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孙立人的决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客套几句,亚历山大立刻切入正题:“我们英军第一师和第七装甲旅7000多人在仁安羌被日军重兵包围,危在旦夕,现在全世界能够帮助他们突围的只有中**队了。”
他看着会议桌对面的史迪威和杜聿明,颇有些低声下气地用英国腔很重的英语一字一句地说:“看在上帝的份上,请帮助他们吧!”
英军在缅甸战场上的两个师中,第17师早在仰光之役中被日军全歼,现在第1师又遭重围,如果第1师再蹈覆辙的话,对整个英军的打击是致命的。所以骄傲的英国佬也不得不低下头向中国人求救。
史迪威似笑非笑地问亚历山大:“我不明白,贵军的后退如此迅速,怎么会被日军包围呢?”
亚历山大脸微微一红,回答道:“日军的行军速度超过了我们的估计,何况日军派以重兵,将我的部队四面包围。”
我听到这里,差点就笑出声来了。包围英军的日军只是日军33师团先头部队的作间大佐两个大队,加起来也就不到两千人。主要是英军撤退的太快,日军追得太生猛,结果作间率领的先头搜索部队一下子插到了英军的背后。作间秉承了日军传统的骄横嚣张和异想天开,妄想重演在新加坡日军少量部队包围迫降英军大部队的战例,一面四面布兵堵住英军退路,一面采用地障战术,让英军草木皆兵。英国佬也确实被日本鬼子吓破了胆,斯考特少将以为陷入了日军的天罗地网,一个劲儿地发电报求救。
史迪威说:“日军33师团主力还在马格威,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仁安羌呢?日军部队究竟有多少人?”
亚历山大尴尬地挥挥手,说:“日军的部队数量还在侦查中。”顿了一下,他又说:“现在英**队担负着西线防御的任务,如果第1师被击溃,恐怕会危及到整个战局乃至中国友军,我想,伦敦和重庆方面也一定不想看到我们在远东战场的合作的失利。”
我听了心里直骂娘,亚历山大的话明软实硬,潜台词就是如果第1师有个好歹而中**队袖手旁观的话,他亚历山大一定把事情挑大,让伦敦和重庆翻脸。
史迪威毕竟是美国佬,微一沉吟,觉得还是应该出于合作去救援英军部队,他转过
头问杜聿明:“杜军长,你看中**队能否派一支部队去解救友军?”
其实,这是老天送给杜聿明的一份厚礼。日军一共才千把人,以杜手中的兵力,随便派几个团过去,不用打压也压死他们了。这立刻就是一个大捷!只要杜能够出兵,那么缅甸第一名将“东方隆美尔”的美称就是他老杜头上的了。
这时候杜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我看得出,翻译成潜台词就是:奶奶的,你们英国佬也有今天!
随即杜开始发挥他身上西北人特有的狡狯,向史迪威、亚历山大等一干洋鬼子们诉苦:先说现在形式很紧张啊,中**队各师远离仁安羌,都要担任各战场的防御任务,即便能够赶到仁安羌,恐怕也是远水难解近渴。又说日军兵力是多少呢?不知道吧。但是想来能包围7000英军,至少也得上万人吧,如今中**队兵力有限,爱莫能助,希望英军能够自行突围,我们一定尽力予以配合云云。
总之,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英国人只能自己想办法。

我心里暗叫老杜啊老杜,你这次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送上门的大彩你硬给推出门去。
不知道那个名人说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只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把握住。老杜啊,幸运之神在冥冥中向你招手,你老哥却“轻轻的走正如你轻轻的来,挥一挥手说声白白!”
当翻译把最后一句话翻译完的时候,史迪威和亚历山大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亚历山大的声音开始有些颤抖:“难道华军就没有一支部队能够去救援么?”
这时候坐在史迪威身侧的孙立人突然双眉一扬,起身而立用英语道:“我的38师可以去解仁安羌之围!”
罢了罢了,幸运女神终于还是降临在孙立人的头上。
亚历山大听到这句话,乐得差点鼻涕泡都冒出来。连连用英语说:“Thankyou,Sun!”
史迪威也是颇感高兴,唯独旁边的杜聿明脸色阴沉,一语不发。
孙立人无视杜杜聿明的存在,在史迪威和亚历山大面前主动请缨的举动,标志着他和黄埔系将领矛盾的公开化。
孙立人对杜的反应置若罔闻,继续用流利的美式英语向亚历山大说:“为了解救被困英军,请将军必须答应我两个条件。”
亚历山大满脸的笑容地说:“我军一定尽全力满足孙将军的要求。”看来只要能把被困的7000名英军就出来,就是让他把星星摘下来他也会同意的。
孙立人有条不紊的说:“第一,在4个小时内,向乔克柏当调配80辆汽车以运输部队;
第二,不管多么困难,被困仁安羌的英军必须坚守阵地48个小时。”
亚历山大满口的:“Noproblem”,随即命令身旁的斯利姆中将协助孙立人行动,并强调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孙将军的要求。
看到几个英国高级将领围着孙立人点头哈腰,我心里不禁也有些欣欣然,突然回头一看,杜聿明的脸色已然摆明是难看之极。
杜聿明久历官场深通韬晦之道,但是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身上又有着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在英军背信弃义拿中**队垫背和史迪威傲慢自大盲目指挥的情况下,已经对英美将领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感。这固然是大鼻子们咎由自取,但是在今时今日的战场上,英军部队和中国远征军的命运确实是休戚相关的。我心中不禁暗叹,老杜啊老杜,您老人家民族气节有余,可惜胸怀似乎略微小了一点点,不然这次仁安羌大捷的荣誉又怎么会落到了孙立人的头上。
如果用不同的兵器来形容四位中国将领的话,戴安澜壮怀激烈刚猛无俦,如同一把无坚不摧的青龙刀;廖耀湘耿韧沉默坚毅不拔,仿佛一柄沉重而略带锈迹但绝不缺乏杀伤力的铁锤。
杜聿明则像一柄藏于匣中韬光养晦的剑——静伏合渊之底,动欲九天之上。
而孙立人,我只能说他像吕温侯手中纵横天下的方天画戟:骄傲华丽,锋芒四射,英锐逼人!
这一刻,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远征军四大名将已经悉数登场了,其中看来最有前途的还是孙立人!何况后来大撤退,第五军败走野人山,伤亡巨重。只有孙立人的新38师尚能全身而退,看来我必须和老杜分道扬镳了,尽力把自己的路线和孙立人绑在一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