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仁安羌救援战之一 劲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和杜聿明、戴安澜一同退出会议室后,我向杜提出了希望能够随同新38师赴仁安羌参战的想法,理由是我的英语不错,可以协助同英军沟通,此外也可帮助新38师和第五军联络情报。
话一出口,戴安澜一脸错愕,廖耀湘则是置若罔闻不动神色。而杜聿明脸色微沉,目光闪动盯了我片刻,虽只是瞬息间的功夫,我却感受到他目光中的森然寒意。毕竟是手握千军万马的主儿,以他的权势如果对我产生疑心,恐怕我是朝不保夕了。
我急中生智道:“其实我也很想留在第五军中效力,但是戴先生指示过,希望我也能多和新38师联系。”
杜聿明脸色随即和缓下来,点点头说道:“马先生本来就是第五军的客人,到了新38师一样都是为了远征军服务,以后还要请马先生多多指点啊。”
我心中暗叹阿弥陀佛,毕竟杜对军统有所顾忌,想到留我在第五军虽能获得情报但毕竟是埋藏祸患于肘腋之间,见我如此坦言相陈,但不如做个人情,顺便将隐患推给孙立人。
杜聿明说罢要走,我连忙道:“军座,眼下我军的最薄弱环节就在于东线战局,兵力分散,防线过长。以我估计日军渡边师团一定会看到这一弱点,凭着机械化部队快速北上,袭取腊戍。一旦腊戍失守,不但战局逆转,而且我军归国的退路也将被堵死。请军座千万着眼东线,最好将22师和200师这样的精锐部队部署在平满纳东南,控制住毛奇公路,才能确保后方安全。”
杜聿明点了点头,说:“多谢马先生的良言,我第五军会记得马先生这位朋友的。”
杜聿明说罢准备出门,走到大门前,突然回头低声对我说:“罗卓英长官已经被任命为远征军总司令,不日就要上任。我第五军——”他欲言又止,嘴角泛起一丝苦笑,走出了大门。
我心中一动,罗卓英是陈诚“土木系”的核心人物,被称为土木系中自陈诚以下第二人。看来老蒋这次派土木系大佬出任远征军总司令,一个方面来缓解杜聿明为首的黄埔系将领同史迪威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也利用罗卓英的非黄埔系身份来平衡黄埔系将领同孙立人等非黄埔系将领之间的势力,可谓是煞费苦心。
戴廖二将尾随杜聿明走出大门。出门前的一瞬间,戴安澜回头望了我一眼,目光中大有关切之意。
看着戴安澜远去的身影,我心头一热,随即想到他不久即将陨落疆场,心中又是一凉。
就在我在大门口发呆的时候,孙立人从会议室内走出来。我急忙迎上去,说:“孙师长留步。”
孙立人看看我,帅气的脸庞上闪过一分疑惑:“你是?”
我见左右无人,对孙立人低声说:“我是军统的上校情报官马玉河,实际上我是受宋子文部长安排来协助新38师的。”
孙立人初听到军统,脸上闪过三分鄙夷七分提防,听到我把宋子文的招牌搬出来,神色半信半疑。

我见孙立人神色有疑,心想不说出点核心情报来看来是得不到你的信任,赶忙微笑道:“虽然是初次见到孙师长,但是闻名久已,其实和贵师也是早有渊源,去年宋部长特批配给贵师的那批美式装甲运兵车,就是我经手办的。”
听我说出这层关系,孙立人的面色略有缓和,说:“不知道马先生这次有什么指教?”
我说:“不敢不敢,只是想问孙师长,此次仁安羌之战关系全局,您可有必胜的把握?”
孙立人扬眉一笑:“两强相逢勇者胜,凭着我新38师的一腔热血,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我说:“孙师长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是这次包围英军的是日军33师团作间大佐的两个大队,人数虽然不到两千,但是都是擅长丛林战的精锐部队,又勒守河岸高地,恐怕强攻之下伤亡必重啊。”
孙立人听我报出日军番号和人数,略显错愕,问道:“马先生有什么良策?”
我心想:有门!于是说:“办法倒是有,不过这儿不是讲话的地方。”
孙立人点点头说:“也好,那就请马先生到我们师部赐教。”
站在新38师部的指挥室里,我在沙盘中标出了日军和英军的番号位置,虽然只是凭着自己的记忆,估计错误不少,但是在当时当地,确实是最准确的战地情报了。
时下的情形是:自樱井省三中将率33师团登陆缅甸以来,西线英军望风披靡,4月1日一经交火即弃守战略要地普罗美。日军长驱直入,在占领交通要地阿蓝庙后,太阳旗在猎猎长风中直指中南半岛的最大油田——仁安羌。
但此时西线战场上,英军成建制的主力部队仍有万人,其中包括大量的装甲部队。而况英军还拥有整个西线战场的制空权。丘吉尔在遥远的万里之外叫嚣着英帝国不会放弃缅甸,随时可能依靠其空中优势对冒险轻进的樱井师团予以重创。
樱井做出极冒险的决断,以麾下三个步兵联队为基干,分别配属炮兵和工兵,组成荒木、作间和原田三支作战部队。
其中荒木部队沿贯穿缅甸西部的伊洛瓦底江左岸北上,袭取指位于仁安羌以南的英空军基地马格威,旨在夺取西线战场的制空权,不给英军以任何喘息之机。原田部队负责掩护师团右翼,牵制敌军援军以配合主力作战。而包括214步兵联队、山炮第3大队和1个工兵小队在内的作间部队则担任奇袭队,由大佐作间乔宜率领,沿公路向仁安羌疾进。
事实证明,在当时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樱井仍然敢于决策将主力部队化整为零,奇正结合主翼相辅,体现出相当高的战术素养,也是日军在缅西战场连连取胜的因素之一。虽然樱井省三和被称为“缅甸屠夫”的木村兵太郎一同因屠杀缅人和战俘而遗臭万年,但是这个恶贯满盈的劲敌此刻所表现出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却着实令人敬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