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儒学大师谈人生一:人生信念(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致上,要实现人人"独立平等",有一个基本条件:国民普遍具有平等意识。如果大家都想高人一等,就无法实现平等了。
所谓平等,并非大家贫富均等、地位均等,而是人格平等、机会均等。所谓自由,并非随心所欲,而是选择自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可以自由选择想过的生活,并为之付出努力,同时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我们想追求平等、自由,首先必须具备如下三大理念:
第一,以平等心态看待每一个人。
有的人总是用高低贵贱来看待人,总想做人上人,这就难免心态失衡。所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青少年们说:"不要做人上人,也不要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只有把自己放在众人平等的地位,才可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但是,人处在社会上,财富地位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能获得平等的心态呢?
有人曾用农民洗红薯来比喻人生际遇--在南方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大都见过洗红薯的情景:将新挖的红薯放在竹箩中,浸到水里,左右摇晃,红薯便不停地浮上来,又沉下去。人生也是这样啊!有时候,这拨人浮上来,那拨人沉下去;有时候,那拨人浮上来,这拨人又沉下去。社会是动态的,人生是动态的,一个两手空空的人,过几年可能成了千万富翁;一个富甲一方的人,过几年可能蹲进了监狱,这不是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吗?
其实,无论这只红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都是一只红薯,大同小异;无论这个人地位高低,都是人中人,人格平等。想通了这个问题,你就会真正获得平等的心态。
第二,尊重每一个人。
你的地位不够高,固然不能轻视别人;你的地位很高,也不能轻视地位比你低的人。相反,你的地位越高,越是需要地位较低的人维护。世上的事都是如此:你把自己摆得越高,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越低;你的姿态越低,别人把你看得越高。
有的人尊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却轻视不如自己的人,侮辱地位比较低贱的人,这不仅会损害人格,有时还会带来意外的风险。

一位富翁给他的儿子讲过一个他亲历的故事:那天,富翁打算乘飞机到纽约去。办理行李托运手续时,一位男士也在托运行李。男士粗鲁地催促搬运工动作快一点,稍不如意,就骂搬动工"狗娘养的"。搬动工默默地忍受着呵斥。
男士离开后,富翁心里过意不去,走上前去安慰那位搬运工说:"您真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尽管有人对您无礼,您还是保持了克制。"
搬动工淡淡一笑说:"这没什么!因为我是一个基督徒。"随即,他又补充说:"那个人想去纽约,不过他恐怕需要到洛杉矶去取他的行李。"
富翁既惊讶又觉得好笑。他将这件事讲给儿子听,目的是告诫他,千万不要轻视小人物!因为小人物的某个小举措,完全可能变成你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对来说,小人物打击你的力量比帮助你的力量更大。打个比方,一个人没有能力盖起一座房子,他却有能力拆毁一座房子。很多人的"房子"不是毁在比自己强大的人手上,而是毁在小人物手上。
春秋时,郑国进攻宋国。宋国派大将华元率军迎敌。为了鼓舞士气,华元杀羊犒劳将士们,却没有分给为自己驾车的羊斟吃。开战后,羊斟恨恨地对华元说:"以前分羊肉,是你做主。今天的事,是我做主。"说完,驾着车子一直驰入郑军中。结果,华元被俘,宋军大败。
华元也许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毁在一个微不足道的车夫手上,这是他的愚蠢。因为他不懂得放低姿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首先就要学会谦虚谨慎。无论对方地位高低,都不宜怠慢。这不仅是修养,也是一种进取和自保的智慧。
康有为哲学
康有为堪称第一个试图以儒学方式汲取西方"人权"思想的中国人,他的《大同书》可以说是一部人权书。但康有为所谓"人权",其实是"民权",即群体的权力,与西方"天赋人权"含意不同。康有为还提倡男女平等,是现代中国女权的最早提倡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