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景泰刚刚接手中天镖局,每日全心全力处置镖局事务,那病人元重伤病初愈,每日尽心尽力照顾无邪起居。
他此次北游清涧,得与当世第一高人义结金兰,得以接掌了中天镖局,又得到一个忠心的仆从,也因此令无邪伤身,实可谓喜忧参半,自己也想不出此行是得是失。
月余后忽一日,下三滥竟然骑着龙驹天马飞驰而至——他马快人轻,东京与苏杭间隔数千里,他往返起来不过十几日间。
下三滥是专程为金台送信而来。金台在信中说,已在西子湖畔安葬了田灵素,他要在妻子墓着结庐相守,只怕近日里相会无期。有一件事想起来要郑重告诉白景泰,当日在紫山隘大战时,依附朱雀、田灵素身上的魔鬼法力强大,在身中天遁剑后,未曾形神俱灭,似潜伏于无邪体内。为防止无邪为邪魔伤害,建议他带着无邪前往华山圣地求道。
白景泰看罢书信,颇为忧虑,未想到无邪命运多厄运,刚刚经历融脉换血,体内又潜入邪魔。
下三滥言道,以金台此时之能也没有把握驱逐此魔,而他师承华山,许多师长都是得道的高人,必有解除邪魔侵体的法术。所以建议白景泰前往华山问道,并写给华山师长书信一封,肯求华山圣地的师长帮助,查探无邪体内是否侵入邪魔并加以驱逐。
下三滥传书后居留一日就离开东京,白景泰不敢耽搁,将镖局事务暂由孟天轩代管,带无邪又前往华山。因元重一直在照顾无邪的起居,也将他带在身旁。
三人从东京汴梁出发,溯黄河而上,从风陵古渡登岸,过潼关,来到华山脚下的华阴城。
登华山必经玉泉院。当白景泰三人经过位于华山北麓的登山路口的玉泉院时,院门前正有两个眉清目秀的小道童在阶前清扫落雪,听说三人要登华山,都是大摇其头,劝阻道:“昨夜刚刚落了一场新雪,山路险绝,施主们要想上山进香,还是等到雪融时再来吧。”
白景泰遥望玉泉院后崇山峻岭,但见白雪皑皑,风云翻涌。他身怀上乘武功,在这样的时节攀登华山也是艰难,更不要说是无邪和元重了。更何况华山号称有三谷四岭五峰六坪七台八宫九崖十二观五十四洞一百另八处仙圣修真之地,他只凭金台一封书信,又到哪里寻找可以医治无邪的高道,无奈只有望山而返。
白景泰想要寻一家客栈宿下,一边等待雪融进山,一边留神打听华山各位高道修行的所在。
华阴号称“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商贾往来云集,颇多酒店客栈。
此刻正是初冬时节,商旅往来断绝,而且新雪封山,前往华山进香的游人也是稀少。白景泰本来认为各家客栈必定是生意清淡,哪知他领着无邪、元重接连到数家客栈投店,竟然都是人满为患,也不知道为何华阴城中涌来这许多人。
天色将晚,北风萧瑟,白景泰、无邪、元重三人奔波一日,都是人困马乏,腹中饥饿,无邪内伤未愈,体力单薄,更是禁不住在寒风中微微发抖。
白景泰颇恼,“出行怎么屡屡遭遇这样的境地,初到边塞时借破庙以容身,这一次又是这样。”
这华阴城位于仙山之下,向来香火鼎盛,全城庙堂无数,到寺院投宿本应没有问题。只是占地广阔、规模宏大的大道观计有华岳庙、玉泉院、云台观三座,或为帝王祭谒华岳的神庙,或为御敕修建的皇家寺院,或为仙家修真养性之所,并不收留外客。而小庙宇数十家,竟然也拥满了外地来的道士,再也容纳不下其它的客人。
白景泰在这华阴城中欲寻一座可以容身的破庙竟然也不可得,气恼之余又得奇异,“到底是何事引来这许多人来华阴?”
辗转又回到华山脚下,在玉泉院处的一处谷坳里发现一座破败的庙宇,看样子无人居留,勉强可以容身,只好在此宿存一夜。
白景泰三人走进破庙时,发现里面已经来了两人,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为了御寒,正在大堂上拢火。
看见三人从外面进来,一个年纪稍长,满面英气的少年站了起来,笑道:“几位一定是到城中客栈投宿不得,才来此处休息的。”

无邪奇道:“你又怎么知道?”
少年笑道:“因为我方才也是到城中客栈投宿不至才来此歇息的。”
白景泰见这少年剑眉虎目,相貌堂堂,体形健硕,显得英气勃勃,乍一看有几分像是清涧城的种谔,只是少了几分勇猛,多了几分稳健。
于是拱手道:“在下一行三人投店不成,遇观也不得入,只好来此暂避风寒,打扰了两位。”
另一个少年也站起,微笑道:“这位官人说哪里话,我们两个也只是暂借,如不嫌弃简陋,快请进来烤火。”
白景泰见这少年眉目清秀,儒雅中透着精明,竟有一种似田真般的气卷之气,与年长的少年一文一武,都是英才之相。
他眼见无邪困顿,一时间也再难以找到其他容身之所,
就入庙暂住。
白景泰坐在火堆旁,着元重取出干粮与这两个少年分食,禁不住叹道:“奇怪,这华阴城怎么来了这许多人,不但客栈满满,各处寺院也聚满了道士?”
英武的少年有些奇怪,问道:“三位不是来云台观投考的么?寒冬时节又来华山做什么?”
儒雅的少年见白景泰闻言大惑不解,解释道:“后日就是冬至,也是道家尊神元始天尊的圣诞之日,每隔三年的这一日,华山圣地都要在华阴城中的云台观举办一次经考,也就是前往华山圣地修真的资格考试。而明日是经考的报名之是,现在城中客栈宫观住的都是前来报名投考之人。我叫沈括,他叫王韶,也是前来投考之人。”
白景泰初闻恍然,随即又是疑惑,奇道:“看你二人一个有儒者之风,一个有武士之气,并不似修真之人,为什么要舍弃本业,追求这虚无飘渺之事呢?”
英武少年王韶说道:“我也不是想要求仙问道,只不过听人说若是能在华山圣地学习过,无论将来从军还是从政都有很大助益,所以才来投考。”
白景泰奇异道:“从政要经科考,从武也有武举,若不是想要出家为道,考这道学又与从军为政有何干系?”
王韶搔了搔头发,说道:“我一个粗人,也说不明白,你还是听他解释吧。”手指那个儒雅少年沈括。
沈括微笑道:“也不是非要求仙问道才来华山圣地学习修炼,现在的华山圣地汇集了天下各地的学者高道。在这里学习不仅限于画符驱咒,炼丹修身这等道术,还有治国之学、易理之学、导引之学、医药之学、仪礼之学等等,特别是在镇岳宫中收藏了天下古今的图书典籍,只要是你想学习的知识,都可以在华山圣地找到,是以无论道俗都有很多人来投考。”
原来自陈抟老祖在百年前于华山开宗立派以来,传太极文化、河洛数理,倡先天易学,把“道儒佛”三家之学融合在一起,三教互补,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被世人尊为“儒师道祖”,无论在儒家还是道教都有祟高地位。
他在世时就引来儒道两界无数士人前来追随学习,在华山上广设院堂,特别在他得道飞升后,弟子门人与追随者聚于华山,研讨传播他的道法,并与天下道家各派交流印证,渐渐依学道的法门有别,形成了内丹、符箓、治道、茅山、金液、科醮、上清、健利、调神九大学院,号称“九宗”。传授培炼内丹、烧炼外丹、调和阴阳、密咒符录、服食药物、导引吐纳、斋醮科仪、无为治世等种种妙法,即有修身养性之道,也有黄老治国之术,还有儒学易理,以及各种方技法术,吸引了天下各地的道人士子前来求学。
为了择优而录,遂设立经科,每三年在台观进行一次考试选拔,择其优者入玉泉院预科学习,初学成绩合格者才能根据志愿及成绩入华山圣地九大学院继续深造。
现在的华阴城中所聚俱是各地前来投考的文人道士,所以各处客栈道观才人满为患。
白景泰听明了此节,虑及明日的考试中华山圣地的各处高道必定前来参与选拔,便决定明日也到云台观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