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跌回历史的瞬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是一个。(千载中文网www.xiaoshuodaquan.com)”
看着瓦砾中露出的半截胳膊,薛彬不由的的叹了口气,这已经是第二十九具尸体了。抹了把头上的汗,他抬起腰,望着周围有如末日遗迹般的废墟,茫然的他感觉自己就好像突然闯进了一场荒诞的噩梦,陷在里面再也逃不出去了。
这一切,都要从半个月接到的那个电话说起。正在家里处置父母丧事的自己突然接到了中队指导员刘涛的电话,啰嗦寒暄了半天后,他才吞吞吐吐地说中队再处理一批废弃炮弹的时候遇到了点问题,拿不定主意,所以打电话征求下他这个中队长的意见。
听着电话那头慎重的口气,他的心里顿时沉了沉,他所服役的武警工化中队,作为专业的工兵防化兵部队,负责的都是反爆破和防化任务。每次都是在生死之间徘徊彷徨,不敢出一丝一毫的问题。这次向来不求人的指导员主动打电话征求意见的背后意味着这次任务是异于寻常的凶险。
任务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只是处理一批埋在深山沟里的废弃炮弹,根据惯例直接引爆排除就行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友上传章节,千载中文网特此申明)但问题就出在这批炮弹是在一个地方政府准备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溶洞里。
苦于财政收入居高不低的地方政府好不容易才找了条致富路,怎会同意爆破,开了无数现场会,专家会,结论只有一个,希望部队能人工处理,尽最大可能保持内部溶洞景貌。
这就给刘涛出了一个难题,部队里的一批老士官刚退役,剩下的人选大都是一二级士官,寻常任务没问题,但能操作这么大规模排除任务的,整个中队里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说好大家轮流上阵,但是一帮人却为次序争了起来。个个都想着做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大家都知道什么最危险,都争着往上冲,一时间谁也不服谁,谁也不听谁,弄得刘涛拿不准应该派谁去打头阵和收尾,无奈之下只能打电话咨询一下他的意见。
听到这里,电话这头的薛彬也坐不住了,这么大的任务,自己这个主官不亲自上场怎么行,再者听刘涛的口气,他也想争这两个名额中的一个,打电话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想争取自己的支持,说了句准备好资料,等我到了再做讨论后,他连夜搭车赶往任务处理现场。(网友手打文字更新www.xiaoshuodaquan.com)
坐在北京212上,沿着条据说是日军侵华时修建的破旧公路,颠簸了四五个小时后总算到达了位于京冀交界雾灵山深处一个小村庄里的指挥部,而要处理的炮弹就在村后山上的溶洞里。
本来还抱着一丝希望,试图说服地方政府就地引爆的他,在看见这个似乎还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的村庄和村子里那些对富裕生活充满期冀的老百姓,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推开拦着让自己休息一天的众人,直接上山勘察现场。

通过一个狭小深泂的石峡缝隙,见到了这个隐藏得极其隐秘的溶洞。在文革时期,这里曾被地方造反派改造成储备枪支弹药的军械库,以做为所谓的武斗游击基地。迂回曲折的溶洞被人为改造分割为两部分,深处直通地下河的部分保持原状,而靠洞口的几个大洞被改建成了屯兵洞和武器库。
先前虽然通过电话了解到部分情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亲自对处理现场后,还是被惊出了身冷汗。武器库里,长满青苔的地上,近百发安装了引信的不同口径炮弹就像菜摊里零卖的大萝卜,被随意堆放在一起,而且因为环境太过潮湿,大部分炮弹已经锈迹斑斑,有些甚至已经腐结在了一起。
这种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情况下就要求处理人员必须有极佳的心理素质和操作技术,在处理第一发炮弹时能找到最好的切入点,而收尾时能将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弹安全分解运出,面对这种困难,怪不得这一帮人会争着抢着上。
回到设在山下村子里的指挥部,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本来快被吵翻的屋顶顿时被直接掀翻了。技术骨干和资深士官一个个都红了眼,挤到会议室里不出去了。整整耗了一夜,最后还是拿出主官资格和排爆经验才压住了反对意见。
二十多个人查资料,勘察现场,每一步都进行了详细推演,每个可能出现的意外都在排爆计划中有了应对预案。在随后的排爆过程中,每一步也进行的非常顺利,经过十三天的奋斗后,除了还有八枚粘结在一起的75mm日制山炮弹外,其余都已安全排除。
第十四天,全中队休息一天,全力备战最后的收尾工作。
第十五天,薛彬亲自披挂上阵,穿起三十公斤中的排爆服进入了作业现场。由于准备充分,排爆进行的非常顺利。
一发,两发,三发……
随着炮弹逐个被分解开,心里绷着的弦也松了下来,拆除手法也由僵硬变得熟练起来。蹲在地上,一口气就处理了五发炮弹后,他感到有些累了。
轻轻把拆下来的第五发炮弹摆放在搬运浮箱里,正想站起来松口气的时候,穿着厚重排爆靴的左脚踩在青苔上突然一滑,半蹲的身体重心顿时失衡,连人带衣服,几百斤的重量直愣愣的砸在残余的三颗炮弹上,炙热的金芒和伴随而来的气浪中,薛彬被埋在了乱石中,失去了自己的意识。
噩梦在这一刻就开始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