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战俘 第一节 破城之后的酷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处密林中的金黄和橘红透过清晨的薄雾逐渐的清晰了起来,秋、又是一个秋,这已经是赵鑫来到古代的第三个秋了。
“彭城”早晚被破,再过几天,尽染层林的恐怕不是‘秋风’,而是‘契丹’人手中的刀。”
赵鑫望着远处那醉人的景色苦笑了一下,喃喃自语:
“好美、好迷人的景致……”
城中军民的排泄物已经收集到了一起。
赵鑫令军士们在城头架火,支起数口大锅,将这些腌臢之物全部放入锅内煮沸,就在他准备让守城兵勇把这些东西都从城头泼下去的时候,四周突然一下子就变得安静起来,刚才那些还在不停撬墙角的“棚车”及刚要准备攻城的兵士们一下子又都撤了。
赵鑫特别奇怪:
“这些野蛮人打打停停的到底想要干什么?其中定有阴谋。”
正想间,只见头顶上突然飞落无数冒着轻烟的巨型飞弹,这些飞弹在落到城头之后居然还“嗤嗤”地发出怪声。
“将军……‘契丹’人……‘契丹’人发射来了一些怪模怪样的东西……”
赵鑫此时也已经看见,那“契丹”人发射过来的东西黑乎乎的,跟印象中的炮弹很是相似,他一看之下,就想从椅子上坐起逃离。可只挣扎了一下,浑身的伤痛又让他半分移动不得。
“嗤嗤”声过后,那些飞弹突然“扑哧”一声炸开,一股黑烟伴着火花从里面逬出。赵鑫一见之下不禁“哈哈”大笑:
“他妈的,我还真的以为是发射来了炮弹呢!原来是吓唬人的玩意儿。”
赵鑫让一名兵勇把那黑乎乎的、已经裂成数瓣的、貌似炮弹状东西拿过来一块,放在手上看了看,又凑在鼻尖闻了闻,一股硝磺之味儿透鼻而入,原来这玩意儿还真的是炮弹,只不过是那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原始炮弹。
赵鑫把那“弹壳”又在手中研究了一下,发现这炮弹的“弹壳”居然是加了草的红泥晒干制成的。
“哈哈哈!这些野蛮人,居然连这种方法都可以想的到,真难为他们了。”
赵鑫又让兵勇取过那没有炸开的炮弹来看,仔细研究之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把韧性十足的红色胶泥加草制成中空的“弹壳”,等到“弹壳”干了以后再往里面灌入硝磺等引火之物,最后再封口,加入“引信”,点燃“引信”后用投石器抛入城内。于是就成了最原始的炮弹。”
“这契丹人挺聪明啊!能制造出这些吓唬人的玩意儿。”
其实任何一样新发明的诞生,总是想办法先把它运用在军事之上,“火药”在中国唐朝末年被炼丹士偶尔发明之后,便有无数人想把他制造成先进的武器,以期望在两军交战的时候突然使用出来,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自唐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在改进火药的功能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能更大的增加火药的威力,只是由于时代的限制,想要把火药运用在军事上实在是难之又难,往往下了很大的力气精心打造出来的火器,其实用效果却很不理想,就如此次“契丹”人费了极大力气造出的“炮弹”一样,其杀伤力还不如直接把巨石用投石器抛进城内的杀伤力更大。
虽然如此,但是这突然从天而降的“炮弹”,还是把守城的军民们在心理给与了沉重的打击。
飞弹越来越密集地射入到“彭城”中,城内到处都冒着浓浓的黑烟和着了火的房屋。人们东奔西走的,城防顿时大乱。
“契丹”人趁此又展开了强攻,成排的云梯又架起,挥着马刀如蜂盘蚁聚般的“契丹”人终于攻上了城楼,守城的周兵在经过了惨烈的搏杀后终于不敌强悍的“契丹”人,他们纷纷被杀后抛尸城下,“彭城”终于被攻破了。
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落后征服先进,野蛮征服文明的事件……此时“彭城”被攻克,不过是这其中的一件罢了。
城破初始,“彭城”守将刘寻就命数名守军把赵鑫抬走,被抬到了城内一处民房中隐藏起来,虽然赵鑫并不想走,他想傲然地面对契丹人的屠杀,以尽他“英雄”所能做到的最后本分,但他实在是毫无力气去抗拒那些把他抬走的兵勇,以至于他在挣扎的过程中浑身的刀伤又全部崩裂。
在经历了并不是十分短暂的巷战抵抗后,“彭城”经历了最惨烈的屠杀,守军及城中绝大部分精壮男子全部被契丹人杀死,城中其余的百姓也全部被“契丹”人统一集中起来。
数名契丹人找到了赵鑫躲藏的房子,拽着他的头发把他拖到了外面的开阔地上,而他身边那几个保护他的兵勇则全部被杀死。
开阔地上燃起一堆熊熊之火,上面架着的一口大锅里盛满了腾腾地沸水。“契丹”人长矛利刃地围在四周。
“契丹”彰**节度使“萧敌烈”全副武装地骑在高头大马上分众而出,他以蔑视的眼神看着这些被征服之地的臣民。嘴里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堆。随后即有数名“契丹”人把“彭城”被俘的守将刘寻从人堆里拉了出来。

一张宽阔的木台在瞬时间就在火堆旁搭好,刘寻被五花大绑其上。一名**着上身的“契丹”屠夫口里衔着一把锃亮的短刀虎步上前。
刘寻从散乱的头发中露出了发红的双眼,狠狠地盯着”萧敌烈”,如果此时眼神可以杀人,那”萧敌烈”早已死在刘寻的双眼之下。
“萧敌烈”手中马鞭轻轻一挥,那名“契丹屠夫”走到刘寻身前,“擦啦”几下就把刘寻的衣服全部撕下,抄起一盆热水就浇在刘寻的心口,刘寻的惨呼还未及发出,“契丹屠夫”手中的短刀已狠狠地插在他的心窝。
“契丹屠夫”口中大喝一声,短刀跟着使力斜斜往下一剖,刘寻的腹部顿时全被拉开……直至小腹,暗红色的血随之而出,溢遍刘寻全身。内中五脏六腑跟着便向下坠落。“契丹屠夫”见状,另一只空闲的手马上伸在这腑脏之上,顺势一抄,向外一拽,已经将那腑脏全部从刘寻腹中拉出,随手甩在了沸腾的开水锅中……
赵鑫不忍目睹,用力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将头扭在了一边。
又有一名“契丹”人快步而上,把刘寻的尸身拿下平放在木架之上,然后从身上的行囊里取出大把的盐粒撒在刘寻那被掏空了的腹腔,再用一根系着粗麻绳的长针飞快地把腹腔缝合。赵鑫瞧他手法熟练,想来是经常做这缝合尸体的事情。
赵鑫想的没错,北方游牧民族多喜食牛羊肉,有时候杀了牛或羊后,一时吃不掉,在夏天的时候放又放不住,极其容易腐烂,因此他们就想了个办法,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那样就不会腐烂了。这种腌人的方法“契丹”人也不是第一次用了,当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征战的时候死在了外面,辽太后“述律”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当时正好是夏天,军中将官们没有办法,也只好把“耶律德光”的尸体内脏掏空,用大粒盐一腌制,抬回了幽州。此次他们处置“彭城”守将刘寻,无非就是故伎重施罢了,这种习以为常的事情,也说不上什么残忍不残忍的,手段最终都是为目的服务的。
当时的“契丹”类似这种酷刑极多,什么炮烙铁梳之刑,什么断手足,烂肩股,折腰胫,划口碎齿,弃尸于野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在当时那个时代又何止是“契丹”有这种酷刑,杀人的方法各个国家可都多了去了,直接把人杀死都是最仁慈的了。折磨才是报仇的妙着……(好了,再此不再赘述,书中以后会有描述)
刘寻那经过简单处理了的尸体被吊在了城门之上。咸盐腌制的尸体可保持较长时间的不腐烂,其用意自然是用来警告所有经过“彭城”的大周臣民:
“这就是对抗我‘契丹’人的下场。”
人群中一阵哗然,被集中在一起的人群开始躁动起来。他们哭喊着要上前与这些野蛮人拼命,可面对犀利的冷兵器,他们的一切反抗都显得是那么的徒劳。
带头闹事的那几个人均被处以“铁锤杵面”而死。顾名思义,那就是把人绑在木杆上,一个军士上前拿一个大铁锤,照着这些闹事者的脸部狠狠地给上一下,被击打之人通常都是脸、鼻子、嘴……都被击打在自己的脑壳里。人虽然都成这样了,但还一时不得死……这刑罚实施的高下,就全看那“施刑者”手上的功夫了。一锤下去直接被打死,那是祖宗积德了的。
赵鑫躺在那几乎都被血水浸泡了的地面上,使劲地咬着那已经发咸了的泥土,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萧敌烈”命人在“彭城”的城外挖了极其巨大的一个大坑,城中所有精壮的男子全部被投入到坑中活埋了,剩下的老弱妇孺则作为奴隶,被“契丹”人押解着北归。赵鑫也在其中之列。
大雁“哑哑”而鸣,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叫声,向南飞去,牛车吱吱哑哑地在已将近枯黄的长草中缓缓地向北方前行着。赵鑫咬紧牙关,不顾那身上已经崩裂的伤口和不断渗出的鲜血勉力跟随着。
“活下去,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就能有雪耻的那一天。”
一路奔波,个别伤口处已经开始溃烂,在沿途休息的时候,他撕下衣襟的一角,把溃烂处紧紧扎绑,即使如此,赵鑫也不能让“契丹”人看出他伤得这般严重,因为他亲眼看到这些野蛮人把那些受伤走不动路的人就地杀掉。
(有人曾问我:“书中为什么没有女人?”我想说的是:“书写到这个时候,书中的女主人公们马上的就要逐个登场了。”只是不知道这种出场的方式是不是会让大家喜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