海州的当务之急。所以他要求武将参与讨论政事,文官们也要参加军事会议。哪怕不能精通,也要熟悉才行。
“十一郎,这个战例,军议司还得好好探讨一下,看看能不能更加周详一些,如当夜乘潮让6战都八百将士登回福船,太疯狂了!只失踪三十八人,运气够好的了。可这些精锐就如此损失掉实在是太可惜了。”秦隽扬很是叹息。
“诺!”岳星明连忙应答到。
秦隽扬其实心里还有句话憋着没说出来:海州军不是武宁军,海州军的每一名士兵都是宝贵的。这句话如果当众说出来,等于是指责路炯了。不少人都知道秦隽扬曾经私下斥骂李师锐是人渣。
“还要研究一下,作为儋罗方对我方有什么应对的办法。”秦隽扬又补充道。
这一战虽说“踏浪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在战争史上,基本上都是挑起战争的一方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可在最后的胜率上,战争挑起方并不比被动应战方高多少。可见兵力的多寡,并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踏浪军”的这次远征其实有些草率,在敌情侦知上很是欠却。但最终还是取得完胜。使秦隽扬觉得路炯的战术安排,比李师锐在骆马湖一战的布置还要出色,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6战都奉令先行。前出五里,遇敌百余骑。我军结阵而进,敌骑鼓噪迎击。三百弩手攒射之下,唯十余骑逸走。落马者三十有余,因桀骜异常,被悉数格杀,我军无伤亡。”秦隽扬读了下去。
“申时二刻,行出已三十里。遇儋罗贼千余杂敌骑过百,迎面而来。6战都将士奋勇,一战而溃之。我军阵亡、重伤三十一人,轻伤八十二人。询问儋罗降卒,方知我军一路行来,方向已略向南偏离,距离儋罗王城唯有八里之地。”最新章节更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