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练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幸的事情就是倭寇最终还是没有回来,现在可能是已经重新回到了列表山上了吧。王明徽是这么想的。
第二天刚刚亮的时候,戚继光就来到了军营里面。他现在需要的就是将全部的兵士重新整编一下并且开始抓紧时间练兵,刚才他已经派人给还在路上的闽浙总督张经送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就是关于昨天发生的战斗和自己现在的打算。张经虽然也是个文官出身,但是毕竟也曾经在云南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现在又是自己的上级,以前更是督察院的右都御使兼兵部右侍郎,哪一个身份都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不过王明徽倒没有什么,他以前在兵部的时候就认识张经,关系还算过得去。现在还有锦衣卫的人保护,安全上是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戚继光就在对所有部下进行重新地分配,他的亲卫就已经减少了一半,只剩下十个人了。其余的十个现在都已经是百夫长了,还有两个是带领千人的校尉。整个军中的军官变动很大,一些重要的职位比如棋牌官、中军官、书记官和军法官现在都是由戚继光的亲兵来担任。看来戚继光是希望他们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
王明徽在旁边观看了整个过程,他不由得为戚继光和他部下的效率感到钦佩。如果这一万人都能够达到戚继光的亲兵的水准就好了,王明徽摇了摇头,把这个不可能的想法从脑海中排除了出去。他开始考虑自己的事情,现在他自己被安排成了参军,专管参赞军事,这也是目前王明徽能够做的事情了。戚安国也混了个偏将,这倒不是因为戚继光任人唯亲,是现在实在找不到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人。
但是对于戚继光这样的安排,王明徽却是有点异议。如果是王明徽来这样做的话,他应该会把所有的亲兵放在一个营中任职,反正现在倭寇的人数不多,一营两千人也足够迎敌了。但是现在戚继光把人分散在五个营中间,明显是平均用力,看来他是想把这一万人都抓起来。但是王明徽毕竟只是一个参军,最后的主意还是戚继光定,所以王明徽没有固执于自己的见解。
但是现在王明徽的肚子里面却有另外一个主意。既然戚继光可以训练出一支“戚家军”,他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有一支“王家军”。毕竟他现在可是和后人景仰的英雄一起。但是他现在可是没有打算现在就这么做,因为他现在是带罪之身,还想要自己训练军队,简直是小命都不想要了。更何况他现在也没有钱来养活这些人,还有,他根本就没有什么经验。
但是现在不行并不代表以后不行,像他这种“华侨”(他老爹现在侨居日本)在经济上还是比较富裕的。只要解决名分的问题就可以了(怎么这句听起来有点别扭)。
现在戚继光正在校场上操练士兵,不过后面王明徽也没有闲下来。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参军只是出个主意什么的,等到上任以后才发现原来他这个参军是个打杂的,什么事情都要管。什么勘察地形、查阅名册、清点武器,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自己点头同意当这个参军的时候旁边的戚王氏用一种捡了便宜的笑容对着自己的原因了。

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王明徽终于把今天的事情给忙完了。他扔下了手中的笔,不由得从心里鄙视他那个外表看起来比较忠厚正直的师傅了,更想大骂一句“**”,虽然现在可能没有人能够听得懂。外面的操练也刚刚结束,戚安国兴奋地冲进了营帐,对着王明徽就是一阵嚷嚷,无非就是讲述自己今天的经历。后面进来的戚继光也是一脸笑容,看来他是对今天的操练结果十分地满意。“今天的形式非常好,他们已经知道基本的步伐和阵型了。原本我估计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现在看来估计只要一个月的时间就足够了。”
“可是师傅,我有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有什么事情但讲无妨。”看来戚继光的还是没有从乐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这些士兵不是普通的士兵。”
“哦,怎么不普通了?”
“以前师傅带的士兵都是北方兵,其中大部分都是山东河北的壮士。自古以前多少帝王将相是靠着他们南征北战。他们忠厚诚恳,虽然训练麻烦了一点,但是一旦操练成熟,就是一支可以南征北战的劲旅。而南方士兵家境富裕,很少有北方士兵好勇狠斗的精神。虽然他们大多都识字,操练起来方便一点。但是要想指望他们和倭寇拼命,恐怕还是有点勉强。”
戚继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其实他还不知道兵员的南北分别。王明徽的话让他有了一丝的担忧,但是他也是没有办法。不要说去招北方士兵了,他就是一个宁绍台参将,招兵也只能在这三个地方解决。
不过旁边的戚安国没有明白王明徽他们说的话的含意。他出声问道:“难道有什么影响吗?上阵杀敌是靠阵法和配合,一个人的勇猛作用很有限的。”
王明徽知道戚安国说的并不假,但是现在不是一个人勇猛,而是大部分人怕死的这个问题。他知道就是解释戚安国也不一定能听明白,“等你以后就会明白了。”
可是戚安国不乐意了,他轻声嘟囔道:“什么以后嘛!明明比我还小……”
“好了,别闹了。”戚继光出声打断了戚安国的话,他的经历比戚安国丰富的多,也知道王明徽说的是什么意思。他接着说道:“你是想说,古往今来这么多英雄豪杰,只听说过北朝平复南朝,还从没有南朝北征成功的事情。”
这个已经和王明徽想说的接近了,王明徽点点头,补充道:“有一个例外,本朝太祖,但是他的家底也都是从中都**来的。”(注:在明朝明成祖朱棣北迁后,明朝一共有三个都城,其中北京和南京都设有六部,但是北京的是实权机构,也靠近政治中心,南京除了兵部掌管南直隶地区军队外,其它的都是虚职。另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当时成为中都的凤阳。其实那里什么也没有。)
戚继光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事情比较难办,等总督大人来了以后我在跟他说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