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已枯心尚赤——多余的感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辛亥革命爆发后,汪精卫出狱,担任南方民军议和总代表伍廷芳的参赞,多日内一直为国家统一、避免内战、实现共和而往来奔走。
孙中山在南京担任临时总统之时,他苦口婆心,力劝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免蹈太平天国那自相残杀之覆辙(这日后也成为其一大罪状)。当是时也,汪精卫完全出于公心。因为,几乎谁都明白,依时依势,那时的中国,惟有袁世凯一人能有最大的可能和能力去结束千年帝制。
中华民国成立后,年甫三十的汪精卫,依照其人望和资历,在北京弄个部级官员轻而易举。但他急流勇退,鼓吹“六不主义”——不做官,不做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潇洒退出官场。为了深造,他西去欧洲,到法国进修宪政学问。
观国民党及革命军高层,所谓功成身退者,当时惟孙中山与汪精卫二人。前者是被迫,后者则完全出于自愿。
彼时之汪精卫,是拥有无上清廉高尚人格的、万众瞩目的青年伟人。
1925年,孙中山病危之际,为这位“国父”起草遗嘱的“笔记者”,仍旧是追随他左右多年的最得力之人汪精卫。
往后再推,即使到了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清党之时,汪精卫仍旧坚持容共拥共,高呼“谁要残害工农,谁就是我的敌人”!他还公开痛斥蒋介石的武力清党行为。不久,一封共产国际发给武汉组织的密令,让汪精卫顿然变脸。因为,在密令中他看到了如下内容:
改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从内部瓦解颠覆国民党,组织革命法庭,审判处决“反革命”军官……
由此,汪精卫忽然大变,由容共拥共,变成坚决的。
1939年,在延安模范青年大会上作《永久奋斗》为题的讲话,依旧肯定地说:“汪精卫,‘五四’以前曾慷慨激昂地去杀宣统皇帝的保护人——摄政王。他在那时候,是非常英勇的。……”
日后,汪精卫作为“汉奸”的内中原由,太过复杂,本文不想展开剥茧其中隐衷,也没有替他翻案的意思。读者可以找他临终前写好的《最后之心情》(也有说他与日本合作后提前写好),仔细参看,自下结论可耳。
1910年,热血青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1943年,滞血中年汪精卫到伪满洲国的伪郡(长春)去拜见载沣的儿子、“康德”皇帝溥仪。
历史,充满了荒诞戏剧家都无法想到也难以表现的纯黑色幽默。
汪精卫刺摄政王时,溥仪年仅4岁,估计他当时并不知道“汪精卫”为何人。随着年龄渐长,这个废帝肯定会对“汪精卫”三个字渐有如雷贯耳之感。
但是,当年的袖剑英雄奇男子,一朝沦为日本人所扶植的伪政府首脑,或许在同为傀儡的溥仪心中,汪精卫的形象已经一落千丈。
一傀儡见一傀儡,着实让人在可笑之余,生出几分凄怆之感。
为了按日本人要求,表现出南北呼应的“大共荣圈”团结戏,土肥原贤二安排汪精卫和溥仪会面。
想当初,溥仪初为日本人扶上伪帝宝座时,时为南京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曾大声痛斥:“溥仪没有独立人格,无论他的名义是‘执政’还是‘皇帝’,都不能改变他傀儡的本质!”
十年之后,五十步笑百步,汪精卫一记耳光,似乎狠狠打回在自己的脸上。
汪精卫坚持“人格”,非要以宾主相抗的国与国之间的礼仪会见溥仪;而肉傀儡溥仪呢,则在日本人教唆下想以前朝帝王之礼“接见”汪精卫。

争执一番,日本人和稀泥,表示让二人以“西礼”相见。
甫进“皇宫”,溥仪倨立于大殿的上方,看见这位伪君,汪精卫入门后微笑示意。
汪精卫未及站定,溥仪侍从官猛然高喊“一鞠躬”。猝不及防,汪精卫的微笑凝固在脸上,只得跟从礼仪官的喊声,一次一次行三鞠躬礼。
康德伪帝眼镜片后的金鱼眼,闪过一丝诡谲的微笑,他自得地注视“汪总裁”向自己低头致敬……
晚夕,汪精卫回到下榻处,思及日间所受屈辱和摆布,不禁失声痛哭——堂堂男子汉,竟向倭人走狗俯首!尔父尔祖辈旗人,当年均曾向我拱手相敬,而尔一蕞尔伪国小君,竟然如此倨傲,令人发指!
由彼及己,汪精卫越想越气短。
怀持如此悲怆情绪,返程途经北平时,汪精卫受邀在中南海居仁堂演说(北京汉奸政府主持)。
在台上伫立良久,汪精卫一脸凄伤。而后,他沉痛言道:
“三十多年前,我为清朝政府所逮,其间,有人问我中国何时能富强?我答说:三十年。时至今日,在座诸位,估计还会向我再问同样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三十年!”
言毕,汪精卫泪下如雨。
全场周遭,有不少全副武装留仁丹胡的倭狗握刀严视。
此情此景,顿使在场不少有识青年人心内产生共鸣。他们目睹昔日大英雄如此落寞情怀,不少人随之抽泣,悲不自胜。
真所谓:“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句收枰胜属谁?”(陈寅恪)
汪精卫的红颜知己陈璧君,一生追随在他左右,不离不弃。抗战胜利后,她一直被蒋介石关押于苏州监狱。解放后,她仍然脱不了“汉奸”罪名,依旧被押。
由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与汪氏夫妇有多年之谊,曾向、周总理进言,劝说释放她。
当时同意,但前提是让陈璧君登报发表《悔过书》,进行自我批判,揭发汪精卫和她本人从前的汉奸卖国行为。
陈璧君“顽冥不化”,坚决拒绝继续“抹黑”已经死去的、她终生挚爱的夫君,宁可继续坐牢。
直到1959年病死,陈璧君没写一个字诋毁自己深爱了一世的夫君。而与她同狱的尿壶“皇帝”溥仪,却因为表现良好,被特赦出狱。
我们抛开政治伦理不谈,汪陈二人如此牢不可破的铸情,古今罕匹。
乱离动荡岁月,潮起潮落,风云变幻。夫妻之间,我们听得最多的是互相揭发,互相监视,互相漠视,甚至是“文革”时代的相互落井下石。
但是,汪、陈之情,生生世世,一如水清。
汪精卫一生所作诗文颇多,笔者摘其青壮年时代诗歌二首,以彰其当时慷慨报国之情:
其一:
酒市酣歌共慨慷,况兹挥手上河梁。
怀才盖聂身偏隐,授命于期目尚张。
落落死生原一瞬,悠悠成败亦何常。
渐离筑继荆卿剑,博浪椎兴人未亡。
其二:
少壮今成两鬓霜,画图重对益彷徨。
生惭郑国延韩命,死羡汪锜作鲁殇。
有限山河供堕甑,无多涕泪泣亡羊。
相期更聚神州铁,铸出金城万里长。
《豁盦出示易水送别图中有予旧日题字并有榆生释戡两词家新作把览之余万感交集率题长句二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