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战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贺伦的对倭政策是分其力乱其国,也就是说利用倭国将军与各大名的矛盾使其内乱,从而削弱倭国的力量,使倭寇忙于内乱而无力侵扰大汉海疆,同时也为未来的攻倭战争争取充足的准备时间。
现在倭国国内共有三股比较强大的势力:倭国将军白利家贺、萨摩藩主岛津家久和安芸藩主毛利隆义,这三股力量一北二南,各有各的支持者,虽然不见得是三足鼎立,但占据南方九州岛的岛津家久与占据本州岛南部的毛利隆义联合起来也足以抗衡白利家贺,这种情况下,倭国国内便形成了一种危险的平衡,不管哪一方先动手挑起战端,倭国必然重回战国混战局面。
虚假的和平局面最终被白利家贺打破了。当萨摩藩主岛津家久出兵琉球陷入琉球人的反抗而不能自拔时,白利家贺在四国岛诸大名的支持下由海路出兵进攻萨摩藩。
白利家贺在出兵时已经想好了,岛津家久和毛利隆义的所谓联合不过是一种相互利用,岛津家久不顾毛利隆义的劝告贸然出兵琉球,本身来说已经削弱了他们对抗白利家贺的力量,趁这个时机先灭掉无力从琉球抽手的萨摩藩,再回头对付毛利隆义就容易的多,机不可失,这正是重新统一倭国的最佳机会。
在倭国各势力磨刀霍霍的同时,早已潜入倭国各地的大汉细作迅速将消息传回了大汉,余贺伦以定海大将军、总兵天下水师地身份上书朝廷。准备发兵倭国。按余贺伦的说法,白利家贺进攻萨摩藩,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岛津家久必败,而白利家贺在出兵时已经陈兵本州中南部波多野、赤松一线和四国岛西院寺一线对毛利隆义取守势,断绝了毛利北上抗击白利和南下解救岛津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大汉不能再继续作壁上观。必须主动从朝鲜泗水港出兵,攻击白利家贺腹地本州岛中部西海岸关西地区。令他不得不抽兵抗击大汉水师,从而使灭亡岛津家久、统一倭国的计划破灭。余贺伦不是那种犹豫不决的人,在向皇帝上书的同时便向各水师发下命令征调战舰,布置任务。
当奏折传进宫里时,陈鑫迅速做出了反应,将七王爷和史景隆等军界大员招进了御书房。
“皇上,兵贵神速。余大将军上书出兵时已经筹备征剿事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耽误了战机,使士气低沉,以后难有剿倭良机。”史景隆一提起对外用兵就兴奋不已,军队和兵部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打仗和保境安民,不然还要他们干什么用?
七王爷相对于史景隆就要保守地多,他虽然没指挥过水战。但多年的统兵经验告诉他,对外用兵并不是一鼓作气那么简单:“要说趁倭国内乱出兵惩戒却是良机,但余贺伦却在朝鲜泗水港集结,这事似乎……皇上,元虏忽必烈曾三次出兵倭国,其中第一次便是走地朝鲜。但却没到倭国海岸便全军覆没,朝鲜去倭国并不是最佳海路,而余将军舍弃南方琉球海路不用,反而从北方铤而走险,似乎是大忌。”
陈鑫对这事也很担心,余贺伦从北边进攻明显有冒险的意味,要是成功,收效极大,但要是失败,不但折损兵将战舰。更加可怕的是会重创人心。可是以陈鑫的身份。他并不能像七王爷那样把担心说出来,只能默默的在心里盘算。
“王爷不能光看忽必烈剿倭的事。”史景隆满有打算的道。“忽必烈剿倭是什么阵势?不过是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人而已。那么小地战船,那么少的人马,再加上派出的是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这两个不甚懂水战的家伙,哪有不葬身鱼腹的道理?如今大汉剿倭,统兵大将是久经水战的余贺伦大将军,余贺伦在海上漂了半辈子,极懂水情,敢于言战,必然是看好了水情有利于出兵,而且这次剿倭光集结朝鲜泗水道的五千料大舰就达二百余艘、六千料超大舰也有十余艘,其他中小战舰则过千数,兵员五万余人,就这阵势,抵御海浪绝不成问题,到了倭国海岸,吓也能把白利家贺吓死。至于南方琉球海路虽然要有利的多,但攻倭必走琉球,自然要与岛津家久摩擦,如今剿倭是为了防止萨摩藩灭亡,从南边走岂不是适得其反?”
说到这里,史景隆似乎想起了什么:“皇上,前些日子余大将军曾致信兵部军造司,要求兴建万料运兵巨舰,军造司主事孙福焕大是抱怨,说六七千料已经是极限,万料地只怕是中看不中用,臣训了孙福焕一顿,可也致信余贺伦说了不能造的事,没想到余贺伦这回居然随奏折送来了建造图。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连孙福焕也大叫惭愧。”
“余贺伦这人胃口大的很,不要说一万料,就是两万料、五万料,他要是想要,也能想出建造方法来,你们俩关系不错,还不了解他?”陈鑫对余贺伦的脾气颇为了解,从性格上来说,余贺伦和陈鑫有几分相似,这也是陈鑫喜欢并重用余贺伦这个倔强头儿的一个原因,说到这里,陈鑫下定了决心,“剿倭地事就这么定了,朕相信余贺伦。兵部发文给余贺伦,告诉他不可急功冒进,达到惩戒目的即可,不能过了。”

“遵旨,皇上,江浙水师和闽粤水师也已按令备军,闽粤水师上将军郝承祧已命福州军港和东夷岛大员军港所辖战舰出海游弋,防止红夷人战船北进影响局面,另外江浙水师上将军姚徽也已在定海集结战舰。准备在不测时接应补充剿倭水师。此时恐怕已经准备停当。”史景隆又道。
陈鑫点了点头道:“看来余贺伦还是很谨慎的,并没有孤注一掷。很好,就应当通盘准备。告诉余贺伦,让他放手去做,不要有太多顾虑,朕既然任命他当水师大将军,那就是把水师和海疆安宁交给了他。”
陈鑫没有什么不放心地。他已经从奏章中看出来了,以倭国现在的形势。大汉还没到一战而灭倭国的时候,而余贺伦所谓的剿倭也不是想一口吃个胖子把倭国整个拿下来,甚至连在倭国驻军的意思都没有,他是要通过这种方式鼓舞士气,并在保险的情况下检验远航实战的可能性,为未来彻底平定倭国积累经验,同时也有从本州岛中部重创白利家贺、保持倭国三股势力相互抗衡局面地战略意图。
在朝鲜泗水港。余贺伦等待圣旨地时候也是他做战前准备和寻找出海时机地时候。余贺伦地准备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走这么远的海路去攻打孤悬海外的倭国在大汉是第一次,再加上有忽必烈攻倭的前车之覆,许多人本能的对余贺伦选择朝鲜泗水港作为出征地点有看法,甚至有人私下里议论余贺伦这样做是为了抬高他嫡系江北水师的地位,虽然说这样话地人是极少数,但有这种论点实在是个危险的苗头。
虽然有幕僚建议余贺伦惩戒乱说话的人以安军心,但余贺伦并没有这样做,他知道杀异议者只会让人认为他心虚。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反感,最终破坏了作战计划。所以余贺伦选择了对异议置之不理,在做准备的同时专心等待合适出兵机会和皇上的圣旨,余贺伦明白,不论战前有多大的反对声,只要大兵一动。战船浮于茫茫无际的海上,所有人必然会抱成一团。
等待是最难熬地,余贺伦可以不考虑皇上的圣旨,管你答应不答应,只有船一出海,谁也管不了,至于回来后是杀是赏,那都不在考虑的范围。然而余贺伦可以不理皇上,却不能不看老天爷的脸色,老天爷要是不答应。不给你合适的风向。你就是有再大的决心也是送死。
在奏章送走地第十五天一大早,余贺伦像往常一样来到海边。他迎着海风站在岩石之上,抬眼向海面望去,只见漫无边际的大海风浪比前些日子小了许多。
余贺伦下意识的看向了脚下的波涛,这一看他不禁欣喜若狂,看来估计的不错,快到出海的日子了!
“大将军,奏折已经送出去一些日子了,按说皇上的圣旨也该到了,可……”新任江北水师上将军周奇伟站在余贺伦身后,因此看不见余贺伦脸上的表情,见余贺伦低头不语,便有些为难的说道,“大将军弃平用险,不知道皇上圣意如何。万一不同意。唉,末将在军中也听到了些说法,说大将军……太过冒险,皇上延迟圣旨就是不同意出兵。”
“有这样说的?”余贺伦不由一怔,他虽然心里想着不理会皇上地意思,但这话说出口他也不免有些犹豫,说什么“是杀是赏不在意”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壮胆罢了,谁又能这么洒脱呢?
大海那边白利家贺应该动手了吧?余贺伦心里想到。余贺伦虽然相信皇上会支持他,但这种所谓地“相信”却并不是十成的。如果皇上不答应怎么办?如果我因为畏惧圣命而放弃了这次行动,也许以后再也找不到这样地好机会了。余贺伦咬了咬牙,下定决心不管是圣旨不到还是皇上不答应,只要海情允许,一定要出兵!
一匹快马风驰电掣而来,马背上的兵士张着嘴似乎在喊着什么,但内容却被海浪声淹没了。
“大将军快看!”周奇伟回身间发现了那个兵士,连忙喊余贺伦。
余贺伦转过头时,那个兵士已经到了近处。兵士跳下马背几步跑到了岩石下,兴奋的说道:“禀报大将军,皇上、皇上的圣旨到了,钦差大人让您赶快回去接旨!”
圣旨终于到了,如果皇上同意出兵,那么这道圣旨来的太是时候了!皇上会同意吗?余贺伦不及细想,纵身跳下了岩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