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转世重生,王直之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
这一年,开科取士。一甲第一名高中状元的叫李春芳,另外还有许多才子中进士,有张居正、杨继盛、殷士儋、王世贞等闻名后世的人物,现在他们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大展身手,光宗耀祖。可是朝堂之上,正是严党猖狂,君子噤声,正义无处伸张,小人各地横行。坐在最高地方的人,就是鼎鼎大名,让清官海瑞都为之气愤的嘉靖皇帝。这位禀性异常的皇帝让大臣们心惊胆战,度日如年。
这一年,日本战国纷争。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在年仅十三岁的时候参加了自己以总大将身份的第一场战争。日本第一名将、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则制定了“信玄家法”,给自己又添上了一个出色民政家的称号。
还是在这一年,葡萄牙人在大明屯门岛避风补水,而西班牙人在吕宋岛上筑城,开始了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
还是在这一年,安徽徽州一个大户人家里,全家上上下下都在忙碌着,只是因为这家的女主人就要生产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时间,产房里面终于传来了一阵嘹亮的哭声。一个丫鬟从产房里面飞奔出来,用兴奋的语气向守候在外面的男子说道:“老爷,夫人生了。是个公子。”“夫人怎么样了?”“母子平安啊,老爷。”
这个男子急忙进入产房,坐在床边看着自己的妻子。因为生育是个十分的痛苦而劳累的过程,所以她显得十分虚弱。他的目光又转向旁边的孩子身上。出生后仅仅哭了几声,小家伙就适应了这个世界。现在正在睁着一双大眼睛四处打量着。
当龙潇云同样经历剧痛,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眼前的一切都已经改变了。自己刚才是再做什么?正在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旁边的一辆重型汽车好像失控一样,向自己这一边撞来,自己躲闪不及,被撞下公路,一路向山坡下滚翻下去。面对死亡,他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感受着身上的疼痛,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突然蹦出了嘹亮的哭声。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又变成了一个出生婴儿的样子。
自己穿越了?在前世的时候自己那么用功地读书,努力地经营,只是为了让自己和亲亲苦苦养活自己二十几年的母亲能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就这么一下子,自己穿越到了另外一个时空,和妈妈永世分离了?
不过是因为自己曾服过兵役,他很快冷静了下来。有自己留下的公司和家产,足有几亿,加上自己一向注重人才的搜寻,公司的自行经营应该不成问题。再加上还有那么几个同生共死的朋友,应该说妈妈的生活的没有什么问题了。现在要仔细考虑的就是自己将来的问题了。
看看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人,他可以确定自己在人种上还应该是黄种人。最好别变成什么法国人、西班牙人之类的,不然我就要重新学说话了。只要是黄种人就行,因为前世比较喜欢韩国电视和日本动漫,加上女朋友还是韩国语专业,自己还是学过这两种语言的。不过在听到刚才丫鬟叫喊的声音,龙潇云可以确认是中文。谢天谢地,他心中暗暗祈祷了一下,做中国人的感觉真好。他又看了看四周的环境,似乎不会是早期的朝代,家俱摆设和明清时期相似,应该是其中之一了。而且看样子是看着看着,他的目光就和刚进来的男子对上了。
这个人大概身材高大,声音洪亮,似乎是个性情直爽的人,似乎还有一股淡淡的海水咸味。因为前世的故乡就在海边,所以他相当能确定。他就是我的父亲吗?自己前世很早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从小就和母亲一起生活,可以说在自己的字典里面就没有父亲这个词。不知道这辈子怎么样?
就在龙潇云还在思考的时候,妈妈说话了。“老爷,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我朝大明,家住徽州,就叫王明徽吧。”这就是我的名字吗?好吧,我就是王明徽了。现在是明朝,可以利用自己的超越他们五百年的知识让历史记住自己的名字。
虽然自己是不怎么喜欢明朝的,因为明朝的政治是比较莫名其妙。(主要是因为明朝皇帝们的性格有点问题,具体大家可以去看相关书。)但是毕竟明朝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影响一时、有着“圣人”称号的王守仁;还有后世闻名的将领徐达、常遇春、蓝玉、俞大猷、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袁崇焕等人;还有一些有名的文臣和画家文人。自己能够遇到哪些人呢?一定要做一个和他们一样的人。
现在的中国在世界还是可以算得上超级强国,如果给我发挥的机会,没准自己能推行工业革命,让中国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王明徽心中这样想到。就这样,带着对将来美好的愿望和宏伟的志向,王明徽进入了睡梦,也开始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新的生活。
三个多月以后的一天晚上,家里摆宴为王明徽过“百岁”,父母还邀请了一些自己的朋友来参加。他们一直在一起喝酒聊天,王明徽就在旁边让丫鬟抱着。他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话,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关于现在的信息。
终于,从他们聊天的内容里面,王明徽知道了他们的名字:许栋、叶宗满、徐惟学、谢和、方廷助。最后,王明徽终于知道了他最想知道的名字:王直。把所有的细节结合在一起,明朝、徽州、王直、还有那一股海水的味道……
突然,王明徽倒吸了一口冷气。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看到他的话,就会发现他的瞳孔极度抽缩了一下。我老爹是王直!就是明朝有名的海盗,后人眼里的倭寇和汉奸王直!王明徽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历史书里面对王直的评价。
可是现在这一切并没有发生。也没有人知道自己将来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
真正的历史里面,嘉靖二十六年是明朝海上对外贸易的一个转折点。在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因为江浙等地的百姓曾经支持过方国珍、张士诚与其争夺天下。而其中有很多都是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或者是渔民,失败以后不少人出海逃亡。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朱元璋统一天下以后就颁布了“片板不准下海”的禁令。到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明成祖恢复了市泊司,海禁有所松弛,海上贸易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直到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明朝出现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贸易时期,人们互通有无,各取所需,海上贸易相对繁荣。可是嘉靖后期,由于赋税过重和官吏、豪绅的盘剥,江浙一带民不聊生,大批流民前往海外谋生。沿海海防官员故意夸大其辞,使明中央政府错误地认为“海上奸民武装掠夺我辖内良民”,将出海经商的全都称作“通番奸民”,进而于嘉靖二十六年重新加紧海禁。现在似乎就是禁令重新颁布前的最后一年,可是王明徽现在也没有办法劝说父亲转行,因为他现在还不能说话。

过百岁的时候有一样习俗就是抓周。具体就是在桌子上面放上一些代表读书人的笔,代表商人的算盘什么的。然后把孩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自己去抓,抓到什么,孩子将来长大以后就会从事相应的工作。现在王明徽要干的就是这个活。桌子上的东西都已经放好了,旁边的丫鬟就把他放在桌子上。
这个时候,王明徽仍然没有反应过来,大脑里面依旧是混乱的。历史里面王直的儿子好像一直都和其母亲一起被胡宗宪长时间软禁,最后还和王直一起在杭州被当时的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杀了。而且在以后的时间里面一直被当作汉奸,最后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他的墓碑还被哪个大学的两个老师给推倒了。
见到王明徽一直坐在桌子上没有动,旁边几个大人都有点奇怪。王直拍了他一下,“儿子,赶快抓啊。你喜欢哪个就可以拿哪个,不过只能拿三样哦。”
突然间感到后背一阵疼痛,把王明徽的思路又拉回到现实,你不知道下手轻一点啊。听到他的话,王明徽不禁对他翻个白眼,可是他们一点都没有发现王明徽的异样,让他不禁为之气结。只好把目光转到桌子上,只看见桌子上放着一把刀,一把剑,还有一支西式的火枪!另外还有两个盘子,其中一盒里面放着糕点,另外一个里面放着三本书,王明徽仔细一看分别是《论语》、《道德经》、《金刚经》。此外还有一个算盘、一只毛笔、一把花匠用的小锄。在桌子上的正中央,居然还有一个罗盘。看来他们已经做海运的行当很久了,可能只是现在没有转行当倭寇。
王明徽的目光首先放在了那三把武器上。他以前因为服役的原因,曾经对兵器的发展历史做过研究。这种火枪明显是西方的样式,因为明朝的火枪基本上是长枪居多,而这把是支精制的短枪。他先拿起了短枪“把玩”,虽然那个样子有点奇怪。就听见旁边的人们一阵赞扬,“小少爷将来以后一定战功赫赫,进神机营。”听见这句话,王明徽都想当场吐血(如果能的话)。把枪扔在了桌子上,他的目光又转向了其他两个武器,又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一把日本刀!现在他们应该还在南洋跑“运输”,没有“拓展日本方面的业务”。看来这是通过别的通道弄来的。剑也是一把好剑,史书上说王直本来就出身于富裕人家,后来通过船运又有了不少收入。看来事实的确是这样。
研究完了兵器,他又把书拿了过来。王直看见王明徽一下把三本书抱在怀里,不禁又气又急地说:“小子,别贪心。”说着伸手就要从他手里把书抽走。但是王明徽紧紧地把书抱在怀里死不撒手,估计是怕抽的时候伤了他的宝贝儿子,王直最后还是放弃了这种打算。王明徽把书放在腿上,先把《论语》摊开,还好里面的字基本上都认识,就是竖着写看起来有点别扭。然后又随便翻了翻《道德经》,他对于《金刚经》是没有半点兴趣。子曾经曰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总不能去当和尚吧?直接放弃。看到王明徽已经拿了火枪、《论语》、《道德经》,王直赶紧要把他从桌子上抱走。怎么能让你如愿,王明徽一个翻身……
对于儿子的表现基本上能够满意,王直把王明徽从桌子上面抱下来,就看见所有的宾客都用惊愕的目光看着自己。不,是自己的儿子。他往自己的怀里一看,终于明白了。
自己的儿子手中死死地拽着一个罗盘上的勺子,用一种十分嬉笑可爱的目光看着所有人。刚才王明徽已经想明白了,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全新的历史了,他的家庭也是一个全新的家庭。就算是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它的轨迹,只要自己曾经努力过,就可以无愧于心了不是?
因为朝廷规定“片板不得下海”吗?因为倭寇横行,海盗猖獗吗?因为现在在座的所有人都在从事这个掉脑袋的“工作”吗?就算自己是海盗的儿子又如何?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五百年前的我了,我要当南美洲的蝴蝶,扇扇翅膀,让整个世界都为我改变!
可能是因为王明徽的表现让大家都有点震惊,桌子附近的气氛一下子就沉默了下来。挥挥手让丫鬟把儿子抱了下去,王直也坐了下来。旁边的徐惟学就开始说起了话,“难道真的要让孩子和我们一样一辈子浑浑噩噩,担惊受怕?”
“不会的。我想好了。等孩子长大以后就把孩子送出去,将来以后也不回来。万一将来以后我们东窗事发,也不能累及妻儿。”
“王直说的对,我们回去以后一定都要把家人安排好。”所有人中的首领许栋发话了。
众人一起应诺。说着说着,他们的话题就转到了现在的海运生意上来。
“过去我们一直都在做南洋的生意,可是那边一片蛮荒之地。就是那些西方商人也只有火器和我们交换,我们拿这些也没有用,总不能卖给神机营。”徐惟学说了看法。
“而且还有福建的李光头和我们抢生意。他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现在生意不怎么好做啊!”方廷助赞同道。
看见众人都有同感,但是又没有好的注意,王直又说话了。“听说现在东瀛扶桑正在混战,各方诸侯相互攻伐。我看可以把火器卖给他们,这样我们还能做东边的生意。那里总比西洋要富裕一点。我下月就出海去那里打探一下道路。”
“东面的海路我们都不熟悉,我们还是大家一起去看看,人多的话相互之间还有个照应。”谢和考虑得要更为周到一点。
“好吧,明天我们大家都回去准备一下。半个月以后准备出海。”看到大家都没有提出异议,作为首领的许栋作出了最后的决定。
这个时候我早已经回到自己床上,一点也不知道大人们在讨论什么。他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将来以后所要采取的行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