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六王夺嫡(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能与书友们更好地讨论完善本作品,现在开通QQ书友群:19836372。希望大家加入……
……………………………………
那些兵士见状,不知道二人的关系,茫然不知所措,也不敢造次,愣在原地回望着侯英。侯英怒斥道:“我乃朝廷命官,岂会有那种乱党朋友?还在那磨蹭什么,抓起来!”兵士们答应一声,拿枷带锁就要将尹尚拷起来。
梁承愤怒地拍案而起,怒喝道:“侯子钧,你不要欺人太甚!”田常等也是怒不可扼,纷纷指责。侯英一声冷笑,说道:“你们胆敢与诽谤朝廷之人聚在一起,饮酒作乐,也是同犯。”说完,对那些兵士说道:“将他们也一并锁拿!”
想不到侯英竟然毫无同年情谊,真是丧心病狂。梁承直气得说不出话来:“侯子钧,你好大的官威啊!”
这时,尹尚冷冷地说道:“侯大人,看来你真是执法如山啊!在下祝你官运亨通,早至公侯。你我定有再会之日,哼哼……”这番话说得怨毒甚深,竟让人平白打了个寒战。现在的侯英已是骑虎难下,他咬咬牙说道:“都带走!”
……
大理寺,大理寺正卿韩缉见侯英一下子抓来那么多的朝廷命官,不禁担忧万分。他暗地把侯英拉到偏厅,埋怨道:“子钧啊,让你去抓诽谤朝廷之人,你怎么连朝廷命官也抓来了啊!”侯英说道:“他们几个勾结乱党,便是同谋,抓他们又如何?”韩缉左右张望了下,低声说道:“你不知道,那梁承乃是兵部主事,吴敦修乃吏部员外郎,李策和田常都是礼部之人。如今诸皇子掌部,你怎么可以如此草率行事啊!”
“大人怕事,子钧独当之!”说完,转身就走。直气得老韩缉胡须乱颤,说道:“好,好,老夫不阻碍你侯大人升官发财!”
在大堂上,侯英用尽心机,要尹尚承认当年的那封题卷是有意攻击朝廷,攻击新政。他从文章中寻找蛛丝马迹,断章取义,横加指责。但尹尚和梁承、吴敦修等人的辩才,都不在侯英之下,反倒是常常把他驳得哑口无言。侯英想要寻求韩缉的帮助,可韩缉却异常消极,对他们礼数周详。几次,侯英都想对尹尚动大刑,也被他拦住,气得侯英几乎要发作。
而堂外,他们带去的书童便各自回自己的府上报信。一时间雪片般的奏章递进了议事堂、大内。梁承、吴敦修等人的亲朋好友,同僚旧故,纷纷上书保奏他们。而另外一些官员则不甘示弱,不断上疏要求从严惩处。通明殿内,孝武帝也没做任何表示,只是将所有关于此事的奏章全部留中。
这时正碰上郑吉去外郡视察不在朝中,丞相府赶忙派人八百里急报去告诉他京里发生的事。当郑吉接到消息后,自从他罢官后,就一直惦记着那封题卷,一直想要要为尹尚翻案。后来由于变法事务繁杂,也就忘却了。谁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居然还是有人惦记着这事。所以他二话不说,立马命令回京。
经过数日奔波,郑吉终于回到了京城。刚下了船,他就径直朝宫里去。殿外守护的李德全见他回来了,赶忙迎上前去,悄悄地说道:“我的相爷哎,您可算是回来了。这几天皇上心神不宁。退了朝就回宫呆在乾元殿内,什么人都不见,连皇子也不见!”郑吉从这些零碎的线索中,揣度着孝武帝的心思。
郑吉朝着李德全微一点头,李德全轻声喊道:“皇上,丞相求见!”殿内没有回声。李德全茫然地回头望了郑吉一眼,郑吉摇了摇头,示意让他来。李德全忙让开,郑吉上前一步,微微地推开了殿门。
郑吉走了进去,便见孝武帝正安坐在龙椅之上,眼睛闭着,仿佛在沉睡。郑吉走上几步,就看见前面书案上放满了各式各样地奏章,他拿起一本大略看了下,是礼部侍郎钱正上的力保梁承等人的。放下又拿起一本,是邢部主事要求严惩的。
郑吉徐徐地说道:“陛下是否还为数年前那封题卷而烦心?”孝武帝却没有动弹。于是他将尹尚当年那篇《恶政论》原封不动地背诵起来。
当他念到“斯恶政猛于虎”时,孝武帝长叹一声道:“郑爱卿,务须再念下去了!”郑吉忙停了下来,躬身行礼:“陛下!”
孝武帝说道:“朕一心想要复兴大周,变法图强,取得的累累硕果,有目共睹,为何就偏偏有人要推翻呢?”郑吉肃然说道:“敢问陛下,志向是什么?”
孝武帝诧异地看着他,回答道:“强国图霸……”
“既然如此,陛下为什么要介怀呢?历来行大事者不拘小节,做什么都会有人得益、有人失益。陛下施行变法,受益者黎民百姓也,失益者世族贵族尔。他们怎么能不嫉恨陛下呢?”
孝武帝点了点头,郑吉接着说道:“只要陛下一心为国,何必管他人如何评论自己呢?”“嗯!爱卿所说有理!”
“陛下,臣有一事启奏!”趁着孝武帝心情转优,郑吉将刚发生的那宗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直听得孝武帝是张目结舌,好一会儿,才将信将疑地问:“爱卿,你所说的可是真的?那《强国论》真是那人所写出来的?”
郑吉躬身拜倒在地说:“臣有罪,这些年来将他人之成果窃为己有。臣有贪功冒领之罪!”孝武帝说道:“哎,岂可如此说啊!若非爱卿,此人纵有经天纬地之才,恐怕也已经被朕错杀了!爱卿啊,此等人才定要委以重用啊!”
郑吉道:“是啊!不过陛下,此人乃吴国人!恐怕……”“古语云:楚才晋用。如此人才他国不用,来投我大周乃是上天的恩赐。爱卿啊!”

“臣在!”
“你立刻拟旨,朕要重用于他!”孝武帝兴奋地说道。
但是,郑吉却说道:“且慢!陛下,臣有一个想法,不知使不使得?”
不一会儿,殿内传出孝武帝爽朗的笑声,皇上终于高兴了,使殿外的李德全高兴不已,
……
翌日,圣旨下发到大理寺,诏令由掌邢部事二皇子琳为主审、掌兵部事大皇子诚、掌吏部事六皇子谅二人会审,共同审理此案,并且限期结案。
韩缉接到这封圣旨后,乐得可以与此事脱离关系。而侯英则大言不惭地说道:“何必劳烦殿下们,只要让侯某动刑,还怕这他们不招供?数日之内,便有结果!”
周琳称赞道:“侯大人公忠体国,真是我大周之幸也!”说着,侧身看着自己的兄弟,嘲讽道:“岂可一味护短,置朝廷颜面何在!”这时,就见那周诚、周谅脸色微变,而侯英则献媚说道:“殿下所言甚是!”
将三位殿下让到内堂之后,坐定,奉上香茗。周诚说道:“本部主事梁承与尹尚是什么关系?”侯英忙说道:“他们乃是同年的士子!”周谅不紧不慢地说道:“听说侯大人也是那榜的士子吧!侯大人倒是处事公允啊……”话气中暗带嘲讽
那侯英闻听此言,脸涨得通红,却又不敢发作。周琳忙帮腔说道:“为国办案,何分亲疏!侯大人如此行事,方为正事!”周谅也就不在说话了。
“好了,无须多说了!先升堂吧!”周诚开腔道。
……
不一会儿,尹尚等人批枷带锁地走进了大理寺正堂。由于韩缉关照狱吏要好生照料他们,倒也没受什么大刑。只是身在狱中,难免有些憔悴!等他们到了大堂,抬头一看上面坐着三位皇子,梁承等赶忙下跪,叩了个头,哽咽道:“殿下……”
周诚、周谅见他们这样子,心中顿觉不忍,亲自下座将他们扶起,说道:“不要怕,有小王在此,谅也不能把你们怎么样!”说着,眼睛直盯着侯英。侯英忙转看他处,装作没看见一般。
“啪!”周琳一拍堂木,旁边的衙役忙低沉地喊道:“威武——”
“大胆尹尚见到本王还不下跪!”
尹尚傲然挺立道:“不知道小民身犯何罪?”
“你可记得隆兴三年招贤馆大比你所作的题卷!”
“可是《恶政论》?”
“正是,你竟然敢侮辱君父、诋毁朝廷、诽谤新政。该当何罪?”
“不知殿下可曾看过当今皇上所写之《招贤令》,其中皇上尚且数落自己先祖,鄙夷大周吏治及漏政。在下不过就事论事,照殿下所言,皇上所言岂不是要被定上大不敬之罪了吗?”
“你!”周琳没想到尹尚话锋如此尖利,不禁大怒。一旁的周诚、周仁则暗地发笑,你终于碰到对手了吧。
“好,这些先估且不论!本王问你,你是何许人也!”
江遂心中一个踉跄,这小子是怎么会知道?尹尚则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在下乃是吴国之人!”
这话一出,有如石头投入水中,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梁承等纷纷为他担心,毕竟周吴两国乃是敌国;而侯英则欣喜若狂,正愁没办法整治他,现下可给他一个机会。而那两位殿下则暗自在心中打着主意。
“甚好,你承认是吴国人就好!”周琳淡淡一笑,说道,“你这东吴奸细,是否是来刺探我大周军情,故意传播言论,蛊惑我之民心……”
没等他说完,尹尚哈哈一笑:“荒谬!古人有“朝秦暮楚,楚为晋用”之说,既然故国不能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我又何必留恋呢。“招贤令”上不是写着无论出身、出处,只要有才皆可用之吗!”
“你这敌国奸细!还敢狡辩!”周琳狞笑着说道,“来啊!大刑伺候!”
“慢!”旁边周谅冷笑道,“屈打成招,那就成了冤案了!”
周诚也说道:“尹尚一介书生,若受刑不过,死于堂上。我们三人恐怕都脱不了干系吧。”
周琳只不住冷笑:“尹尚既然是东吴奸细,又何来冤案之说!”
他执意要动大刑,而周诚和周谅则不同意,争论不休之下,结果三人干脆各自上表。
……
周诚的奏章上写着:“尹尚所写《恶政论》属实,但他只是说出事实,言者无罪。而梁承等四人只是同年之谊,没有参与此事,故释放为好!”
周谅则拜表道:“尹尚说写《恶政论》,其言语尖锐属实,但儿臣以为书生论政,本非什么大罪。当宽宏以待,以免阻塞言路。梁承等人没有参与此事,乃是侯英无事生非,须无罪释放。儿臣另有表弹劾周琳、侯英……”
而周琳却上表道:“儿臣奉皇命主审恶政论之案,尹尚实为诋毁朝廷之主谋。据其自招是东吴人,不是奸细又是什么?然皇兄诚、皇弟谅,多有制肘,遂不得定其罪!梁承、吴敦修等人,有官命在身,却肆意纵容下属,诋毁新政,攻击大臣。诚、贞、谅三人管教下属无当,此次他们与东吴奸细暗通,恐非一人所为。奏请皇上罢免梁承等六人之职,勿使国政泄露他国。臣另有表弹劾诚、贞、仁三人结党殉私、舞弊断案等五事……”
三人同时上表,立刻引来轩然大波……
孝武帝原来只是想看看谁更加体察圣心,能早点结束这件案子。谁想到三个判官意见却如此大相径庭,甚至互相攻讦!实在是让他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当下,他便宣郑吉入宫。二人在乾元殿内商议了许久……
紧接着,李德全手捧圣旨便去了大理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