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战在即 (一) 总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静静的站在锦州城南门的城楼上。八月的锦州,太阳分外的刺眼,辽东的冬天很是难熬,夏天也好不了多少,不过锦州离海不远,不时有海风吹来,送来丝丝海风,应该说还不算不错。只是如今的我对于寒暑似乎已失去了知觉,即使现在满身盔甲也没有一点汗水,引得身旁的士兵不时一脸羡慕的偷眼瞧我。
但我此时平静的外表下,心情格外的焦虑,可以说是沮丧。两个月前初来这个时间时的那种自信已消失无踪,当时我就像一个提前背下了答案,装模作样的来到考场的学生,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就等着公布成绩时来过一鸣惊人,而现在,我发现发的是另外一套试券……
6月,袁督在三岔河开始筑城,皇上赐名为平辽,祖总兵巡狩北宁,皇太极派代善(皇太极的二哥)、大将岳托(代善的儿子)率三万骑兵迎击,自己亲率大军五万,直扑平辽,另由莽古尔泰(皇太极的五哥)和济尔哈朗(皇太极的堂弟)统兵三万居中接应。
此时平辽要塞仅十分之二,即停止筑城,就地抵抗,尽管袁督不到两万人马,加上左辅、朱梅援军,亦不足三万,好在海上炮舰火炮凶猛,皇太极颇有顾忌,进攻并不猛烈,中路兵马也并不来帮助,只是营垒甚坚,一副长期对持的架势。
祖大寿与尤世禄不与满清交战,避入北宁,坚守不出,代善也只是将北宁团团围住,象征性的进攻之后就只围不攻。
当时我就隐隐感到不安,皇太极当时总兵力不到15万,此时已出动11万,余下能调动之兵应不到一万,这一万人感绕道蒙古进攻京师,简直就是儿戏!
北宁城池加固之后,进攻的确困难,但平辽的三万人马,无城可守,虽然背海而战,有火炮支援,但若皇太极调集中路人马,8万大军全力进攻,虽不至于全歼督师,想能从海上逃走的也不会太多。那他为什么不这样做?他在等待什么?

当时我是百思不得其解,看来,我的到来,的确是改变了历史,这是我所希望的,但既然历史已经改变,那么它也就不可能按照史实发展,我再也无法预知未来了。
八月初十,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日本的几个大名联合与皇太极签订盟约,日本出兵5万协助皇太极进攻大明在明朝边境的毛文龙,则皮岛为日本所有。日本兵船数百艘,炮船40多艘,定于十五日出发,最快二十一日可以到达进攻位置。毛文龙向朝廷求援,言词甚切。
朝廷震怒,责成袁督分兵救援,说什么辽东督师总辖关辽之兵,现东江镇事急,须全力以援,击退倭寇,否则周边群起以效,这大明危矣……
目前关宁能调之兵只有锦州的孙祖寿总兵的一万余人,督师派孙祖寿带兵8000援毛,又调平辽的炮船2艘以为护航。
这样,锦州就只余下我的锦州守备营5000人,预备既后勤3000余人,以及孙总兵留下的不到3000人的关宁铁骑。而防守锦州的任务,居然交给了我!并且书信一封,言词恳切,要我念及大明安危及苍生性命,万勿推辞,并已向皇上请旨,封我为锦州总兵,即使圣上不准,无论何人为帅,敬请辅佐云云。
没有想到的是,前天圣旨送达,居然一一照准,想我漫说功名,就连来历都不清不楚的,尽管我一向对崇祯没有好感,在跪下接旨的那一刻,也感到圣眷隆隆,心底油然而生一股要报答紫禁城里那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的冲动……
锦州的防御很坚固,谢尚政和另外一个参将霍无疾都是跟我一起练兵的,两人负责城防我很是放心,锦州守备营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还不宜与满清野战对阵,但守城是有绝对把握的,我现在储备的粮食、弹药,支持半年以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锦州附近的屯垦百姓已经开始移往宁远附近,也没有后顾之忧了……那我现在忧虑什么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