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粮不三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密州刺史曹纵所部泰宁军不过二万余人,主要还都是布防在高密、安丘、牟山一线防备青州的平卢军王敬武。吕全真失手后,他倒是加强了莒县到琅邪山一带的防务。可这么短的时间里,那些新招募的杂兵能起多大的作用,实在是很让海州军议司里的无数“战略家”和“战术家”怀疑。
在这点上,秦隽扬认为全海州的“英雄”都所见略同。他也很想证明自己提出的“凡戰勝五分為上”和“糧不三載”这两个基本原则的可行性。秦隽扬在军议司坐了大半天,看他们把行动的细节一一敲定后才放心,正准备离开时,有两个参谋们为携带多少口粮争论起来。
从怀仁到莒县有一百二十余里的路程,海州军现在的正常日行军速度为60里,基本上四天可以打个来回了。但考虑到回撤时会携带一部分民众,整个行动的周期应该是六天左右。对于特谴队每次行动该携带多少口粮,军议司的参谋们产生了一些分歧。有的认为保险起见,要携带八天的口粮。但更多的认为可以就地“征粮”携带三天就足够了。
海州军将士如今的饮食结构已经和其他藩镇的咸菜加粟米大不相同了。海州军主食基本是巴掌大的一块稻米团,再加上禽蛋、蔬菜、肉类。至于该死的咸菜汤给换成了鲸油紫菜汤或鲸油淡菜汤。粟米要优先供应蔡州。稻米煮出来的饭,口感明显要比粟米要好的多,但蔡州军上下的理由也很充分:相同的份额,粟米明显要比稻米扛饥。
禽蛋、肉类和鲸油所能提供的热量远远高出粟米。相比海州军吃饭用的小竹筒,蔡州军士兵用的大木碗,犹如头盔般大小,被海州军嘲笑为饭桶。至于有些北方的藩镇更夸张,给士兵一天发个锅盖大小的死面饼,宿营的时候再煮些汤或再烤少些肉食。死面饼是早几天就烤好的,为了方便保存,烤得其硬如铁。揣在皮甲里简直可以媲美护心镜。
海州军士卒一日所需的口粮,无论在重量或体积上比其他藩镇的士卒都要减少一半左右。但多带五天的口粮也是个不小的负担。而且南方天热,还有个不易保存的问题。
“二天的行军口粮,再多带一天的口粮,回来的路上向那些民众征集一些粮食的。反而能加快行军速度。”
“征集?怎么征集?不就是抢吗?万一起了冲突,反而拖慢了速度。”
“兵贵神速,八日之粮比三日之粮多出一倍多了,焉能不影响部队的行动?孙子也说因粮与敌,军食可足。”
“曹孟德一向鼓吹掠夺,为人诟病。那些迁来的民众以后就是海州人了,海州军怎么能如此行事?”
“不错,孙子一代兵圣怎么能张口闭口的掠民,难说不是被后人篡改的。”
“军争以利而动,节帅不是说惟利是图吗?保障军队的安全的才是首要的。”
“万一有意外呢?节帅也说过,野无所掠,怎么办?”
“两部还是分开行动,各部才千人,怎么可能野无所掠?”
“上次骆马湖被困的也不过二千余人,不是野无所掠,危险之极吗?
“骆马湖是原地隐蔽,哪有去掠食了?”
“泰宁军如何能与武宁军相比?曹纵如何比得上李师锐久经战阵?”
“。。。。。。”
“。。。。。。”
“。。。。。。”
秦隽扬一看不对,这怎么就越扯越远了。连忙目视岳星明。
岳星明也在那皱眉,见了秦隽扬的示意,也就站了起来。
“此事过后再讨论,暂定为携带五日口粮。不足的由炊事官出面向民众暂借,到了怀仁后马上偿还。”岳星明和参政府那帮人“磨合”的时间长了,这种“抹稀泥”,他是张口即来。
“诺!”
“诺!”
长官下了决断,下属的自然奉令行事就可以了。一个个去分头行事。岳星明在那些都将面前硬不起来,可对付军议司的众参谋,还是手拿把掐的。

———————————————————————————————————————
才回来休整了十多天的海州军又出动了,以“怀义都”和“跳荡都”为班底,迅速编组了两支千余人规模的混编特谴队。分别由慕容呈和张国梁为指挥官入驻怀仁县城,他们的行动目标是袭扰密州的莒县。一支部队押解民众的是时候,令一支做战术牵制,两支部队将进行交替掩护。掠回的民众就安置在怀仁,以实际行动响应参政府新制定的“重建怀仁、振兴怀仁”的战略规划。
这两支部队将没有义勇营的民壮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大量的劳力,秦隽扬海得留着开展他的“种田”大计。出兵莒县那只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粮秣和器械补给将由吕晃带着他连哄带骗搞来的二十余支小木船,通过朐山和怀仁之间狭窄的运盐河进行输送。
本着秦隽扬一直提倡的“专业化”的精神。同去的还有军议司的副指挥使路炯和军情司指挥使丁仕亮。他们两个不必随军行动,他们的职责在怀仁建立一个前线参谋部,为那两支“抢劫团伙”提供情报支持以及可随时校订抢劫计划。这也是他计划中的以后每次出战的标准配置。
注古代战争,粮秣的运送才是重中之重。
在沈括的《梦溪笔谈》卷十一中有如下的设计(译):每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带五天的干粮,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十八天。(六斗米,每人每天吃二升,二人吃十八天。)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九天的路程。两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的话,一次可以维持二十六天。(一石二斗米,三个人每天要吃六升。八天以后,其中一个民夫背的米已经吃光,给他六天的口粮让他先返回。以后的十八天,二人第天吃四升米。)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十三天的路程。(前八天每天吃六升,后五天及回程每天吃四升米。)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三十一天。(三人背米一石八斗,前六天半有四个人,每天吃八升米。减去一个民夫,给他四天口粮。以后的十七天三个人,每天吃六升。再减去一个民夫,给他九天口粮。最后的十八天两个人吃,每天四升。)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可以前进十六天的路程。(开始六天半每天吃八升,蹭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最后十一天及回程每天吃八升,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最后十一天及回程每天吃四升。)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已经到了极限了。如果要出动十万军队,辎重占去三分之一,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只有七万人,就要用三十万民夫运粮。再要扩大规模就很困难了。(遣送运粮民夫返回要派士兵护送,因为运输途中还会有死亡及患病的,而且要利用这些减员的粮食供应护送士兵。)每人背六斗米的数量也是根据民夫的总数推算出来的,因为其中的队长自己不能背,负责打水、砍柴的人只能背一半,他们所减少的要摊在众人头上。另外还会有死亡和患病的人,他们所背的也要由众人分担,实际上每人背的还不止六斗。
所以军队不容许有吃闲饭的,一个吃闲饭的人二三个人供应他还不够。
如果用牲畜运,骆驼可以三石,马或骡可以驮一石五斗,驴子可以驮一石。与人工相比,虽然能驮得多,花费也少,但如果不能及时放牧或喂食,牲口就会瘦弱而死。一头牲口死了,只能连它驮的粮食也一同抛弃。所以与人工相比,各有得失。
应该承认,沈括的设计是以周密的安排、合理的调度而且不发生意外为条件的,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这样高的水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