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三箭退倭,夫妻子上阵同杀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很短的时间里面,两边的人就已经搅在了一起。双方的第一轮交锋就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传来,有士兵们的呼喊的声音,有清脆的金属兵器碰撞的声音,还有略微沉闷的兵器切入身体的声音。在第一轮的交锋中戚继光他们就吃了亏,虽然砍倒了几个倭寇,但是受伤的亲兵更多。现在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以前所经受的训练和撕杀让他们没有一点慌乱。他们围成了一个松散的战阵,将受了伤的同袍围在了里面。如果戚继光手下的一万人都是像这样的战士的话,他一定能够横扫倭寇,但是很遗憾,他也许已经没有这种机会了。他们面前的倭寇似乎已经把他们看作是一个可以用来**的猎物,只有百来个倭寇将他们围住,剩下了人又变成了原来懒散的样子。他们在旁边围观着,叫喊着。虽然戚继光听不懂他们在叫喊着什么,但是从他们那种嚣张的声调中可以感受到极大的侮辱。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嗖”的一声。一支箭从旁边飞了过来,射在了一个头目打扮的倭寇身上。箭的力道非常大,那个倭寇还没有任何的反应,一声没有发出就倒在了地上,箭甚至在射中的时候它的箭尾还在微微颤抖。本来喧嚣得像菜市场一样的场面突然间就变得无比的静寂,所有的人对于这个突发的情况都没有准备,全部都愣在了原地。
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向箭飞来的方向望了过去。只看见路的前方有十几个骑着马的人伫立在不远的地方,但是怎么看这些人也不像是大明的官军,因为里面有女人,有小孩。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在收弓,看来刚才的那一箭应该是他射出来的。旁边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还有一个勉强骑着马,只有**岁的小孩子,居然手中还拿着一柄短剑。只有一个像是领头的中年人的打扮像是要上战场撕杀的样子,后面还有就是十几个身穿锦衣的高大护卫。这些人就是随后赶来的王明徽、沈錬、戚王氏和戚安国等人,其实本来他们还可以再快一点到达,但是因为王明徽的身体还不能完全控制这匹高头大马,所以他们在路上还是耽误了不少时间,不过总算在最及时的时候出现了。
在看清楚来的人的数目不多之后,那些倭寇本来有点畏惧的情绪就不见了。就是加上刚来的这些人也不过三十个,他们可是足足有一千人,根本就不可能输给他们。但是很遗憾,同样的错误,戚继光刚刚犯了一次,而这些倭寇又紧接着犯了第二次。
戚安国已经把弓箭收好,取下了挂在得胜钩上的长枪。刚才他已经看见了,自己的父亲虽然被倭寇围在了中间,但是并没有受伤仍然安然无恙,因此放心不少。但是戚安国仍然不敢大意,他迅速做好了冲阵的准备。王明徽虽然是这些锦衣卫的实际主人,沈錬虽然是这些锦衣卫的统领,但是他们并没有上阵杀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佳的时机。尤其是在这种敌众我寡的危机时刻,时机的选择更加显得重要。现在所有人中能够做到的就只有戚王氏,所以现在所有的人都在等着戚王氏的吩咐。

看见本来已经在半山坡上的倭寇有一半多冲了下来,准备向自己进攻,王明徽不由得高兴了起来。因为他也知道骑兵比较适合在平坦的地区实施集团冲锋,虽然现在他们只有十几骑,但是倭寇也没有什么纪律性,根本就没有什么阵型可以站。所以如果那些人都待在半山坡上,王明徽他们除了数量不多的弓箭以外还真是没有什么办法。但是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果然,戚王氏等到那部分的倭寇离自己不远的时候喊道:“楔形阵,冲锋!”所谓的楔形阵,就是所有的骑兵排列的向楔子一样的一个斜面,这样的话比较容易突入敌阵。楔形阵又分成单楔形和双楔形。双楔形就是类似于箭头一样的阵型。因为现在他们还有一个王明徽是戚王氏不能放心的,所以她现在排出的是一个双楔形。由戚安国在最前面,两边各有几个锦衣卫。她自己和王明徽在阵型的中间,沈錬和另外几个人在后面保护。由于人数不多,所以看起来更像是李药师的六花阵(注:李药师,即李靖。六花阵为李靖所创,传说是李靖把诸葛武侯的八卦阵裁去两部分,变八为六而成)。
那群倭寇看见王明徽等人冲了过来,他们不退反进,也冲了过来。其中的一个头目也是冲在了最靠前的位置,他马上就要和戚安国碰在了一起。这个时候,又是后面飞来了一支箭,准确地射中。本来气势汹汹的倭寇们气势一弱,王明徽等人就已经冲进了人群中。这一箭是位于众人中间的戚王氏发出的。戚安国现在的任务很重,是阵型中所有人最累的,根本就没有时间放箭。但是戚王氏出身将门,也是可以射箭的。只不过因为臂力的原因,以前并不经常用弓。但是现在是混战,戚王氏射箭的距离很近,所以力道了准确性的要求都不是很高。所以她就担任了一回“狙击手”的角色,至少王明徽是这样想的。
很快的时间,这一小队骑兵就在倭寇中间来回冲杀了几次。虽然杀了不少倭寇,但是大家也都比较累了。因为王明徽带来的锦衣卫并不是专业的骑兵,因为大明朝的骑兵冲锋一般都是使用的长枪,而锦衣卫只有佩刀。虽然他们武艺精湛可以很好地保护住自己,但是短兵器还有有点问题。戚安国也已经退在了众人的后面休息,沈錬顶替在了最前面。
这个时候还是一箭(幸亏日本的武士只喜欢用武士刀,使用其它兵器的一般都是足轻),又一个正在呼喊指挥其他人的倭寇头目倒下了。只是这次换成了在半山坡上的戚继光。
到这个时候剩下的倭寇才感到了一点点恐惧,戚继光指挥这本来在山坡上面的人突然发难,也向山下面冲了下来。戚王氏见到这样的情景,立刻带领众人向山上冲去。终于,两面的舍命一博让倭寇彻底放弃了战斗的**,他们成群结队,向着来时候的方向以更快的速度逃跑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