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兵贵神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秦宗权的坐观,时溥并不领情。天子的四面行营兵马都统任命下了这么久了。虽然其他三面都对他这个“都统”视而不见,但自己这一面总得表示一下,给自己长长脸。
时溥和大小将官一商量,有了计较:蔡州那个大强盗实在太棘手,搞一下海州那个小混混来证明徐州集团的态度。于是制定了“西守东进”的策略。
唐光启元年七月三日,海州得到情报:时溥帐下首席大将李师悦率部万余人进驻了下邳。其余几支人数不祥,也即将抵达。下邳附近六十里已有游骑巡查,各路卡也已关闭。
武宁军的这些套路,早在军议司的预料之中,自然早有应对之策。丁仕亮接到报告,下令转呈后,就带着亲随赶去沐水西岸坐阵。紧接着是尉迟凛率部按计划游弋于沐水东岸。但前锋的人选出了点麻烦。
原先内定的前军指挥官张风府,由于前段时间过于操劳病倒了。其他几个都是互不相让,难以决断。秦隽扬想让秦翼领军,可是他资历尚浅,已经屡屡超拔了。再委以先锋重任,难免给人说闲话。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有人奇招突发。
慕容呈拽着老哥几个,一顿痛说革命家史:战尚让,他得个阳光普照平均奖。战沐水,他在调拨粮草,只是苦劳。所以这段时间在作训司,他的态度所以特别端正。什么夜训、野练的,都是他主动带队,混了个疲劳。这次再不弄点功劳,他原先的“四大都头”的位置难保。以后再点将唱诺时,他都不好意思往第一排站了。
张国梁和司空照心有戚戚,与其让新人露脸,不如成全了慕容呈。
有那两人的联名保举,秦隽扬可不敢怠慢。他心里也不排斥慕容呈担纲,慕容呈打仗确是奸猾,不是有句话叫“贼先锋”吗?
做为锋将,张风府那种“长枪铁马,死拼硬扛”的作风,并不见得是最佳的选择。前锋是枪尖,讲究的是见逢就钻。它的任务是为大军试探敌人的战力,寻找敌军的薄弱环节。为主帅的战术选择,提供最为重要的参考。
大军会战前的战略、战术安排,都是根据往日的情报进行的预判。斥候的前哨战也只是小规模的接触并进行远距离的侦察、核实。
前锋战是谓“首战”。前锋交手,是双方最优秀的将领、部队之间的强强对话。所以有人说“首战胜,战战胜。首战败,战战败。”虽然有些夸大,但首战确是双方战力的检验。
前锋交手到大军会战前的这段时间,是主帅最后一次调整战术的机会了。技高一筹的将领,就是在这时候开始引导自己的部队踏上了胜利之路。如果对手过于孱弱,优秀的锋将会审时度势地发动致命一击,在己方大军到来之前就锁定胜局。以慕容呈的性格自然是审时度势地接战。只要是他主动要求担任先锋官,没理由会消极避战。在秦隽扬的心里,其实他比张风府更适合担任锋将。
前锋部队自然是“归节都”,另外在“亲卫镇”和“跳荡都”调拨了三百弩手和三百团牌手给予加强,再加上五十名内卫做护卫。在主帅到达之前。沐水两岸的海州军将士全由慕容呈节制。在沐水之战时,张风府都不能节制“捉生都”。是因为两人的任务不同。慕容呈的任务是迅速渡过沐水,寻隙予以敌军意外地一击。
这支得到加强的“归节都”二千余人,可是海州的菁华所在。对阵每天只吃二顿饭,饿的坐在墙角捉虱子的武宁军还会失手吗?那不是每天二两鲸肉都吃狗肚子里去了?干脆跳进盐田,自个淹死算了。这个想法不是秦隽扬一个有。这是海州军上下的共识。
慕容呈率所部没带辎重,每人携带两天的干粮,轻兵疾进。按事先的计划,第一晚就宿于途中早就建好的简易营寨。第二晚赶到残破的沐阳县城休整,第三天接收了一批辎重后,与傍晚到达沐水东岸和尉迟凛所部会合。

为了保存体力,当夜只是竖枪为障,就安帐歇息了。第四天开始砍伐木材,准备架桥的材料。在中午,从海州来的二十多艘装载着辎重的小船赶到。第五天中午,“捉生都”就牵着马匹踏上了还略显晃动的浮桥。
而这时候张国梁的“跳荡都”和工兵营早已从沐阳县城出发,正向着这边赶来。跟在他们后面的是沐阳县尉带着的二千沐阳义勇。沐阳县是二个月前,考虑到它针对泗州的重要军事作用,才从海州城移民万余过去重建的。“跳荡都”、工兵营和沐阳义勇的任务是在舟桥边上再搭建两座浮桥和建立大营。那座舟桥在浮桥完工后就会拆除,船还要回去运送辎重的,要知道秦节度使可不是个奢侈的官僚,他的吝啬被很多盐商鄙视。
当然这两座浮桥也绝不可能再用船来架体而是用浮箱。结构也不像第一座那样直接在船上架梁,梁上铺桥面。这样的架拆简单,但有很多隐患。新搭建的是箱体、梁、桥面板结合成一体,箱体紧密排列成带式。上、下游设置缆索锚碇,以保持桥轴线的稳定。桥两端设栈桥或跳板,与岸边接通。为适应水位涨落,两岸还设置升降栈桥或升降码头。
迅速渡过沐水的慕容呈所部和早就等着丁仕亮会合后,就在军情司的细作和“捉生都”的讯息屏蔽下在西岸隐蔽。他们还要保护后续部队的顺利架桥。根据丁仕亮的情报判断,武宁军应该已经出动了,离下邳六十里内细作已完全无法渗透。应该是架桥那天在西岸的严密封锁,使敌军察觉到了什么,才这么迅速地做出了反应。
他们在距下邳不足百里才被察觉,军议司的做战计划应该称得上是大获成功。根据军议司的计划,接下来是寻找战机掂量一下武宁军的战力。让秦隽扬来判断是在东岸据守还是过河进行决战。
第六天,前锋已经在沐水西岸潜伏了整整一天了。双方的细作、斥候在默默地进行着渗透和反渗透。双方的将领都明白敌军近在六、七十里的范围内隐蔽着。可是不明了对方的规模,谁也不肯出手抢攻。
到这时候,慕容呈的表现无可挑剔,完全达成军议司的要求。至于后续的手段,军议司的那帮“臭皮匠”也不敢冒充诸葛亮,给他几个藏着妙计锦囊。而是对十几种预判,提出了几十条应对建议供他选择。
那帮“臭皮匠”也暴露了他们“无能”和“无耻”。对于目前潜伏了一天一夜还没捕捉到战机,军议司最保守的建议是:慕容呈率部过桥,留下丁仕亮和尉迟凛率部巡防桥头十五里范围。这时候是考验指挥官自身的战场把握能力了。
慕容呈好不容易抢到前锋指挥权,不是来喂一天一夜的蚊子的。他对丁仕亮和尉迟凛所部的表现给予了无数溢美之词。然后要求他们再坚持一天。那两人也不是什么善茬,毫无愧色地接受了慕容将军的褒奖,再进行了一番自我表扬后,都表示服从命令。当然这两个“劣货”在离开前也没忘记对对方的人身攻击和表达对对方部下的鄙视。
第二天一早,斥候和细作同时捕捉到一个信息。一支近四千了的武宁军正迅速向沐水挺进。慕容呈和两位助手的意见一致,果断下令细作和斥候散向外围,部队出击。对手也很快地掌握到了情报,毫不犹豫地直扑过来。双方在离沐水二十里进行了一场展开遭遇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