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雷神之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隽扬的本姓顾家是弓弩世家。据他的父亲顾远桥所说,他们顾家将门世家,擅长弓弩之技,研究弓弩制作也有数代之久。秦隽扬自五岁开始就习练弓弩,八岁起跟随父亲制作弓弩。他不光对祖上遗留下来制作弓弩的心得详加揣摩,还喜欢翻阅古籍里关于弓弩的记载加以佐证。
火药的研制一直没有大的进展,海州军缺乏远程攻击武器。迫使他只能在弓或弩中选择一种为主,做为海州军的远程打击手段。射击兵器的性能是古代兵器性能中最容易出现夸张,也最难了解的。对于近战兵器,大体上了解其金相组织就可以知道其性能,弓弩却要复杂得多,弓身长度、材料,张弦力度、箭支外形和箭镞机械性能都会对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弓分单体弓与合成弓。单体弓的劲力全靠弓背,要提高射程就只能增加弓的长度。最著名的是长达1.8-2米的英国长弓(不过一些优秀的射手,弓长都超过2米)。据说古代英格兰对于长弓手非常重视,身高要求约一米八以上才有资格进入长弓手部队(比现在有些女孩子找男朋友还挑剔),单手拉力要求超过180磅(也就是说要轻松提起一个成年男子)。它的最大极限射程为300-350米。
古人超常的膂力令人惊诧。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的精锐射手竟能拉开70公斤的强弓(应该是二石复合弓,需60公斤拉力。)最佳的攻击距离应在50-70米之间,最远射程更是数倍之多。
显赫一时的蒙古骑兵常用的是复合弓,史载蒙古军队的箭头常常在砒霜和巴豆的混合溶液中浸泡。他们屠城的时候是不杀害制弓者的,会保存其性命编入自己军队。据蒙古人自称,蒙古复合弓近距离射击能射透一只野牛的身体!拉开蒙古复合弓大约需要80公斤的力量(骑在马上,瞬间双臂拉力达80公斤!蒙古人天天有大蒜吃吗?)
中国的弩也就是欧洲的十字弓。弩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臂、弓、机。“臂”一般为木制,“弓”横于臂前部,“机”装在臂偏后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机”,弩机一般为铜制,装在弩“郭”(匣状)内,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挂钩),“牙”后连有“望山”(用于瞄准的准星)。西汉开始弩的“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当于现代枪械上的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在铜郭的下方有“悬刀”(即扳机),用于发射箭矢。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望山”进行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的动能,高速将箭射出。
汉代的弩强度按石来划分,其中大约引满一石弩需27-30公斤的力量。有一石至十石等规格。而十石弩最强又被称为黄肩弩、大黄力弩。只有最强壮的人才能使用(李广射石)。军中成建制的弩。一般分臂张弩(四石)、蹶张弩(五石)、腰开弩(六石)。臂张弩是依靠人臂力张弓置箭的弩。蹶张弩是一种依靠臂力和腿力结合,来张弦发射的强弩。腰开弩是以坐姿同时利用臂、足、腰之力张弓的弩。
臂张弩的有效射程为80米,最大射程为278米。蹶张弩和腰开弩的射程是两到三倍。不过这算不了什么。秦隽扬知道在宋朝的时候发明的“神臂弓弩”,有效射程可达350米。这在冷兵器中确实当得起一个“神”字。
中国出现弓的具体时代很难考证,弩出现于东周时期。两者相比,弓的攻击速度快而灵活,弩笨重、速度慢,但威力大。从战国时期开始到西晋,由于弓的制造技术一直不成熟,在军队中弩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东晋开始,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弓的应用逐渐地压倒了弩。到了唐代,长弓的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突破。大唐的士兵几乎人手一把长弓。装备的弩向大型化床弩发展,并赋予床弩以机动性,用牛牵拉的车弩不但大大提高了部署灵活性和生存机会。
秦隽扬自己犹精于弓术。但他一向偏爱自制的复合弓。但复合弓的制造和取材实在太困难了,实在是不适宜军队的大规模列装。而长弓对士卒的要求颇高,又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而一个农夫只需一天的训练就能成为一个弩手。他选择弩的还有一个重要理由,那就是弩还有很大的改进潜力。

海州制造的第一款弩,与武宁军一战所使用的腰开弩。那是在缺少材料情况下粗制滥造的东西,只是为了让那些匠户练手罢了。
原本一直苦于缺乏制作弩弦的材料,匠户们在用鲸皮试制皮甲和皮靴时,发现鲸皮上佳的弹性和韧性使他喜出望外。几个月的试制,弩弦和弩胶得到了解决。弩臂和弩机的材料海州并不缺。
具他估计,海州如今制作的弩机应该是“当世无双”了。无它,现在海州的淬火工艺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的系统研究,并且取得了突破。
钢淬火工艺最早的应用于战国时代的钢制兵器。淬火工艺最早的史料记载见于《汉书.王褒传》中的“清水焠其峰”。汉字的博大精深,着实令秦隽扬倾倒!五个字!只用了五个字来描绘这门博大精深的金属热处理工艺!识字的看了也不明白,不识字的工匠自己瞎琢磨一辈子也不见地能搞明白。
淬火是钢铁材料强化的基本手段之一。它是将金属工件的整体或某个部位,加热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介质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它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可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更夸张的是,还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大量识字的流民加入匠作营还有很有效果的。在几个月来坚持不懈的数据记录、分析和不断的测试总结之下,有几个识字的“二杆子铁匠”淬火的技艺,已经让那些几代相传的铁匠顶礼膜拜了。
秦隽扬承认现在海州直接炼出来钢的机械性能还惨不忍睹,但还能通过后续的反复锻打加以弥补。但别的工匠如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再花个几百年也达不到海州的热处理工艺水平(当然,如出现几个天才,还肯把自己毕生的经验给所有人分享,或许就就用不了几百年了。)
当然光凭性能最为优良的弩机还是不够的。弩臂虽然还是采用一般的硬木,正面承箭笴的箭槽全部嵌以光滑的薄钢片以减少摩擦力。弩弓是用整段的白蜡木剖开,如同秦隽扬的铁胎弓一样中间镶以薄钢片,用极窄的钢片间断夹,铁钉铆接。搽脂涂漆后,包上两层鲸皮内膜。浸鱼胶融合后再裹以细麻布。两端挂弦的牛角自然也是缺少材料,改用打磨光洁的钢环用钢钉铆接。
这就是海州匠户营推出的第二款强弩。重量为32斤,和蹶张弩相近。拉张强度为五石,用划船器式的三段蹶张上弦。再配上海州特制的弩箭,有效射程80丈,超过了腰开弩(虽然比传说中的“神臂弓弩”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也算是惊世骇俗了。)抛射距离很夸张地达到了180丈(那是弩箭的功劳。不过弩箭的抛射,攻击力几乎等同于弓箭。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注
中国弩最大有效射程达到350米,配合中国三棱箭镞可以轻松击杀欧洲重甲骑士!具欧洲人记载,曾经有阿拉伯人使用中国单兵神臂弩在250米距离开火,发射的三棱箭镞首先击穿一名重甲骑士掩护自己的重型盾牌(注:该盾牌结构主体为坚硬的欧洲硬木,外侧覆盖坚硬铁皮,内衬是一层厚牛皮),随后击穿该骑士厚达3毫米的钢制胸板甲和内衬的厚布衣,最后将其击毙!中国弩的传入终于给了西亚人以抵抗“十字军”重装钢铠枪骑兵的强大武器。正是看到中国弩的巨大威力后,欧洲人开始引进并大规模使用弩,成为火器出现前最强大的单兵武器。不过欧洲生产的弩在威力和质量上均不如中国。随着火器的应用,弩渐渐衰落。不再作为战斗武器,成为一种民间的狩猎、娱乐工具。但是,近年来,随着反恐斗争中对远程无声、无闪光大威力武器的的需要,已经沉积多年的弩再次复苏。反恐特种部队使用的新型强力弩可穿击穿透15厘米厚的树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