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庙堂之争(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左顾右盼,惊慌失措的时候,王睿微微一皱眉朝尹尚使了个眼色:“这么大的动静,你怎么也不事先通知我一下!”尹尚则茫然地摇了摇头,表示并不知情。这样二人同时将目光对准了此时悠然自得地坐在原地,端着酒爵品着美酒的何洋。
这时,尹尚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下,这何洋看来不是易与之辈啊!
原来自从太子遇刺身亡之后,何洋就失去了可以仰仗的靠山,并且倍受非议。想要保住现在的荣华富贵就必须寻找可以扶植的对象,以便使自己的利益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所以他便召两位结义兄弟去他的上将军府商议。最终依照尹尚的决定去派人去拉拢周贞。
周贞一向看不惯何洋,所以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于是决定使用离间计,到处散布谣言想要起到分化周贞与周元,最终使周贞脱离东镇的控制,最终倒向他这一边。就在关于周贞与何洋联手的消息在洛阳大街小巷流传开来之时,周贞一改往日不问时事的样子,毅然地搬进了周元的大营,此举使谣言不攻自破,着实让何洋懊恼了很一阵。接着周谅也进京了,但是何洋和他关系不佳,虽然也曾经派出说客去周谅那里,但周谅在得到南镇的支持而不再将何洋放在心上。
眼看,孝武帝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随时都可能宾天。要是孝武帝驾崩的话,必定会在这两位皇子之间择一人登基。到那时候,无论是谁上台,照现在这情形,对他都不会有好脸色看,现在的一切一切都可能会失去。
不能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于是何洋又召二位兄弟到府邸来商议。想了好多计策,但都被尹尚和王睿否决了。讨论了好久也没有达成一致,最终不欢而散……
这时的何洋放下酒爵,只是轻蔑地望着众人,看来计划进行地很是顺利。
接着又想起那天王、尹二人走后,就在他一筹莫展、四处碰壁的时候,有两个人来投奔他的事来。这两人:一个是汝阴人刘籍,一个是颖川人袁曾。刘籍是挎着一口古剑来的;而袁曾带来的只是他肩膀上的那颗脑袋和胸中的计谋。刘籍靠他的武艺想来博取功名,而袁曾则别无所求,只是希望上将军能够认真听取他为之谋划的韬略。这两个人的相貌都给何洋留下不凡的印象。刘籍宽额高鼻,长颈美须,一双看似混沌的眼睛里却不时透出明敏之光。而袁曾瘦骨嶙峋,长髯飘举,颌骨高耸,目光深陷在眼眶里,却让人感到对世事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洞察力,而满头的白发说明这位老人已经在心里阅尽沧桑。
何洋很高兴有这么两个人投到自己麾下,在见识过刘籍那超群的剑术之后,当场封其为虎骑校尉,掌管自己的亲军,也满足了袁曾的要求,恭敬而仔细地听取了这位充满智慧的老者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并向他请教应该采取的策略……
于是他决定撇开两位义兄弟,单独行动了。而他的行动都是按步就班的,且是不露痕迹的。
首先需要一个足以撼动两位皇子的继承人,于是决定造一个皇孙出来。何洋需要这个皇孙,虽然有心念故主的情感在起作用,更主要的是出于一种整合原先太子党力量的策略。他不需要别人来当他的领袖。他自己当仁不让地就是继皇太子以后的领袖,但他这个领袖却需要一面在他的头顶上猎猎舞动、使得各方力量都要听从他召唤的大纛。
虽然他并非没有足以颠覆这大周朝局的实力,但自己知道大周皇室民心未失,且自己的根基和威望尚不足以服众。如果自己真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恐怕必定会遭到各方势力的反噬。恐怕就连自己的部下也不会同意,也许连自己的两位义兄弟也会因此而倒向对立的一面,到那时候,恐怕自己真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所谓“失道寡助”,这么浅显的道理自己还是明白的。之所以他一定要弄个皇孙出来作为各路力量的精神领袖,就是要造成一种天下为公的势态,取得大义的名分。
他暗中派人去寻找合适的婴孩,以便来冒充皇孙。但找了数日却是徒劳无功。
这天,眼看孝武帝身体越来越差,自己却丝毫没有进展。他哄走了所有的侍婢,独自一个在花园里逛着。虽然这时候阳光明媚,是个出游的好天气。但在何洋的心中却是乌云密布,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
就在他无意中走到一处房子的时候,听到其中隐约传来女子的嬉笑声,他不禁勃然大怒,心想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有不开眼的惹我发火。于是他二话没说,“咣”的一脚把门踢开,气冲冲地走了进去。就见里面站在四五个侍婢围着中间一个女子,见他进来,赶忙跪了下来,“奴婢参见上将军!”
那名女子也上前几步,道了万福:“奴婢参见上将军!”何洋仔细一看原来是侍妾商丽华,他泯然道:“你等为何嬉笑?”商丽华见其语气和缓了,忙说道:“上将军,他们正在看寿儿爬呢!”
“寿儿?”由于何洋生性风流,且长得俊秀无比,处处留情。突然一时没想起来有这么个孩子了。商丽华嗔怒地说道:“上将军公事繁忙,不认得我们母子俩了!”说着,竟垂下了眼泪。虽然何洋风流成性,但对每个女子都极为专情。他赶忙替其擦拭了眼泪,和气地说道:“商儿,这几日公务缠身,是有些怠慢了你们俩。不要哭了!先让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
一提到孩子,商丽华破涕,赶忙让开身子。何洋走上前来,看去,就见一名八个月大的婴孩正在床上爬着,这时可能有些累了,也可能有些饿了,突然哭了起来。商丽华赶忙上前抱住孩子,哄了下然后说道:“翠儿,寿儿可能饿了!”那名叫翠儿的婢女闻言,赶忙上前抱过孩子,松开衣服,给孩子喂起奶来。
见孩子安静地**着乳汁,商丽华放下心来,转头朝着何洋看去。却发现何洋此时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奶娘那雪白的**,顿时妒火中烧。走上前去,没好气高声喊道:“上将军,上将军!”
何洋一惊,回过神来,突然哈哈大笑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废功夫!妙,妙!”说着,他转身搂住商丽华说道:“好夫人,你可为我何家立下天大的功劳了啊!”说完,又是哈哈大笑。商丽华茫然地看着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是夜,何洋留宿在她那,将自己的计划告诉给她知晓。起先,商丽华坚决不肯同意,何洋用尽一切办法,好说歹说。最后商丽华终于同意了。
孩子的事情终于有了着落,下面就是如何让孝武帝亲自承认他了,只有孝武帝的亲口承认这孩子是太子旦的遗腹子,这孩子才能堂堂正正地成为大周的皇孙,才能成为正统。
他又和袁曾商议了半天……
翌日,他去了大内。
“颖妃娘娘,上将军何洋求见!”一名内侍尖着嗓子说道。
正在梳妆台由宫女帮忙插着簪花的颖妃也没回头,“宣他进来吧!”“遵旨!”
不一会儿,何洋便走了进来,朝着颖妃深施一礼道:“臣何洋见过颖妃娘娘!”说完,便抬头朝着四处看了看,嘴角撇了撇,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那颖妃是何等精明的人物,知道在这微妙时刻,手握重兵的当朝大将军来找她这一身处深宫的妃子,定然有大事要说,便笑着说道:“来人,给上将军看座!”

旁边的宫女端来一个绣墩,何洋谦恭地道谢后坐了下来。待他坐定,颖妃开口道:“不知道大将军此来所为何事?”
何洋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长叹一声:“臣听说,靠年青美貌侍奉男人,一旦年老色衰了,就会得不到宠爱。现在娘娘侍奉陛下很受宠爱,可以说得上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因此也倍受宫中其他娘娘的憎恨……”
听到这,颖妃感同身受,虽然这几年独占了孝武帝的宠爱,显然也因此而成为了后宫那些怨妇的眼中钉、肉中刺。她不由得点了点。
何洋显然很满足取得的效果,继续说道:“娘娘没有子嗣,现在陛下身体状况是越来越差,说不定就会——两位皇子无论谁即位,其母都将成为皇太后,到那时候,恐怕娘娘就……”
颖妃这几日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虽然陛下宠爱自己,但是肚子不争气,一直未有子嗣,而三皇子的母亲简妃、六皇子的母亲吴婕妤,都因为自己而被陛下冷落多时,空房独守已经多年了。要是三皇子、六皇子即位的话,自己必定会失势,到那时侯……真的不敢想象。现在何洋的一席话可说到她内心最薄弱的一环,她不禁颤声问道:“上将军可有什么办法?”
“趁现在之机,赶紧找到一个孝顺的子嗣,立为陛下的继承人。这样的话,陛下一旦驾崩,娘娘也会因为策立之功,而受到礼遇,终久不会失势!这可是一句话就可以得到长远利益的好事啊!”
颖妃显然被何洋的一番话说得心动了。她赶忙问道:“但是现在陛下膝下只有三殿下和六殿下两个皇子,且都与我不合。恐怕……”
何洋见鱼已经上钩,便故作姿态,朝左右看了看。颖妃会意地抬起头,说道:“你们不用在这伺候了,都退下吧!”“是!”一干宫女徐徐地退了出去。
“娘娘万幸,故去的太子殿下有一遗腹子尚在人间!”
“什么?”颖妃瞪大了眼睛地看着他,“你说太子的遗孤?”
“正是……”
……
晚上,华灯初上之时,宸元殿。
孝武帝疲倦地躺在卧榻上,虽然身体不适,但是朝廷刚刚经历了大乱,可以说得上是百废待兴,朝中有数不清的事务要自己操心,每每如此都不由得想起郑吉来。郑吉盛年早逝,对他的心灵是重重一击!除了那普天下难觅的君臣情谊,除了那同心同德的默契,最令人痛心的,便是他们携手相扶的大业半途而废。若再有二十年,他们的功业将何其辉煌啊!
到了那时候,才会让那些反对新法的人知道实行新法是多么的必要……如今郑吉去了,孝武帝才骤然感到自己独木难支,即或是有人风言“大周民众惟知魏公之‘令’,而不知道国君之‘诏’。”自己也只是微微一笑,不予理睬。而今郑吉去了,自己还到哪去找那么罕见的人臣呢?不能了,永远不能了!自古以来,明君强臣之间便是可遇不可求的啊!
更深人静,孝武帝平静下来。这时颖妃端着茶点走了过来,忙了许久,真有些肚子饿了,而颖妃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不由得让人庆幸上苍对他尚不薄!这时,颖妃突然跪了下来,声泪俱下:“陛下,救我!”
孝武帝赶忙放下茶点,下了卧榻扶道:“爱妃,你这是怎么了?有谁欺负你了!速速告诉朕,朕为你做主!”颖妃一边站起来,一边哭诉道:“妾身幸得陛下宠爱,但不幸没有子嗣。如今外面风言陛下宾天后,三皇子和六皇子就会让所以未给陛下生下子嗣的宫妃一律殉葬!”“什么?”孝武帝勃然大怒,用力拍着卧榻怒吼道,“逆子,朕还没有死!居然如此放肆!”颖妃道:“都怪妾身福薄,怪不得他们!”“好了,不要哭了!”孝武帝安慰道。
孝武帝毕竟是英明之主,虽然最爱女子的话,他也并不全信,只是暗自派人前去调查。但是派出去的人回来都不约而同地说,二位皇子为了争夺继承权,各自拉拢了一批势力准备在孝武帝驾崩之后决个胜负。好啊,朕还没死,就这样。朕要是真死了,你们还不把这大周搞个天翻地覆啊!
这时不由得让其想起郑吉曾经向其提出的继承人的条件“坚守法制,代有明君”。就他们二人如何能称得上贤明,如何能坚守法制,在其内心深处无形中将他们两人与帝位分远了!但是自己就这么两个儿子了,怎么办才好呢?
这一切都被颖妃暗中收买的内侍一五一十地告诉给颖妃,颖妃便不失时机地说道:“不若去显仁宫求大周列祖列宗明示呢?”孝武帝只是点了下头,没有马上同意,毕竟事在人为,枉求鬼神又有何用?
直得那天,孝武帝在御花园散步之时,突然一下拌倒,从此一病不起。他才真正知道自己恐怕真的挺不过去了,大周的皇统必须有人继承。既然自己不能决定,就让列祖列宗自己来选择大周的未来皇位继承人吧!于是,他决定去显仁宫!
在得知孝武帝明日去显仁宫的确切消息后,何洋连夜命人请显仁宫宫监汪十伦来府上赴宴。汪十伦一个小小的宫监,居然能得到朝中重臣的邀请,不觉诚惶诚恐地随着来人前去上将军府。
日交戊时,大厅中的灯烛已全部点亮,一个矮几放在厅的中央,几上摆好了数碟小菜,两副碟筷和一壶酒,矮几两边各放着一个锦垫。
上将军何洋面南而坐,正在等着汪十伦地到来。
须臾,忽听厅外传来脚步声,接着一个中年人进了进来,这人长得有些瘦削,面上无须,身着朱衣,头戴进贤一梁冠(这进贤冠是一种官帽,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有五梁、四梁、三梁、二梁、一梁之分。五梁冠惟有天子可戴,三梁以下,为臣高卑之别。)正是显仁宫宫监汪十伦。
他一进大厅,就赶忙行礼道:“下官汪十伦见过上将军!”何洋站起来还礼道:“只要汪大人屈驾光临,再等些时分也无妨!汪大人快请坐!”
汪十伦受宠若惊地说道:“上将军传见下官,乃是下官三生之福。上将军乃当朝重臣,下官岂敢造次!”“哎!你我同朝为官,都是为皇上办差,乃有什么尊卑之分。快请坐!”
“如此,恭敬不如从命,下官冒犯了!”汪十伦坐了下来。
“来啊!给汪大人斟酒!”
旁边两名侍卫走上前来,为两人斟满酒,又退了下来。
“来!干!”何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汪十伦也忙喝下一杯酒。
三杯酒下肚,何洋把酒杯往几上一放,叹了口气说道:“哎,不知道明日还能否再喝得到酒吃得到肉了!”
这时,汪十伦已经有些醉了,忙停箸不饮:“上将军为何如此颓唐?是谁妨碍了你喝酒吃肉?如果信得过下官,下官立刻把他、把他抓来!”
“我只要汪大人答应我一件事!”于是何洋把要让自己孩子冒充皇孙,让他将其收留在显仁宫的计划告诉了汪十伦。
“咣”,酒杯掉到地上,发出了一声清脆响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