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序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曲
灼热的阳光穿过杨树的叶子,照在睡在凉席上的我的脸上,把我晒醒了。树荫已经移到席子的东边,此前读的那卷书,也已经被丢弃在草地上——现在是下午了,我想,再过一会,我就应该去西瓜地了。我感到脸上有点异样,伸手一摸,原来是熟睡时趴在凉席上,把脸硌着了,所以脸上尽是凉席的印记;听到树林的声音,我循声望了半天,还是没有看见那只叫个不停的嗲啦子,却发现了树干上的一个嗲啦猴皮。我翻了个身子,躲开太阳:眼前是一片碧绿的小草,一只黝黑的蚂蚁正在穿过——蚂蚁之于小草,不正如我之于杨树吗?
随着岁月的流逝,奇怪的是——到底是记忆走向我,还是我走向记忆,这些遥远的记忆——村庄西边的夏天里我经常去读书的那片杨树林,北边的我天天上学路过的芦苇河,东边我爬上爬下的石猴林,南边的我们排队打面的磨房——还有池塘里青蛙的鼓噪,树林里知了的嘶鸣以及街道上叫卖雪糕的声音——那些遥远的记忆,反而离我越来越近了!……
……
九十年代初期的郭楼——我出生的那个村庄,没有一座楼,都是红砖瓦屋,除了村子中央的那片牛屋院——即使是公社时代遗留下来的这片牛屋院,却也成了全村的活动中心,老年人在这里摸骨牌,青年人打扑克牌,小孩子们玩游戏;等到来了唱戏的、放电影的,也都是在这儿。
那时候——是——“改革开放”的脚步还远远没有到达这个曾经发生过著名的淮海战役的地区的——最后的一段平静的时代。那时侯,村里人很少去集市,地里种着生活中需要的各种粮食和蔬菜,家里养的鸡鸭鹅可以应付随时来访的亲朋好友,而圈里的羊猪牛则是给过年预备的。总之,人们似乎永远地自给自足,平静的就像是池塘里的水,没有一丝波澜。

那时侯,村子里没有电,每天晚上,吃过饭之后,我爷爷总是一边听着话匣子,一边抽着旱烟。因为天气不好,话匣子总是吱吱啦啦的响。连续听了几天,我问爷爷,爷爷说是《狸猫换太子》。我爱听评书的这个习惯,显然是受了爷爷的影响。逢集的时候,爷爷总是带着我去看戏,或者是听大鼓。看的什么、听的什么,我现在全忘了,只记得我从那个时候起开始入迷。
后来,村里拉上了电,有了电视,而我就成了电视迷。我最早看的电视剧是《西游记》;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部电影,是《少年彭德怀》。爷爷不喜欢看电视,还是天天听话匣子。
所以当上海和深圳正在创造经济神话的时候,我们那一帮孩子正光着脚丫子,满村子里跑。我们最讨厌的电视节目就是《新闻联播》,因为只有它完了《绝代双娇》才能开始。而我则更是不知,何以一个农村里的梅村高中要比县城里的那个一中好。
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爷爷非常疼我,他从来不让我干一点的重活,即使犯了错误,也没有打过我,更没有骂过我。但只有那么一次。那一次是在我小学五年级暑假的时候,爷爷大病了一场、连话也不能说了之后的事情。
那一年,我13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